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燃炭炉和烧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燃炭炉和烧烤机。


背景技术:



2.烧烤机是用于对食材进行烤制加工的一类设备,因烤串的独特风味,颇受大众喜爱。在采用木炭作为热源进行食材烤制加工时,为确保木炭充分燃烧,同时提高木炭的燃烧效率,会在木炭上方、下方设置进风口,以确保供氧量,提高木炭的燃烧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木炭与炭炉的侧壁贴合的位置会存在供氧量不足的问题,影响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助燃炭炉,能够在对木炭与炭炉接触的位置进行供养,提高供氧量。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烧烤机,能够提高木炭的燃烧效率。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助燃炭炉,包括:本体;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并将所述本体分隔形成上下分布的上腔和下腔;通道,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上,用于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进风部,设置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用于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形成进气空间。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燃炭炉,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助燃炭炉利用中间部来将本体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木炭放在中间部上,上下均可充分接触空气,确保充分燃烧,同时下腔能够盛装木炭燃烧产生的灰尘,有利于集中收集处理。显然木炭是处于上腔内的,在木炭贴合上腔的内壁的时候,由于进风部的存在,木炭不能完全贴合上腔的内壁,在木炭与上腔的内壁之间会始终保持有进气空间,通过进气空间,能够确保木炭的端部的供氧量,从而解决供氧量不足的问题。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部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形成有若干个支撑点,所述支撑点与所述上腔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间距,以此形成所述进气空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部成型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部为成型在所述上腔内壁上的凹凸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部为安装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的锯齿状结构、波浪形结构、螺旋状结构、柱状结构、板块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空间的上端导通外部形成进气端或者贯穿所述上腔的侧壁导通外部形成进气端。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部设置为杆状结构、网状结构、网板结构、板片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腔和/或所述下腔的侧壁设置有补风孔。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腔的侧壁设置有凹位,所述凹位上设置有进风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烧烤机,其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记载的助燃炭炉。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烧烤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中的烧烤机基于助燃炭炉的设置,能够确保木炭的燃烧效率,进而提高烤制效率。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进风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进风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助燃炭炉,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内设置有中间部200,通过中间部200分隔形成上下分布的上腔101和下腔102。中间部200设置有通道,用于连通上腔101和下腔102。上腔101的内壁设置有进风部,通过进风部在上腔101的内壁上形成进气空间。
30.本实施例的助燃炭炉利用中间部200来将本体100分隔成上腔101和下腔102,木炭放在中间部200上,通过通道,木炭的上下面均可充分接触空气,确保充分燃烧,同时下腔102能够盛装木炭燃烧产生的灰尘,有利于集中收集处理。显然木炭是处于上腔101内的,在木炭贴合上腔101的内壁的时候,由于进风部的存在,木炭不能完全贴合上腔101的内壁,在木炭与上腔101的内壁之间会始终保持有进气空间,通过进气空间,能够确保木炭的端部的
供氧量,从而解决供氧量不足的问题。
31.在部分实施例中,进风部在上腔101的内壁上形成有若干个支撑点,支撑点相对于上腔101的内壁向内凸起,因此支撑点与上腔101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间距,以此来形成进气空间。当木炭摆放在中间部200上的时候,木炭靠近上腔101内壁的位置会抵接在支撑点上,无法贴合或完全贴合上腔101的内壁,因此会使得木炭靠近上腔101内壁的位置预留进气空间,方便空气进入,确保供氧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点,提高对木炭的支撑限位效果,确保周侧的进气空间。
32.在部分实施例中,进风部成型在上腔101的内壁上,即在上腔101的内壁上成型出相应的结构来形成支撑点,避免木炭贴合上腔101内壁而阻碍空气进入。
33.在部分实施例中,进风部为成型在上腔101内壁上的不规则凹凸面。在该不规则凹凸面内,利用凸起的部分形成支撑点,凸起部分之间的区域即为凹下去的部分,凹下去的部分可以形成进气空间。并且由于凸起的部分、凹下去的部分不规则分布,可以避免形成孤立的凹腔而导致空气无法进入的情况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锤击的方式来形成不规则凹凸面,也可以在进行主体的板材加工时采用具有不规则凹凸面的模头或压辊进行压合的方式来形成不规则凹凸面,在此不作具体描述。另外也可以采用规则的凹凸面,只需要能够在上腔101的内壁形成抵接木炭,使得空气能够进入的结构即可。
34.参照图2,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腔101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锯齿板301,锯齿板301垂直于自身所在的内壁,锯齿板301的长度方向保持竖直,在其末端具有多个锯齿。在木炭摆放到中间部200上的时候,木炭的端部抵接锯齿板301,相邻的两块锯齿板301之间会形成进气通道,并且由于锯齿板301末端的锯齿存在,两个进气通道之间也能实现空气流通,使得木炭能够充分与空气接触,提高燃烧效率。
35.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腔101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有螺旋条302,螺旋条302是一根螺旋延伸的条状结构,其轴线方向与所在内壁的长度方向一致。由于螺旋条302呈螺旋延伸,因此会相对于上腔101的内壁向内侵入,在木炭摆放到中间部200上的时候,木炭的端部抵接螺旋条302,通过螺旋条302的限位作用,在木炭靠近上腔101内壁的位置形成进气空间。
36.在上述两种实施例记载的锯齿状结构、螺旋状结构的进风部之外,还可以采用波浪形结构、柱状结构、板块结构,又或其他具有同样功能的结构,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同时设置一种或多种结构。
37.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上腔101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进风孔103,其中部分进风孔103对应进风部所分布的区域,从而使得进气空间导通外部,形成进气端,有利于确保进气效果,避免堆叠多根木炭时,从上方或者下方进入的氧气被过多消耗,导致木炭供氧不足。
38.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中间部200间隔设置有多根杆件,杆件的两端连接在本体100的两个侧壁上。通过杆件之间的缝隙形成通道。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方便摆放木炭,且支撑强度足够,既便于上腔101、下腔102导通进行空气对流,也便于木炭燃烧后的灰尘落入下腔102。
39.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网状结构、网板结构、板片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制成中间部200。采用板片结构的时候,与杆件的设置形式相似,需要间隔设置多个板片,而板片
的板面方向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竖直设置,或者倾斜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0.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上腔101和下腔10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风孔103。进风孔103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进气,确保木炭充分接触空气。
41.考虑到有的时候主体的侧壁会贴合其他结构,此时进风孔103存在被堵住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下进风孔103无法正常进风而影响木炭燃烧效率,参照图4,下腔102的侧壁设置有凹位104,凹位104上设置有进风孔103。本实施例中的凹位104是相对于侧壁外表面,即凹位104是在下腔102侧壁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当主体贴合其他结构的时候,位于凹位104内的进风孔103不会被遮挡,因此能够确保进气效果。
42.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下腔102的右侧壁先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之后再竖直向下延伸,以此来形成相对于主体的外侧壁向内凹陷的凹位104。在本实施例中,下腔102的右侧壁上端的倾斜段可以引导燃烧产生的灰尘落入到下腔102底部,方便后续处理。
43.需要说明的是,凹位10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44.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孔103仅设置在凹位104的侧壁上,在下腔102的左侧壁的上端区域设置有多个补风孔105,上腔101的侧壁不设置进风的孔位。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较同时在上腔101、下腔102的侧壁上设置进风的孔位而言,可以减少热量损耗,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对应进风孔103设置风机进行主动进风,而补风孔105能够实现被动吸风进行氧气补充。在进风孔103的供氧量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补风孔105实现补风,确保木炭燃烧的稳定性。
4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烧烤机,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记载的助燃炭炉。本实用新型中的烧烤机基于助燃炭炉的设置,能够确保木炭的燃烧效率,进而提高烤制效率。
4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并将所述本体分隔形成上下分布的上腔和下腔;通道,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上,用于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进风部,设置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用于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形成进气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形成有若干个支撑点,所述支撑点与所述上腔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间距,以此形成所述进气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成型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为成型在所述上腔内壁上的凹凸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安装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的锯齿状结构、波浪形结构、螺旋状结构、柱状结构、板块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空间的上端导通外部形成进气端或者贯穿所述上腔的侧壁导通外部形成进气端。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设置为杆状结构、网状结构、网板结构、板片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和/或所述下腔的侧壁设置有补风孔。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助燃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的侧壁设置有凹位,所述凹位上设置有进风孔。10.烧烤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助燃炭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燃炭炉和烧烤机,烧烤机设置有助燃炭炉,助燃炭炉包括:本体;中间部,中间部设置在本体内并将本体分隔形成上下分布的上腔和下腔;通道,通道设置在中间部上;进风部,设置在上腔的内壁上,用于在上腔的内壁上形成进气空间。利用中间部来将本体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木炭放在中间部上,上下均可充分接触空气,确保充分燃烧,同时下腔能够盛装木炭燃烧产生的灰尘,有利于集中收集处理。显然木炭是处于上腔内的,在木炭贴合上腔的内壁的时候,由于进风部的存在,木炭不能完全贴合上腔的内壁,在木炭与上腔的内壁之间会始终保持有进气空间,通过进气空间,能够确保木炭的端部的供氧量,从而解决供氧量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供氧量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供氧量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文伏 余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厨喜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6:2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8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木炭   炭炉   助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