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染用的防染剂描绘笔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染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染用的防染剂描绘笔。


背景技术:



2.在南丹白裤瑶等少数民族服饰制作过程中,粘膏防染工艺是其族常用的布料染方法,该技术为借助粘膏防染达到染的目的。防染法即通过手持传统的片状蜡刀,在刀面上蘸取液体状粘膏防染剂,通过刀刃将防染剂引流至布面上进行图案绘制,绘制后的布料在染缸中进行浸泡染,被防染剂覆盖的位置不会被植物染料上,进而得到极具民族特图案的服饰布料。此类传统染技艺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染剂绘制技艺也在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以及大众的喜爱。
3.蜡块、粘膏树脂等作为常用的防染剂,常温下是固态,需要进行加热液化后使用,传统的蜡刀为“斧状”或“铲状”,由于传统蜡刀的刀刃厚度单一,只能描绘出单一宽度的纹路,对于不同宽窄的条纹图样或图案,需要多次蘸取防染剂、多次重复描绘,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现有的蜡染笔也仅能描绘单一宽度的线条,对于不同宽度的纹饰或图案,需要多次换笔或重复描绘,不适用于植物染工艺中防染剂图案的绘制。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植物染工艺中,现有防染剂描绘工具存在描绘效率低下,灵活性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染用的防染剂描绘笔。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染用的防染剂描绘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染剂描绘笔,包括:笔头外翼板、笔头内翼板、限位滑套、中间腔管、连接套、加热腔管和电池组件;所述笔头外翼板与所述笔头内翼板一体设置,所述笔头外翼板的两翼夹持所述笔头内翼板的两翼,构成一端为收合口,另一端为平端的梯形腔体;所述中间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平端贯通所述梯形腔体,所述限位滑套套设在所述中间腔管与所述梯形腔体上,所述限位滑套在所述中间腔管上滑动,所述限位滑套的限位端带动所述梯形腔体收放;所述中间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贴合面,所述加热腔管的出料端设置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在所述连接套内贴合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贴合面上设置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贴合面设置第二导通孔,周向转动所述加热腔管实现所述第一导通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的导通;所述加热腔管的进料端可拆卸安装所述电池组件。
6.优选的,所述限位滑套的内部设置有圆柱腔、长方体腔、内凹槽和拨片机制;所述圆柱腔对应所述中间腔管设置;所述长方体腔对应所述梯形腔体设置,当所述圆柱腔在所述中间腔管上滑动时,所述长方体腔在所述梯形腔体的斜边上滑动,实现所述笔头外翼板和所述笔头内翼板的收放,进而调节所述收合口的出料宽度;所述内凹槽径向设置在所述圆柱腔的腔壁,所述拨片机制设置在所述内凹槽中。
7.优选的,中间腔管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丘状凸起,所述丘状凸起对应所述内凹槽设置,所述拨片机制在所述丘状凸起处滑动并卡接固定;中间腔管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一环
形卡槽;所述加热腔管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连接套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卡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卡环卡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在所述连接套的腔内贴合并可相对转动,实现所述加热腔管、所述中间腔管和所述梯形腔体的导通。
8.优选的,所述加热腔管,包括:石墨烯加热层和隔热层;所述石墨烯加热层内置加热导线,并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加热层外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笔头外翼板、笔头内翼板、限位滑套、中间腔管、连接套、加热腔管和电池组件;通过笔头外翼板、笔头内翼板组成的梯形腔体,能够通过限位滑套调节收合口的宽度,进而控制画笔的描绘宽度,描绘较宽的线条也可一笔成型,避免多次描绘,实用性强;此外,对于收合口宽度的调节,动作简单,只需滑动限位滑套即可完成宽度调节;最后,通过设置加热腔管和电池组件,能够存储更多的液态防染剂,进行不间断绘制,不需要多次蘸取。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染剂描绘笔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滑套的安装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梯形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腔管与加热腔管的对应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滑套的竖剖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套的竖剖示意图;
1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腔管的截面示意图;
19.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笔头外翼板;2-笔头内翼板;3-限位滑套;4-中间腔管;5-连接套;6-加热腔管;7-电池组件;8-梯形腔体;9-第一贴合面;10-第二贴合面;11-第一环形卡槽;12-第二环形卡槽;13-丘状凸起;301-圆柱腔;302-长方体腔;303-内凹槽;304-拨片机制;501-第一卡环;502-第二卡环13;601-石墨烯加热层;602-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染用的防染剂描绘笔,所述防染剂描绘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笔头外翼板1、笔头内翼板2、限位滑套3、中间腔管4、连接套5、加热腔管6和电池组件7;所述笔头外翼板1与所述笔头内翼板2一体设置,所述笔头外翼板1的两翼夹持所述笔头内翼板2的两翼,构成一端为收合口,另一端为平端的梯形腔体8,所述梯形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中所述平端被遮盖),所述平端为一个端面。根据图3所表示的结构来看,平端的上下两侧边分别弯曲构成笔头外翼板1和笔头内翼板2,所述笔头内翼板2的两翼向上折,所述笔头外翼板1的两翼向下折,并紧密夹持所述笔头内翼板2的两翼;平端
的上下两侧边呈弧度弯曲,使得所述笔头外翼板1、笔头内翼板2具有回弹性能,制作梯形腔体8时,笔头外翼板1和笔头内翼板2的两翼紧密贴合平端的左右两侧,防止内部的防染剂从隙缝中流出。所述梯形腔体8为体积较小的腔体,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收合口的尺寸(即图3中收合口处的横向宽度),防止出料速率过快。在传统的白瑶服饰中,其服饰上的花纹多为宽窄不一的直线条组成,宽度约为3-5mm。所述中间腔管4的一端通过所述平端贯通所述梯形腔体8,所述中间腔管4的一端固定设置并导通所述梯形腔体。所述限位滑套3套设在所述中间腔管4与所述梯形腔体8上,所述限位滑套3在所述中间腔管4上滑动,限位滑套3与所述中间腔管4的外壁贴合滑动,所述限位滑套3的限位端带动所述梯形腔体8收放;所述中间腔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贴合面9,所述加热腔管6的出料端设置第二贴合面10,所述第一贴合面9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0在所述连接套5内贴合并可相对转动,所述中间腔管与加热腔管的对应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贴合面9上设置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贴合面10设置第二导通孔,周向转动所述加热腔管6实现所述第一导通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的导通,所述中间腔管4的外壁和所述加热腔管6的外壁上,均对应导通孔设置有提示线,便于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所述第二导通孔对准导通;所述加热腔管6的进料端可拆卸安装所述电池组件7。
23.所述限位滑套3的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滑套3为刚性的结构,在滑动过程,刚性结构能够减少弹性形变。所述限位滑套3的内部设置有圆柱腔301、长方体腔302、内凹槽303和拨片机制304,限位滑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竖剖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圆柱腔301对应所述中间腔管4设置;所述长方体腔302对应所述梯形腔体8设置,所述长方体腔302即前文中的所述限位端,当所述圆柱腔301在所述中间腔管4上滑动时,所述长方体腔302在所述梯形腔体8的斜边(即图3中所示的笔头外翼板1和笔头内翼板2)上滑动,实现所述笔头外翼板1和所述笔头内翼板2的收放,进而调节所述收合口的出料宽度;所述内凹槽303径向设置在所述圆柱腔301的腔壁,所述拨片机制304设置在所述内凹槽303中,如图6所示,所述拨片机制304为两端固接在所述内凹槽303槽壁上的金属片,金属片中间位置设置有圆滑的弯折凸起结构。
24.所述中间腔管4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丘状凸起13,所述丘状凸起13对应所述内凹槽303设置,所述拨片机制304在所述丘状凸起13处滑动,滑动至实际需要的位置后,拨片机制304上的弯折凸起结构在相邻的两个丘状凸起13之间卡接,使得所述限位滑套3位置固定;所述中间腔管4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11;所述加热腔管6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12;连接套的竖剖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套5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卡环501和第二卡环502,所述第一卡环501卡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卡槽11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卡环502卡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卡槽12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贴合面9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0在所述连接套5的腔内贴合并可相对转动,实现所述加热腔管6、所述中间腔管4和所述梯形腔体8的导通。
25.所述加热腔管6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石墨烯加热层601和隔热层602;所述石墨烯加热层601内置加热导线,并与所述电池组件7电连接;所述隔热层602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加热层601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加热层601中的内置加热导线起到发热作用,其功率稳定;所述石墨烯加热层601中的石墨烯材质能够均热和散热,且石墨烯材质能够起到防粘附的效果。所述隔热层602为常用的隔热材质,防止烫伤使用者,并辅助热量向腔内单向传送,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腔管6的进料端设置有电连接机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
件7电导通;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电池组件7也设置对应的电连接机制,此机制为常规的电设计。所述电池组件7为可充电的电池组件,且设置有启停控制开关,所述电池组件7为可拆卸电池组件,使用后,便于对内部管的清洁冲洗而不会损坏电设备。
26.使用时,通过加热腔管6的进料端向墙内添加防染剂,安装电池组件7并通电加热;周向转动加热腔管6,使得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贯通,进而实现所述加热腔管6、所述中间腔管4和所述梯形腔体8的导通,液态的防染剂从加热腔管6内流入梯形腔体8内,而后绘制图案;滑动所述限位滑套3,调节所述收合口的宽窄,所述限位滑套3内的拨片机制304在中间腔管4上的丘状凸起13上卡接固定,完成收合口宽度的调整动作,描绘不同宽度的线条。
2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染用的防染剂描绘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染剂描绘笔,包括:笔头外翼板(1)、笔头内翼板(2)、限位滑套(3)、中间腔管(4)、连接套(5)、加热腔管(6)和电池组件(7);所述笔头外翼板(1)与所述笔头内翼板(2)一体设置,所述笔头外翼板(1)的两翼夹持所述笔头内翼板(2)的两翼,构成一端为收合口,另一端为平端的梯形腔体(8);所述中间腔管(4)的一端通过所述平端贯通所述梯形腔体(8),所述限位滑套(3)套设在所述中间腔管(4)与所述梯形腔体(8)上,所述限位滑套(3)在所述中间腔管(4)上滑动,所述限位滑套(3)的限位端带动所述梯形腔体(8)收放;所述中间腔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贴合面(9),所述加热腔管(6)的出料端设置第二贴合面(10),所述第一贴合面(9)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0)在所述连接套(5)内贴合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贴合面(9)上设置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贴合面(10)设置第二导通孔,周向转动所述加热腔管(6)实现所述第一导通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的导通;所述加热腔管(6)的进料端可拆卸安装所述电池组件(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染剂描绘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套(3)的内部设置有圆柱腔(301)、长方体腔(302)、内凹槽(303)和拨片机制(304);所述圆柱腔(301)对应所述中间腔管(4)设置;所述长方体腔(302)对应所述梯形腔体(8)设置,当所述圆柱腔(301)在所述中间腔管(4)上滑动时,所述长方体腔(302)在所述梯形腔体(8)的斜边上滑动,实现所述笔头外翼板(1)和所述笔头内翼板(2)的收放,进而调节所述收合口的出料宽度;所述内凹槽(303)径向设置在所述圆柱腔(301)的腔壁,所述拨片机制(304)设置在所述内凹槽(303)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染剂描绘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腔管(4)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丘状凸起(13),所述丘状凸起(13)对应所述内凹槽(303)设置,所述拨片机制(304)在所述丘状凸起(13)处滑动并卡接固定;所述中间腔管(4)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11);所述加热腔管(6)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12);所述连接套(5)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卡环(501)和第二卡环(502),所述第一卡环(501)卡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卡槽(11)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卡环(502)卡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卡槽(12)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贴合面(9)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0)在所述连接套(5)的腔内贴合并可相对转动,实现所述加热腔管(6)、所述中间腔管(4)和所述梯形腔体(8)的导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染剂描绘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管(6),包括:石墨烯加热层(601)和隔热层(602);所述石墨烯加热层(601)内置加热导线,并与所述电池组件(7)电连接;所述隔热层(602)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加热层(601)外部。

技术总结


一种植物染用的防染剂描绘笔,属于植物染工具领域,包括:笔头外翼板、笔头内翼板、限位滑套、中间腔管、连接套、加热腔管和电池组件;通过笔头外翼板、笔头内翼板组成的梯形腔体,能够通过限位滑套调节收合口的宽度,进而控制画笔的描绘宽度,描绘较宽的线条也可一笔成型,避免多次描绘,实用性强;此外,对于收合口宽度的调节,动作简单,只需滑动限位滑套即可完成宽度调节;最后,通过设置加热腔管和电池组件,能够存储更多的液态防染剂,进行不间断绘制,不需要多次蘸取。不需要多次蘸取。不需要多次蘸取。


技术研发人员:

李荆 马红 李珈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1.07.12

技术公布日:

202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6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笔头   贴合   梯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