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任务查询.地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是“地球、太阳和月球”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学习方式来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本课从“远行的渔船为什么慢慢地只能看见桅杆了呢”这一古老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观察小船的运动,认识地球的形状。进而通过模型制作体会到地球究竟有多大,认识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并通过资料了解地球内部有什么。
本课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一组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道的很少。另外,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新型玉米脱粒机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能力培养: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喷墨打印机墨盒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的研究,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海陆分布、地球内部结构等知识。
评价任务
1.举例子证明地球是球形。
2.网络搜集资料了解人类人是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3.搜集资料认识地球的大小。
4.观察地球仪,估算海洋和陆地面积。伤流液
5.搜集资料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
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景:播放视频:进港的轮船从远处驶来,出港的船只向远处驶去。
问题:大家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在海边,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进港的船只从远处驶来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的船只向远处驶去时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目的:创设生活情景,对平时熟悉的现象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二、活动一:地球的形状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讨论: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实验:模拟实验:提供地球仪和船模型。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汇报: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媒体:播放“地球的形状”视频。
延伸: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目的: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地球是球体的依据。通过生活中看到的现象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活动二:地球有多大?
导入: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大家见过珠穆朗玛峰吧?知道它有多高吗?
比较:我们熟悉的大山峰和珠穆朗玛峰高度。
实验:用篮球模拟地球,尝试用橡皮泥在篮球上塑造一个高度符合实际比例的珠穆朗玛峰模型。分小组,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后,进行模型制作。
交流:各小组塑造的珠穆朗玛峰模型与实际比例是否相符?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符合比例的珠穆朗玛峰模型太小,几乎无法在篮球上塑造的。因此,可以推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四、活动三:海洋和陆地
问题: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为什么有人说它应该叫“水球”?
媒体:出示地球仪。
讲述: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
观察:把地球仪旋转到不同的位置,观察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讨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海洋和陆地是七三分布的)
活动:我们已知道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各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交流:汇报估算结果。
媒体:播放“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视频。
小结:地球的表面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实际比例。
五、拓展:平原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引导:地球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地球的表面不断在发生变化,因而出现了不同的地形。
问题: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呢?
媒体:出示地球地形的图片。
思考:地形可分为平原、山脉、高原等类型。平原占陆地总面积的情况。
交流:平原占陆地总面积的情况。
六、活动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猜想:你知道地球内部究竟有什么?
活动:展示科学家用地震波探测地球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
观察:将一只煮熟的鸡蛋切开,让学生明确地球的内部结构类似鸡蛋的内部结构。视频直播技术方案
媒体:出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图。
思考:观察和思考地球内部的结构。
媒体:播放“地球的内部”视频。
拓展:科学家除了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的内部,人类还可以从哪些渠道方法获取地球的内部信息?
活动:搜集资料,了解火山、地热、地震都是收集地球内部信息的来源。
板书设计无人机机巢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更加明白地球的形状,走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对地球的简单认识为我们以后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地球、太阳、月球等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再就是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猜想、资料的搜集,对地球内部的结构有了进一步认识。

2.《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阳”是“地球、太阳和月球”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从常见的日出日落现象入手,以“万物生长靠太阳吗”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接下来“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的活动中,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时,根据对已有知识的梳理,运用讨论、分析、推理的方式,认识太阳的重要性。在学习本课前,最好能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资料,这样可以使本课的学习内容更丰富。课前教师可充分发动学生,将有关书籍、录像带到课堂中来,建成资源库;同时,教师为学生准备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3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3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球   学生   现象   太阳   模型   形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