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短视频传播特初探--以抖音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

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建设  2021.4下
网络传播152
科普短视频传播特初探
——以抖音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
王    萌流量生成
摘要:当前,我们身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中,各种传播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出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备受年轻人体青睐。本文以科普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个案分析为例,对科普短视频传播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科普;短视频;传播
科学普及,其本质上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传播活动。新时期,科普工作理应丰富信息化落地方式,尊重当下年轻人的社交习惯和信息获取模式,充分借助短视频的传播优势,提高科普内容的传播效率。抖
高频整流器音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之一,截至2020年8月,抖音日活跃量用户已超过6亿。近两年,不少科普达人和科技工作者都在抖音上注册账号,探索科普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并迅速积累起数量大、粘性强的粉丝体,“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以下简称“无穷小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账号科普短视频的内容、采编形式、后期制作及叙事方式,归纳其亮点及不足,以期对科普短视频制作和传播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一、“无穷小亮”内容采编特
科普短视频是机构或个人制作,版权清晰,无知识产权纠纷的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时长为30秒至20分钟的小电影、动画片、纪录短片等视频作品。[1]“无穷小亮”账号运营者本命张辰亮,是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并任职于《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无穷小亮”既是科技工作者,同时又是科普工作者、媒体从业者。与其他科普自媒体运营者相比,他不仅是生物学知识产出的源头,更熟知科普传播规律和舆论引导方向。因此,在科普内容生产方面,“无穷小亮”的多元主体身份,决定了其具有大多数科普主体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该账号上发布的多数短视频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截至2021年2月底粉丝数量已达1361万,账号各版块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10亿次。
(一)选题契合粉丝需求
人工抽脂
在“无穷小亮”的各内容版块中,传播最广、关注度最高的当属“网传热门生物鉴定”。这一板块的46个视频中,总点击量高达6.7亿次,其中点赞量超过100万的视频共12个。其主要模式是针对网友拍摄的生物进行鉴定,对认识误区、伪科学进行辨别和辟谣。很多鉴别对象的原始素材为网上流传或粉丝提供,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已经在互联网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比如专吸“二手烟”的绿植、姥姥家神秘的古井、日本的神奇生物等话题,经过“无穷小亮”的知识讲解和专业释疑,指出靠植物吸收烟雾不靠谱,考证所谓古井实为中央美院老师的地景艺术作品,“神奇生物”其实是患病的浣熊。这类短视频的选题直接源于网友,内容紧扣受众粉丝的科普需求,经由“无穷小亮”做出权威解释后,易引发二次传播,科普传播的裂变效应充分彰显。(二)叙述方式通俗生动
bttt科普内容的传播范围和实效与科普语言的转化程度直接相关。在叙述方式上,“无穷小亮”擅长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或故事性强、通俗幽默的表达方式,将生涩深奥的科学语言转化为深入浅出的科普语言。比如,在西沙赶海的短视频中,他介绍当地特海洋生物鳚时,称其“像弹涂鱼喜欢攀岩”,描述长丝犁突虾虎脸上长着“蓝小雀斑”,形容粒帽蚶从侧面看像“两只小鹦鹉说悄悄话”。在北京近郊远足时,介绍金绿宽盾蝽称“荧光绿和死亡芭比粉,两大怯儿放它身上还挺好看”。在其短视频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涉猎的所有科普对象,“无穷小亮”都对其形成个性化的幽默解读模式,这样的好处是最大限度
作者简介:王萌,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海洋科技馆,馆员,海洋科普传播。
广告与品牌研究
网络传播153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降低科普知识的接收门槛,让受众第一时间理解科普传播的内容,并沉浸在科普短视频情境中。(三)呈现方式相对多元
相比抽象的文字,科普短视频作为图像、声音、文字三者的结合,将科学知识变得更加可视化,使隐性知识得到了显性化处理。[2]为了清晰直观地阐述科普内容,
“无穷小亮”在短视频编辑制作过程中,注重采用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比如,视频、音频、图片、字幕、音乐、同期声等,充分调动粉丝的视觉、听觉,拓宽了信息接收渠道,并引导粉丝深度参与科普知识传播,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传播优势,显著提高了科学普及的效率,让科普内容“动起来”,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可视化”,加深了受众的记忆,激发了粉丝的收视兴趣。
二、启发及建议
(一)开展跨界协同创作
像“无穷小亮”一样,深谙科学研究、科普传播及舆论报道规律的短视频创作者比较鲜见。从现实来看,科普短视频的制作质量差距较大,内容的科学性良莠不齐,这和创作者的科学素养、甄别能力、表达水平直接相关。通常来说,具有扎实学科背景的创作者,发布的视频内容科学性、权威性较强,但很多时候习惯于运用学术语言进行科普传播,欠缺贴近性。普通网红发布的短视频在标题及叙述上更吸引眼球,易引起网友的关注,但往往存在信息审核不到位、把关不严格等问题,内容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应为各类创作者之间畅通沟通合作渠道,鼓励引导优质科普自媒体开展协同创作,发挥各自在主题选择、内容筛选、科普表达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优势,聚合各领域科普创作者的智力资源,提升科普短视频的供给质量和水平。
(二)视频选题结合热点
分析“无穷小亮”个案时发现,与社会关切结合越紧密的科普短视频,其受关注、转发和互动程度越高。为此短视频创作者应避免选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新闻报道、搜索大数据、微博话题及网友投稿保持高度的科普敏感,从中选择契合自身专长、可操作性强的主题,进行采访、求证、编辑、剪辑、后期等科普二次加工,在科普受众中广泛传播后,可有力推动科普话题进入主流媒体的议题设置范围。另外,作为重要的科普社会力量,科普自媒体运营者应以项目合作等方式,与科技协会、科技局等科普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大学生科技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短视频创作活动,发挥自媒体传播优势,壮大全国性科普节会的声势,同时
借助大型活动的宣传效应,拓宽原创科普短视频的传播路径,打造科普自媒体品牌。(三)完善内容把关机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认为,大众传媒的新闻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守门人”将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做出决定。[3]新闻学的“把关人”理论在科普传播中依然适用。最终能到达科普受众的信息,都是经由“把关人”筛选过滤的。“把关人”是直接决定驳杂信息能够进入科普传播渠道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科普自媒体运营者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对伪科学和不实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甄别,容易误导科普受众。因而,建立涵盖自媒体账号运营者、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和粉丝的三方把关机制至关重要:账号运营者增强把关意识,对涉及科普内容做到多方求证,完善审稿和审片流程,确保短视频做到主体真实和细节真实;短视频平台针对内容失实、错误,健全账号退出制度,逐步淘汰把关缺失、内容低劣的账号运营者,改善科普短视频传播生态;鼓励粉丝遇到伪科学短视频时与账号联系,若对方不能及时作出撤稿、修改、更正等积极措施时,要勇于向社交平台举报,共同净化短视频平台科普传播环境。(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边坡防护系统合格的“科普网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网红,需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掌握科学方法,具备科学精神和较高的科学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普短视频创作队伍急需强化人才引培。一方面,高校应设置相应的学科和专业。科普自媒体运营队伍中,关于内容采编、技术支持、宣传推广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而目前,设置科学教育及科学传播普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比例并不高,科普传播人才供给不充分
与公众科普需求高涨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有能力和条件的高校应通过开设课程、设置专业、扩大招生等方式,加大科普传播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开展多样化培训活动。如各级科技协会组织在筹办科普培训活动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针对性地突出网络科普传播,并向科普自媒体运营者开放培训渠道,提高短视频创作者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爽.短视频对“科普中国”品牌建设的影响[J].青年记
者,2020(35):79-80.
[2] 王艳丽,钟琦,张卓等.科普短视频对知识传播的影响
[J].科技传播,2020,12(21):1-6.
碎花刀刀[3] 万碧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嬗变[J].传播与版
权,2020(09):68-6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1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14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视频   传播   内容   媒体   粉丝   信息   账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