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化学作业及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奖者对化学发展的贡献

1.对超分子化学的认识
1.1发展历史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C.J Pedersen (佩德森)J.M Lehn (莱恩)D.J Cram (克来姆)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超分子化学理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1967Pederson等第一次发现了冠醚。这可以说是第一个发现的在人工合成中的自组装作用。CramLehnPedersen工作的启发下,也开始了对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从此之后,超分子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快速发展起来。
1.2简介
超分子化学不仅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而且涉及材料、信息和生命科学,它是一门处于近代化学、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交汇点的新兴学科。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不仅与大环化学(冠醚、环糊精、杯芳烃等)的发展密切相连,而且与分子自组装(双分子膜、胶束、DNA双螺旋等)、分子器件和新兴有机材料的研究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尽管超分子化学还没有一个完整、精确的定义和范畴,但它的诞生和成长却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
1.3研究内容
与分子化学相对照,分子化学基于原子间的共价键,而超分子化学则基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造块依靠分子间键缔合。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分子识别,分为离子客体的受体和分子客体的受体;环糊精;生物有机体系和生物无机体系的超分子反应性及传输;固态超分子化学、分为晶体工程、二维和三维的无机网络;超分子化学中的物理方法:模板、自组装和自组织;超分子技术(分子器件及分子技术的应用)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所谓分子识别即是指主体(受体)对客体(底物)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它们不是靠传统的共价键力,而是靠称为非共价键力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如范德华力(包括离子偶极、偶极偶极和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等。分子识别主要可分为对离子客体的识别和对分子客体的识别,而以人工合成受体的分子识别主要包括冠醚、穴醚、臂式冠醚、双冠醚、环糊精、化学修饰环糊精、桥联环糊精、杯芳烃、环番等大环全体化合物选择性键合客体(离子或分子)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过程。
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目标是研究组装过程以及组装体,并是通过分子组装形成超分子功能体系。生物的奥秘和神奇不是由于特殊的结合力和特殊的分子与其体系,而是在于特殊的组装体之中,这种通过组装所形成的稳定结构具有一些根据其个别组件的特征无法预测的新特性。天然体系所具有的自组装性、府应答性、协同性与再生性,也正是人工体系所追求的目标。
1.4研究前景
现代化学与1819世纪的经典化学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从宏观进入微观,从静态研究进入动态研究,从个别、细致研究发展到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研究,从分子内的原子排列发展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超分子化学淡化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之间的界限,着重强调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将四大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为分子器件、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且为21世纪化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
2.冠醚的发现、合成、分子识别与组装
2.1冠醚的发现
第一个冠醚的发现纯属偶然,正是由于科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奠定了它的发展基础。1967年美国du Pond公司的C JPedersenmaybridge为了合成双酚I,用四氢吡喃将邻苯二酚的一个羟基保护起来和二氯乙醚进行缩合时,发现除了得到I以外,还得到了极少量的白纤维状结晶性副产物。对分离的副产物进行研究,发现是原料中混存的少量游离邻苯二酚和二氯乙醚闭环缩合成的大环多元醚化合物
Pedersen发现此化合物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随着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显著地增大,这一不同寻常的溶解行为引起了他的兴趣,促使Pedersen对大环多醚的性质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类大环多醚能和各种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形成稳定且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络合物,进而根据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的形状和特征而称之为冠醚
2.2冠醚的合成
冠醚合成的关键是关环反应。常用的关环反应的类型有:二醇与多甘醇二卤醚的反应、二胺或其衍生物与二卤化物、二磺酸酯或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反应、二羧酸衍生物与二胺的反
应、二羰其化合物与二胺的反应等。这些关环反应都需要双功能基中间体,最常用的中间体有多甘醇及其二卤化物、多甘醇二对甲苯磺酸酯、二胺、二醛、二酮等等。
2.2.1一般对称性冠醚的合成
简单对称冠醚一般是指以CH2CH2连接的含氧、氮、硫、硒等杂原子的冠状化合物。在Pedersen的第一篇关于冠醚的论文中,所合成的经典冠醚大多是这类冠醚。以金属离子作为模板是合成这类大环化合物的主要方法。Liotta等以Li+作为模板,使用二甘醉二氯化物和乙二醇反应得到12--4,产率13.2电热炉%。在Liotta以前的研究中,全部是采用酸催化环氧乙烷的方法制备12--4,但是产率极低。Liotta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以Na+作为模板方便地制得15--5(14.2)
链轮设计由于可以在芳香环上可以很方便地引入各种基团,因而苯并冠醚直被认为是一类非常有用的主体化合物。模板效应在合成苯并冠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hang等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研究了金属离子在合成苯并15--5的过程中的模板效应,发现在各种碱金属阳离子中,Na+是合成苯井15-5最好的模板。
2.2.2低对称性醚的合成:
低对称冠醚一般是指除以CH2CH2连接的含氧、氮、硫、硒等杂原子冠醚以外的其他无支链冠状化合物的总称。由于合成的可行性和高的阳离子键合能力,对称性的3m--mm≥4)骨架被广泛地用作最优先合成和研究的结构。
事实上,从合成的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这类冠醚与一般对称性冠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
2.2.3臂式冠醚的合成:
Gokel等首先在冠醚环上引入功能侧臂,由此而推动了类新型冠醚zigbee定位臂式冠醚(Lariat Ether)的发展。一般分为单臂冠醚和双臂冠醚两种。
折叠音箱
2.2.4双冠醚的合成
其合成方法通常是利用单冠醚的活泼侧基与桥链链端的官能团反应,直链的醚、烷烃、胺、酯类、酮类以及席夫碱类为桥联的双冠醚是最为常见的这类大环化合物。
2.3冠醚的分子识别
2.3.1一般对称性冠醚
1)对金属离于的识别
网上冲印系统尽管各种新型冠醚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一般对称性冠醚简易而成熟的合成路线和高的阳离子键合能力,因此对称性的3m--mm≥4)骨架被广泛地用作最优先合成和研究的结构。当金属离子与冠醚尺寸匹配时,一般给出较强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并显示出较强的离子键合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0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子   化学   冠醚   研究   合成   反应   识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