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在学校建筑中的应用

碳膜电位器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在学校建筑中的应用
四轴机械臂摘要:当前面对地震我们仍然束手无策,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及震级的发生情况,为了提高建筑使用安全,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必须采用减隔震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减隔震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期望建筑物主体结构在经历地震时,能够尽快与可能引发建筑物结构破坏的地面运动相分离,延长结构坍塌周期,避开地震卓越周期,减少地震导入建筑物主体结构中的能量,达到降低地震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减隔震技术;发展;学校建筑;应用
前言
在我国一些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学校作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工作人员和学生众多且人口分部密集。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如果建筑不够牢靠就无法创造更多的逃生疏散时间、减少人员伤亡。我国在唐山大地震之后提出了相应的专业性施工政策。在进行减抗震技术施工方案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力等现实原因和经济、安全等附加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附加结合相应的工程经验以
及橡胶隔震支座抗拉屈服强度的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减抗震技术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进行进一步研究细化,如预防竖向地震、预防罕见大地震等。
1减隔震技术对于学校建筑的重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震灾害频发,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以及地震震级大小。为了尽可能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加强建筑的稳固性就很有必要。减隔震技术是指在发生地震期间能够尽快将建筑物和地面分离,进而达到延长结构坍塌周期错开地震高频周期的效果。通过减少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作用于建筑的手段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
2减隔震技术的发展
减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建筑结构的柔性,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少地震产生的建筑结构地震效应,同时可有效增加建筑物结构的能量耗散或阻尼,从而减小结构自振周期延长所导致的结构位移。另外安装减隔震装置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促使建筑物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制动力、风荷载等水平力得到足够支承。美国学者在1971年加利福尼亚圣
费尔南多地震后,对地震产生的结构效应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出了随机振动分析、时程分析、反应谱法等系列地震响应设计和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建筑物、桥梁等的抗震规范。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大部分国土均位于高烈度地震区,日本在经历阪神、新泻地震后,结合两次地震灾害情况,修订了全新的地震设计规范,同时提出了直下型地震概念,并将建隔震设计提升至了法律层次,采用了大量的粘滞流体阻尼器和前行额针橡胶支座对桥梁、建筑物等实行了减隔震设计。根据国外减隔震及时应用情况来看,日本在阪神1995年的大地震中,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良好;土耳其在经历地震后对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支座更换、局部构造改建等减隔震设计,提高了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中国自唐山大地震后也开始积极制定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为建筑物减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参照。
3简述减隔震技术
3.1减隔震技术的原理
减隔震技术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柔性进一步提高建筑在地震期间的自振周期,有效增加建
家庭自制黄豆芽机筑物结构的能量耗散或阻尼,减少建筑自振周期延长导致的结构位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有足够的制动力、风荷载等必要因素维持建筑物稳固性。在建筑物的底部,诸如可见基础、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中间的如裙房顶等结构部分设置减隔震装置借以形成减震层。将地震能量向上部传递,降低集体加速度,延长上部建筑结构的抗震周期,错开地震运动的主频次地带范围,避免共振。
3.2减隔震系统的类型
隔震系统的构成包括隔震器、阻尼器和复位装置等部件组成,阻尼器部分既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同隔震器组合成为隔震支座使用。如果有需要还应准备防风锁定装置。隔震系统的组合方式也各有千秋,常见的组合方式是摩擦滑移加阻尼器隔震系统、摩擦滑移摆隔震系统、叠层橡胶支座隔层等。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是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在市面上常见的叠层橡胶支座有标准叠层橡胶支座,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内包阻尼体叠层橡胶支座、高阻尼叠层橡胶支座。我国常使用的是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使用标准叠层橡胶支座的则比较少。
安瓿印字机3.3减隔震技术方案的选择
减隔震技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日趋成熟,能够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适合建筑的具体发展。在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从经济、安全、技术实施的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分析。最后进行专业的分析,参考抗震设防的类型、所需的设防烈度、建筑的现实场地条件、使用功能进行判断,确定建筑结构和隔震设计方案。在决定方案之前要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选择多个方案进行分析、计算,从最终的分析结果来判断最优的方案。
3.4抗震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要求
以2008年的汶川地震举例,位于7、8度区的隔震建筑在震后检查发现建筑上部完好,隔震层的电线排水管道等受损。为了再次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需要穿过隔震层的电线、水管要进行特殊处理,以防因为地震灾害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火灾的发生。隔震层的侧向刚度和竖向承载力要符合相关的国家规定,其他水平的荷载标准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应该占过大的比重。相应的具体要求还要结合相应的工程经验以及橡胶隔震支座抗拉屈服强度的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量选择。
3.5减隔震技术在学校建筑的应用实例
以我国云南省(地处地震带)学校为例,该学校的建筑工程属于抗震类别中的乙类,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需要比照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标准加强抗震防震。整体采用建筑隔震的设计方案,通过实施减隔震技术参考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0.08开始计算。根据实际建筑需要,即结构立面平面不规则的特点决定选择以下的方案进行减隔震方案设计。对建筑结构各个分区受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最大层间位移的分布特征,进而寻出受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加强。还要注意本层平移刚度、相邻上层甚至三个楼层侧向的平均刚度值,同样要符合相关规定。要对楼层电梯间进行特殊的加厚加强处理,最后要注意加强整个楼板的配筋率。在施工完毕后要相应地对于学校的抗震效果进行检验。通过模拟地震环境对建筑各部分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查看相应的数据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最后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查核对,发现建筑符合抗震标准。
4减抗震设计应该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在计算减隔震上部水平结构在地震中的作用时,针对减隔震系统的力学作用效果和水平向减震效果计算,应当改进对对两者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现阶段的减隔震防震效果只能作用于水平地震,对于减抗震技术在防控竖向地震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的科技对
于地震在各个地层中的发生情况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认知。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形地貌并不适用减抗震技术。减抗震技术只能对常规情况进行预防,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地震灾害情况,在遇到罕见的重大地震灾害时作用并不明显。
灯管支架结束语
三元催化清洗剂综上所述,地震是常见自然灾害类型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提高学校建筑建设质量,必须加强减隔震技术在学校建筑中的应用,根据抗震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建筑结构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学校建筑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旭.论减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59.
[2]王志恒,商怀帅,魏磊,等.振动控制及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建              筑结构,2017(s1):625-6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2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804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建筑   进行   结构   抗震   减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