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方法

第五章    教育评价方法
第一节    教育评价方法概观
第二节  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
教育评价的方法很多,我们大体上把评价的方法归纳为五类。
一、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例如,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立的具体评定指标。
    绝对评价法的优点是:其标准比较客观,如果评价是准确的,那么评价之后,每个被评价者都可以明确自己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有利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同时,运用绝对评价法,可直接鉴别各教育目标完成情况,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缺点是: 其客观标准很难做到客观,在制定和掌握评价标准时,容易受到评价者的教育价值取向和经验的影响。
    ()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例如,对某校统考成绩的评价,通常是以该校所在市()统考的平均水平作为评价的基准,以该校成绩在一个市()中所属的地位来判断。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适用面广,不受集体整体水平的限制,就是说,无论集体的整体水平如何,都可比较出优与劣,先进与落后。其缺点是:判据会随集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容易降低客观标准。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这种方法既不是在被评价集体以内确立判据,也不是在集体以外确立判据,而是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例如,把某中学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评价,或者把该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文娱体育工作、总务后勤工作等各方面工作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出它们
水玻璃铸造
之间的差异。
    这种方法照顾了个体差异,但由于被评价者不与他校(或他人)相比较,这就难以出自己真正的差距,而且个体内具体的判据,往往不容易选择。故应把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与相对评价法以及绝对评价法结合起来使用。
二、定性分析评价法与定性综合判断法
脱模剂原料    ()定性分析评价法
热熔胶网膜
    定性分析评价法是预先根据评价的观点,把评价内容分解为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例如,评价教师一堂课,可分别评价: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态和教学语言等几个项目,评价时,‘可按照这些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评判。
    ()定性综合判断法
    定性综合判断法是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要求评价者要有丰富的经验。如,评价学生的一篇文章,评价一位校领导,评价一间学校,评价者总是有一个总体印象的,根据总体印象,可作出总体的评价。定性综合判断法具有较多的主观因素,误差比较大,虽然如此,在教育评价中,定性综合判断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三、行为目标评价法和临床督导评价法
    ()行为目标评价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其提倡者认为,传统的教育评价的目标(或标准)是含糊不清的,人们只是根据主观的期望和想象制定目标,而并不考虑这些目标在指导行为和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例如,传统的目标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但是,学生是怎样劳动的?是否应该经常劳动?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断定学生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在传统的目标中,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教师所能得到的只是一堆空洞、抽象的原则,因此,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所以就有必要把明确表述的、可观测的行为化为成就目标,来代替抽象的目标。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应注意两点:①应设立可能观察行动的场合;②应容易表示出行动的程度或阶段。所谓行为目标评价法就是采用可观测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这种评价法中,以上所述的“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抽象的评价目标,因而要将它转换成具体的行为目标,即转换为以下的一系列行为术语表达的问题:①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参加公益劳动?②学生用多少时间开展公益劳动?③学生劳动是出于自愿抑或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由此可见,行为目标评价法的实质在于评价内容的具体化以及标准的客观化。这种方法结合评语法使用,可改善一般评语描述的概念化、单一化和空洞无物。
    ()临床督导评价法
    这种方法与行为目标评价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目标评价法是评价中较为正规的方法,而后者则具有更多的非正规性。“临床”一词意味着细致的观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直接交往以及他们之间亲密和睦的关系。临床督导就象医学中的诊断和处方,其意义不仅在于评价,更主要的在于帮助和提高。可见所谓的临床督导评价法,就是对被评价者的实际行为进行直接的现场观察和记录,然后把观察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给被评价者,并和被评者一起讨论改进措施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与评价的终极目的即教育目的最为接近,而且简单易行,不用抽出专门的时间开展评价活动,完全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
四、指标评分法和等级换分法
()指标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以百分为满分,把学生的行为表现划分为若干个指标,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分值,评价时对每个指标分别打分,最后累计出总分。例如,假设将班级日常管理作为一个指标,占10分,评价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给该项指标评出10分之内的一个具体分值,如3分、2分或9分、7分,等等。此法增大了可比性和精确性,并且量化指标明确,容易操作。但各项指标分值的确定缺少科学依据,评价者评出的具体分数也有随意性,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等级换分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具体项目的等级评定换算成分数,然后将各项分数相加,满分是100分。具体做法为:首先规定若干大项目的分数,各大项目分数之和为100分。在各个大项目下,分列具体项目,并规定满分分数。③将各具体项目分为若干个等级进行评定。有些项目可分二等级,如合格、不合格;有的项目可分三等级,如优、中、劣;有的项目可分成四等级,如优、良、中、差。每一等级需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将各等第折算成分数,如某一项目的满分值为11分,可定为优——11分,良——9分,中——7分,差——5拼装玩具分。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即为评价对象总体的评价分数。
由于评价分数是根据客观的等级标准转换的,所以该法比指标评分法更为精确。
五、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集体综合评价法和坐标综合图示法
    (一)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自评、专家组评、社会众评等不同方面的评价,或学生、教师、领导等不同阶层的评价者的评价来综合评定被评者的分数。做法是:先分别确定各方面或各阶层评价者的权重,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综合值,如,假使自评权重为0.2,专家组评价权重为0.7,社会众评价权重为0.1,
么,被评者的综合评定分数=自评分×0.2+专家组评分×0.7+社会众评分×0.1。一般而言,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常用自评、专家组评、社会众评三者综合评定的方法来确定。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常用学生评、同行教师评、单位领导评三者综合评定的方法来确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的评价,常用学生自评、学生干部评、教师(班主任)评三者综合评定的方法来确定学生思想品德的分数。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其分数的合成来自多方面,从而避免了单方面评价
的片面性。
    (二)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评价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具体实施有多种多样,详见本章第三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综合评分时,计入了各项目的权重;将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比较科学;评价结果有一个精确值,便于比较。这种方法尤其适宜于学校工作、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表现、学校管理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评价。但运用这种方法时,项目的确定必须合理,等级不宜过多,权重要有充分依据,科学性才有保证,而这些都是不容易做到的。其计算也比较繁琐。
    (三)集体综合评价法
    近十多年来,前苏联心理学家研究学生的个性品质问题时,曾运用集体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除了要求被试对自己品质进行评价外,还要求被试的同班同学对他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评价,主要是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结合我国德育评
价的实践,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1)确定德育评价的具体项目。德育评价项目的确定是关键的一环,必须符合我国德育总目标的基本精神,同时,还要与本校、本班对德育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
    (2)每一个德育评价项目均给予一个满分值(如100分),要求被评价者根据每一个德育评价项目,实事求是地自我评分;同时,也要求全班其他同学根据每一个德育评价项目对评价对象打分。
(3)用如下公式计算集体综合评价分数
公式1:
      S =
式中,S表示评价对象对自己思想品德的总评价,r表示对每一种德育项目的自我评价分数,N表示所评价的德育项目的总数。
公式2:
      F=
裂缝检测式中,F表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集体综合评价,L表示集体中每个成员对评价对象作出的评价(对各种德育项目评价得分的平均数),S表示评价对象对自己思想品德的总评价,R表示被试人数。
    从上述公式可见,集体综合评价分数(F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全班每一个同学对评价对象评分的高低和自我评分的高低。其他同学评分高,自我评分低,则集体综合评分高;反之,则低。同时,R值越小,S值对F值的影响就越大。当参加评价者(R)是2人,每一个思想品德评价项目的满分值都是100分时,随着自我评分(S)的大小变化,集体综合评价分数(F)的大小变幅可在1一100分之间。当参加评价者人数(R)10人以上时,随着自评分数(S)的大小变化,集体综合评价分数(F)的大小变幅一般不超过10分。当参加评价者人数(R)在50人以上时,随着自评分数(S)的大小变化,集体综合评价分数(F)的大小变幅不超过2分。因此,如果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很差,自我评分的随意性大(如小学低年级学生),那么,参加评价者人数(R)大一些(10人以上),就能适当调节自我评分的随意性对集体综合评分的影响。
为了考察学生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一致,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不一致性系数。 
    公式3:
      K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4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65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评价   目标   综合   方法   学生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