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道运维机器人: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成新趋势

排⽔管道运维机器⼈:机器⼈代替⼈⼯作业成新趋势
季节性⾬⽔、城市建设等⾃然、⼈类活动对城市排⽔能⼒提出较⾼要求,维持排⽔管⽹的正常运⾏是城市基础设施运维的重要内容。⽬前,城市排⽔管道运维主要依靠⼈⼯作业,存在作业难、作业量⼤、风险性⾼等问题。以机械代替⼈⼯作业的模式因为具有安全、⾼效的特点成为了城市排⽔管道运维作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管道检测、作业机器⼈的研究现状,从作业⽅式、机械设计、控制模式三个⽅⾯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提出了排⽔管道运维机器⼈的作业规程并总结其发展⽅向,如检测技术提升、功能模块优化、控制模式智能化等,为排⽔管道运维机器⼈的研究发展提供新思路。
截⾄2019年底,我国排⽔管⽹总长超过74.4万km,年污⽔排放量达555亿m?。⽽随着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国家对于污⽔处理要求的提⾼,近年来管⽹系统以8.5%的年增长速率持续扩⼤其运维规模。2021年政府
⼯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四五”时期要求基本消除城市⿊臭⽔体,排⽔管⽹已由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升级为保证⼈民幸福⽣活的重⼤民⽣⼯程。因此,维持排⽔管⽹的平稳运⾏成为⼀项重要的城市治理任务。
随着管⽹的建设规模的扩⼤,保证管⽹正常服役的需求也逐渐凸显。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有关资料显⽰,我国城市管⽹普遍存在设施⽼化与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管道破裂、腐蚀等缺陷导致的城市管道运维事故频发。因此,近些年管⽹的⼯作重点逐渐由建设转向维护更新。⽬前,排⽔管⽹检测、清淤、修复等⼯作通常采⽤⼈⼯作业或⼈机协同作业模式。以管道清淤为例,常⽤⽅式有绞车清淤,钻杆疏通及⾼压射流。绞车及清淤设备需要⼯⼈下井安装,空间狭⼩、昏暗,作业困难;且施⼯环境中的硫化氢等有害⽓体会严重危害⼯⼈健康。总之,管⽹维护的⼈⼯作业⽅式效率低,局限⼤,存在安全隐患。
汽车钻机利⽤机器⼈代替⼈⼯作业已成为管⽹运维管理的新趋势。在排⽔管道中使⽤的运维机器⼈已由传统的⼤型⼯业机器⼈发展成“⼩精尖”的特种机器⼈,能够适应复杂管况并完成任务。管道运维机器⼈可分为检测机器⼈与作业机器⼈:检测机器⼈指通过声学、光学设备或技术实现管道内部的信息采集及模型重建的机器⼈;作业机器⼈指清理管内淤积或完成管体缺陷修复及更换的机器⼈,这些机器⼈的协同配合可辅助排⽔管道的运维⼯作。
本⽂归纳了排⽔管道运维机器⼈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并对其使⽤的关键技术或机构做简要概述,最后总结了研究现状的不⾜,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1 排⽔管道运维机器⼈研究现状
为厘清⽬前国内外对于排⽔管道运维机器⼈及技术研究的总体情况,本⽂在WOS(Web of Science)核⼼数据库上统计了领域内⽂章发表数量并使⽤⽂献计量⼯具对相关⽂献进⾏了合作作者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1和表1所⽰。其
中,AHRARY A团队、ELKMANN N团队成果较多,形成了⼀定的研究体系。AHRARY A团队设计了原型机器⼈KANTARO ,系统地研究了排⽔管道机器⼈检测、定位、导航技术;ELKMANN N团队致⼒于进⾏排⽔管道检测、清理机器⼈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运动学、视觉的全⾃动检测系统的实现⽅法及⾯向服务的数据检测及处理架构。
机器⼈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运动学、视觉的全⾃动检测系统的实现⽅法及⾯向服务的数据检测及处理架构。
洗水图1 管道机器⼈及排⽔管道机器⼈作者合作关系⽹络
本⽂同时计量了管道机器⼈(⽯油、燃⽓等管道)的研究现状,意图通过对⽐确定排⽔管道机器⼈的研究⼴度与先进性。相较管道机器⼈,城市排⽔管道机器⼈研究起步晚,范围⼩。相关研究团队缺乏持续、深⼊地研究,团队间交流合作较少。数据表⽰排⽔管道机器⼈的研究存在不⾜,亦说明⽬前排⽔管道机器⼈的研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1 检测机器⼈
管道运维机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检测机器⼈。国外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已有产业化的商品机器⼈投⼊市场,德国、美国、⽇本等国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平。我国同期开始对了管道检测机器⼈的探索。哈尔滨⼯业⼤学、清华⼤学、上海交通⼤学等⾼校研制了适⽤于不同场景的检测机器⼈,以深圳施罗德、武汉中仪物联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陆续投⼊产品研发,填补了国内管道机器⼈研究、市场的空⽩。
管道内部相关数据是其运维管理所需的重要信息,其数据的精度与机器⼈上搭载的检测技术存在直接关系。因此,⾼效准确的管道检测技术或⽅法⼗分重要。易于机器⼈搭载的技术有管道闭路电视检测(Close circuit television inspection,CCTV)、声呐、雷达等,这些技术均存在其优势区间及不⾜:CCTV可检测所有结构性、功能性缺陷,但⼯作条件较为严苛,且使⽤前需暂停管段使⽤并进⾏排⽔、冲洗⼯作,管道能见度直接决定检测质量;声呐可在⿊暗、有⽔环境下完成对管道的检测,但检测缺陷种类有限,数据存在噪声。
美国通⽤电⽓贝克休斯集团旗下的韦林⼯业集团基于其世界领先的内窥镜技术研发了ROVVER系列检测机器⼈。ROVVER900采⽤轻量机械设计,重25kg,尺⼨约582 mm×200 mm×150mm,易于使⽤⼈⼯或⼩型机械部署;模块设计具有扩展性与适应性,可⽤于限制、突出管道及⽀管检测;搭载⾼像素CCD摄像头,⾼度、⾓度、焦距在⼀定范围内可调,具备多视⾓、⾼精度获取图像的能⼒。
深圳施罗德⼯业集团⾯向排⽔管道及箱涵推出S系列检测机器⼈。该系列机器⼈多采⽤轮式⾏⾛模式,配备防侧翻警报与位姿检测系统;应⽤⾼精度计⽶装置与GPS实现作业进度厘⽶级控制;机器⼈前端、后端搭载⾼清⽆延时摄像头,消除检测死⾓。
无线数据传输表2展⽰了国内外典型检测机器⼈的型号、参数,⾯向多管径、多管况的检测机器⼈已经提出,技术体系逐渐成熟。
表2 国内外典型管道检测机器⼈
基于⼈⼯智能的管道检测辅助技术指的是使⽤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动处理机器⼈检测结果,辅助作业⼈员得出检测结论的技术,是继检测机器⼈后新的研究热点。清华⼤学、阿肯⾊理⼯⼤学、开罗⼤学、同济⼤学等⾼校在CCTV的基础上利⽤CNN、SVM、ELM等算法分割检测结果,识别、分类管道缺陷。该类技术有效降低⼯⼈劳动量与检测成本,避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漏诊、错诊,实现检测流程智能化。
 1.2 作业机器⼈
管道作业主要包括管道清淤及管道修复。清淤机器⼈已存在⼤量设计⽅案,华中科技⼤学研发了⾯向深隧的清淤、检测⼀体机器⼈,针对深隧埋深⼤、管径⼤的问题,机器⼈使⽤有缆⽅式进⾏通信与电⼒供给,续航时间长、信号传输稳。清淤使⽤弹簧钢⽚与螺旋叶⽚结合的⽅式,范围⼴,效率⾼,耗能⼩,作业稳定。
萨拉斯⽡蒂⼯程学院提出了⼀个集成检测、清淤及有毒⽓体中和的机器⼈系统。机器⼈配有红外摄像头,⾼压⽔、切割⼑⽚、抽吸泵,⽓体传感器。使⽤红外摄像头及传感器检测管道中的堵塞并反馈给终端界⾯;使⽤⾼压⽔、切割⼑⽚与抽吸泵清除管内淤积并抽吸⾄地上容器储存;有毒⽓体由⽓体传感器检测并通过添加液化微⽣物来消除有害影响。
多媒体教室录播表3列举了国内外部分管道清淤机器⼈,介绍了清淤机器⼈模块设计⽅案。⽬前清淤机器⼈的研究多⽽不精,机构设计较检测机器⼈均较为普通;部分⽅案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清淤能⼒难以表征。老化仪
表3 国内外管道清淤机器⼈
管道修复常使⽤⾮开挖修复技术,指采⽤不开挖或少量开挖的⽅式进⾏地下管道修复。作业过程开挖量⼩,避免⼟⽅作业导致的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开挖修复主要使⽤钢套环、螺旋缠绕、管道内衬技术,⼯艺流程复杂,不适于机器⼈作业。
国内外⾮开挖修复机器⼈的研究总量少。相⽐国外,我国相关成果或⽅案较多,但尚未形成研究体系,成果多来⾃施罗德等机器⼈企业或市政公司等城建企业,中国⽯油⼤学等⾼校也有相关研究。较为常见的是使⽤光固化成型技术、⽔泥砂浆喷涂技术及3D打印技术,作业模块⼩且⼯序简单,具有⼀定⼯程使⽤价值。
2 研究现存问题
分析排⽔管道运维机器⼈作业环境、技术要求等因素,本⽂认为排⽔管道机器⼈研究的技术难题有三点,见下⽂分析。
2.1 传统的检测⽅式⽆法满⾜所有检测需求
传统的检测⽅式各⾃存在⼀定的弊端,需要融合多种检测⼿段或研发新检测技术以应对复杂作业环境或检测需求。
部分污⽔氮、磷元素含量较⾼,藻类、藓类植物在管壁或管底⼤量⽣长形成⽣物菌膜。这导致部分管道缺陷被⽣物膜覆盖,使⽤视觉进⾏检测时易出现漏诊情况。扇贝笼
在实际的检测⼯作中,另⼀项重要的⼯作是判断管道侵蚀程度,管道在侵蚀作⽤下的受损量将成为管道修复、更新的依据。传统⽅法以对⽐点云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法计算侵蚀程度,效率低、⽋直观,⽆法有效解决⼯程问题。
2.2 传统的机体设计⽆法适应所有管道环境
管道淤积成分复杂,有软质淤积物(淤泥等),硬质淤积物(⽯块、泥块及树根等),还有较为特殊的尼龙、塑料袋及油脂。针对不同淤积物的处理⽅式不同:软质采⽤刮、刨、推、冲,硬质采⽤切、割。尼龙、塑料袋较难切断,易缠绕在机构增⼤机械运⾏的不稳定性,是清淤的难点。清淤机器⼈普
遍采⽤⼀种或两种作业⽅式,⽆法应对复杂淤积物,清淤效果不佳。
恶劣环境是机器⼈的机构、功能设计的⼀项挑战。以⾏⾛模块为例,轮式机器⼈⾏进速度快、效率⾼,越障能⼒较差,易陷⼊软泥;履带机器⼈运⾏平稳,适⽤于各种地形,⾏进效率偏低。保证机器⼈可靠度与⼯作性的关键在于选择各模块,设计⾏进功率、作业功率、机体尺⼨等参数设计需将环境因素纳⼊考虑。
作业机器⼈多数处于概念设计且考虑约束条件较少,作业性能存在问题,整体结构与关键模块的技术仍需升级。
表4排⽔管道机器⼈⾯临的挑战
2.3 传统的控制模式⽆法实现⾃主作业
机器⼈初期是⼀种辅助⼈类完成作业的半⾃主智能机器,⼈⼯智能的发展⼩幅度修改了其本质:“机器⼈是⾃动执⾏⼯作的机器装置,既可以接受⼈类指挥,⼜可以运⾏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智能技术指定的原则纲领⾏动”。初级的⾃主式机器⼈通过算法、程序完成固定化⼯作,适⽤于⼯业流⽔线或稳定的作业环境;智能机器⼈的作业模式相对⾼级,实时获取环境信息并以此制定作业⽅案,迭代、优化并执⾏。⼤多数运维机器⼈依靠遥控完成作业,通过⼈脑完成作业⽅式、参数选择,路径规划等关键步骤,缺乏智能化控制。
3 研究展望
在研发具有⾃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的趋势下,⽆⼈⼟⽅作业推⼟机、⽆⼈盾构掘进机等⽆⼈作业装备被陆续提出,碧桂园公司已将⽆⼈抹灰、⽆⼈浇筑等机器⼈投⼊应⽤,排⽔管道运维机器⼈在⽆⼈作业领域较其他机械存在较⼤差距。因此,运维机器⼈⾃动化作业是未来重⼤发展⽅向。本⽂综合其他⽆⼈设备的⼯作模式对管道智能运维机器⼈作业的规程作简要介绍,并按实现规程所需关键技术对机器⼈的发展做出展望。
3.1 管道智能运维机器⼈作业规程及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55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器   管道   检测   作业   研究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