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科学家对除草剂敏感性大豆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获得了抗性突变植株,且发现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若发生了显性突变,则突变体是一定是杂合子
B.若发生了显性突变,则突变体是一定是纯合子
C.若发生了隐性突变,则突变体是一定是杂合子
D.若发生了隐性突变,则突变体是一定是纯合子(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若发生了显性突变,即aa→Aa或aa→AA,则突变体是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A、B错误。若发生了隐性突变,且获得了抗性突变植株,则突变体是一定是纯合子,C错误,D正确。
2.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正确答案)
B.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或G//C对变成A//T对
C.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D.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答案解析:据题意可知,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A错误、D正确。5-BU可以取代胸腺嘧啶与A配对,且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因此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或G//C对变成A//T对,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C正确。
3.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 [单选题] *
电动汽车动力龙灯制作
A.线粒体DNA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容易诱发突变
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容易保留下(正确答案)
老化台
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
答案解析:线粒体DNA分子小,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基因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A正确。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因而容易诱发突变,提高突变频率,B正确。线粒体基
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也有影响,突变的基因由于细胞质遗传保留下来,C错误。线粒体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比核基因快,可能是DNA复制时,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D正确。
4.在某二倍体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③→④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正确答案)
B.在③→⑥的育种过程中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体变异
C.⑧植株不能产生后代的原因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联会紊乱
D.③→⑦→⑨过程为单倍体育种,⑨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解析:③→④过程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由于⑥植株是多倍体,所以在③→⑥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体数目变异,B正确。⑧植株是三倍体,其不能产生后代的原因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正确。③→⑦→⑨过程为单倍体育种,⑨植株为纯合体,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
5.红面包霉的菌丝颜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对白显性。下图表示其生活史,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子代菌丝体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能直观验证分离定律
B.子代菌丝体基因型为A或a
C.若囊中A、a孢子比例不为1∶1,说明是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正确答案)
D.若囊中第一、二个孢子基因型为A、第三、四个为a,最可能是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解析:如果子代菌丝体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合子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产生了A、a两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可以直观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据图可知,8个子代菌丝体是由成熟的生殖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直接发育而来的,说明子代菌丝体是单倍体,因此子代菌丝体基因型为A或a,B正确。如果合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其同源染体发生交叉互换,孢子囊中A、a孢子的比例也是1∶1,因此若囊中A、a孢子比例不为1∶1,不能说明合子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可能的原因是合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按顺序前四个孢子应该基因组成相同,若囊中第一、二个孢子与第三、四个孢子基因型不同,即减数第二次分裂由同一个细胞形成的2个子细胞不同,最可能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非妹染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导致染单体基因不同,进而导致孢子的基因型不同,D正确。
柴油机起动器
6.甲乙丙丁为某高等动物卵巢内的4个细胞,如图为这些细胞内同源染体和染体组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
共享资料A.甲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正确答案)
B.乙细胞内有N个四分体
C.丙细胞内有2条X染体
D.丁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解析: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能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四分体,B错误。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只含有一条X染体,C错误。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为初级卵母细胞,D错误。
7.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在分裂间期,某条染体多次复制而不分开,形成一种特殊的巨大染体(如图)。若用3H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体,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而且随着幼虫的发育,胀泡在同一染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下列推测最合理的是()。
[单选题] *
保安接线排
A.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正确答案)
B.胀泡的出现是染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C.胀泡的出现是因为DNA复制出现差错
D.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催化mRNA合成的酶
答案解析:3H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而RNA是基因表达产生的,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说明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A正确。一条染体多次复制后而不分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巨大染体,属于染体数目变异,B错误。3H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说明胀泡的出现不是DNA分子复制出现了差错,C错误。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mRNA所需的原料,D错误。
8.蜜蜂的蜂王和工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雄蜂是单倍体
B.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
C.蜜蜂的一个染体组中含有16条染体
D.雄蜂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一半的遗传信息(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2个染体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是单倍体。A、B正确。卵细胞中只有一个染体组,16条染体,C正确。16条染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D错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2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74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生   染色体   突变   基因   过程   错误   细胞   减数分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