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K

CC-LinkCC-Link Ver.2.0CC-Link/LT概述
(中国CC-Link推广中心 )
多聚甲醛配制摘要: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开放式现场总线网络CC-LinkCC-LinkVer.2.0CC-Link/LT3种协议技术背景,通信原理,应用特点等。
关键词:
CC-LinkCLPCC-Link/LTCC-Link Ver.2.0
前言
CC-Link自投放市场以后,增长势头非常迅猛,到目前,CC-Link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遥居总线市场第一位。CC-Link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市场表现受到亚、欧、美、日等客户的高度评价。在中国,CC-Link不但在汽车、包装、印刷、楼宇、电力、化工、钢铁等各个行业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现在拥有55家大陆会员公司,多家会员业已
开发CC-Link兼容产品。但是CC-Link协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我们不断地追求CC-Link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所以CC-Link协会在2002年推出CC-Link家族低端产品和协议CC-Link/LT,主要用于开关量数据传输和通信,更加降低成本;2003年,CC-Link协会推出CC-Link V2.0版本,使原来的系统通信数据量最大可以扩大8倍。使CC-Link在整个结构上更加完善和丰满。在此,我们对CC-Link家族现有的三种协议分别予以介绍。
1 技术背景
199611月,以三菱电机为主导的多家公司以多厂家设备环境、高性能、省配线理念开发、公布和开放了现场总线CC-Link,第一次正式向市场推出了CC-Link这一全新的多厂商、高性能、省配线的现场网络。并于1997年获得日本电机工业会(JEMA)颁发的杰出技术成就奖。
CC-Link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 (控制与通信总线圆形出风口)的简称。即:在工控系统中,可以将控制和信息数据同时以10Mbps高速传输的现场网络。CC-Link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优点。作为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是唯一起源于亚洲地区的总线系统,CC-Link的技术特点尤其适合亚洲人的思维习惯。
为了使用户能更方便地选择和配置自己的CC-Link系统,200011月,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简称CLPA)在日本成立。主要负责CC-Link在全球的普及和推进工作。为了全球化的推广能够统一进行,CLPACC-Link协会)在全球设立了众多的驻点,分布在美国、欧洲、中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负责在不同地区在各个方面推广和支持CC-Link用户和成员的工作。
随着CLPA在全球进行CC-Link成功的推广,CC-Link本身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在近2年,针对市场的需求,CLPA先后推出适合于分散的传感器-执行器网络CC-Link/LT和适合于大容量数据通信场合的CC-Link Ver.2.00技术协议,而且在半导体、汽车、自动仓库等行业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到目前,CC-Link已经包括了CC-LinkCC-Link/LTCC-Link Ver.2.03中针对性协议,构成CC-Link家族的比较全面的工业现场网络体系。
2 通信原理
CC-LinkCC-Link/LTCC-Link Ver.2.0的底层通信协议遵循EIA485,具体的通讯方式请参照下图.
1 CC-Link具体的通信方式请参考图1

1 通信原理
 
CC-Link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2种通信方式。一般情况下,CC-Link主要采用广播-轮询(循环传输)的方式进行通讯。具体的方式是:主站将刷新数据(RY/RWw光纤气体传感器)发送到所有从站,与此同时轮询从站1;从站1对主站的轮询作出响应(RX/RWr),同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然后主站轮询从站2(此时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站2给出响应,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依此类推,循环往复。广播-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图2,该
方式的数据传输率非常高。
除了广播-轮询方式以外,CC-Link也支持主站与本地站、智能设备站之间的瞬时通讯。从主站向从站的瞬时通讯量为150字节/数据包,由从站向主站的瞬时通讯量为34字节/数据包。瞬时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下图,由此可见瞬时传输不会对广播轮询的循环扫描时间造成影响。

 

 
循环传输帧格式
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帧格式
所有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进程以及协议都由通讯用LSI医用蛆虫MFP(Mitsubishi Field Network Processor)控制,其硬件的设计结构决定了CC-Link的高速稳定的通讯。

 
2 CC-Link/LT的通信方式只有循环传输,是对CC-Link循环数据中的位数据通信的加强和升级,并且依照控制点数的不同,可以设定24816等点数控制模式;同样,CC-Link/LT继承了CC-Link高效的数据传输特性,其基本帧格式如下图
F:作为前置码的标志字段
A1:发送方地址信息
A2:接收方地址信息
ST:状态信息
DATARXRY
CRC:差错校验(16位:主站,8位:从站)
3 CC-Link/LT 帧的基本格式
3CC-Link Ver.2.0则在CC-Link通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扩展循环传输功能,使循环数据通信容量相对于CC-Link原来版本可以扩大248倍。但是Ver.2.0的从站不包括远程I/O站。首先,在CC-Link Ver.2.0的传输帧中,分别在ST1(自主站到从站)增加了协议版本信息,在ST2(自从站到主站)增加了扩展循环设置信息, 在从站测试回送数据帧的软件版本区域中增加了协议版本信息,并增加了ST3ST3是通过循环传输接收的状态数据,在Ver.2的站之间,RY/RX区域的高8位,用来发送和接收这个数据。其次,根据设置的扩展循环的倍数,将数据进行分割后,再接收或发送循环数据。在主站与从站握手时,使用图4所示的首部信息(首部信息使用RX/RY区域的1字(16位)),图54分割时的例子,其中SQ号是从扩展循环的设置值(分割号-1)开始,递减至0时分割结束,数据是从SQ号最大的数据段开始传送。图6为扩展循环通信实例。
3卓越性能
一般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分为34个层次,分别是上位的管理层,控制层和部件层。部件层也可以再细分为设备层和传感器层,CC-Link是一个以设备层为主的网络,同时也可以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器层。CC-Link/LT燃气吹灰器属于传感器层网络,CC-Link Ver.2.0则居于设备层和更高的网络层面,并可以向下兼容
31 CC-Link/CC-Link Ver.2.0的网络结构
一般情况下,CC-Link/CC-LinkVer.2.0整个一层网络可由1个主站和64个子站组成,它采用总线方式通过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网络中的主站由三菱电机FX系列以上的PLC或计算机担当,子站可以是远程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带有CPUPLC本地站、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机器人以及各种测量仪表、阀门、数控系统等现场仪表设备。如果需要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主站和备用主站冗余备份的网络系统构成方式。采用第三方厂商生产的网关还可以实现从CC-LinkASIS-LinkUnit-wire等等网络的连接。
3.2 CC-Link/CC-Link Ver.2.0的传输速度和距离
CC-Link/CC-Link Ver.2.0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Mbps,其数据传输速度随距离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具体关系如下表1所示。
中继器目前有多种:一种为T型分支中继器AJ65SBT-RPT,每增加一个距离延长一倍。一层网络最多可以使用10个。第二种为光中继器AJ65SBT-RPSAJ65SBT-RPG,用光缆延长,因此在一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环境可以采用。光中继器要成对使用,每一对AJ65SBT-RPS之间的延长距离为1公里,最多可以使用4对;每一对AJ65SBT-RPG之间的延长距离为2公里,最多可以使用2对。第三种为空间光中继器AJ65BT-RPI-10A/AJ65BT-RPI-10B,采用红外线无线传输的方式,在布线不方便,或者连接设备位置会移动的场合使用。空间光中继器也必须成对使用,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200米,还有一些方便接线的中继器和与其他网络相连的网关和网桥。
CC-Link/CC-Link Ver.2.0提供了110欧姆和130欧姆两种终端电阻,用于避免因在总线的距离较长、传输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由于外界环境干扰出现传输信号的奇偶校验出错等传输质量下降的情况
3.3 C-Link/CC-Link Ver.2.0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CC-Link/CC-Link Ver.2.0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2种方式的通信。
对于CC-Link Ver.1.1,每个内存站循环传送数据为24字节,其中8字节(64位)用于位数据传送,16字节(4RWr4RWw)用于字传送。一个物理站最大占用4个内存站,故一个物理站的最大循环传送数据为96个字节。
对于CC-Link Ver.1.1整个网络而言,其循环传输每次链接扫描的最大容量是2048位和512字。
对于CC-Link Ver.2.0, 其比CC-Link Ver.1.1多了扩展循环的功能,一个物理站除了可以设置占1-4复合片钻头个内存站以外,还可以设置为1248倍的扩展循环通讯。当设置为1倍时,其与Ver.1.1的通讯规范相同。当设置为2倍、4倍、8倍时其通讯容量如下表所示:
CC-Link Ver.2.0满足了大容量数据通讯的要求,在半导体、仪表控制领域已有大量的应用。
在循环传输数据量不够用的情况下,CC-Link/CC-Link Ver.2.0都可以提供瞬时传输功能,可将960字节的数据,用指令传送给目标站。
CC-Link在连接64个远程I/O站、通信速度为10Mbps的情况下,循环通信的链接扫描时间
3.7毫秒。稳定快速的通信速度是CC-Link的最大优势。
3.4 CC-Link/CC-Link Ver.2.0丰富的功能
1)自动刷新功能、预约站功能
CC-Link网络数据从网络模块到CPU是自动刷新完成,不必有专用的刷新指令;安排预留以后需要挂接的站,可以事先在系统组态时加以设定,当此设备挂接在网络上时,CC-Link可以自动识别,并纳入系统的运行,不必重新进行组态,保持系统的连续工作,方便设计人员设计和调试系统。
2)完善的RAS功能
RASReliability(可靠性)、Availability(有效性)、Serviceability(可维护性)的缩写。例如故障子站自动下线功能、修复后的自动返回功能、站号重叠检查功能、故障无效站功能、网络链接状态检查功能、自诊断功能等等,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网络系统,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网络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1:1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71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循环   传输   数据   网络   功能   方式   系统   控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