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探究

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探究题练习
一、探究题
1.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二节滑轨自动点火器
蚕豆叶所处环境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
完全开放
半开放
闭合
甲组
100mL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40
42
18
乙组
100mL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1
11
88
丙组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21
42
37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叶中的气孔处于开放状态时,根中根毛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
(3)当蚕豆叶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叶肉细胞内的pH会下降,这是因为                                     
(4)蚕豆在开花结果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植株各处;蚕豆种子中的有机物主要贮藏在            中。
2.将一枝带叶的杨树枝条,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照射。请回答问题:
(1)过一段时间后,在枝条基部上方横切,横切面变成了_____,纵切枝条,用放大镜观察 切面,变红的部位位于茎的____(填“中央”或“周围”),属于植物茎的__________
(2)若在离基部较远的部位切开枝条,则可发现与基部相比,茎内红部位颜较______________(填“深”或“浅”)。
(3)在这个实验中,红墨水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选择的材料是带叶的枝条,并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证明了茎的____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茎的_________。
3.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在盛有水的锥形瓶内(如图一所示),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如图二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变红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这一实验说明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该结构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图二中的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分生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内形成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将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让叶片上的气孔___________,以利于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缩短实验时间。
4.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叶片大小、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B和C的处理如图所示。(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H2O、O2、CO2等气体的交换)
③将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相同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锥形瓶分别放置于3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的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胶片的质量。
(1)该兴趣小组设计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叶片上______的多少有关系。
(2)本实验可以通过______来反映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
(3)该小组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
①如果a1a2a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那么实验小组便可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份的“门户”。
②该小组通过研究数据发现,(m1m2)>(m2m3),说明该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______上表皮。(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小衢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其它各组枝条粗细相同、叶片大小相近数量相同,凡士林是一种黏稠的液体。小衢在相同的量筒中加入等量的水,并加入植物油,然后将处理好的枝条放在相应量筒中,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1)小衢通过比较______来判断蒸腾作用的快慢。
(2)为了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小衢应选______装置组合进行实验。
(3)若实验正确,最终四组实验的量筒中剩余液体的液面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
6.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A光照、潮湿
14
B光照、干燥
32
C黑暗、干燥
8
(1)水面上加一层油的好处是______。
(2)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植物在移栽或扦插后,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______。
7.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
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            烧杯。
8.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还要不断地向外散失水分,水分的散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刚同学想: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系吗?针对这一疑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株生长健壮的绿植物上选取两段枝叶相似的枝条,一段保留全部叶片,另一段去掉大部分叶片。
②用量筒量取等量清水,分别注入编号为甲、乙的两个锥形瓶里。
③把两段枝条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里,并用脱脂棉塞紧瓶口。
④将两个实验装置至于相同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出锥形瓶中的脱脂棉和枝条。
⑤用量筒分别测量两个锥形瓶中剩余的清水量,计算实验前后两个装置内的清水量的差值,记录在表中:
自制室内单杠
清水量(毫升)实验装置
初始量(毫升)
最终量(毫升)
差值(毫升)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2)实验步骤③中,用脱脂棉塞紧瓶口的目的是             
(3)实验步骤④中。将两个装置至于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是利用了    对蒸腾作用强弱的影响。
(4)实验步骤⑤中,如果甲乙两个装置内清水量的差值相同,则说明:          ;如不同,则说明:                 
(5)该实验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通道是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自身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举一例:             
9.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某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组别
A
民宿管理系统
B
实验前青菜茎质量
66g
66g
实验后青菜茎质量
80g
78g
实验前袋内水质量
150g
150g
实验后袋内水质量
137g
137g
切取稍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用杆称称量时通过切割调整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g水中(如图:其中A正立,B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面均有水滴出现,取出A、B,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量如下表。并观察到两组青菜茎都整条变硬挺,且程度相似。
(1)稍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___(选填“具有”或“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选填“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B组袋内的水比A组少”或“A、B两组袋内的水基本相等”)。
10.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_____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A.上面的水太多了,把红冲淡了            B.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上面的红随水分蒸腾了                  D.这是枝条自身的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_____ 
A.将木条放在黑暗环境中                B.将木条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将木条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活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作答。
(1)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质量为500克,将其置于太阳光下6小时,再次测其质量为490克。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克。
(2)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蚕豆叶下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_____中,并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乙所示结构,结构c是气孔,其开闭是由[b]_____控制的。
1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绿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隔水加热,碘液染,你认为___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装置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
(3)D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因为D瓶中的叶片进行____(填生理作用)导致的结果;
(4)在乙装置中,塑料薄膜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_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
13.拟南芥为十字花科植物,又名鼠耳芥,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拟南芥是研究植物遗传学的优秀材料,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长期落后的状况。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拟南芥通过基因层面操作,向其照射光后,气孔的张开面积更大。
(1)研究人员实施基因操作,能使气孔张开面积更大,这是因为基因能________。
(2)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孔状态应是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材料,可能具有以下哪些优点________
A.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                    B.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C.基因组简单,易于基因操作                  D.拟南芥的性状易于观察
(4)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对植物叶片气孔张开面积具有调节作用,为了使光合作用的效率达到最大,研究小组想要到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进行如下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植株100株,平均分成五组,每天喷等量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在同样温度、水分和光照的室内培养拟南芥。25天后,各组拟南芥叶片大小和数目如下表所示(+多少表示叶片和大小与数量的多少)。
序号
亚硫酸氢钠浓度(mg/kg)
叶片的大小
叶片的数量
1
0
+++
++
2
10
+++++
+++
3
20
++++++
++++
4
30
++++
+++
5
40
++++
++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用小麦幼苗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4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幼苗,随机分为A、B两组
组别
株数
处理方法
A
2
剪去所有根的前端3~5毫米(即尖端),并在切口处涂上石蜡
B
2
不作处理
(1)几天后,B组容器内水面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容器内水蒸发和植物的 ________作用。
(2)A组小麦幼苗两天后出现明显的萎蔫现象,说明植物吸水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
(3)一周后,同学们发现B组小麦幼苗长势不良,叶发黄,于是他们往容器内加了一大勺尿素。一天后,小麦却出现萎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植物细胞液浓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使小麦幼苗失水。
15.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蚕豆叶所处环境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
完全开放
半开放
闭合
甲组
100mL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40
42
18
乙组
100mL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1
11
88
丙组
100mL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21
42
37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2)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叶中的气孔处于开放状态时,根中根毛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
(3)当蚕豆叶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叶肉细胞内的pH会下降,这是因为____。
(4)蚕豆在开花结果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到植株各处:蚕豆种子中的有机物主要贮藏在____中。
16.如图为蚕豆叶片下表皮的气孔结构示意图,其中位于气孔两侧的是保卫细胞,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开放;当保卫细胞失水萎缩时,气孔关闭(如遇蔗糖溶液时,保卫细胞会失水)。请分析回答:
(1)据图可知,当外界条件都适宜时,保卫细胞能进行而表皮细胞不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2)蚕豆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绝大部分是根吸收来的,也有少量的水来自自身_____等生理过程生成的。
网络视频传输(3)气孔关闭会导致蚕豆吸水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引起________减弱,从而导致蚕豆植株缺乏吸水的动力。
(4)为验证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会开放,失水时气孔会关闭,某同学利用蚕豆叶片、显微镜、清水及对照液0.3g/mL蔗糖溶液等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块载玻片,记为A与B;
第二步:在A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________,在B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________;
第三步:用镊子撕取两块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分别置于A、B中央的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第四步: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①请完善上述实验步骤。________
②若结论被验证,那么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17.某科学小组进行“探究雾霾遮挡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工具打出一批直径为0.5cm的圆型片。设法抽出叶圆片细胞间隙的空气,使其能沉入水底。
②如图所示,向两个装有等量2%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出二氧化碳)的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密封。再将两个烧杯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玻璃罩。甲不做其它处理。在乙中点燃卫生香,造成烟雾模拟雾霾。最后密封甲和乙。
③打开台灯30分钟后,统计甲、乙装置内叶圆片浮起的数量。
(1)步骤②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甲中浮起的叶圆片数量多,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换用了20%的碳酸氢钠溶液,结果发现叶圆片全部不浮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气孔。由此推测,雾霾除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外,还会影响植物其他生理过程,如___________。(答出两项)
18.取5条大小且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不同处理,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都是80克),其后每隔4小时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中A与D对照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
(2)图乙中曲线3代表了哪组的质量变化?______(填字母)。
(3)假设图甲中的5个装置都放在暗室中,预测它们的质量变化趋势是A、B、E三个装置______(填“减弱”“增强”或“不影响”),C、D两个装置______(填“减弱”“增强”或“不影响”)。
19.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的是_____装置。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装置。
(3)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湿度。
20.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科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假设:
小科: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红: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______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下列3种方法处理。A组枝条不做处理; 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C组枝条除去下半部分的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全部枝条同时插入一个盛有经稀释过的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进行固定,如图(其中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枝条只将剥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部位,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明的猜想。
(2)小科将植株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是为了______;
(3)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发现AB两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C组树皮未被染,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______运输,然后对比A、C两组还可以说明______;
(4)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红______(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逐渐变浓,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参考答案
1.(1)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大于
(3)黑暗中,蚕豆叶只进行呼吸作用,叶中二氧化碳增多,pH下降
(4)筛管  子叶
【解析】
(1)引起气孔开闭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导致保卫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从而使细胞的pH上升,反之pH会下降。通过分析图表可知: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由图可以看出:一类为生物可以固定氮元素,属于生物固氮;气孔开放时,根要吸水满足自身需要,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叶中的气孔处于开放状态时,根中根毛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
(3)黑暗中,蚕豆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叶中二氧化碳增多,pH下降。当蚕豆叶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叶肉细胞内的pH会下降,这是因为黑暗中,蚕豆叶只进行呼吸作用,叶中二氧化碳增多,pH下降。
(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内的筛管运送到根茎叶等器官中。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有机物主要贮藏在子叶中。
2.
【解析】
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的部分是导管,正是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变红的部位位于茎的中央,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2)由于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纵切枝条,离基部较远的部位,也就是越靠近枝条顶端颜越浅。
3)红墨水溶于水中,能够辨认运输水分的结构在什么结构里.所以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使用稀释红墨水的目的是作为指示剂,使实验现象明显,换句话说就是标记水分的运输途径。
4)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叶片与蒸腾失水关系,要保证叶片的正常生活必须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加快叶片进行蒸腾作用的速度,加快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速度,易观察到现象.
5)因为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所以只有将木质部插入红墨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脉变红.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证明了茎具有运输的功能。
3.    导管    木质部    张开
(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图二中变红的结构是2导管。
(2)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3)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我们知道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明显可将知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叶片上的气孔开张,以利于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缩短实验时间。
4.    气孔    锥形瓶中水的多少(变化量)或硅胶胶片的质量    a1<a2<a3(或a3>a2>a1)    大于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叶片上气孔的多少有关系吗?该兴趣小组设计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叶片上气孔的多少有关系。
(2)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本实验可以通过锥形瓶中水的多少来反映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
(3)气孔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A枝条不作处理,因此A失水最多,B其次,C失水最少。①如果a1、a2、a3的大小关系是a1<a2<a3,那么实验小组便可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份的“门户”。
②该小组通过研究数据发现,(m1﹣m2)>(m2﹣m3),说明该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大于上表皮。要使该小组的结论合理,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叶片的大小和数量应该基本相同。
5.    量筒液面高度    甲丁    甲、丙、乙、丁
【解析】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越快,则植物失水越快,量筒液面下降越快,所以小衢通过比较量筒液面高度来判断蒸腾作用的快慢。
(2)甲和丁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丁液面下降较大的原因是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
(3)丁叶片表面没有涂凡士林,则叶片蒸腾作用最强,散失的水分最多,量筒液面最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而叶片下表面的气孔比上表面多,所以乙的蒸腾作用比丙强,所以乙的液面比丙的液面低。甲没有叶片,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液面最高,所以量筒中剩余液体的液面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丙、乙、丁。
6.    防止水分蒸发产生干扰    A、B    遮光或增湿
【解析】
(1)油的蒸发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遮住了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水分蒸发产生的干扰。
(2)表中A和B的变量是湿度(干燥、潮湿),可以探究湿度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植物在黑暗、干燥的环境中,失水速度最慢,所以植物在移栽或扦插后,采取遮光或增湿的方法可以提高存活率。
7.(1)运输水和无机盐;(2)D;(3)乙
【解析】
(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不需要能量。因此,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的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输导水和无机盐。 
(2)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故选D。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植物由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的。因此,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乙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蒸腾作用,因为甲烧杯中没有插入植物。
8.
【解析】
(1)在一株生长健壮的绿植物上选取两段枝叶相似的枝条,一段保留全部叶片,另一段去掉大部分叶片,形成以叶片多少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2)实验步骤③中,用脱脂棉塞紧瓶口的目的是避免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实验步骤④中。将两个装置至于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是利用了光照对蒸腾作用强弱的影响。
(4)实验步骤⑤中,如果甲乙两个装置内清水量的差值相同,则说明:叶片面积与散失水分无关;如不同,则说明:叶片面积与散失水分有关。
(5)该实验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通道是气孔。植物的蒸腾作用对自身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举一例: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或使植物有效散热)。
9.    增加    没有    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
【解析】
(1)萎蔫的青菜浸入水中时青菜的细胞液浓度较大,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青菜的细胞吸水,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增加。
(2)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因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10.    木质部    B    A
【解析】
(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故被染红的应该是木质部。
(2)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是从下往上运输的,所以越往上就越浅。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见A错误。
(4)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增加导管切口截面积,有利于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11.    大于    清水    保卫细胞
【解析】
(1)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分的99%左右,“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盛有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重500克,将其置于太阳光下6小时,再次测其重量为490克”。 减少的质量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500克减去490克再加上这段时间光合作用增加的重量,才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重量,因此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大于10克。
(2)“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蚕豆叶下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清水中,“并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结构”,结构(c)是气孔,其开闭是由[b]保卫细胞控制的。
12.    C    水、光、二氧化碳    BC    呼吸作用    气孔
【解析】
(1)A叶片隔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B瓶叶片不能见光,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C叶片见光,瓶内装的是清水,有二氧化碳,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变蓝,D瓶内装氢氧化钠,它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D瓶内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C叶片滴加碘液全部变蓝。(2)A叶片隔断主叶脉的上端和末端作对照,变量是水分;BC作对照,变量是光;CD作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装置甲能探究水分、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 BC进行对照。(3)D瓶内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少,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会向左移动。(4)气孔是散失水分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
13.    控制生物性状    甲    ACD    当亚硫酸氢钠浓度为20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mg/kg时强度最大。)
【解析】
(1)植物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现代科学已经可以通过改变生物基因来改变生物的性状,所以可填控制生物性状。
(2)甲图中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所以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是关闭的,对应图甲。
(3) 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材料,可能具有以下哪些优点 。要作为研究材料必须具备易操作、易观察、易获得等优点,所以A.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正确;B.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题中信息可知拟南芥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B错误;C.基因组简单,易于基因操作,因为要通过基因操作,使这种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所以基因组要简单并易于操作,C正确;D.拟南芥的性状易于观察,说法正确。故选ACD。
(4)此小题是要研究“到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实验设置了五个组,使每组的浓度不同,而其他条件都相同。从记录的表格中数据可知,当亚硫酸氢钠浓度为20mg/kg时,叶片面积最大,叶片的数量最多,所以可认为20mg/kg是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浓度。结论: 当浓度为20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mg/kg时强度最大。)
14.    蒸腾    根尖(根毛区)    小于
【解析】
(1)水分的减少除了蒸发外,还有植物的蒸腾作用。
(2)由实验步骤可知,A组根的前端被剪掉导致植物缺水,B组不做处理,而结果是A组幼苗明显萎缩,说明幼苗缺水,则表明水的吸收部位主要是根尖(根毛区) 。
(3)加入一大勺尿素,导致小麦出现萎蔫,说明幼苗缺水,无法从外界吸收水,所以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15.    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大于    黑暗中蚕豆叶只进行呼吸作用,叶中的二氧化碳增多,PH值下降    子叶
【解析】
(1)引起气孔开闭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导致保卫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从而使细胞的pH上升,反之pH会下降。通过分析图表可知: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气孔开放时,根要吸水满足自身需要,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3)黑暗中,蚕豆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叶中二氧化碳增多,pH下降。
(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内的筛管运送到根茎叶等器官中。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有机物主要贮藏在子叶中。
16.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清水(或0.3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或清水)    清水中气孔开放,蔗糖溶液中气孔关闭。
【解析】
(1)由图可知,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在适宜条件下保卫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表皮细胞不能。
(2)植物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蚕豆的水分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根的吸收,还有少部分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3)气孔是水分和气体的通道,因此当气孔关闭时影响的是蒸腾作用,从而影响根吸收水的动力。
(4)该实验是为了验证细胞吸水及失水时,气孔的开放与关闭,而细胞吸水或失水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关,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同是变量,因此两块载玻片上一个滴加清水,另一个就要滴加0.3g/mL蔗糖溶液;结论能够被验证,说明细胞吸水时气孔开放,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所以清水中气孔开放,蔗糖溶液中气孔关闭。
17.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甲中的光线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多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影响细胞代谢,甚至死亡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
(1)实验中,每个烧杯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而不是1片,是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冷焊钳
(2)甲装置不放点燃的卫生香,乙装置内放点燃的卫生香,实验结果是甲中浮起的叶圆片数量多,原因是:甲中的光线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多。
(3)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影响细胞代谢,甚至死亡。
(4)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蒸腾作用的门户。雾霾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气孔,从而阻碍气体进出叶片。除了影响光合作用外,还会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有影响。
18.    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来完成的    E    减弱    不影响
【解析】
(1)(2)装置A由于叶子未处理,所以能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快;装置D没有叶子一样所以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不减少,因此该实验中A与D对照可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来完成的。装置B中叶子的下表皮被用凡士林涂抹,所以下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照样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慢,而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士林涂抹,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装置E上表皮被用凡士林涂抹,所以上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下表皮照样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A较慢。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曲线1代表的是装置C、D内水的变化情况;曲线2代表的是装置B内水的变化情况;曲线3代表的是装置E内水的变化情况;曲线4代表的是装置A内水的变化情况。
(3)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只是在光照强的时候,蒸腾作用的强度大,所以假如将ABCD四个装置都放在暗室中,ABE装置里面的水将会减少的少一些,CD装置不影响。
19.      A    C    叶片    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1)B装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说明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A装置由于在植物的茎处扎紧,花盆土壤蒸发的水分不能进入塑料袋内,因此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只能是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形成的,故可以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A装置。
(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C、D两个装置中,C的叶多,D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C。
(3)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
故答案为(1)A(2)C(3)叶(4)提高
20.  树皮(导管和筛管)    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木质部的导管    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自上而下
【解析】
(1)根据小科和小红的猜想,可知小明的猜想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导管和筛管进行的。
(2)植物体内的水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在空气中,所以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小科将植株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受温暖、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在温暖的阳光下,蒸腾作用强,实验现明显。
(3)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 B组枝条上半部分导管和筛管都被染,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4)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红自上而下逐渐变浓,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1:2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54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植物   实验   水分   细胞   叶片   气孔   进行   枝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