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
3.活动:降落伞比赛
一、有关物理
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有关物质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测量时间:秒表。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3)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物体的尺度及测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可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特殊的测量方法:即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而改用间接的方法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或者头发的直径等。常用方法如下:①累积法;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体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
7)量筒量杯的使用:放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控制变量法:即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点胶机密封圈❸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3)垂直母排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三、运动的描述:
1)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饲料加工工艺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4)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
6)速度的单位国际米/秒(m/s),交通运输中交通事故现场图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 m/s=3.6 km/h,1 km/h=1/3.6 m/s,可见1m/s大于1 km/h。
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平均速度
1)印第安笛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一的运动。描述其运动快慢用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4)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差别: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快慢。
5)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超声波探测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
各种形式的能量
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自然界存在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3)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5)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45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体   运动   测量   物质   形式   研究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