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扫盲」到底什么是相干光通信?

「硬核扫盲」到底什么是相⼲光通信?
引⾔:
⼤家好,我是⼩枣君。今天这篇⽂章,我们来聊聊⼀个“⽹红”技术——相⼲光通信。
相⼲光通信,英⽂全称叫做Coher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是光纤通信领域的⼀项技术。
相⽐于传统的⾮相⼲光通信,相⼲光通信具有传输距离更远、传输容量更⼤的技术优势,因此⼴受⾏业各界的关注,研究热度不断攀升。
█什么是相⼲光
在介绍相⼲光通信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什么是相⼲光。
我们⼝头上经常说的“相⼲”,⼤家都理解,就是“互相关联或牵涉”的意思。
光的相⼲(coherence),是指两个光波在传输的过程中,同时满⾜以下3个条件:
1、频率(波长)相同;
2、振动⽅向相同;
3、相位差恒定。
相⼲光
这样的两束光,在传输时,相互之间能产⽣稳定的⼲涉(interference)。
无动力风球这种⼲涉,既可以是相长⼲涉(加强),也可以是相消⼲涉(抵消)。
如下图所⽰:
很显然,相长⼲涉可以让光波(信号)变得更强。web前端性能优化
⼤家可以回忆⼀下著名的杨⽒双缝⼲涉实验
写字机器人█什么是相⼲光通信
好了,接下来我们进⼊正题,说说什么是相⼲光通信。
很多⼈可能会认为,相⼲光通信,就是利⽤相⼲光进⾏传输通信。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相⼲光通信和⾮相⼲光通信,基本都是⽤的激光,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光通信之所以叫“相⼲光通信”,并不是取决于传输过程中⽤的光,⽽是取决于在发送端使⽤了相⼲调制,在接收端使⽤了相⼲技术进⾏检测。
上图:⾮相⼲光通信
下图:相⼲光通信
区别在两端,不在传输路径上
接收端的技术,是整个相⼲光通信的核⼼,也是它⽜逼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先说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传统⾮相⼲光通信,相⼲光通信的接收机可以提升灵敏度20db。
20db是什么概念?100倍!
这个提升⾮常惊⼈了,接近散粒噪声极限。
在这个20db的帮助下,相⼲光通信的通信距离可以提升n倍,达到千公⾥级别(⾮相⼲光⼤约只有⼏⼗公⾥)。你说⾹不⾹?
█相⼲光通信的发展背景
相⼲光通信技术这么厉害,它是⼀个新技术吗?
并不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光通信刚刚兴起的时候,美国、英国和⽇本等发达国家就已经进⾏了相⼲光通信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例如,美国AT&T及Bell公司,于1989和1990年在宾州的罗灵克⾥克地⾯站与森伯⾥枢纽站间,先后进⾏了1.3µm和1.55µm波长的1.7Gbps FSK现场⽆中继相⼲传输实验,传输距离达到35公⾥。
后来,进⼊90年代,专家们发现,⽇益成熟的EDFA(掺铒光纤放⼤器)和WDM(波分复⽤)技术,可以更简单、更有效地解决了光通信的中继传输和扩容问题。
于是,相⼲光通信的技术研究,就被冷落了。
到了2008年左右,随着移动互联⽹的爆发,通信⽹络的数据流量迅猛增长,⾻⼲⽹⾯临的压⼒陡增。分界开关控制器
此时,EDFA和WDM技术的潜⼒已经越来越⼩。光通信⼚商们,迫切需要到新的技术突破点,提升光通信的传输能⼒,满⾜⽤户需求,缓解压⼒。
金属净洗剂⼚商们渐渐发现,随着数字信号处理(DSP)、光器件制造等技术的成熟,基于这些技术的相⼲光通信,刚好适合打破长距离⼤带宽光纤通信的技术瓶颈。
于是乎,顺理成章地,相⼲光通信从幕后⾛向了台前,迎来了⾃⼰的“第⼆春”。
█相⼲光通信的技术原理
接下来进⼊硬核阶段,我们详细解析⼀下相⼲光通信的技术原理。
前⾯⼩枣君和⼤家说了,相⼲光通信主要利⽤了两个关键技术,分别是相⼲调制和外差检测。
我们先看看光发送机这边的相⼲调制。
在此前的⽂章(链接)中,⼩枣君介绍过光载波调制的内容。
我说过,在落后的IM-DD(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系统中,只能使⽤强度(幅度)调制的⽅式,通过电流改变激光强度,
我说过,在落后的IM-DD(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系统中,只能使⽤强度(幅度)调制的⽅式,通过电流改变激光强度,产⽣0和1,以此实现对光波进⾏调制。
直接调制,⾮常简单,但是能⼒弱,问题多
⽽在相⼲光通信系统中,除了可以对光进⾏幅度调制之外,还可以采⽤外调制的⽅式,进⾏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例如PSK、QPSK、QAM等。
更多的调制⽅式,不仅增加了信息携带能⼒(单个符号可以表⽰更多的⽐特),也适合⼯程上的灵活应⽤。
下⾯这张图,就是⼀个外调制的⽰意图:
相⼲光通信的光发送机(偏振QAM)
如图所⽰,在发送端,采⽤外调制⽅式,使⽤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IQ调制器,实现⾼阶调制格式,将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发送出去。(具体原理,还是请参考刚才的⽂章链接:链接)
到了接收端,正如前⽂所说,进⼊关键环节了。
⾸先,利⽤⼀束本机振荡产⽣的激光信号(本振光),与输⼊信号光在光混频器中进⾏混频,得到与信号光的频率、相位和振幅按相同规律变化的中频信号。
光接收机的⼤致结构
放⼤来看
这其实是⼀个“放⼤”的过程。
在相⼲光通信系统中,经相⼲混合后的输出光电流的⼤⼩,与信号光功率和本振光功率的乘积成正⽐。由于本振光的功率远⼤于信号光的功率,所以,输出光电流⼤幅增加,检测灵敏度也就随之提升了。
测量温度表换句话说,⾮相⼲光通信,是在传输过程中,使⽤很多的放⼤器,不断中继和放⼤信号。⽽相⼲光通信,直接在接收端,对微弱的到达信号进⾏混频放⼤。这就是相⼲光通信技术的本质。
混频之后,⽤平衡接收机进⾏检测。
根据本振光信号频率与信号光频率的不等或相等,相⼲光通信可分为外差检测、内差检测、零差检测。
外差检测相⼲光通信,经光电检波器获得的是中频信号。还需要进⾏⼆次解调,才能被转换成基带信号。
零差和内差检测两种⽅式带来的噪声较⼩,减⼩了后续数字信号处理的功率开销和对相关器件的要求,所以最为常⽤。
零差检测相⼲光通信,光信号经光电检波器后被直接转换成基带信号,不需要进⾏⼆次解调。但它要求本振光频率与信号光频率要求严格匹配,并且要求本振光与信号光的相位锁定。
接下来,是同样⾮常重要的数字信号处理(DSP)环节了。
光信号在光纤链路中传输时,会产⽣失真,也就是不利的变化。
光信号在光纤链路中传输时,会产⽣失真,也就是不利的变化。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说⽩了,就是利⽤数字信号⽐较容易处理的特点,去对抗和补偿失真,降低失真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
它开创了光通信系统的数字时代,是相⼲光通信技术的重要⽀撑。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不仅⽤于接收机,也⽤于发送机。如下图所⽰:
再来⼀张图,帮助理解:
数字转模拟,模拟转数字
从上⾯的图可以看出,DSP技术进⾏了各种信号补偿处理,⽐如⾊度⾊散补偿和偏振模式⾊散补偿(
PMD)等。
DSP的各种补偿和估算
DSP各模块的作⽤
传统的⾮相⼲光通信,是要通过光路补偿器件,进⾏⾊散补偿等⼯作的。它的补偿效果远远不如DSP。
DSP技术的引⼊,简化了系统设计,节约了成本,省去了系统中原有的⾊散补偿模块(DCM)或⾊散补偿光纤等,使得长距离传输的链路设计变得更加简单。
随着DSP的更迭发展,更多的算法和功能在不断的加⼊,如⾮线性补偿技术、多编码调制解调技术。
常⽤的补偿算法
DSP处理之后,就输出了最终的电信号。
接下来,我们通过⼀个100G相⼲传输的案例,回顾⼀下整个过程。
图⽚来⾃⽹络
在这个案例中,发送端采⽤了ePDM-QPSK⾼阶调制,接收端采⽤了相⼲检测接收技术。
具体过程如下:
1、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模转换后的112Gbps信号码流,进⼊光发送端后,经过“串⾏-并⾏”转换,变成4路28Gbps的信号;
2、激光器发射的信号,通过偏振分束器,变成x、y两个垂直⽅向偏振的光信号;
3、通过MZM调制器组成的⾼阶调制器,对x、y偏振⽅向的光信号进⾏QPSK⾼阶调制;
4、调制好的偏振光信号,通过偏振合波器,合路到⼀根光纤上,进⾏传输;
5、接收端收到信号后,将信号分离到X、Y两个垂直的偏振⽅向上;
5、接收端收到信号后,将信号分离到X、Y两个垂直的偏振⽅向上;
6、通过相⼲检测接收,X、Y两个垂直⽅⾯偏振的信号,变成电流/电压信号;
7、通过ADC模数转换,将电流电压信号变成这样的数字码流;
8、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去除⾊散、噪声、⾮线性等⼲扰因素,还原出112Gbps的电信号码流,结束。
█相⼲光通信的其它⽀撑技术
相⼲光通信的性能强⼤,但是系统复杂度⾼,技术实现难度⼤。
⾮相⼲光 VS 相⼲光(图⽚来⾃通信百科)
想要实现相⼲光通信的实际应⽤,还要依赖以下⼏项技术:
•偏振保持技术
在相⼲光通信中,相⼲检测要求信号光与本振光的偏振⽅向相同,即两者的电⽮量⽅向必须相同,才能获得相⼲接收所能提供的⾼灵敏度。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信号光电⽮量在本振光电⽮量⽅向上的投影,才能真正对混频产⽣的中频信号电流有贡献。
为了保证搞灵敏度,必须采取光波偏振稳定措施。
⽬前主要有两种⽅法:
⼀,采⽤“保偏光纤”,使光波在传输过程中保持光波的偏振态不变。(普通的单模光纤,会由于光纤
的机械振动或温度变化等因素,使光波的偏振态发⽣变化。)
⼆,使⽤普通的单模光纤,但是在接收端采⽤偏振分集技术。
•频率稳定技术
在相⼲光通信中,半导体激光器的频率稳定性⾮常重要。⽽激光器的频率,对⼯作温度与电流变化⾮常敏感。
如果激光器的频率随⼯作条件的不同⽽发⽣漂移,就会影响中频电流,进⽽提升误码率。
•频谱压缩技术
在相⼲光通信中,光源的频谱宽度也⾮常重要。
只有保证光波的窄线宽,才能克服半导体激光器量⼦调幅和调频噪声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且,其线宽越窄,由相位漂移⽽产⽣的相位噪声越⼩。
为了满⾜相⼲光通信对光源谱宽的要求,通常会采取谱宽压缩技术。
█相⼲光通信的应⽤
看到这⾥,⼤家对相⼲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应该是⾮常了解了。
简⽽⾔之,它是⼀种先进且复杂的光传输系统,适⽤于更长距离、更⼤容量的信息传输。
在光纤的长距离传输中,⼀般每80km的跨度,就会采⽤EDFA(掺铒光纤放⼤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63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号   技术   传输   调制   偏振   检测   频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