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学基础考题

一,填空
1,选择度,收率,生产度,单程转化率,总转化率概念及其关系考查
2,限制反应物,过量反应物的判定,过量百分数的计算
3.恒容恒压反应热概念及其关系考查
4.硫酸工业的生产流程
5.硫酸工业焙烧反应效率的改善措施
6.硫酸工业中的干燥酸和吸收酸浓度考查及其选取原因
7. 氨合成的生产三个过程
8.氨合成净化流程的三个过程,脱硫的方法
9.酸雾的形成及其去除方法
10.石油炼制相对密度,馏程,馏分,凝点,冰点,结晶点,倾点等概念,十六烷值,辛烷值,标号的考查
11.石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12.催化裂化反应和催化重整
羊毛鞋垫13.半水煤气,空速,接触时间,循环时间,硫容量等概念的考查
14.过程工业废水的危害,及其水质五个指标
15.过程工业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填空题,二十分

选择判断十分,选择五个判断五个
简答十五分
1.硫酸工业过程的炉气干燥原因,干燥原理,干燥操作工艺条件
2.氨合成工业中原料气的三个净化流程,能否调换顺序并说明原因
3.给出一可逆反应方程,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温度,压力,催化剂及其反应物浓度等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并经分析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4.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发生的反应,装置可划分的系统,及其各系统的分析
第四题,流程图分析题
常考半水煤气的制造工艺流程图,即氨合成工业中的化工工艺流程图 十五分
题目如下
1.指出流程图中各设备名称及其在制气循环的作用
导游扩音器
2.半水煤气制气流程属于间歇式工作流程,试简述其一个间歇工作循环
3.根据流程图,对流程图进行分析,得出制气流程过程
每小题五分
第五题 计算题
1.物料衡算
带有循环过程的物料衡算计算题,十二分
2.能量衡算
带有换热过程的能量衡算问题计算题,一题十二分
绝热过程化学工作反应循环的能量衡算问题计算题,一题十六分
考试
一,填空,二十分
二,选择判断,十分
三,简答,十五分
四,流程图分析,十五分
五,计算,四十分
时间:十七周周一下午七八节,6月十七日,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
一、填空题
1、 德士古气化炉是一种以 水煤浆 进料的 加压气流床 气化装置,该炉有两种不同的炉型,根据粗煤气采用的冷却方法不同,可分为 淬冷型 全热回收型
2、 目前常用的气化炉有移动床流化床气流床熔融床
3、 煤气发生炉可根据使用气化剂和煤气热值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空气煤气混合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
4、 气化的基本过程包括煤的干燥煤的干馏煤的热解煤的反应等几个过程。
5、 煤的气化是指利用煤或半焦与气化剂进行多相反应产生碳的氧化物氢气甲烷的过程。
6、 对于移动床气化炉而言,炉内料层可分为六个层带,自上而下分别为 空气层 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灰渣层
7、合成氨过程中,要求半水煤气的组成满足:n(CO+H2)/n(N2)=3.1-3.2
8、根据自控水平及维护炉内工作状况稳定的原则,一般循环时间为2.5-3min
9、在间歇制气过程中,要求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吹出物量不应超过总入炉燃料量的4%,一般生产1 m3的半水煤气,约消耗0.95-1.05m3的空气。
10、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中,活性组分是,但其以 氧化镍 形式存在于催化剂中,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先用 氢气 一氧化碳 进行 还原
1、合成氨原料气中的硫分为无机硫H2S和有机硫CS2、COS、硫醇、噻吩、硫醚等。
2气体脱硫方法按脱硫剂的形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干法脱硫,一类是湿法脱硫。湿法脱硫可分为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与直接氧化法连通域三类。
3、常用的干法脱硫有:钴钼加氢-氧化锌法、活性炭法、氧化铁法、分子筛法等。
4、氧化锌脱硫剂以氧化锌为主体,其余为三氧化二铝,可加入氧化铜、氧化钼等以增加脱硫效果。
5活性炭脱硫法分吸附法、催化法和氧化法
6、钴钼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由氧化钼和氧化钴组成。
7、湿法脱硫根据吸收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康q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化学吸收法又分为中和法和湿式氧化法
8、湿式氧化法脱硫包括两个过程。一是脱硫剂中的吸收剂将将原料气中的硫化氢吸收;二是吸收到溶液中的硫化氢的氧化以及吸收剂的再生
1、工业上常用的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为溶液吸收法。一类是循环吸收法,另一类是联合吸收法,循环吸收法根据吸收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吸收法三种。
2物理吸收法是利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进行选择性吸收。化学吸收法是利用CO2的酸性特性与碱性物质进行反应将其吸收。
1、目前常用于合成氨原料气精制的方法有铜氨液洗涤法、甲烷化法和液氮洗涤法。
2、铜洗工艺流程由吸收和再生两部分组成。
3、甲烷化催化剂中的镍都是以NiO的形式存在,使用前需还原为活性组分Ni
1、合成塔出口气体中氨的分离方法 冷凝分离法 溶剂吸收法
2、氨合成塔通常由 外筒  内件  两部分组成。
3、目前常用合成塔塔形有 冷管式  冷激式 
4、热能回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余热副产蒸汽 ,一种是 加热锅炉给水
5 提高压力 降低温度  减少惰性气体 ,平衡氨含量随之提高。
6、合成氨温度控制的关键是 催化床层热点温度 入口温度 的控制。
1.硫酸浓度以所含硫酸的 质量分数 表示。
2.浓度为 98.3% 的硫酸沸点最高,达338.8℃
3.硫酸的工业生产,基本上有两种方法,即 亚硝基法 接触法
4.硫铁矿的焙烧,主要是矿石中的 二硫化铁 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炉气。
5.硫铁矿焙烧,当空气过剩量大时,最后生成红棕的固态物质 三氧化二铁 ;当空气过剩量小时,则生成黑固态物质 四氧化三铁
6.影响硫铁矿焙烧速率的因素有 温度 矿料的粒度 氧的浓度
7.沸腾焙烧炉的炉内空间可分为 空气室 沸腾层 上部燃烧空间 三部分。
8.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器通常采用多段换热的形式,段间换热主要有间接换热式和
冷激式 两种。间接换热又分为 内部间接换热 外部间接换热
9.冷激方式有 炉气(SO2)冷激 空气(O2)冷激 两种方式。
10.吸收工序的设备应由吸收塔、酸贮槽、 冷却器 等组成。
11.硫酸尾气处理,氨酸法过程由 吸收 分解 中和 三个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
1.浓硫酸中结晶温度最低的是98.3%的硫酸。  (  × 
2.硫酸水溶液的密度随着硫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于98.3%时达到最大值。( 
3.减小硫铁矿粒度,可以增加接触面积,从而焙烧速率加快。  (  √ 
4.提高除酸雾效率,采取逐级减小酸雾粒径逐级分离的方法。  (  × 
5.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为可逆吸热、体积增大的反应。(  ×
6.二氧化硫炉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大于浓硫酸液面上的水蒸气分压时,炉气即被干燥。( √ 
7.“两转两吸流程比一转一吸流程最终转化率高。(  √ 
8. 三氧化硫的吸收,从吸收的角度考虑,酸温高好。(  × 
1、由氨合成反应特点可知,提高温度、降低压力有利于氨的生成。(×
2、铁催化剂在还原前的主要成份是Fe2O3和FeO。( √ )
3、要使平衡氨含量尽量增大,应增大混合气体中惰性气体含量。(×
4、传统磁铁催化剂中,当Fe2/Fe3等于或接近0.5时,催化剂还原后的活性最好。(√ )
5、原料气中CO2可使氨合成催化剂永久中毒。(×
6、氨合成时,提高压力,可提高氨净值。(  √ )
7、在一定的空速下,合成压力越高,出口氨含量越高。(√  )
8、由于惰性气体既不参与反应,也不毒害催化剂,所以对氨合成无影响。(×
9、氨合成时,惰性气体的放空位置应选择在惰性气体含量高而氨含量最小的地方。(√  )
10、氨合成反应过程属于气固相非催化反应过程。(×
11、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加空间速度能提高催化剂生产强度。(  √ )
1、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剂镍的作用下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加氢生产甲烷而达到气体精制的方法。(
2、甲烷化过程消耗氢气而生成无用的甲烷。(高空施工)
3、甲烷化是甲烷转化的逆反应。(
防盗电子狗 1、以空气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叫做水煤气,其组成中含有大量的H2和CO,发热量很高,可作为燃料。(×
2、煤中灰分高,有利于气化生产,气化率高。(  )
3、在气化过程中,煤的粒度越小,气化率越高。( ×
4、经常使用及长时间停炉的煤气发生炉可直接点火,可以不经烘炉直接投入生产运行。( ×
5、如果生产中没有及时给煤,炉内料层高度下降,煤气出口温度会带上升。(
6、如果气化炉卸炉不充分,不会影响出口煤气温度。(
7、从发生炉出来的粗煤气温度很高,带有大量的热量同时带有大量的固体杂质。(
8、煤气中的硫主要以SO2、硫醇形式存在。(×
9、水碳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蒸汽转化。(
10、压力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蒸汽转化。( ×
11、提高转化温度,有利于甲烷的蒸汽转化,同时可抑制析碳反应的进行。(×
12、二段转化过程中,要求催化剂中镍含量要高。(×
13、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的永久性毒物主要是硫化物及砷化物。(×
三、单项选择题
1.硫酸水溶液的密度随着硫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于(  )时达到最大值。
A. 93.3%      B. 95.3%      C. 98.3%      D. 100%
2.生产硫酸过程中二氧化硫炉气干燥所用的干燥剂是    B   
A.浓硝酸      B.浓硫酸      C.硝酸镁      D.发烟硫酸
3.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普遍采用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  )。
A.氧化镍      B.三氧化二铁      C.四氧化三铁      D.五氧化二钒
4.三氧化硫的吸收所采用吸收酸的浓度为  B   
A.98%        B. 98.3%      C. 93.3%        D. 99%
1、传统中压法氨合成工艺流程中,新鲜气在( B )中加入。
    A、合成塔    B、油分离器      C、氨分离器    D、水冷却器
2、氨合成压力提高,新鲜氢氮气压缩功耗(  )。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882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吸收   过程   反应   催化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