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东坑钨矿床地质特征探析

江西小东坑钨矿床地质特征探析
郭家松;谢明璜;马有涌;钟益民
【摘 要】小东坑钨矿属外接带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赋矿围岩为下寒浅变质岩,隐伏花岗岩体在-350 m标高以深.矿区发育多组含矿裂隙,矿化标志带受近东西向裂隙控制,NNE和NE~EW向两组工业矿化石英脉带与矿化标志带错位产出.NNE向矿脉倾角较缓,倾向NWW,NE~EW向矿脉倾角较陡,倾向NW,两者在走向和倾向上相互交叉.详查圈定工业矿体40条,均属为20 cm左右薄脉,平均品位WO31.84%,伴生Cu 0.23%.由浅入深,脉幅及矿物组合总体变化不大,矿脉延至岩体顶部尖灭.
【期刊名称】《中国钨业》
【年(卷),期】2018(033)005
【总页数】8页(P7-14)
【关键词】新型广告媒介错位产出;隐伏矿;黑钨矿;小东坑
测试机器人
【作 者】郭家松;谢明璜;马有涌;钟益民
【作者单位】江西有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江西有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江西有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小东坑矿业有限公司,江西 于都 3423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618.67
小东坑钨矿床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西南直距约29 km,为近年新探明的隐伏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小东坑是一处老矿化点,1956~1976年先后有四家地质队伍对标志带反复评价,均未发现工业矿化。2008~2017年,江西有地质勘查二队对矿点重新评价,在标志带南侧发现两组隐伏含钨石英脉带,使一个久攻不下的矿化点变成了具有中型以上规模的矿床,为赣南近三十年来脉钨矿床矿“老点新评”的成功范例。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小东坑钨矿地处于山钨稀土多金属成矿带南段大埠花岗岩体的北东缘(图1)。
1.1 地 层
于都—赣县矿化集中区发育的地层有南华纪—寒武纪巨厚的浅变质岩系,构成区内变质基底;中泥盆世—二叠纪以浅海相沉积为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层,构成区内盖层:中生代—新生代的磨拉石建造、火山—碎屑岩建造,构成“红层”盆地。其中,寒武系钨丰度4.59×10-6[1],是地壳钨丰度的3倍,构成区域上最为重要的钨矿床赋矿层位。
1.2 构 造
据于都1∶20万区域地质资料,加里东期受EW构造应力的作用,矿集区基底构造褶皱变形,区内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构成轴向以北北东紧密褶皱为主,其次北北西,晚古生代的盖层叠加在东西向褶皱之上,多为宽展型平缓的背向斜,其褶皱轴走向北东—北北东,发育于断陷盆地的红岩系多构成箕斗状向斜。区域内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北北东向,其次是北西向和南北向。东西向断裂主要发育在大埠隆起区,由罗坳断裂、长洛断裂等多条断层密集带组成,已被花岗斑岩充填,早期活动最强,具控岩、控矿作用。相间发育的北东向大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组断裂,多次活动,主活动期在燕山早-中期,控制燕山期花岗岩隆起带和断陷盆地的展布。北东向大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复合,控制燕山
期成矿花岩株和钨矿田定位,奠定了于山钨稀土多金属成矿带北东向展布格局,是该区最活跃的成矿时期。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出露面积255 km2。加里东、海西-印支期的岩浆岩均有分布,以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多期次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隆起带呈北东向展布,成岩株、岩瘤、岩滴、岩钟等形状出露,主要分布在大埠、塘村、朱兰埠、庵前滩、白鹅、笔架山、铁山垅等地。花岗岩的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早期至晚期早阶段,时限为185~100 Ma[2],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花岗岩与区内脉状钨矿床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花岗岩基或岩株边缘的隐伏岩突往往控制钨矿床定位。小东坑钨矿床成矿定受控于大埠岩体东外缘隐伏小岩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单颗粒U-Pb法同位素年龄161.3±0.6Ma[3]。
图1 于都—赣县矿化集中区地质略图Fig.1 Geological map of Yudu-Ganxian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1—白垩系;2—侏罗系;3—石炭系;4—二叠系;5—泥盆系;6—寒武及前寒武系;7—燕山期各期次侵入的花岗岩;8—基性岩;9—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冲断
层;10—山字形构造体系的冲断层;11—华夏系及新华夏系构造的冲断层;12—多次复活的压张性断层;13—扭性断层;14—正断层;15—破碎硅化带及性质不明的断层;16—不整合界线;17—于都—赣县矿化集中区
1.4 区域矿产与成矿特点
于都—赣县钨稀土矿化集中区是我国重要的石英脉型黑钨矿产地,花岗岩W的浓集系数高达133.33[4],显示出钨矿化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区内已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钨、稀土、钼、铅锌、铜等,其中钨矿产主要产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以气化-高中温热液石英脉型钨矿床为主。典型矿床如盘古山、黄沙、安前滩、黄婆地、赖坑、小东坑等。该区寒武系钨丰度高,钨矿化在空间上与岩体密不可分,富集了高浓度钨的花岗岩为脉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叠加导致矿脉具多方向、多阶段复合的特点。北东向隆起带与东西向、北西向或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是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赋存的有利部位,是寻钨矿床的远景区。
2 矿区地质
小东坑矿区位于大埠隆起区与于都断陷盆地的接壤处,大埠花岗岩体的东缘,面积2.5 km2(见图2)。
2.1地层
图2 于都县小东坑矿区地质略图Fig.2 Geological map of Xiaodongkeng mining area,Yudu county1—第四系冲积层;2—石炭系下统梓山组;3—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上段;4—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下段;5—泥盆系上统中棚组;6—寒武系下统牛角河;7—矿化标志带;8—花岗斑岩脉;9—断层破碎带及编号;10—巷道;11—深部花岗岩投影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寒武系,其次是泥盆系和石炭系。寒武系是一套韵律清楚的复理石建造,以厚层状的变质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状的粉砂质板岩,分布在矿区F1以北,岩层走向近南北,倾向230°~270°,倾角 30°~70°。泥盆系上统分布在矿区的东侧和南侧,东侧与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南侧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岩性以含砾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夹有粉砂岩及页岩,岩层走向北东,倾向320°~340°,倾角 40°~60°。下石炭统梓山组分布于F1以南,为一套紫红的含砾砂岩和石英砂岩,在矿区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与下伏泥盆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岩层走向北东,倾向 290°~320°,倾角 35°~50°。
2.2构造
sae认证
矿区处于大埠隆起区的东部,呈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52°~60°。主要断裂构造有北东向断层 F1、东西向断层(F2、F3、F4)、北西向断层 F6和南北向断层F7,F1和F2与成矿关系密切。
F2出露于矿区中部,地表见花岗斑岩脉充填,倾向北,倾角54°~72°,沿走向呈舒缓波状,是区内燕山构造-岩浆旋回中生成较早的一组断层,控制着北东~北北东向矿脉走向延伸。北东向断层是矿区主干断层,其中F1延长8.5 km,延深达1 km以上,断层宽3~10 m不等,最宽可达20 m。在矿区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60°~80°,平面上切过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岩层,具多次活动,控制着矿脉的展布;北西向断层F6和南北向断层F7发育于矿区东部,以发育构造角砾岩、挤压片理化带为特点,大多为硅化角砾岩所充填,偶见不规则石英团块或不连续的石英脉充填。
2.3 岩浆岩
矿区地表见花岗斑岩脉出露,钻孔在深部揭到隐伏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小东坑矿区施工有64个钻孔,在矿区北面有两个钻孔在-350 m标高揭露到隐伏花岗岩体,推测为大埠花岗岩体向东隐伏延伸的岩枝,为灰白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石英28%,钾长石25%~54%,斜长石10%~30%,黑云母3%~5%,白云母1%~3%,萤石1%~2%,锆石、黄铁矿微量,岩体具云英岩化。石英呈他形粒状,个别与钾长石连生呈文象状;黑云母一般稍有绿泥石化;钾长石、斜长石部分被交代成鳞片状白云母。围绕岩体边缘热变质作用发育,形成宽200~300 m角岩化带。
小东坑隐伏花岗岩体属燕山早期多阶段侵入的产物。据江西有地质勘查二队2017年所采隐伏花岗岩主量元素样分析结果(表1),岩石SiO2含量为75.47%;K2O/Na2O为1.18大于1[5],里特曼(组合)指数为2.02小于3.3,属高硅、富钾、贫钙的陆壳沉积物熔融S型花岗岩类。
小东坑隐伏花岗岩微量元素含量与茅坪成矿岩体比较,两者 W 含量接近,茅坪岩体 Sn、Pb、Zn、As、Sb、Ni高于小东坑岩体,而小东坑岩体的Cu、Bi、Nb、Ta高于茅坪,详见表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58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断层   矿床   东坑   北东   隐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