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地构造

华北古陆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六个古陆核:
蒙陕、山西、渤海冀北、辽东、河淮
地震波的分类:体波(纵P、横S)、面波(勒夫波L or Q、瑞利波R)
壳幔速度结构:
大陆壳:上(5.9~6.3m/s)、中(6.4~6.7m/s)、下地壳(6.8~7.6m/s)。
大洋壳:三层:沉积层(2.2m/s)、玄武岩层(5.2m/s)、席状岩墙(6.7m/s)
中国的壳幔结构特征:
以贺兰山-龙门山为界:东西差异;昆仑-阿尔金-祁连-横断山弧为界的南北差异。
东部三条重力异常梯度带:琉球岛-台东-东、南沙岛;浙江-福建沿海;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西部:昆仑-阿尔金-祁连、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壳及岩石圈厚度变化:东部由东向西增厚,西部由北向南增厚。
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克拉通:平缓单调正异常;造山带:狭长或链状正负异常;断裂带:带状的低负或高异常;大陆边缘:异常支离破碎,变化范围很宽;大洋磁场:存在线状或曲线状磁异常条带,磁异常条带平行洋中脊对称分布,且向两侧去年龄逐渐增大。(课本P68)
热传导的主要方式: 对流、传导、辐射
超低碳钢
led贴片模组造山带:是指在造山旋回中因褶皱和其他变形作用形成的线状延伸地带。
造山作用:在一定地质时期局限于一个相对狭长的带状区域内的各种构造作用的总和,这些作用是在岩石圈剧烈构造变动的背景下发生的,期间物质与结构重新组建,造成岩石圈垂向增厚,并可能在后期隆升而成山。
全球造山带分布
特点:沿古老的稳定的地块分布、连接这些相邻的地块、少数伸入稳定地块内部并消失于其中。自动牙刷
分为三类:陆缘、陆间、陆内造山带
全球分为:环太平洋、地中海、乌拉尔—蒙古、北大西洋、北冰洋五个造山带。
中国造山带的分布:
a:走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
b:时代——古生代、新生代。
c:分为:天山-兴蒙造山带(古生代)、秦祁昆造山带(古生代)、青藏-滇西造山带(新生代)、西太平洋造山带(新生代)。
造山带的基本类型:板内(克拉通)型、碰撞(被动大陆)型、俯冲(主动大陆)型
造山带基本结构:弧前体系、弧后体系、被动陆缘体系
弧前体系特征(了解)课本P115
弧后体系特征: 具有洋壳体系的基地磁条带异常不清析;沉积物有:碎屑(早期少量陆缘碎屑、大量火山弧碎屑)、火山物质、粘土沉积;钙碱性玄武岩(LiL/HFS值增大)。
现代弧后盆地据活动情况分为:活动的、不活动的两种(是否经历伸展扩张形成新洋壳);不活动据热流值高低分为:正常热流的不活动盆地、高热流值的不活动盆地。
俯冲造山带类型:海沟前进挤压型(安第斯型)、海沟后退拉张型(马里亚纳型)、中型(莫克兰型)。进一步细分:日本岛弧型、新西兰北岛型、科迪勒拉型、安第斯山型、莫克兰等俯冲型造山带。
安第斯型俯冲造山带特征(了解)课本P131
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由高原、逆冲带、前陆挠曲带、后陆变形带等四部分组成。
类型: 分为上驮型、挤出型、底辟式、穹隆式。
上驮与挤出型
上驮与挤出型碰撞造山带,即:阿尔卑斯型、喜马拉雅型。
——基本特征:①地壳与岩石圈因挤压而增厚;②冷的俯冲岩石圈向下插入热而‘轻’的软流圈中;③岩石圈拆离沉入软流圈,同时被加热引起地壳上升;④岩浆活动与碰撞及岩石圈
拆离有关;⑤挤压背景下存在局部拉张。
穹隆型碰撞造山带(了解)
底辟型碰撞造山带(了解)
克拉桶内造山作用主要特征:
①大地构造位置及背景
板内造山带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内部。在造山作用发生以前,均经历了结晶基底的形成和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板内造山带发育在相对较老且强硬的岩石圈基础上。
②造山带构造格局与构造单元
板内造山带总体上具有相对狭长的带状外貌,但其中的各种不同构造不具有线状分布特征,而是呈面状散布于造山带中。板内造山带中没有板缘造山带中的那种常见的蛇绿岩带或构造混杂岩带,造山带的两侧是具有相同的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历史的同一个岩石圈板块。
③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
板内造山带构造变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特征,板内造山带构造变形中,以脆性断裂变形为主,而褶皱作用较弱,韧性变形在整个造山带中呈点式局限于变质核杂岩附近。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的是基底中存在的古构造界面在板内造山作用期间活化并引起盖层构造变形。无区域变质作用发生。
④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特征
板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不具备板缘造山带的极性特征。没有垂直造山带方向的沉积迁移规律。具有继承性和多旋回性。
⑤岩浆活动方面
无安山质火山岩及相应的侵入岩、海洋沉积;中酸性侵入岩早期幔源,后期具有地壳重熔特点,火山岩以碱性或双峰式组合为特点。
造山作用的阶段划分:前造山作用阶段、造山作用阶段、后造山作用阶段
后造山作用特点:
构造表现:逆冲推覆、伸展作用(伸展拆离、垮塌)、拆沉作用和变质核杂岩上隆。
地体:断层为边界的区域地质实体。
盆地:指地壳表面三度空间上的凹陷。
按三重概念将盆地分为三种,即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
沉积盆地在一定的地质时期中,在盆状的空间中堆积的沉积物(一般认为厚度超过1000m)即是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 以动力学背景分为:伸展型、挠曲型和走滑型。
伸展型盆地按照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发育程度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裂谷型、陆缘伸展型、陆内伸展型、克拉通盆地;挠曲型盆地:前陆盆地、山前凹陷盆地;走滑型:走滑拉分盆地、滑脱盆地。
伸展型盆地的基本特征(了解)
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了解)
前陆盆地的分类:周缘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山前挠曲盆地。
赋码管理是什么意思
走滑拉分盆地的主要特征:沉积速率快、盆地形态从‘Z’‘S’型向菱形盆地演化、沉降中心具有迁移性。
盆地的构造样式:张性、挤压、反转、扭动构造样式。
可容纳空间为可供潜在沉积物堆积的空间,即沉积物充填到受海平面控制的高度为止。包括老可容空间和新增可容空间(Newspace Added)。新增可容空间是指沉积形成同时增加的可容空间。
(了解)在大洋或大湖的中心,其沉积物是由海洋或湖泊的表面及水体中的物质垂直降落加积而成的,这种“落雪”式的加积方式称为垂向加积。垂向加积造成的地层完全符合地层叠覆律。其沉积地层之间的岩性界面与时间界面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垂向加积的地层具有等时性。
视讯系统
但在河流、三角洲等沉积环境中,其沉积作用方式与上述不同,例如在河流环境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边滩沉积是在河流的侧向位置加积的。在三角洲环境中,海退时也是向前侧向加积的。因此,在侧向加积的情况下,各岩相带的岩性界面随时间的前进横向移动而穿过时间界面,使地层具有穿时性
地块:指轮廓清晰、刚性较大的地质体。
板块边界类型:分离型(离散型)、俯冲型、碰撞型、走滑型。
结合带(了解)课本P208
蛇绿岩是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沉积层组成的一套特殊的岩石组合,是古洋壳消减后残存的碎块。 ( 蛇绿岩的存在,标志着古洋盆的消失,因此是鉴别古俯冲带和地壳缝合带的重要标志之一。)
混杂堆积是由板块俯冲形成的、由已变形的深海平原沉积物、海沟沉积物及洋壳碎块等组成的构造岩带。  ( 其原始层序完全被破坏,由外来岩块、原地岩块和基质三部分构成并广泛遭受剪切变形。是板块俯冲带的证据之一。)    混杂堆积与滑塌堆积区别(了解)
中国板块构造带单元划分为:
视频会商
西伯利亚板块、巴尔喀什-南蒙古-松辽-佳木斯联合板块、卡拉库姆-塔里木-中朝板块、伊朗-滇藏-印支联合板块和华南板块。
PS:
最后一个论述题可能为华北陆块构造单元演化特征或山西台块演化特征。(自己看PPT总结,没有答案)
关于了解的部分不会考大题,但有可能考小题,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77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构造   造山   盆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