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名词解释

景泰蓝名词解释
景泰蓝(Cloisonne),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景泰蓝标准英文名为Cloisonne。
lrcp据此,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 [1]  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
线性排水沟施工图
炼焦配煤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雍正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明宣德年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鸡血石)、白(车渠)和黄。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日下旧闻考》)。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也出现了葡萄紫(紫晶)、翠蓝(天蓝、宝蓝的中间)和紫红(玫瑰)新,这个时期的釉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
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溍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品“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文物》1960年第一期)。
可视化调度系统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清代发展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1736~1796年)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
板栗开口机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至清中期,物阜民丰,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有足够的财力精力来支持工艺美术的发展,很多工艺品种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珐琅工艺也不例外。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部门中设置“珐琅作”,制造宫廷专用器皿。乾隆时期的宫中造办处在珐琅器的制作上,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壶碗盘之类范围,扩大到家具上。这些嵌珐琅家具依据嵌珐琅的工艺手法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掐丝珐琅家具、嵌画珐琅家具、嵌錾胎珐琅家具等几大类。这件珐琅番莲纹冰箱就是一件精美的掐丝珐琅家具。
这件冰箱为乾隆年间制品,高41.8厘米,口边长72.5/92.5厘米,底边长64/64厘米,冰箱为长方体,双开活盖,一盖上有两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同时兼有透气之功。盖四壁边包铜,一侧边沿镌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两侧安有双鱼吞环提手。
箱内壁采用镶银里的做法。盖及四壁均施天蓝珐琅釉为地,掐丝填釉各缠枝番莲纹,
箱底饰掐丝珐琅冰梅纹。冰箱下承红木底座,底座四角的拱肩处镶嵌珐琅兽面纹,鼓腿彭牙,足端雕出向外翻卷的狮爪纹。足下踩托泥。此冰箱珐琅釉丰富明快,做工较为精细,为夏季盛冰降温之用,亦可将需冷却的食品置于箱内,起“冰镇”效果。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1928年)。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1821~1851年),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喜爱,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咸丰年间,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
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北平珐琅工业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内销方面,在咸丰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景泰蓝只有北京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景泰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尊为铜胎镀金。凫作卷尾立式,凫身以绿珐琅釉为地,掐饰羽毛纹,铜镀金双爪,锤錾卷尾,凫背开一圆槽,装连椭圆形尊。尊以浅蓝珐琅釉为地,饰勾莲纹,两侧中部有太极图。
清乾隆时掐丝珐琅的生产基地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外,尚有广州、扬州等重要产地,这两地烧制的掐丝珐琅器,一方面受宫廷工艺的影响,按照皇家样款,烧制内廷所需物件;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乾隆时期,扬州曾烧制了天球瓶、桌灯、尊等诸
多品种珐琅器贡进内廷。扬州的掐丝珐琅器造型别具一格,珐琅釉偏冷,喜用绿、蓝,彩对比强烈。掐丝线条纤细,技法娴熟,器物造型、彩以及掐丝技法与内廷风格迥异。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t5电子镇流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3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80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珐琅   时期   工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