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装技术规范及要求简则

fpc补强机
电气安装技术规范及要求
一、 总纲要求
电气安装八字方针:牢固可靠,横平竖直
二、 元器件安装规范及要求
1. 装配前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3.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4.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5. 同电压等级的同类元器件,尽量集中布置,图纸中有规定的除外。不同电压等级的端子要分开。
6.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7.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8.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不得采用油脂进行防锈处理。
9.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0.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
11.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网络收集12. 中间道路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3. 每个元件的应有标注(标注代号应与图纸相符);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粘贴位置统一、明确、醒目。
14. 元件安装应牢固,不得使元件受到额外应力作用。
15. 元器件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元件之间留有规定的飞弧距离时,飞弧区内不同相或极的裸露带电导体之间应加隔弧板或在裸露带电导体上包扎阻燃绝缘材料,并应留有维修拆卸空间。
16. 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17.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18. 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19. 体积大的元器件由下向上安装,图纸规定除外。
20. 线排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裂纹,折皱,划痕,锤痕,杂物及不允许的变形扭曲;搭接应自然吻合不应受到额外的应力。
21. 大截面积铜排联接后要用塞尺复检,注意平垫的使用。
22. 铜排冲孔应注意去毛刺,尤其是方孔时。
23. 注意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
24. 信号、检测开关等安装应牢固,不得焊接固定,安装后进行调整,开关动作可靠。
三、 电气连接及布线安装规范及要求
1. 不同相或极的裸露带电导体之间以及与未经绝缘的金属构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不应小于30mm
2. 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线束布线时应捆扎和固定,不得紧贴金属板敷设,穿过钢板孔时采取防护措施。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尽量一致。
3. 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4.  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
5.  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6.  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7. 当交流主电路穿越形成闭合磁路的金属框架时,三相母线应在同一框孔中穿过。
8. 电缆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以保护电缆。
9. 柜体出线部分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绝缘层,必须加塑料护套。
10. 导线接至线排时不得直接压在母线搭接紧固螺栓下。
11. 主电源导线端部均采用压接端头,6mm2以上搪锡处理,导线端部应加能区分相(极)性的标。
12. 接地保护线采用黄绿双线;控制回路安全电压以相线的采用黑或红线,零线采用蓝线;直流电源正极采用棕线,负极采用蓝线导线;PLC输入端采用白线,输出端采用棕线;两端部采用冷压端头接线、中间不应有接头。采用其他颜电线时,需经技术人员认可后执行。
13. 每个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超过二根需采用转接端子转接。
14. 可动部位的导线采用多股软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两端应采用线夹固定。
仿生机器人15. 导线两端部应有耐久清晰的标记。标号应完整、清晰、与图纸相符
16. 变频器、PLC等电子产品必须接地并共地;接地线不小于2.5mm2,线尽量短。
17. 线束、电线电缆不得打结或环形堆积。
18. 电线电缆两端需留有余量,长度最高不得超过1米。柜内控制回路余量510cm;柜内引出线50100cm
19. 线束、电线电缆走向需一致性,禁止环形、打结、相互环绞。弯曲角度不得小于电线电缆的最小弯曲度;控制回路、主回路应有明显区分。
20. 导线压接要严实,不能有松脱、虚接现象。
四、 桥架及线管安装规范及要求
1. 线槽应横平竖直布置,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接口应平直,接板应严密;槽盖应齐全,盖好后无翘角,出口线无毛刺;线槽不允许用电气焊切割。
2. 线槽引出分支线,较近,可用软管敷设;若距离超过2m,应先用钢管敷设。
3. 线槽、控制柜、箱、盒开孔时需用开孔器,孔径不大于管外径1mm
4. 线槽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线槽接头应严密并作跨接地线,电线槽不得作为保护线使用,镀锌线槽可利用线槽连接固定螺丝跨接1.5mm2黄绿双绝缘线铜芯导线。
5. 线槽安装完后切口处补刷防锈漆一道,以防锈蚀。
6. 线槽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1/100,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7. 线槽宜高出地面2.2米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米,宽度不宜小于0.1米。
8. 线槽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米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米处进行固定,以防导线下坠。
9. 布放在线槽的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10. 在水平、垂直线槽中敷设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主干线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
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米,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重组胶原蛋白11. 线槽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支、吊架应满足荷载的要求。
12. 线槽系统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只对金属线槽)。
13. 在线槽的内拐角处要垫橡胶等软物,以保护导线。
14. 电线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纹等。管内无铁屑及毛刺,电线管不允许用电气焊切割。切口应挫平,管口倒角应光滑;薄壁铜管(镀锌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
15. 线管需设支架或管卡子:竖管每隔1.52m,横管每隔11.5m荸荠去皮机。拐弯处及出入箱盒两端为150mm 。每根电线管不少于2 个支架或管卡子,不能直接焊在支架或设备上。
16. 软管与箱、盒、槽等连接时,应使用专用管接头连接;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4
17. 线槽、管敷设应横平竖直、美观。控制柜就位按照布置图及现场情况确定控制柜位置。
18. 穿线时不能出线损伤线皮、扭结等现象,并留出适当余量
19. 电线(缆)布放前使其内应力消除。
20. 电线(缆)布放前将电线管或线槽内清扫干净,不得有积水、污物。
21. 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可靠接地(PE),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7:5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64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不得   线槽   安装   采用   元件   连接   元器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