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形式及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2.目前双向叠合板采用四面出筋的方式,实际运输时,钢筋出筋会影响运输效率,同时现场施工时,经常因为出筋位置“打架”而影响现场施工进度。在实际装配式项目使用上,叠合板需在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叠合板之间的后浇带需要搭设支撑和模板,再进行拆除,施工步骤复杂,成本较大,同时,该种方式也严重影响现场施工进度,并且模板与楼板之间的空隙容易漏浆,后期清理耗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出筋叠合板的连接结构,叠合板运输方便,现场施工快,效率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包括多块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为方形结构,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布置有第一角钢,第一角钢的高度与预置叠合板的厚度相同,第一角钢的第一竖板完全盖合在预制叠合板的侧边,既保证预制叠合板的表面平整度,又保证了预制叠合板的侧边不会受到损伤。
5.第一竖板的内侧固定有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置于预制叠合板内等间距布置,第一钢筋预埋件能够保证第一角钢与预制叠合板有效连接。
6.第一角钢的第一横板水平布置,第一横板的长度为10cm,第一横板的底部与预制叠合板的底部等高布置,第一横板的中部竖直设有多个固定件,固定件的底部固定在第一横板上,固定件朝上布置。
7.预制叠合板的另一侧布置有第二角钢,第二角钢的第二竖板完全盖合在预制叠合板的侧边,既保证预制叠合板的表面平整度,又保证了预制叠合板的侧边不会受到损伤。
8.第二竖板的内侧面固定有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等间距置于预制叠合板内,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能够保证第二角钢与预制叠合板有效连接。
9.第二角钢的第二横板水平布置,第二横板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板的长度,并保证第一竖板与第二横板尽量贴紧在一起,第二横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横板布置,相邻的预制叠合板在安装时,第二横板置于第一横板的顶部,方便安装。
10.第二横板上开有多个插孔,第二横板上的多个插孔与第一横板上的多个固定件位置相对应,相邻的预制叠合板在安装时,第一横板上的多个固定件穿过第二横板上的多个插孔,保证相邻预制叠合板的连接稳定性和受力合理。
11.第二横板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板的长度,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干涉。
12.相邻的预制叠合板平行布置,一侧预制叠合板的第一横板置于另一侧预制叠合板的第二横板下方,一侧预制叠合板上的固定件穿过相邻预制叠合板上对应的插孔,相邻的
预制叠合板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开口槽,连接完毕后即可进行现场混凝土浇筑,保证结构楼板的整体性和合理受力。
13.第一钢筋预埋件与第二钢筋预埋件的结构相同,第一钢筋预埋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平行布置,第一连杆的外延端设有第一弯钩,第一弯钩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布置,第一弯钩相对于竖直面成一定角度布置,保证连接的稳定。
14.第二连杆的外延端设有第二弯钩,第二弯钩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布置,第二弯钩相对于竖直面成一定角度布置,保证连接的稳定。
15.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顺着第一竖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保证第一角钢与预制叠合板的连接稳定性;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顺着第二竖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保证第二角钢与预制叠合板的连接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
17.一、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预制叠合板采用不出筋的形式,工厂支模更加方便快捷。
18.二、预制叠合板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更加节省空间,效率更高。
19.三、叠合板在现场施工时避免了出筋干涉的现象,加快了施工进度。
20.四、相邻的预制叠合板通过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连接,能够有效双向传力,同时解决了施工现场双向叠合板需设置后浇带的现状,免去支模板,简化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预制叠合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为预制叠合板,2为第一角钢,21为第一竖板,22为第一横板,23为第一钢筋预埋件,231为第一连杆,232为第二连杆,233为第三连杆,234为第一弯钩,235为第二弯钩,24为固定件,3为第二角钢,31为第二竖板,32为第二横板,33为第二钢筋预埋件,4为开口槽,5为现浇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3所示,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包括多块预制叠合板1,预制叠合板1为方形结构,预制叠合板1的一侧布置有第一角钢2,第一角钢2的高度通预制叠合板1的厚度相同,第一角钢2的第一竖板21完全盖合在预制叠合板1的侧边,既保证预制叠合板1的表面平整度,又保证了预制叠合板1的侧边不会受到损伤。
27.第一竖板21的内侧固定有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23,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23置于预制叠合板1等间距布置,第一钢筋预埋件23能够保证第一角钢2与预制叠合板1有效连接。
28.第一角钢2的第一横板22水平布置,第一横板22的长度为10cm,第一横板22的底部
与预制叠合板1的底部等高布置,第一横板22的中部竖直设有多个固定件24,固定件24的底部固定在第一横板22上,固定件24朝上布置。
29.预制叠合板1的另一侧布置有第二角钢3,第二角钢3的第二竖板31完全盖合在预制叠合板1的侧边,既保证预制叠合板1的表面平整度,又保证了预制叠合板1的侧边不会受到损伤。
30.第二竖板31的内侧面固定有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33,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33等间距置于预制叠合板1内,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33能够保证第二角钢3与预制叠合板1有效连接。
31.第二角钢3的第二横板32水平布置,第二横板32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板22的长度,并保证第二横板32与第一竖板21尽量贴紧,第二横板32的高度高于第一横板22布置,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在安装时,第二横板32置于第一横板22的顶部,方便安装。
32.第二横板32上开有多个插孔,第二横板32上的多个插孔与第一横板22上的多个固定件24位置相对应,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在安装时,第一横板22上的多个固定件24穿过第二横板32上的多个插孔,保证相邻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稳定和受力合理。
33.第二横板32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板22的长度,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干涉。
34.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平行布置,一侧预制叠合板1的第一横板22置于另一侧预制叠合板1的第二横板32下方,一侧预制叠合板1上的固定件24穿过相邻预制叠合板1上对应的插孔,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开口槽4,连接完毕即可进行现场混凝土浇筑,保证结构楼板的整体性和合理受力。
35.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顶部浇筑有现浇层5,现浇层5的表面平整。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浆填满开口槽4,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及抗震性,具有较大的承载力,隔热、隔声且防水。
36.第一钢筋预埋件23与第二钢筋预埋件33的结构相同,第一钢筋预埋件23包括第一连杆231、第二连杆232和第三连杆233,第一连杆231与第三连杆23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32与第三连杆2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平行布置,第一连杆231的外延端设有第一弯钩234,第一弯钩234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布置,第一弯钩234相对于竖直面成一定角度布置,保证连接的稳定。
37.第二连杆232的外延端设有第二弯钩235,第二弯钩235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布置,第二弯钩235相对于竖直面成一定角度布置,保证连接的稳定。
38.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23顺着第一竖板21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保证第一角钢2与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稳定性;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33顺着第二竖板31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保证第二角钢3与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稳定性。
39.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为:根据需要设计预制叠合板1的尺寸,通过运输车辆将预制叠合板1运输至现场,利用相关的吊装设备将预置叠合板1移动至安装地点,先布置好基础预制叠合板1的位置,将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吊起,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的第二角钢3置于基础预制叠合板1的上方,基础预制叠合板1上的固定件24插入到相邻预制叠合板1上的插孔内,依次类推,完成基础预制叠合板1四个侧边方向的相邻预制叠合板1的安装,进而完成整个叠合板连接结构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在整个叠合板连接结构的顶部浇筑现浇层5。整个结构采用不出筋的形式,运输方便,安装快捷,加快了施工进度。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预制叠合板(1),所述预制叠合板(1)为方形结构,预制叠合板(1)的一侧布置有第一角钢(2),第一角钢(2)的第一竖板(21)完全盖合在预制叠合板(1)的侧边,第一竖板(21)的内侧固定有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23),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23)置于预制叠合板(1)内,第一角钢(2)的第一横板(22)水平布置,第一横板(22)的中部竖直设有多个固定件(24),固定件(24)的底部固定在第一横板(22)上;预制叠合板(1)的另一侧布置有第二角钢(3),第二角钢(3)的第二竖板(31)完全盖合在预制叠合板(1)的侧边,第二竖板(31)的内侧面固定有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33),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33)置于预制叠合板(1)内,第二角钢(3)的第二横板(32)水平布置,第二横板(32)的高度高于第一横板(22)布置,第二横板(32)上开有多个插孔;所述第二横板(32)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板(22)的长度;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平行布置,一侧预制叠合板(1)的第一横板(22)置于另一侧预制叠合板(1)的第二横板(32)下方,一侧预制叠合板(1)上的固定件(24)穿过相邻预制叠合板(1)上对应的插孔,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开口槽(4),相邻的预制叠合板(1)顶部浇筑有现浇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预埋件(23)与第二钢筋预埋件(3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钢筋预埋件(23)包括第一连杆(231)、第二连杆(232)和第三连杆(233),第一连杆(231)与第三连杆(23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32)与第三连杆(2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平行布置,第一连杆(231)的外延端设有第一弯钩(234),第二连杆(232)的外延端设有第二弯钩(2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23)顺着第一竖板(21)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33)顺着第二竖板(31)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包括多块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为方形结构,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布置有第一角钢,第一竖板的内侧固定有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多个第一钢筋预埋件置于预制叠合板内,第一横板的中部竖直设有多个固定件,预制叠合板的另一侧布置有第二角钢,第二竖板的内侧面固定有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多个第二钢筋预埋件置于预制叠合板内,第二横板上开有多个插孔,相邻的预制叠合板平行布置,一侧预制叠合板上的固定件穿过相邻预制叠合板上对应的插孔,相邻的预制叠合板顶部浇筑有现浇层,整体采用不出筋的形式,运输成本低,工厂支模更加方便快捷,效率更高。效率更高。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郝利君 邬沛 朱颖 韩硕 郭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6.2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8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叠合   预埋件   多个   连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