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3):医学常用成像方式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汇总

AI+医疗(3):医学常⽤成像⽅式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汇总
malaki paul源于:常见的医学图像成像(总)
1.X线检查
X光检查:也叫拍⽚⼦,它有很强的穿透能⼒,检查时就像给⾝体拍了⼀张平⾯影像的照⽚。如果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上不会曝光,但洗⽚后X光检查
会呈现出⽩⾊。
适⽤情况:X光是观察⾻骼简便的检查⽅式,价格也相对较便宜。如果怀疑四肢、脊柱等部位出现急性外伤,伤到了⾻骼,有突发急性疼痛或是难适⽤情况
以控制的慢性疼痛,⼀般会优先选择X光。
缺陷:X光检查只能提供平⾯影像,成像也容易受⾐物、⾸饰甚⾄过厚的软组织影响,⼀般多⽤于粗看⾻骼健康。过量的 X 射线照射到⽣物机体缺陷
时,可能造成⽣物细胞受到破坏。因此,⼀般情况下,孕妇、备孕⼈不建议做X光,以免影响胎。
2.CT
CT(ComputedTomography),即电⼦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的探测器⼀同围绕⼈体的某⼀部位作⼀个接⼀个的断⾯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
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CT诊断主要分类:平扫CT、强化CT、脑池造影CT、腹部CT、螺旋CT。
CT诊断主要分类:
(1)平扫CT:⼀般为横断⾯扫描,多以听眦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或向下连续扫描。
(2)强化CT:扫描常⽤的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每公⽄体重1.5~2.0ml,凡有过敏史及⼼肾功能衰竭者禁⽤60%泛影葡胺。
(3)脑池造影CT:⼀般经腰穿或枕⼤池穿刺注⼊⾮离⼦型造影剂或⽓体,使拟检查的脑池充盈。
(4)腹部CT:检查时,检查前要禁⾷;⼝服稀释的碘⽔剂衬托脏器的轮廓;检查中患者需屏住呼吸后
扫描。(5)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较精细和清晰的⾎管重建图像,即CTA,⽽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有希望取代常规的脑⾎管造影。
⼯作原理
⼯作原理:利⽤X线束对⼈体某部⼀定厚度的层⾯进⾏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为数字,输⼊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分成若⼲个体积相同的长⽅体,称之为体素(voxel)。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到⽩不等灰度的⼩⽅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法算出。
图像特点: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因此,与X线图像所⽰的⿊⽩影像⼀样,⿊影表⽰低吸收区,即图像特点
低密度区,如含⽓体多的肺部;⽩影表⽰⾼吸收区,即⾼密度区,如⾻骼。但是CT与X线图像相⽐,CT的密度分辨⼒⾼,即有⾼的密度分辨⼒(density resolution)。因此,⼈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也能形成对⽐⽽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
虚拟机管理系统主要使⽤范围:CT可以更好地显⽰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主要使⽤范围
伤性病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出病变的影像。包边带
3.PET-CT
全称为“正电⼦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英⽂缩写PETCT或PET/CT是核医学领域⽐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
⼯作原理:PET采⽤正电⼦核素作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可以宏观的显⽰全⾝各脏器功能,代谢等病⼯作原理:
理⽣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病灶:⼀个局限的、具有病原微⽣物的病变组织,就称为病灶。)
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发现病灶,精确定位及判断病灶良恶性,故能早期,快优势: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及显⽰病灶细微结构变化,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发现病灶,精确定位及判断病灶良恶性,故能早期,快优势
速,准确,全⾯发现病灶。PET犹如⼤海中的航标,CT犹如航⾏图,从⽽能准确,迅速到⽬标。
主要适⽤范围
主要适⽤范围:PET⼴泛应⽤于临床,已成为肿瘤、冠⼼病和脑部疾病这三⼤威胁⼈类⽣命疾病诊断和指导的最有效⼿段。
4.B超超声波检查
B超:是利⽤超声波穿透⼈体,声波遇到⼈体组织时会产⽣反射波,反射的回声即为B超画像。这就好⽐挑选西⽠时,边敲边听,体会⾥⾯的情
B超
碳化稻壳况。
无菌检测系统适⽤情况:B超以强度低、频率⾼、对⼈体⽆损伤、⽆痛苦、显⽰⽅法多样⽽著称,尤其对⼈体软组织的探测和⼼⾎管脏器的⾎流动⼒学的观察有适⽤情况
其独到之处,如:浅表肿块、⾎管、穿刺定位等。B超⽆辐射,可以⽤于孕妇体检,也能发现⼀些⾻折等⾻骼问题,避免X光损伤。
缺陷:B超的穿透⼒较弱,对含⽓性器官,如肺、肠等难以探测,病变较⼩或声阻抗差不⼤时,也很难在声像图上显⽰,如:1cm左右的肿瘤组织缺陷
也不易检出,有⼀定的局限性。
5.MRI、FMRI
MRI: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简称磁共振,核磁共振是⼀种物理现象。磁共振成像(MRI)是利⽤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的信号⽽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
常⽤MRI序列概述:
常⽤MRI序列概述
T1加权成像(T1WI):突出组织T1纵向弛豫(从某⼀个状态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差别。
T2加权成像(T2WI):突出组织T2横向弛豫差别。
T1WI观察解剖好;T2WI有利于观察病变。
优势及适⽤范围:磁共振可以进⾏横断⾯、冠状⾯、⽮状⾯及任意断⾯的图像观察。相⽐“CT”的断层
描,“MRI”能获得多⽅位的原⽣三维断优势及适⽤范围
⾯成像,⽐如脑和脊髓的⽴体图像。对于⾻、关节、脊髓、盆腔脏器、前列腺、膀胱、⼦宫、卵巢、⼼脏⼤⾎管病变及⼼肌梗塞的诊断尤为准确。“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远⾮“CT”,“X线”可⽐,可⽤来观察神经、脊髓等椎管内软组织,因此⽤来检测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更佳。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式,其原理是利⽤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液动⼒的改变。由于fMRI的⾮侵⼊性、没有辐射暴露问题与其较为⼴泛的应⽤,从1990年代开始就在脑部功能定位领域占有⼀席之地。⽬前主要是运⽤在研究⼈及动物的脑或脊髓。
适⽤范围: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药理学和精神病学等领域的临床应⽤⼗分⼴泛,最主要⽤于脑部诊断
泥土样本适⽤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3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67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图像   病灶   检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