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胃经)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
《灵枢经◎经脉篇》:“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上(上,原作“之”,误也、应改“上)交(安页)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应作“其直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应作“其支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下口,下循腹裹,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廉”应作“陵”。),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头维
维,护持也。穴在额角,犹牴角之作防御也,故名“头维”。治风热头痛、目瞤,泪出等症。所治以外感侵袭为主,内伤诸症次之,亦抵御外侮之意也。王太仆谓:为足少阳脉气所行,盖以穴位偏于两侧也。愚意仍应属足阳明经为是。
下关
关,为开阖之枢机。木穴有关牙齿开阖,故称之以“关”,以其在颧骨弓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为“下关”。以治牙齿、眼,耳、偏风诸症,取意于“关”也。
颊车
古时称颐为车,又曰牙车,又曰辅车。因下颚骨如车□之上撬,左右相夹,俗称腮颊,因名“颊车”。穴近下齿,故下齿痛宜取之。若上齿痛,宜取下关。
承泣
穴在目下七分,正目直瞳子,为阳跷脉与任脉及足阳明之会。治诸般目疾。穴处俗名泪窝,因名“承泣”。口喎冷泪者,取之效。
四白
穴在迎面、承泣之下,平明显见之处,故名“四白”。治目疾多效,略同承泣。
巨髎
穴在上颚骨与颧骨接缝中,为面骨巨隙,故称“巨髎”。以上三穴,治症略同,以口眼为主,以其接近五官也。
地仓
在口角旁四分,为手足阳明,阳跷三经之会穴。人含食物常积储腮齿之间,因喻其处为仓。又以其位于口旁颐侧,故名“地仓”,口通地气也。主治口喎、偏风、目昏、失音等症。
大迎
迎,合也,又逆西就之为迎。人之初生,应接外物,饮食最先,故于口颊喉咽处之穴,名之曰“迎”。《灵枢经◎寒热病篇》“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马元台曰:“大迎出足阳明,而手阳明之脉,入頄而交之 也”。揣入頄遍齿之义,当是颧髎。本穴应依《素问◎骨空论》所云:“在口下当两肩”,为正。按口下当肩,正颔骨下缘凹曲处也。以其为人面迎前之处也,因名“大迎”。故治口喎、目痛、舌强、齿痛、吻瞤、颊肿及颜面五官之症。
汤杯
人迎
穴在颔下、颈部两侧,迎前显见之处,亦即饮食吞咽、人事送迎之处,故名“人迎”。穴处动脉应手,为古法诊脉三部九候之一。各方书所称人迎脉者,即指此处显动之脉也。晋◎王叔和以左手脉为人迎,右手脉为气口,是臆说也。
凡温热病正在灼热之际,人迎脉跳动甚力,故诊温热病时,先察左侧颔下之人迎搏动如何?再候右手气口是否洪大而数?以为判定温病之确证,故曰左人迎,右气口。非左手脉为人迎,右手脉为气口也。后贤不察,一再传讹,致成流弊。又考血游流行,发于左而回于右,布于周身,故温病表灼之际,右手脉较左手为大也。本穴主治吐逆、喘满、喉肿,瘰疬,等症。
本穴又名“天五会”,当是天窗、天牖、天鼎、天容,天突之会穴也。无甚意义,好事者强凑之耳。
水突
穴在人迎之下。结喉两旁,人当饮食下咽时,本穴向上冲动,气向上冲,即突之意也。气水同源,故名“水突”。本穴功能为通利降逆。其所治症,多属气分。故治咳逆、上气、咽肿等症。
汪訒菴云:“上焦不治,水溢高源。”余以为取本穴当能有效。但未曾经手试用耳,或然也。
气舍
本穴与下腹部气冲相应。人当吸气足量时,则肺气上抵气舍;或努力持重时,本穴亦为之充胀,是为气之住舍,因名为“气舍”。
本穴治咳逆上气、颈项强直、不得回顾、哽噎、咽肿等症,取顺势利导也。但于虚人切慎用。
缺盆
《史记◎仓公传》:缺盆,乳上骨名。本穴在乳头直上锁骨上缘凹陷正中。因在缺盆骨上,名以“缺盆”。按盆之为物,贮而不藏,水火燥湿无所不可。如胃、三焦、大小肠、胆各经络内外循行,多由此出入,即犹贮而不藏也。惟刺则三分,灸则三壮,以其内近肺脏,不宜太过,非如溪谷渊泉之可深入也。因以本穴用宜浅取,使术者心存盆盂之念,先发戒慎之思也。能治喘满胸热,但后人守不宜太深之戒,多不取此。化学泥浆
气户
注塑加工料筒穴在肺之上部,平于云门。云门与气户意义相同。故亦治咳逆、上气,胸背痛,不得息、胸胁支满,喘息,食不知味等症。又以本穴内通乳腺,故能治乳痈初起。以其治症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故名“气户”。
库房
本穴治症,多关肺脏,犹肺之储藏室也。其所治症,为胸胁满、咳逆上气、气不归根,及吐脓血浊沫诸病,均属气分上越之症。乃气逆,非气虚也。所治均属实症,有如宿积者,故曰“库房”。
屋翳
本穴上有库房之房,下有膺窗之窗,犹屋檐之遮翳,故名“屋翳”。其所以名“翳”者,亦含有华盖之意也。本穴内应于肺,故治症同于库房。
膺窗
穴在乳盘上缘,性善疏利,能泄胸中郁气。凡胸中积闷之症,本穴统能治之。喻犹在檐下,开窗通气,故名“膺窗”。以上诸穴,曰屋、曰房、曰库,喻其容纳储藏也。曰窗、曰户,喻其通利开阖也。
乳中
穴在乳头正中也。治癫痫,俱用灸;治目瘤,则放血。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乳头厥阴肝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瘤也。由此推之,治目病可并取光明;调月经可并取日月。无人机吊舱
乳根
捕虾机电路图穴在乳房下缘,故名“乳根”。治症颇多,均用灸法。如胸痛、满闷、膈气、噎食、乳痛、乳痈,诸有关局部者。
不容
本穴治呕吐不食及两胁(月真)胀,有不可容物之势,故若“不容”。按“不”字,有时音义同“痞”,具有痞满之意。治血气实症较多,故用泻法亦多。
承满
本穴治上气喘满之实症,承前穴不容之意也。两穴均属意于满,故名“承满”。《千金方》:治心下坚满,以治症功效而命名也。
梁门
横木为梁,又迎前山岭为山梁,均含有横直之意。《难经◎五十七难》曰:“心之积曰伏梁,起于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本穴治之有效。
又考其他方书,凡心阳失律,谷气寒凝,横胀塞满,类似潜伏之横梁者,可以取此,益阳气以灼阴邪,消寒滞而开痞郁。故称之“粱门”。即破横亘之梁,而开通敞之门,亦以疗效而得名也。
关门
本穴与建里平,又与足少阴之石关挨邻。上有梁门,下有太乙门及滑肉门,均与胃肠接近。玩味胃肠近旁各穴,多称门,称关。因其功用为交通开阖,有关出纳也。《内经》: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刺本穴可以调胃,故以治痞满诸症。又屋象天阙之间为关梁。关梁者,在人身即关门、梁门之意也。因名关门。
按阙之名,在人身虽无穴位可指,以意揆之,即任脉之神阙、巨阙处也。关门两穴,左右各一,夹任脉,又巨阙在上,神阙在下,二阙之间即天阙之意也。
太乙门
本穴简称“太乙”。古“太”与“大”通,“乙”与“一”同,又“乙”曲也。《河图》以中宫为太乙。养生家脐下为太一君。二意相同,隐喻太乙为腹中央也。中医以脾为中土,其取意亦与太乙,太一相同。本穴平于下脘,穴底挨近脾脏并胰而言,内应小肠,小肠多曲,以及横结肠两曲端,亦太乙曲屈之象也。又“乙”字于字义为肠,穴名曰“乙”,即喻肠道多曲也。汇此绪义,故名之为“太乙门”。
《礼记》:“鱼馁必自乙。”注:“鱼去乙则不肥。”大肠俗名肥肠。本着大与太通,乙意为肠之意研之,“太乙门”即是'大肠门”。又观玩其所治症,除肠疾吐泻而外,如癫疾狂走、心烦。正合中医之阳明府证,弃衣登高谵语等证,正与中枢神志有关,所谓脏燥则狂者,由
于大肠结热。而大肠结热,又多在迂曲弯转之处,故治取此穴有效。古人命名深意,与疗效有关。本穴又可与足太阳之大肠俞、小肠俞及督脉之阳关相互参用。
滑肉门
《周礼滑读日志◎疡医》:“滑以养窍。”注:“滑物通利往来似窍。”本穴内应腹膜油脂,外应松皮软肉,与任脉水分相平,在束带滑软之处,因名“滑肉门”。治癫狂、呕吐,重舌,舌强等症,可并取太乙门。
余意凡病之应疗以滑者,可取此穴。如肠套叠、肠梗阻亦可取用。塞者通之,颇合“滑”字之义。
天枢
天,为气化运行自然之序,如天生、天杀,天年、天然诸义;'枢”,为致动之机。
本穴内应横结肠屈曲迴折之端,其功能长于助使膈下脏器运行加速,即辅助肠中水谷气化吸收水分,排出干矢,增益蠕动之力,因名“天枢”。又以大小肠连结管道甚长,故别名“长溪”、“长谷”,又名“谷门”。
我国古代星家以北斗第一星为天枢,主持天际各星运行之律。养生家取法此意,作脐轮周转、以人意法天道,喻本穴犹天之中枢,而名之曰“天枢”。
《鬼谷子》:“人君有天枢,生长成藏”。陶宏景注云:“生长成藏,天道之行也。”即以人事合天道也。天道即大体自然变化之进展现象。虽曰人文进化,其主导皆本于自然,医家、道家自不例外。
本穴在上,促使胸腹之气上下构通,以促新陈代谢,即顺应物性之自然也。揆天枢二字,即天道自然行运之代名词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4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74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本穴   有关   天道   诸症   缺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