书法间架结构28法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书法间架结构28
1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2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3  渗透汽化膜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4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
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5  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6  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7  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8  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9  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
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10  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11  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12  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形。
13  下方迎就现浇梁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上移则为抱紧,下坠必为脱节。上移者,钩环盘纡,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14  左收右放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一独体字,如置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即是。
15  左斜右正  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立。呼者以斜而取势,应者以平而安神。呈左动而右稳,书呼疾而应迟。
16  对等平分  陈绎曾《翰林要诀》论书云:对者宜等,间者宜半。凡左右结构字,有避让迎就者,也有对等平分者。对等平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17  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识字形而定。撇笔未出,先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撇笔长短。顾盼呼应,笔意相连。若撇捺不对称,必重心不稳,其势必危。
18 主笔脊柱  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宾不靠。主笔担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右军云: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于短,强逾弩而乏于韧。
19  中宫收紧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
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画,有在虚向,必审于字之精神所注……”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缓冲块
20pgd-476法  收缩纵展  此为常用之法,学书凡不可悖。收缩为其纵展,纵展反为收缩。一展一收,神采飞动,不展不收,缓弱呆板。包世臣曰:字体收展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直挚,痛痒相关。但又不可肆意挥就,全无法度,以少知而炫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
21  牵丝粘连  使转粘连,字之精神挽结所在,而行、草者尤甚。清蒋和《书法正宗》云: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牵丝使转亦皆有力,力注笔尖而以和平出之,如善舞竿者,神注竿头,善用者,力在尖也。笔画是筋骨,牵丝为血脉,真行虽别,法度同一。
22  斜抱穿插  两部合一最忌远离,远则疏,离则散,尤两部斜势穿插者为甚。形虽斜而体势不倒,貌虽偏而重心不移。双肩合抱,互带穿插,鳞羽错落,呼应曲直。斜势中应有一番韵律,合抱中更具几分精神。
23  大小独具  一幅书作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小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
24  联撇参差  一字多撇者,最忌排牙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云:一字之中,亦有重(chong)笔,不可不变。书贵变不离其本,字尚新不悖其源。
25  三部呼应  凡三部者,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如只书一部,绝不可成其独字。行书急就,也不可杂乱无章。
26  钩趯匕刃  包世臣曰: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未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楷法中,钩身不宜长,犹如匕刃。古人云:趯峻而势生。
27  围而不堵  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之常法。凡书大,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古人有兴致不弘曰速之说。
28  笔画增减  古人多有精妙之法于异写、帖写中,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沿习相传已
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元陈绎曾云: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院体
【院体】书法术语。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義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高韵,人称院体。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院体。故这一书法术语。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意。
钩填
【钩填】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勾,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勾廊填。南宋姜夔《续书谱》谓:mcu解密双勾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法帖
【法帖】亦称。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祕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x”,汤《淳化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液冷散热器书法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
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5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成语结构类型
标签:不可   书法   艺术   精神   书写   表达   书法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