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猪场到“养猪厂” Microsoft Word 文档

从养猪场到“养猪厂”
记者 陈益
养猪是中国农村的传统副业。过去,几乎每家每户都养几头猪添补家用,“杀猪过年”也成了农村人重要的年俗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户散养的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规模养殖取而代之。
溜逸
“规模”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数量标准去限定,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说“专业”养猪似乎更为贴切。除少数大户养殖数量可达千头外,其余多为百头上下,由夫妻二人联手经营,专以养猪为家业。简单来看,就是由散兵收编成了小分队,总体格局未发生太大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猪养殖存在设备简易、技术含量低、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
以一抵十,污染“围城”
电子管功放电路>nc6000据相关调查表明,一头猪平均每天进料6斤,排出粪尿4.5斤,湿不分离的话,冲洗这4.5斤粪尿需要10倍的水量。故喂养一头猪一天的污染排放量差不多50斤,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
放量。目前,全县约有54万人、13万头猪,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全县猪的污染排放量是人的2倍多,大有污染“围城”之势。
传统上,养猪生产和作物生产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猪用剩余作物饲养,而它们的粪便则用作农作物的优质肥料,自产自用、供不应求,上点年纪的农村老人大都有捡过畜禽的粪便的经历,视作宝贝,供自家田地使用,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种植业、养殖业向集约化、单一化靠拢,内部消耗已难适用,特别是随着化肥的发明使用,因其有效成分稳定,便于精确计算,很快推广开来,粪便就不再作为肥料的第一选择了,这更加剧了养殖场粪便积累的现象。
粪便积累的危害很多,养猪场周边民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散发出来的恶臭,各类论坛上相关的投诉已是屡见不鲜了。更为严重的是,猪排放的粪尿以及冲洗圈舍的废水生化指标极高,长期排放渗入的话,对养殖场周边的土壤、植被具有破坏性影响;而且一旦遇到大雨冲刷,流入附近水源、江河,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污染,危及水产业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甚至影响居民饮用水质量;此外,粪便贮存过程中还会孳生蚊蝇,造成病菌传染,对人和畜禽都有疾病隐患。
养猪场的污染看上去很可怕,不过与一些化学、重金属污染有很大区别,对土壤、水质等不会造成永久性危害,只要污染源一移除,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净化,周边的环境很快就会恢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茅洋了”,县农林局党委委员陈维虎告诉记者,“过去坐车经过茅洋的时候,总会闻到猪场散发出来的臭味,印象十分不好。2011年,茅洋拆除了78个散乱分布的猪场,让各个养殖户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合并成一个大的养殖场。现在人们谈到茅洋,总会提到‘森林茅洋’这个词。”
“场”与“厂”的区别
场:一块饲养家畜或其他动物的土地。厂:指用机械制造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工场。字面意思来看,“厂”似乎比“场”更为现代化、标准化一些。当然,“养猪厂”也只不过是记者个人的一种比喻,官方有个专业的称呼:生猪养殖小区。
通过把众多养殖户集聚起来,构建一个生猪养殖小区,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在小区内,养殖户有如一个个住户,既各自单体经营,又能相互交流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效益。在生猪养殖小区采访期间,无论是养殖户,还是相关农林部门,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态经济,其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传统模式与循环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模式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循环模式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碳化硅纳米线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理论解释多少有些枯燥,来看看是怎么循环的吧。简单来说,就是在FOSY养殖场旁建沼气池,猪排放的粪尿及冲洗圈舍的废水通过管道流进沼气池,经沼气发酵罐发酵产生沼气,然后通过一系列能量转化,供养殖场及周边民众作燃料、发电、保温等使用,节约生产生活费用。同时,沼气池中剩下的沼液、沼渣,又可作农作物的有机肥料,用来“反哺”当地绿农业。
根据生态循环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链原理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净化生活环境,解决能源与照明等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转化利用废弃物,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种养业的良性循环,可谓一举多得。
发展循环经济,路途依然坎坷
高硅氧布养猪场发展循环经济,看似路途坦荡,实际操作起来却较为坎坷。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观念问题,虽然不再是过去家家户户养猪的年代了,但除了用专业饲料替代农作物余料外,养殖方式未发生太大变化,养猪的人也未发生太大变化,除少数大户外,大部分养殖户都是由农民转行过来。几十年都是这么养的,一下子要你接受新的养殖方式较为困难。
对于很多农作物种植户来说,沼液、沼渣还是一种比较新奇的东西。这里有件趣事,去年,县农林局工作人员前往泗洲头镇横埕村,向当地农户宣传推广利用沼液、沼渣充当有机肥。在该村沼气池附近,遇一路过的农民问:那些做什么用的?答:这可是好东西,我们自己专门用来给花木当肥料的。问:能否送一些给我家的马铃薯地用用?答:那你要问问村里或镇上的领导是否可以了。后来该村民电话询问后,同意免费使用,几个月下来,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大,口味佳,从此常去沼气池旁拉沼液、沼渣,其余村民得知后也竞相效仿,沼气池内的“货”也不愁如何消耗了。原来工作人员是有意刁难,让农户觉得这东西不一般,才会更想去尝试。过去的推广经验告诉他们,一味夸怎么怎么好,农户反而会抗拒,这也是观念问题。
二是资金、技术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县500余家养猪场,约三分之一建有沼气池。一个沼气池,按照规模大小不同,一般需要几万~十几万,并且政府会补贴一半的建设费用。即使如此,养殖户建沼气池的意愿依然不强,毕竟还是要拿出上万元钱,况且沼气池收益好似细水长流,需日积月累方能看到效益显现。沼气池的有些设备较为专业,不懂如何保养维修,一旦出现损坏,担心处理起来很麻烦,有这方面忧虑的养殖户占大多数。普遍心理是:反正现在这么养也能赚钱,何必还要劳心折腾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4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沼气池   循环   养殖   经济   粪便   养殖户   污染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