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耳杯——精选推荐

第一节 漆  器
  一、漆耳杯
漆耳杯,战国时期楚国饮酒器。2件,形制相同,木胎,椭圆形,小平底,新月形耳微上翘。均高6厘米,长19.1厘米,宽10.8厘米,最大底径10.5厘米。内涂红漆,口沿器外涂黑漆,用红漆在口沿内绘方形几何纹、云纹。两耳及口沿外绘三角纹、勾连云纹,器身外部仅绘云纹4处。两件杯底均有相同的针刻铭文:“奉抵”。
1978年2月出土于舒城县秦家桥乡杨店村战国楚墓,现藏舒城县文物管理所。
  二、金漆盒xxx0123
金漆盒,战国时期楚国生活用具。造型美观,敦厚坚实。通高19.5厘米,口径20厘米,圆足径11.2厘米。身略高于盖,木胎,身、盖都用镀银的铜镶边,子母口扣合,盖及身各有一道镀银铜,盖上部反器底的圈足也镶以镀银的铜边。盖及身各有凹弦纹2道。器表涂黑漆,用红漆绘云气纹、变形凤纹和几何纹。器内涂红漆,上下各用黑漆涂成圆块,用红漆绘云气纹、变形凤纹。假牙清洁剂
1978年2月出土于舒城县秦家桥乡杨店村战国楚墓,现藏舒城县文物管理所。
  三、漆盘
漆盘,为西汉初期天文仪器。1977年8月在阜阳县双古堆西汉阜阳侯墓葬中出土。计有3件,分别为二十八宿圆盘、六壬盘、太乙九宫占盘。均为木胎髹黑漆漆器,每件上均有针刻篆书涂朱文字,下面分别详细介绍。自锁螺栓
二十八宿圆盘:盘为一合,上下两盘。上盘直径23.6厘米,边厚0.4厘米,下盘直径25.6厘米,边厚0.6厘米。两盘中心有圆孔相通。上盘面刻6颗圆点,与盘心孔正好连成北斗星座图象。过圆心划有一轻痕十字线,边缘密排一周小圆孔,孔如谷米大,不透穿,计有365孔。下盘刻二十八宿星名及其距度、宿名,与上盘小圆孔正相接。二十八宿的刻划日依逆时针方向不等距排列,其顺序为:角十二、亢十一、氐十二、房七、心十一、尾九、箕十、斗二十二、牵牛九、婺女十、虚十四、危六、营室二十、东壁十五、奎十四、娄十五、胃十一、昴十五、毕十五、觜六、参九、东井二十六、舆鬼五、柳十八、七星十二、张二、翼二、轸二。
六壬盘:分为上下两盘。上为小圆盘,直径9.5厘米,厚0.15厘米。圆心有小孔,孔上安一铜泡钉,与下面的方盘相通。面刻北斗七星星座。边缘分3层刻划:外层按逆时针方向刻二十八宿;中层刻二十八个圆点于各宿的顶上;里层刻12月次。下盘为正方形,边长13.5厘米,厚1.3厘米,中间放小圆盘外稍突起。方盘边至圆盘间刻2道方框线,框内外有3层文字:外层是二十八宿,每边7宿;中层12地支,每边3个;内层是天干,每边2个,并把戊巳刻在四角。在内层的四角分别刻“天□巳”、“土斗戊”、“人日巳”、“鬼月戊”。天干地支的顶上都刻有一个圆点。背部素面无文字。
太乙九宫占盘:分上下两盘。上面的小圆盘放在下面方盘的凹槽里。圆盘直径8.5厘米,厚0.3厘米,方盘边长14.2厘米,两盘中心有圆孔通连。小圆盘过圆心划4条等分线,在每条等分线两端刻“一君”对“九百姓”,“二”对“八”,“三相”对“七将”,“四”对“六”。绕圆心刻“吏”、“招”、“摇”、“也”四个字。方盘在圆盘槽外至边缘中间划一方框线,框内外按四面八方刻字。框外按顺时针的次序为:“立春天溜廿六日废明日”,“夏至上天廿六日废明日”,“立冬玄委廿六日废明日”,“秋兮仓果廿五日废明日”,“立冬新洛廿五日废明日”,“冬至叶蛰廿六日废明日”。框内依次为:“当者病”,“当者有喜”,“当者有戮”,“当者显”,“当者死”,“当者有盗争”,“当者有患”,“当者有忧”。方盘的背面也有刻划。它通过圆心划一个十字线,在4等分里各划一个直角平分线图形“”。在十字线端和直角平分线端顺序刻划:“第一子夜半冬至右行”,“第三夏至”,“第二冬至平坦”,“第四夏至”,“第三七年辛酉日中冬至”,“第四夏至”,“第四冬至日入”,“第二夏至”。
这3件盘,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天文仪器实物。,是古代测天文以定时日的工具,又是占卜用具。盘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尤其是二十八宿圆盘,盘刻二十八宿名称和各宿距度,是中国考古学上的新发现。据《开元占经》所辑,此是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星经》的名称和数据。《甘石星经》早已失传,但是它的数据保留在这个盘上,是研究全国古代天文史的宝贵实物资料。现藏阜阳市博物馆。
  四、三角形漆壶
三角形漆壶,西汉生活用具。夹胎,通高16.6厘米,边长7.5厘米,弧径10.4厘米。器呈不规整三棱柱体,截面为抹圆直角等边三角形,长边内弧,短颈,中间有一圆孔,孔上覆一菌状盖,盖面嵌一银柿蒂,中心有一提饰,顶、肩针刻几何纹一周,上、下沿各针刻一周射线纹,通体髹黑漆。此壶出土时,共一组4件,其功能用途不详。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五、漆勺
漆勺,西汉饮食器具。木胎,长9.3厘米。勺面边沿双线勾框,中部绘褐、暗红羽状纹,两侧对称绘双云藻纹,背面中心起脊,由把往下渐小,中背两侧绘鲜红、褐云藻纹。该勺造型秀美,线条流畅。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
·
4
5
3
  六、彩绘漆
彩绘漆,西汉水器。木胎,长34.5厘米,高14厘米。瓢形,平底,直壁近底圜收,首部有长流,尾部器壁上有铜铺首衔环,尾部至首部渐高,口沿一周朱绘云气纹,流部云气纹下饰朱锯齿纹,身部云气纹下饰一周卷云纹,支纹中有6只鸟兽,其下为一组鸟纹,鸟纹布排规整,两两相对,内髹朱漆。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七、龙纹漆盒
龙纹漆盒,西汉贮存器。木胎,扁球体。器身子口,覆半球形盖,矮圈足,通高11厘米,腹径17厘米。外髹黑漆,内涂朱漆,盖面饰朱云气纹,纹中饰一龙纹,龙体卷曲,四爪、张口、吐舌,龙口下有一怪兽,张口,细腰,四足,作惊骇状,龙舌已舔住怪兽一爪。龙、兽为朱、暗黄双所绘,盖、身各朱绘云气纹一周。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八、耳杯盒奁
耳杯盒奁,西汉贮存器。夹胎、木胎、圆筒形,盖身套合。通高24.2厘米,径25.1厘米。盖面隆起,饰三道弦纹,器身分置大、中、小三个四出弧曲椭圆形凹槽盒,槽内各装一个椭圆形耳杯盒,器表髹黑漆,针刻云气纹、鸟兽纹,间以射线纹、几何纹,朱绘装饰,该奁做工严谨,结构鲜见,是器皿包装的理想范例。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九、银彩绘漆奁
银彩绘漆奁及子盒,西汉梳妆器具,夹胎。该奁出土时,内置4子盒,排列整齐、密实。奁作圆筒形,盖、身套合而成,通高14.8厘米,直径15厘米。盖面隆起,盖顶中心嵌银质柿蒂形花纹,器盖饰六道银,器身四道银。器表银间赭为地,朱绘云气纹,顶面绘有2端鸟,描金装饰,器内均朱漆黑绘,盖内顶绘游龙,龙道高昂,圆目外突,尖嘴张开,独角上翘,龙体弯曲呈“S”形,遨游于云彩之中,生动活泼。盖、底的内口沿均绘三角形几何图案,底内绘卷云纹。
子盒包括大、小圆盒2件,马蹄盒1件,长方、新月盒1件。各子盒皆饰有银、柿蒂纹和彩绘描金图案,龙以长方、新月盒最为精巧,此盒为长方形盒(一盖一身)和新月形盒(一盖一身)套合而成,
新月盒盖面上设一长方形银凹槽,长方形盒密实地放置在槽内,叠成一个整体,构思奇巧,别具一格,通高5.9厘米,长径12厘米。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1994年被定为一级乙等文物。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十、贴金漆奁
贴金漆奁,西汉梳妆器具,夹胎,圆筒形,盖身套合。通高9.5厘米,径10厘米。
·
·
4
4
5
盖面隆起,顶中心嵌银柿蒂,其外饰银扣一周,凸弦三道,凸弦之间镶贴动物图案两圈,内圈为虎、羊等4个金箔图案,外圈为鹿,四足凤鸟等8个图案,外圈图案金银相间。盖、身各饰3道银,银间黑
为地,朱绘云气纹两周,云气纹上嵌贴金银箔动物图案。每圈作4金4银间隔排列,盖为骆驼、猴子、九尾狐等,奁身有驼鸟、虎、鹿等,它们或站立张望,或卧伏奔走,或跳跃嬉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盖内顶墨绘一腾空飞龙在云中遨游,盖、底的内口沿均绘三角形几何图案,底内墨绘卷云纹。该奁在银装饰中使用了平脱技法,即所嵌动物用薄银片切成,器胎涂漆后粘贴于器表,在上面刷与底相同的黑漆,直至漆地与银片平齐,干后磨去银片上的漆层,最终露出白的银片,与漆地形成强烈对比。整件器物以黑、红为基调,再饰以黄白为点缀,彩交相辉映,既庄重淡雅,又柔和俏丽,富丽堂皇。在制造工艺方面,金银平脱法在汉代出土文物中偶有所见,此为一例
玩具车漂移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十、梳篦漆奁
梳篦漆奁,西汉梳妆器具,夹胎。盖、身套合,通高14厘米,径14.2厘米。盖面隆起,饰两道凸弦,两道银。顶呈半球形,中心嵌一柿蒂形银片,柿蒂中心有一圆形饰,四叶柿蒂上各一桃形饰,柿蒂间绘云气纹并对称绘有双禽双兽,盖顶坡面绘云气纹、几何纹图案。盖、身各饰3道银,银间赭为地,绘云气纹。云气纹中间隔饰有飞禽走兽。器表纹饰均为红、黄双,器内涂朱漆,盖内项绘黑黄双线各两周,内填绘几何纹,中心绘云气纹和一“S”形四爪独角游龙。身内底满绘卷云纹,盖、身内口沿饰黄线一道,黑线两道,黑线内填绘几何纹,器内纹饰均为黑黄双。内盒为圆筒形,平圆盖、
盖面中心嵌柿蒂形银片,其外镶银片一周,边缘为银片包饰。顶面银饰间朱漆为地,绘黑黄双线纹、云气纹及几何纹,底面涂黑漆,内盒身平口外撇,银片包饰,外涂赭漆,外壁绘朱、黄双云气纹、几何纹,内涂朱漆。内盒盒内用薄金属分隔出4个小区,以马蹄形最大。此奁出土时,内盒隔区内放置一角梳、2角篦、1木梳、3木篦,保存十分完好。内盒泽鲜艳如新,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堪称漆器精品。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十二、梳篦漆盒
梳篦漆盒,汉代妇女化妆用具。马蹄形,由盒盖和盒身上下套合面成。通高5.8厘米,通长7.8厘米,最宽5.6厘米。木胎,盒内满髹红漆,鲜艳夺目,盒外髹汉代常见的着黑漆,绘朱卷云纹和弦纹,盖面为弦纹和鸟兽纹,盖顶贴铜质柿蒂纹。制作轻巧美观,状饰生动,线条随意活泼,反映了汉代漆器制作水平。
1975年11月23日于天长县安乐乡北岗仇家墩9号汉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十三、小圆漆盒
小圆漆盒,汉代妇女化妆用具。由盒盖和盒身上下套合而成,简朴洗练。通高5.8厘米,盖高5.3厘米,底径6.5厘米。木胎,盒内满髹红漆,盒外髹黑漆,朱绘弦纹和卷
·
水垢过滤器·
4
5
5
云纹,盖顶中心贴铜质柿蒂形花纹。纹饰线条流畅自然,奔放有力,勾勒技巧很高。以黑为基调,以红作装饰,既庄重淡雅,又柔和俏丽,很适合妇女居室的审美要求,是汉代漆器的精品之作。1974年江苏盱眙汉墓出土一件漆奁,奁内有铜镜和7个小漆圆盒,分盛梳妆用品。据此,小漆圆盒应和这件漆奁内的小漆圆盒用途相似。
1975年11月23日于天长县安乐乡北岗仇家墩9号汉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十四、漆虎子
漆虎子,西汉生活用具,木胎。虎形,虎体肥胖,四足前屈伏地,昂首张口作吼状。通高16.6厘米,长28厘米。器表黑漆,虎身无纹饰,虎首用朱绘制出眼、耳、口、鼻、胡须,虽寥寥数笔,把一只猛虎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虎口大张,口中衔一圆孔,虎背驼柄已朽失,存痕迹。关于虎子的用途为溺器、水器,尚无定论。它的发现,对于了解汉代人生活方式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1991年12月于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发掘出土,现藏天长市博物馆。
  十五、刻云头纹剔犀圆盒
刻云头纹剔犀圆盒,元代漆器,为元代著名漆工张成制造。该盒通高9.5厘米,直径14.5厘米。底部边缘有针刻“张成”2字款。盒刻云头纹,刻深见底,斜面露现红黑线条,层次间叠,共分7层,刀法圆润,精工有力。《清秘藏》云:“元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第用朱不厚,间多槁裂。”大约他们见到的是剔红,故说朱薄易裂。或朱、黑性质不同,故能历久完好。可见剔犀又在剔红工艺上进展了一大步,不只是美观而已。
此器为屯溪张新吾捐赠,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十六、刻云头纹剔犀八方盒
刻云头纹剔犀八方盒,为元末明初间漆器。通高9.5厘米,最宽25.5厘米。盒为八方形,未见名款,而制法工艺,与张成剔犀圆盒无异,玉润光泽,亦无逊。只每层用漆较薄,更见纤巧。虽无款识,可以推断,必是张、杨家法相传。如果说是张成子德刚辈制造,时代与技艺,均较为恰当。
此器在屯溪收购,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十七、描金长方漆盒粉体输送阀
描金长方漆盒,明代生活用品。通高11厘米,长43.8厘米,宽28.4厘米。竹胎,外壁为细编竹丝,委角、6足、平顶。顶面黑漆底开光,光内描金。山间庙宇之外,两儒生为一块遗金争执,引来神仙和樵夫观望,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盒边饰描金莲花等吉祥纹饰。盒内有6个同样的小方盘,盘内壁满涂朱红,口沿描金纹饰,在赭的盘底部,均为楷书“丁未”朱红漆款。在黑漆盒盖内和盒底也均有朱红漆“万历丁未胡置羲”楷书款。“万历丁未”即万历三十一年(1607年)。此盒制作考究,细竹丝编结酷似铜丝,工艺精细。属古代皖南手工艺品之佳作。
1959年在皖南收购,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
·
6
4
5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74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男儿三艺
标签:西汉   云气   柿蒂   现藏   黑漆   银片   出土   中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