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三艺

“男儿三艺”是最精彩的竞赛项目,大家或许对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男儿三艺”: 集束天线
(赛马)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赛马。蒙古族被称为是“马背民族”,马是牧民们最亲密的伙伴,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赛马项目主要有一下几种:第一就是快马赛,快马赛是那达慕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参加的选手年龄不限,不过,大都是少年人,年龄最小的只有七八岁,一般不超过十二,十三岁。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也有的沿着跑道跑圈),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那达慕的快马赛,需要选择平坦的草原,一般都不分组(有时也给马编号分组),终点设在那达慕会场。能够参加赛马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母亲要给孩子做新衣服,父亲要提前一二个月给孩子挑选和训练马匹。挑马和驯马也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挑选那
些两到三岁的小马,当然了要选择那些体格健壮的了,但健壮并不意味着魁梧粗壮,而是要选择那些身高、颈长、腿细长的马,这样的马爆发力强,速度快。驯马就要更讲究了,在马中选中马后,先将其套住,因为此时的马是生个子(即没被人接触过的),按着蒙古族传统的驯马方式将其驯服,也就是让它乖乖的允许人骑。接下来就是像训练运动员一样按部就班的训练和调教了。训练主要分遛马和吊马,遛马是指每天骑着马到户外去跑,主要是活动一下马的筋骨,训练它的速度和耐力,当然了,每天的活动量有严格的计划。吊马是指,严格控制马的饮食,不能过饥过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吃的太多,吃的太多容易发胖,马也象人一样发胖就跑不快了,你如果看一下比赛的马就知道了,那些马相对比较瘦,马肚子都被吊了起来,但是显得都特别健壮、精神。可见,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选马和驯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还要有一个好的骑手才行,草原上长大的孩子们从小就被扶到马背上,可以说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骑技都很好,虽然参加者大都是小孩,但在比赛的过程中却从不备马鞍,足以见得草原上的蒙古族个个都是好骑手。到赛马那天,东方刚刚鱼肚白(刚放亮),赛马手们便在亲人和乡亲们的簇拥下,从四面八方来到赛马场地。一个个赛马手身着彩绸衣裤,头戴红绿方巾,骑着啸啸骏马,并辔而立,待命奔驰。一声令下,赛马开始,参赛的马像出弩的箭,疾风一般卷过绿草原,观众欢呼雀
跃,声震四野。勇敢的骑手在飞驰的马背上,忽而挥臂加鞭,忽而将上身藏在马脖子一边,那惊人的骑技不时博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骑手们个个奋力争先,宛若飞霞流彩。在终点,牧民们给获胜的赛马手和赛马披红挂花,然后走向欢呼的人中,接受人们的赞扬和祝贺。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赛走马。赛走马,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走马与跑马不同,跑马是狂奔,马的前后蹄双双交替前进,走马是走,是让马跑对侧步(即前后蹄一顺交错前进),决不能奔跑。《绥蒙辑要》记录:“其余蒙古地方,走马不多,数百头之马,好走马不过一、二匹,此训走马,终身无出卖之事。”又《内蒙古纪要》云:“惟鄂博(敖包)祭日,必在马中精选良马而乘之,是名走马,并以娴骑术者,控策以竞走,借以博得王公之名誊奖焉”。赛走马的骑手一般都是成年人,参赛的马也和跑马不同,多用5岁以上的成年马。参赛马数一般不受限制,比赛时,特别讲究“压走马”,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使其既走得快、稳、美,又不能跑起来。
  在比赛的时候对马和骑手的装扮也十分讲究,经过一两个月的调练。赛马前已经使马身瘦有神,耳如竹削。牧民们各自挑选好自己的快骏马,按照蒙古族的习俗,要给骏马扎起小
辫儿,以防马鬃挡住马的眼睛,修束尾巴为了减少阻力。赛马前还要洗刷马的躯体,有的给马带上铜铃,有的给马系上彩绸项圈,使马精神抖擞,焕然一新。骑手们为不影响速度,骑手的服饰要轻巧,一般参赛者的服装用柔软的绸料制作、轻快、吸汗。所做的蒙古袍要比普通袍短些,还要紧身。颜以粉红、天蓝、白为主,衣襟、袖口、裤角都绣有精美的装饰图案,赛手戴的帽子各式各样。有尖顶圆帽、船形帽。帽子上缀有小镜子或星形装饰物,闪烁发光。骑手的帽子在鬓角处要缀两条带子,帽子的后面缀有彩带,赛马时要穿布做的软鞋,灵巧轻快。
(摔跤)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摔跤,蒙古族摔跤又称“搏克”,同时含有结实、团结、持久之意。搏克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各种摔跤运动中完整保持自己古老民族特的一项直接对抗性竞技体育运动。先前只有草原上的人民知道搏克,近些年,随着搏克运动自身的繁荣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她已迈出草原,走向全国,被更多的人熟悉,所热爱。
龙芯一体机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它既不同于中国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朴,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服用蒙古语叫做“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
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鲜艳,图呈五彩。比赛规则和方法是:不分等级(不分年龄、不分体重),没有人数限制,参赛的人数必须是2、4、8、16、32、64、128等即可(即一定要是2的某次方)。所有选手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员负责编排配对或抽签配对后上场。比赛实行单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每轮淘汰半数。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意,然后开始交锋,不限时间,但是如果僵持时间太长,裁判员就会画一个直径约1.5米的圆圈,谁先被推出圈谁就输,比赛可以采取勾、拉、踢、绊、推、抱、举等各种方法和技巧,但不能抱腿摔,也不准乱踢,更不能扯裤子,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即为失败。摔跤手有专用服装,上身为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坎肩“昭德格”,下穿肥大的摔跤裤,脚蹬蒙古靴,颈上套五颜六的布条项圈,也称“景嘎”,“景嘎”上彩条的多少代表该摔跤手取胜次数的多少。“景嘎”是用五彩绸缎编制的项圈。运动员只有在相当级别的“那达慕”大会上获得冠军时,才有资格佩带,以后每次获得一次冠军,“景嘎”上就增添一束五彩绸带。“景嘎”是搏克运动员荣誉的
火锅炉具象征。搏克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观众席地围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间进行比赛了。比赛前,双方都有人高唱挑战歌,以助声势。摔跤手入场、退场时都要模仿雄鹰的动作,跳跃行进,俗称“鹰步”,显得异常威武雄壮。摔跤的场面宏阔、壮观。《蒙藏新志》有较详细的记载:“角力时,遵守退让礼节,犹有内地揖让之古风。会场中画一圆圈,中铺沙土为角力场所,分为东西两组,各衣甲胄式不同颜之短衣。在各组中,或先由两单人入场,跳舞而入,向观者行专敬礼后,开始争斗,以压倒征服对手者为胜,或东西相同之数组,同时入场争斗;其被压倒者由胜者扶起,表示敬意与歉意,两组各备善歌舞者数人。每当力搏角酣之际,而高歌兴起,以激发其最后之斗力,其优势者上奖,亦为无上光荣。”
(射箭)gprs天线
防身戒指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射箭,射箭活动起源于狩猎,在历史的进程中,弓箭作为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的作用逐渐消失,而作为体育竞技比赛的器械流传至今。蒙古族射箭比赛不分男女老少,是一个广泛的众性活动。蒙古族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不限,各取其便。传统的弓一般为木质,两端嵌牛角;弓背为半圆形,
中间渐内收成圆握柄,绷以牛筋弓弦。箭长约100厘米左右;箭镰形状多样,多为铁质,也有骨质;箭杆尾饰三排鹰羽。一般规定每人射9箭,分三轮射击,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名次,箭靶为五种颜的毡牌靶,靶的中心可以活动,射中中心,箭随中心就会掉下来。静射即指站立不动拉弓而射。人和靶位之间的距离可依具体情况而定,射程一般为十五步、五十步、一百步等不同,但同一次比赛赛程是固定不变的。骑射是指选手在特制的跑道上边骑马奔驰边拉弓而射。射箭的场面非常壮观。射手在颠簸的马背上拿弓、抽箭、搭箭、发箭,一马三箭要在规定的跑道上射完,如射不完是很不光彩的。跑道通常为一条4米宽、85米长,半米多深的沟。跑道左侧立有两个靶位,右侧立有一个靶位,每个靶位相距25米。比赛时,射手跃马进入跑道,在疾驰的马背上张弓搭箭,瞄准劲射。
蒙古族人民众性的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体魄,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地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蒙古族运动员在全国的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在国际比赛中也常登领奖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轮椅电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3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74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比赛   摔跤   骑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