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彝族、白族火把节不同

彝族、白族火把节的不同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提到火把节大家都比较熟悉这名字,脑海里对火把节的投射都逃不过篝火晚会,但是火把节真的就只是篝火晚会般的狂欢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
大纲
关于彝族、白族火把节的不同,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比较:火把节的时间、装饰道具、传说、风俗活动等。
在比较火把节之前,会简单介绍一下白族、彝族这两个名族,具体来说会讲到各民族的基本资料、衣、食、住、宗教等。
                      讲稿
白族简介
1、基本概况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昆明等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约为185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丰富多彩。 如白族火把节传说《慈善夫人》,后面会具体讲到。
2、历史演变:先唐时代——原始白民族的预备期
唐时期——白民族稳定共同体的形成期
宋朝边坡防护系统——白民族的成熟期
南诏灭亡后,经过35年的三个迷你王朝后,大理国成立
明清朝剑杆织布机——白民族被同化
明朝对白民族行了民族同化。种族上则实行稀释政策。明朝征服云南,焚毁了白族的历史文化书籍。白族人丧失了文化遗产,白文因此灭绝。
民国时期——白族几近消失
清末及民国时期,白族几乎失去了独立民族的身份
新中国时期——白族意识的再唤醒
1956年白族获得官方认可的民族身份。大理成立自治州。白民族的民族意识在濒临灭绝的条件下死而复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和恢复。
总结: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了起起落落,但她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但是在当前社会大转型的情况下,白族又面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记得当时问过一个当地的导游阿姨,既然没有文字怎么去传承他们的文化; 口耳相传,这就是她的答案,看得出她对此很乐观。其实,少数民族的文化根基是很难被汉文化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汉语(汉文化)都是作为他们的二外在学习,好多少数名族更多接受的是周边国家的文化,比如:新疆人接收西亚文化,西藏接收东亚文化。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况白族没有他们的文字,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会不会渐渐,渐渐淡化他们的文化,最后失去它们。
3、衣:白族人民偏爱白,他们建房的总体调是白,白族传统服装的调也是偏白,以白为尊贵
男子一般缠白或蓝包头,上穿白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蓝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
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毛巾缠头,穿白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
4、食: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茶是著名特产
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
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上品 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5、住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以木土结构的瓦房为主。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听白族人说,大户人家飞檐上是龙的图案表明这家人是男性当家,凤则是女性当家,在白族,女人的地位相对是比较高的),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6、花: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如:火把节使用的凤仙花,凤仙花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用它的根或者花染的指甲,除了血红的颜令人心醉外,与化学染剂容易褪的毛病从不沾边。一旦把它请进来,要么用时间的利器,等日夜的更替带动指甲的新陈代谢,看着那一抹鲜红慢慢退场。此外,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未婚的姑娘称金花、已婚的姑娘称银花。
7、宗教: 白族崇拜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受佛教影响实行土葬,骑车在洱海白族,墓地随处可见,尤其在半山腰,有点恐怖,但是从远处看和景很协调,很引人注目。
8、婚俗,一夫一妻是白族婚姻的基本制度,招赘、抢婚。
Ⅱ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流行于云南北方民族集团内,即氐羌集团,包括白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内部。根据一般的认识,氐羌民族来自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火对这些民族的生存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火堆火把在过去数千年的民族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由此产生对火的高端价值评判和精神信仰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反观地处热带的云南南部民族,比如傣族,水对他们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傣族有泼水节。地缘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造就了相关文化特的发育。这是对火把节起源的思考的起点
1、 时间:农历六月二十五。火把节最早的记载见于南诏时期(迄今1000多年前)白族创作的汉诗中。当时火把节的时间在冬天。而今天的火把节则移到夏天。
          白语读音【fv】,对应汉语里为“夫”,隐喻在婚姻制度中把握主动权的丈夫。
二十  白语读【nai】,即为汉语里的“捏”“拿”之义;
      白语读【metal domev】,即为汉语里的“妻子”之义;
六月二十五即“丈夫娶妻”,按此说法可见白族婚姻与火把节是有一定关联的。
2、 传说
白族的火把节何以如此隆重热烈?除了民族学方面的各种因素,核心是其中有个火烧松明楼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一位民族女英雄的追思和景仰。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白洁圣妃的故事。白洁夫人,又称慈善夫人,唐开元年间人。嫁与邓赕诏(今洱源县邓川)诏主为妻。蒙舍诏(今大理巍山)诏主皮逻阁欲吞并其他五诏,向唐朝称臣,与五诏诏主谈判无果,便假意邀请五诏诏主前往蒙舍诏祭祖。 
白洁夫人知道此中有诈,劝丈夫不要前往,但如果不去,便会被冠以对祖宗不敬的罪名,邓赕诏诏主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按期前往蒙舍诏。白洁夫人见无法劝服丈夫,便送给丈夫一只铁钏,戴在臂上。 果然,皮逻阁在松明楼设宴,趁众人尽兴吃喝之时,火烧松明楼,五诏诏主当场死亡,无一幸免。 听闻丈夫死讯,白洁夫人连夜率军赶到蒙舍诏,途中火把照亮夜空,形成蜿蜒的火龙。到达后,她以双手从废墟中挖出丈夫尸首,为此双手流血。尸首早已面目全非,辨认的标记,便是臂上的铁钏。 
皮逻阁认为此女美丽而有勇有谋,便提出要娶她为妻,白洁夫人假意答应,称要回邓赕诏劝服众人,让皮逻阁给她数月时间,皮逻阁同意了。但白洁夫人一回到邓赕诏,便即刻招兵买马,准备与蒙舍诏对抗。 
数月之后,皮逻阁率军前来,遭到了武装抵抗,随即大败邓赕诏军队。 兵败后,白洁夫人站在城墙上,纵身跃入护城河,就此玉殒 。
于是,人们为纪念这位女英雄,久而久之相约成俗,亦发展为节日,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不仅要竖大火把,还要耍小火把,青年妇女要焐红指甲,小伙子们要跑马,海边的渔民要举行船赛等等,都是对白洁夫人一举一动的纪念。直到八月初八,沿洱海的白族还要举行象征打捞夫人遗体的耍海会。
3、火把节的火烛装饰器
白族火把节树立的高大火把:① 挂彩旗,使得祭祀场所变得神圣无比,吸引众多的信众来参加祭祀活动。
  ②升斗和豆子----载生载育”的寓意。
  ③海棠----妊娠行为
    关于记载海棠的最早文献是《尔雅》其中写到:女用站式小便器杜,赤棠,白者棠。意思就是说,海棠分红海棠、白海棠两种。在汉语里面,海棠的辅佐意义有很多,比如:表达妻子对从事远征的丈夫的怀念。(有枤之杜,有完其实;有枤之杜,其叶萋萋---《小雅,有枤之杜》)。
海棠花语
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砭石祛斑泥 温和、美丽、快乐
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
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花语就便有苦恋了。
亦有人言,海棠花语为呵护、珍爱。
但是在白族里,这些都不是海棠的隐喻。在白语里面,读音【ta】,对于汉字就是,名词是大腹,做动词便是怀孕网页游戏开发技术
总结来说有两点:从女性来讲,是悔弃春华而得来的生命的果实;从男性来讲,他们的权利赢得妇女的忠贞。
(参考书目,《中国祭天文化》,作者:陈烈,宗教文化出版社)
4、 风俗活动
树火把
节日前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费用由当年生小孩的人家负担。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大火烛上最耀眼的装饰器,用竹子编成,外用彩纸装裱,画上象征吉祥的图案),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点火把,抢升斗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驱禳(汉语称法)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①男女青年各持一个小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松树脂液浸凝成的柴块,是照明引火的好材料)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用美好的希望迎接新的开始。②之后,孩子、青年要成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烧害虫,保丰收;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们爱劳动勤耕耘。③男女之间到田间尽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火苗轻的代表关切、怜爱;火苗重的代表对感情的诚笃、深厚。(参考文献:元代政治家 李京的 《云南志略》)
凤仙花染红指甲----“宜其室家”的展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主宰家庭地位的男性要求妇女要信誓旦旦,忠贞不渝,就像白洁圣妃一样。于是女孩们把这种象征寄托于用凤仙花染红指甲 。久之成为白族人过火把的一大风俗。火把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拿着凤仙花根,用南瓜叶子包着,再撒点碱,到井边、河边的大青石上用石头舂碎,纯天然的染剂就准备好了。睡觉前,用南瓜叶子裹了凤仙花根,或一两根手指,或全部——手指甲、脚趾甲都行,再用线扎紧,一觉醒来,鲜红如火焰的美甲行为即大功告成。谁的最红,最美,最忠贞,家庭最幸福。
赤指和赤趾-----“宜而子孙”的追求
赤子(子,指和趾的谐音),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妇女的地位直接与能否生育有关,生男孩儿得到的尊重最大。于是女性祈求得“嘉祥”的凤仙花的默佑,并通过它染出十个,二十个红彤彤的赤子,以此来祈求产子的能力和妻子的资格。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5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64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火把节   民族   文化   火把   夫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