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

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
《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谷氨酰胺合成酶《故宫》观后感 篇1
谈到《故宫》这么一部纪录片,除了膜拜我想不到更好的词来表达我的观后感!
说实话,看《故宫》之前,我在想是怎样的勇气让导演敢去拍这么一部纪录片。故宫,紫荆城,古时的皇家圣地,这样一座几乎能代表中国的建筑,在国人心中是神圣的,在西方人眼中是神秘的。要想记录他的独特之处,展现他的魅力。这着实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与其说是艺术创作,我想整个摄制组更多的是自己的使命,一个文化传播者,一个传媒人的使命。
看完这不纪录片,我被震撼到了,长镜头,延时拍摄的运用令人敬佩!这么一部纪录片展现故宫的魅力,我觉得足够了!片中皇家圣地的庄严和神秘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带写字板的椅子
由于故宫的特殊性,纪录片的拍摄只能故宫闭馆的时候进行拍摄,很难想象这么一部纪录片要耗时多久。更有一点要说的是,故宫中的藏品巨大多数均为绝世珍品,在进行特写镜头拍摄的时候,考虑到艺术创作的美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文物的保护。仅仅就打光这一环节来说,部分书画作品显然不能承受高温,所以,这对整个摄制组又是一大挑战!
我觉得,《故宫》这部纪录片对我的影响,精神上的影响圆圆打过艺术创作发面的影响。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艺术创作的心,能够耐下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吗,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貌似繁重的任务所击垮。
tm2005《故宫》观后感 篇2
连续供墨系统>军用单杠《故宫》,这部大型纪录片是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的纪录片代表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总共12集,片名分别是:肇建紫禁城,盛世的脊梁,礼仪天下,指点江山,家国之间,故宫藏瓷,故宫书画,故宫藏玉,宫廷西洋风,从皇宫到博物院,国宝大迁移,永远的故宫。老师给我们课上看的是第三,第四集:礼仪天下和指点江山。第三集侧重于描写明清时期发生在故宫之中的礼仪大事,第四集则着重讲述明清时期政治权力的中心及其重
心的转移。
第三集:礼仪天下。
中国如此泱泱大国从古至今都是礼仪之帮。紫禁城是个封建等级极度森严的象征,在里面发生礼仪之争在所难免。明嘉靖帝朱厚璁,是正德皇帝的堂弟,因为正德帝膝下无子,就由兴献王朱佑沅之子继承。礼仪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从正门入进行登基大典。原本让其从东华门入,可东华门是太子平常出入的门,遂不愿。片中以此东华门的事件开始引入叙述紫禁城中的礼仪大事。包括紫禁城中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农历新年,万寿节,冬至。
冬至,是紫禁城另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角度最低,因而是阳光照射进太和殿最深的一天。在2004年冬至日,摄制组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记录了一年中太和殿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在冬至这一天,阳光可以反射到大殿正中的匾额上。利用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定点拍摄给人以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
第四集:指点江山。
本集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惠亲王绵愉受到上喻,免去礼仪开始,讲述了紫禁城中权力
的中心以及重心的转移。明朝到清朝皇帝上朝的路程,从最初的500米到后来的50米,政治中心从前朝移到后宫,体现封建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明朝朱元璋的废丞相设六部,到明成祖设内阁,再到康熙帝的南书房,雍正帝的军机处,虽然时间推移,朝代更替,但是封建中央集权并没有停止,皇权在不断的加强,到达了顶峰。
直到后来战争爆发,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到最后溥仪退位,中国的封建王朝才真正成为了历史。纪录片在这之间穿插宫廷建筑以及云层的移动,宫墙上光影的变幻以及从暗到明的光线变化,表现了故宫岁月变迁和时空的交换,巧妙运用了构图及调的配合。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调呈暗黄和黑,显得庄重而深刻。
本片的声画结合也非常的相得益彰。无论是恢弘大气的乐曲伴随着宏伟的宫殿,还是故宫修葺时急切的鼓点,亦或是制造悬念时那空灵飘渺的中国古典乐曲,无一不是是的影片的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医用泡棉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我惊叹于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故宫的宏伟壮丽,当然,我也为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
《故宫》观后感 篇3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纪录片《故宫》将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展现的我们面前。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相比于之前看的《新中国》,《故宫》中形象生动的人物扮演让人眼前一亮。影片灵活将剧情片的多种叙事方式与纪录片进行“联姻”。采用演员演绎故宫修筑的历史,采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再现历史上的故宫,再配以展示绘画、档案文献和故宫实景的纪实手法拍摄,讲诉了故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纪录片中形象而又生动的再现了历史的情境。这不仅使我们更加形象的了解了几百年前所发生的事情同时也为厚重的历史增加了几分生活的情趣,让我能够更愿意的观看下去。这种现实与虚拟、历史与演绎多种表现手法的交叉运用,是对历史纪录片的一种大胆尝试,发展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此外,不得不提的片中大量出现三维立体动画。没有什么能比3D复原更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动。当这一幕幕动态的美轮美奂的景观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那被世人称道的故宫的魅力。这部纪录片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伟大的建筑。
纪录片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故宫》作为现代文献片的典范,其意义更为重要,强烈推荐。
《故宫》观后感 篇4
当我迈进故宫大门那一刻,我觉得走进岁月深处了。故宫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我却只想道出我看到珍妃井时的感慨。
珍妃井藏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我当时真怕它挤不下我们这么多疯狂的游客。但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时光,让那院落的不起眼的角落早已长出丝丝的杂草,那雕着花的窗子上落满了灰尘,那美貌聪慧的女子徒然地留下了一段传说……原来再热闹的地方再惊险的故事也挡不住时光的侵袭。珍妃的死,慈禧的残忍,以及那段岁月中,我们的国家承载了多少惊涛骇浪?那天的我,站在那儿想,如果我悄悄地往那一口珍妃井里看一眼,是否还能看见一个伤心的女子,在井下凄凄哭诉?又是否会看见,她在哭完之后宛然一笑,祝贺我不用生在如斯的年代,并拥有一个如此幸福的年少时光。
离开故宫,我不曾回头,因为我明白,那段历史已经印记在我的心中了。
《故宫》观后感 篇5
大家好!我叫朱芮娴,是大伙的导游,大伙可以叫我朱导。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那座耸立在台阶以上的三层建筑物就是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为我国现存最
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历史很悠久,请细细观赏。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怎么样,很佩服吧!
我们接着看。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
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2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77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故宫   纪录片   历史   建筑   拍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