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led显指数第24卷第4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4,No.4 2002年8月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Aug.,2002
文章编号:1000-2286(2002)04-0477-07
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陈金印1,曾荣2,李平2
(1.江西农业大学科研处,江西南昌330045;  2.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从呼吸生理、乙烯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酶生理、果实内含物的变化以及贮藏技术等六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猕猴桃;采后生理;贮藏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 of R esearch on Postharvest Physiology of
Kiwifruit and Its Storage T echnology
CHEN Jin-yin1,ZEN G Rong2,L I Ping2
  (1.S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JAU,Nanchang330045,China;2.College of Agronomy,JAU, Nanchang33004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kiwifruit storage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respiratory physiology,ethylene metabolism,change of hormone contents,enzyme physiology,change of inclusions in fruit and storage technology.
K ey w ords:kiwifruit;postharvest physiology;storage technology
猕猴桃(kiwifuit)由于其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收效快等特点正成为世界水果的新宠,国内外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年来猕猴桃栽培面积迅速增长,产量将成倍增加。2000年世界猕猴桃栽植总面积为115000hm2,总产量达120万t。猕猴桃果实为皮薄多汁的浆果,常温下极易软化腐烂,采后损失率极高。特别是在我国冷藏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其腐烂率平均可达到35%左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家学者们一直在进行这一领域的探索,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1~4],现对其综述如下。
1 呼吸生理
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生命活动的中心,与果蔬产品品质的变化、贮藏寿命、贮藏中的生理病变及果蔬的商品处理方法和贮藏保鲜方法都有密切的联系。果实的呼吸类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跃变型,一种是非跃变型。根据1979年和1982年的初步研究,证明猕猴桃是一种具有典型呼吸跃变期果实[5,6]。为了阐明猕猴桃果实的成熟度与呼吸强度的关系,张素酶等人对猕猴桃4个株系3种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4个株系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在后熟过程中都出现了呼吸跃变高峰,成熟度越高,呼吸跃变出现越早,成熟度过高的果实呼吸强度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发现不同株系间存在差异[7]。另据王仁才研究报道,耐贮性具有明显差异的美味猕猴桃不同品系果实,其呼吸强度也存在
收稿日期:2002-05-20
作者简介:陈金印(1962-),男,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果蔬采后生理研究
明显差异,耐贮品种呼吸强度低[8]。贮藏环境的温度对呼吸作用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在不受冷害的前
提下,温度越低,呼吸越弱,一般最佳贮温为0~1℃[9]。外源乙烯处理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并提高呼吸
高峰。Irving 等用不同温度的热水处理猕猴桃后发现,在30min 内呼吸受到刺激而增大;38~50℃之间,温度越高呼吸强度越大;而54℃时却又开始下降,因此认为54℃为热处理最佳温度[10]。果实中
的Ca 2+含量与呼吸速率呈负相关,并且能影响呼吸速率出现的早晚进程和呼吸高峰的大小[11]。王仁才等研究发现,不同钙处理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延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期,其中以0.5%Ca (NO 3)2+100mg ・L -1萘乙酸综合效果最佳[12]。陈天等对猕猴桃果实进行的涂膜保鲜实验发现,壳聚糖在果实表面可以形成一层半透膜,能有效减少氧气进入果实内部,显著地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13]。另有研究发现,在常温条件下,茶多酚可以明显降低和延迟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14]。2 乙烯代谢
乙烯是一种成熟激素,在果实后熟、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合成是以蛋氨酸为原料,沿S -腺苷蛋氨酸(SAM )→ACC →乙烯途径进行的[15]。ACC 是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物,它是由ACC 合成酶催化而来的,又在ACC 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烯,由ACC 向乙烯的转化过程需要有自由基等的参与[16~19]。在跃变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中乙烯生产的调节系统不同。跃变型果实中有两个调节系统,系统一负责跃变前果实中低速率的基础乙烯生产,系统二负责跃变时乙烯催化大量生成;而非跃变型果实乙烯生成速率相对较低,变化平稳,整个过程中只有系统—活动,缺少系统
二。成熟过程一经启动,跃变型果实即自我催化产生乙烯,果实的贮藏和货架寿命与乙烯产生水平密切相关。Yang 等指出,跃变型果实系统二乙烯的产生是被系统一乙烯或外源乙烯通过两个关键酶启动的,即ACC 合成酶(1-aminocycolopropane -l -carboxylic acid synthease )和乙烯形成酶(ethylene -for
ming enzyme ,EFE )。在系统二乙烯未产生时,果实中这两种酶的活性都很低,用乙烯处理这种果实后,ACC 合成酶或EFE 活性会很快增加,随后产生系统二乙烯[20]。对黄瓜、番茄、罗马甜瓜、苹果、香蕉等果实进行的实验表明:对系统二乙烯的诱导,主要是使乙烯生物合成酶活性增加,一旦这两个关键酶被激活,就可产生足够的内源乙烯来促进果实的完熟。
猕猴桃果实的乙烯合成途径也如上所述,且采后果实对乙烯极为敏感,用0.1μL ・L -1的外源乙烯处理就可以促进果实的软化成熟[21]。有人研究发现采后完好无损的猕猴桃果实不产生乙烯,ACC 氧化酶的活性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有当果实受到机械伤、微生物侵染或经外源乙烯处理后,才产生乙烯[22]。一般认为猕猴桃为跃变型果实,具有明显的乙烯释放高峰[23];而Wright 则认为猕猴桃果实为非跃变型果实[24]。王贵禧等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猕猴桃果实的乙烯代谢规律,发现刚采收的猕猴桃硬果不产生乙烯,也无ACC 氧化酶活性,仅有少量ACC 存在;随着果实的软化,乙烯开始出现并很快达到释放高峰,乙烯的释放与ACC 氧化酶的活性及ACC 的含量变化一致;由于外源乙烯或机械伤处理促进了ACC 氧化酶的活性和ACC 的合成,因此加速了猕猴桃果实内源乙烯释放;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强烈地抑制了ACC 氧化酶的活性和乙烯的释放;浸钙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乙烯释放、ACC 氧化酶活性和ACC 含量影响不大[25]。在(20±1)℃后熟过程中,猕猴桃果实具有典型的乙烯跃变峰,峰值出现在采后第11d 左右;SOD 活性变化与ACC 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 =0.67663),可能参与了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调节,在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OD 活性峰值于乙烯跃变峰之后出现,
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猕猴桃果实组织衰老的一个参数[26]。杨德兴等人研究表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果实在衰老期间的乙烯释放速率呈峰型变化,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可延迟高峰的出现[27]。贮藏温
度的高低与乙烯释放量、释放时间相吻合;在低温下(4℃
),猕猴桃果实的乙烯释放启动慢,贮藏30d 才开始启动,而贮存70d 时乙烯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在15℃、25℃条件下贮藏6d 即开始乙烯释放,温度愈高乙烯高峰出现就愈早[28]。气调贮藏可以延缓猕猴桃果实的成熟衰老,组织内乙烯含量和乙烯生成速率明显低于对照;气调处理抑制乙烯生成的效应主要通过抑制ACC 合成实现,也抑制ACC 氧化酶活性,降低ACC/(ACC +MACC )的比值[29]。外源ABA 处理可促进采后果实的乙烯生成,并加速乙烯跃变峰的到来和果实的软化,认为ABA 可能在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矢野昌充等研究表明,采后猕猴桃果实在20℃条件下用外源乙烯处理,果实自源催化的乙烯生成・87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
必需18h 以上的外源乙烯处理诱导时间,而果实的其它部分生理变化,在乙烯处理15h 以内就可促发出;在低温低浓度条件下[5℃,(0.1~10)×10-6单位],果实的自源催化乙烯生成仍诱导不出,此时果实的ACC 含量、ACC 氧化酶活性和果实内源乙烯浓度的增加量极低[30]。徐昌杰研究发现,乙烯处理对
果实成熟的促进作用无明显迟滞现象,但对ACC 合成、ACC 氧化酶活性及乙烯释放速率的刺激作用存在5d 左右的迟滞期,这表明果实成熟对乙烯的响应先于乙烯自催化生成;ACC 合成酶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从中华猕猴桃中分离出ACC 合成酶基因家族的4个成员,分别称为AC -ACS1A 、AC -ACS1B 、AC -ACS2和AC -ACS3[31]。
平板扬声器
3 激素水平变化
果实成熟是一个基因表达过程,这个过程为植物激素和其它未知因素所启动。乙烯对猕猴桃果实成熟的调控作用已如前所述。近年来,随着对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仅是乙烯,其它激素如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从不同方面影响果实的衰老后熟。近来ABA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调控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认为ABA 的增长发生在成熟之前,ABA 含量的增加诱导了成熟启动,而不是成熟引起ABA 的增加。研究发现猕猴桃果实采后初期,ABA 含量迅速升高,在2~4d 达到最大值,之后快速下降;在ABA 下降过程中,乙烯进入跃变期,果实后熟进程加快;外源ABA 处理增加内源ABA 含量,加快内源IAA 的降解,促使脂氧合酶活性峰值提前出现,加速果实软化;果实后熟进程中内源IAA 呈持续下降变化,外源IAA 处理促进了内源IAA 的积累,并推迟了内源ABA 峰值和脂氧合酶活性峰值的到来,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软化[32]。陈昆松等人还研究发现,猕猴桃果实采后初期,ABA 含量积累增加,早鲜和海沃特两品种分别于采后第3d 和第4d 达到最高值,随后迅速下降;后熟进程中,两品种的内源IAA 水平均急速下降,并伴随出现乙烯跃变,两品种分别于第8d ito粉
风叶和第14d 出现乙烯高峰;外源ABA 处理可促进采后果实的乙烯生成,并加速乙烯跃变峰的到来和果实的软化;ABA 可能在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33]。
4 酶生理
在猕猴桃果实采后的软化过程中,多糖类物质,如淀粉、果胶和纤维素会发生降解,而这些物质的降解与有关水解酶活性的变化有关[34~38],因此研究果实采后有关酶的活性变化对调节果实的软化进程十分重要。目前研究最多的为淀粉酶、P G 、POD 、CA T 、SOD 、ACC 氧化酶和纤维素酶。
猕猴桃果实采后软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软化较快,起主要作用的阶段性专一酶是淀粉酶;第二阶段软化较慢,起主要作用的阶段性专一酶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39]。保护性酶CA T 、POD 和SOD 活性高峰出现在果实软化后期,因此不是果实软化的阶段性专一酶。ACC 氧化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两个阶段之间,它所引起的乙烯释放对软化有促进作用,因此也是阶段性专一酶。机械伤或外源乙烯处理可提高淀粉酶的活性,加速淀粉的水解,从而促进了果实的软化;冷藏与气调贮藏可明显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上升,减少淀粉的降解,保持果实的硬度。贺军民等研究发现,秦美猕猴桃在常温下采用限气贮藏时与对照相比,果实总淀粉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降低,淀粉含量和非水溶性果胶含量的下降减缓,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变慢,因而保持了较高的硬度[40]。杨德兴等对猕猴桃果实衰老过程中P G 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采后P G 活性迅速提高,致使原果胶大量降解
为可溶性果胶,细胞结构受损,胞壁纤维松弛、细胞器逐步空泡化,果肉硬度降低;P G 活性和硬度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4]。陈昆松等研究了猕猴桃果实成熟进程中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ET )mRNA 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20℃下外源乙烯处理可促进XETmRNA 的积累,且这种效应随乙烯处理时间的加长而加强,进而加速了果实软化;0℃处理可抑制XETmRNA 的增加,延缓果实软化;认为XET 可能只是一种诱导酶,由它引起的细胞壁解聚并非是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的关键因子[42]。
5 果实内含物的变化
猕猴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很容易软化,这主要与果实内物质的降解有关,其中主要为多糖类物质。研究发现,淀粉含量的下降和果胶物质的水解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密切相关。王仁才研究了猕猴桃不同・974・第4期陈金印等: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品系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结果发现,采后随着果肉硬度的下降,果实总糖与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升高,后期略有降低;总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有降低趋势,但降幅平缓;果实Vc 含量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均有所降低[8],梁华弟等人研究发现,酶的分解、物理溶解及暴露空气受热氧化分解是猕猴桃果实Vc 损失的主要原因[43]。另据谢鸣等研究报道,猕猴桃果实成熟度在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0.2以前,多种氨基酸迅速增加,以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不断地下降;采收时,果肉以苏氨酸、组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一经后熟,则以组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为主;果实中Vc 的含量在后熟过程中呈缓慢下降趋势
[44]。艾秋娜研究发现: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间,Vc 、果酸含量随贮藏期的延长、果实软化级数加大而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的含量在贮藏的第一周明显升高;固酸比可以作为果实品质变化检测指标[45]。以列的Ben -Arie ,R 等(1982)研究证明,‘Bruno ’猕猴桃果实在3次采收期叶绿素总含量差异不大,果实软熟后明显降低,尤以叶绿素B 下降迅速,胡萝卜素含量在前两次采收之间无变化,第3次采收下降20%,贮后软熟果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但各次采收之间差异很小。
6 贮藏技术的研究6.1 采收成熟度
采收期对果实发育、贮藏性和种子发育具有很大的影响。猕猴桃果实成熟时从外观和风味等直观感觉很难判断,确定采收期比较困难,因此,生产上早采现象十分普遍,给贮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国外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成熟指标;新西兰为6.2%,美国加州为6.5%;我国一般以6.5%作为成熟指标。适时采收可增加果实的耐贮性,减少失重率。龙翰飞等人以湖南省人工栽培品种为试材,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作为成熟度指标,进行分期采收,经过一年常温贮藏和3年低温贮藏实验,分析得出,中华猕猴桃的采收最低成熟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0%,最高指标为12%,以8.5%以上采收果实贮藏后品质最佳[45]。马锋旺等对猕猴桃的采收时期、采收方法和常温贮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陕西的各主栽品种在10月上旬左右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5%以上适合采收;过早采收的猕猴桃不仅品质差,贮藏性也不好[46]。肖松山等人以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同一贮藏方法,由于采收期不同,贮藏效果不同,花后176d 采收的果实,常温贮藏至90d ,好果率为80%,花后
158d 采收的果实贮藏至90d ,好果率仅为25%;冷藏条件下,花后176d 采收的果实贮藏65d 好果率为100%,贮藏155d ,好果率还可达86.1%[47]。另外有研究发现,‘艾博特’猕猴桃果实采收期不同,失重率也不相同;早采的果实失重率较高,而在成熟期采收者失重率相对较小,三个时期采收的果实贮藏40d 的失重率存在显著差异[48]。因此,为了提高果实的耐贮性,应根据产地实际情况和品种特性制定最佳采摘成熟度。
6.2 机械冷藏
水果在流通过程中被置于“冷链”中是迄今确认为最有效的控制质量法,水果冷链主要是采后的贮藏系统和运输系统。冷藏系统被认为是定期销售和延长水果采后寿命的最佳选择,没有足够贮藏设备支持,季节性极强的水果采后集中、暂时或长期贮藏,定期销售和在非生产季节提供大量高质量的省际或出口贸易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国水果贮藏仍以传统方法为主,但机械冷藏正逐步引起重视,并发展很快,目前机械冷藏在我国占到贮藏水果总量的1/3左右[49~51]。
呼吸与果实产品的贮藏寿命有着密切关系,良好地控制呼吸条件是延长产品贮藏寿命的关键,适当地降低贮藏环境的温度可减缓产品的呼吸速率,冷藏的基本原理就是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温度是影响果实呼吸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在果实正常代谢的条件下,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加,呼吸强度相应增大。通常在5~35℃之间,温度每上升10℃,呼吸强度增大1~1.5倍。因此温度是影响果实代谢过
程、品质与贮藏寿命的重要因子,预冷处理、冷冲击处理和低温处理可以有效保持果实的品质,延长贮藏寿命[52]。
猕猴桃果实采收后,本身有自然后熟过程,后熟的快慢随贮藏温度的不同而异。周林爱等人研究表明;在低温下内乙烯释放启动很慢,呼吸强度低,生理代谢缓慢,同时果实内的淀粉和含糖量变化很小[28]。猕猴桃果实在10℃以下贮藏,呼吸速率不会急剧上升,并能长期贮藏。因此,在猕猴桃果实冰点以上的-1.8~10℃贮藏是适宜的,目前新西兰用0~1℃,日本用1~2℃进行猕猴桃果实的贮藏。
6.3 涂膜保鲜
・08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
近年来可食性被膜成为另一个研究热点,它具有保持果实品质、降低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等特点。可食性被膜由于对气体与水蒸气具有半透膜屏障,因此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单果被膜处理能使果实变成单独的类似MA 的包装。作为O 2与水分的屏障,可食性被膜可能代替合成性包装材料,提高甚至替代诸如CA 与MA 等保鲜技术,提高产品的机械操作性能,有利于维持结构完整性与果实香气成分,以及作为抗氧化剂与抗微生物制剂的载体。
锰氧化物吴立廉等人将天然防腐剂CH (花椒生物总碱)、RQA (Cinnamaldehyde )和天然保鲜剂KF (Lactose +G
allic acid +Vitamin C )应用于猕猴桃保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0.5%KF 处理贮藏效果最佳,贮后95d 平均好果率为94.69%,高于对照与其他处理[53]。重庆师院食品保鲜所研制了一种猕猴桃保鲜剂———SM -8保鲜剂,它是由1.2%的多糖,1.5%脂肪酶,0.3%卵磷脂和0.001%山梨酸钾配制而成,经热水稀释后为一种无毒的乳白胶体溶液;SM -8被膜剂能有效降低腐烂率、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和保持较高的Vc 和氨基酸含量[54]。壳聚糖常温保鲜猕猴桃的研究发现,高、低浓度的壳聚糖溶剂可分别延长贮藏期70d 和80d ,并可以较长时间维持营养成分,而且果实外形饱满有光泽,无失水皱缩现象,风味比鲜果更浓。
6.4 钙处理对猕猴桃生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钙处理可以延缓果实采后衰老,如降低果实的呼吸、减少乙烯的释放、推迟乙烯和呼吸高峰的出现,保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使组织的电导率降低,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还可以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等的活性[55~58]。王贵禧等研究发现,采后浸钙可以降低猕猴桃果实P G 酶的活性,对ACC 氧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59]。高丽萍等研究表明,钙和萘乙酸可以降低呼吸速率和电导率,而幼果期钙处理也可提高果实硬度和贮藏性能[60]。
6.5 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是指在不影响果实正常代谢活动的前提下,控制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降低氧气浓度,更有效地减少呼吸消耗,并抑制其他代谢过程,进一步延长贮藏寿命的一种贮藏方法。气调贮藏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呼吸酶、果胶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代谢酶的活性,以减少呼吸消耗,维持果实硬度,延长果实贮藏期。气调贮藏可以分为CA 和MA ,一般而言,CA 指CO 2的升高与O 2的降低,称为人工调节气体贮藏;MA 则是指因贮藏产品的呼吸作用导致的气体成分的改变,称为自发气调贮藏。在新西兰,气调贮藏的条件为3%O 2+3%CO 2,或2%O 2+5%CO 2,0.5~1℃,并设置厚0.13~0.25mm 的聚乙烯薄膜帐。美国加州大学Arpaia M.L.等(1985)研究表明,猕猴桃的最佳气调条件为0℃、2%O 2和5%CO 2,同时尽可能排除乙烯。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援助下,我国于1995年在郑州市建成了第一座猕猴桃低乙烯气调保鲜库。经过对180t 鲜果的贮藏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低乙烯气调技术是目前猕猴桃鲜果长期贮藏的最佳途径。杨德兴等人研究发现,采用0℃、2%~3%O 2、3%~4%CO 2、乙烯浓度低于0.02×10-6的条件贮藏秦美猕猴桃,贮藏寿命达6个月以上,货架期不低于半个月,好果率达98%[61]。王贵禧等人研究了秦美猕猴桃长期气调贮藏的气体指标,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气体指标为5%O 2+3%~4%CO 2[62]。
CA 贮藏技术要求较高,资金投入大,而利用化学物质吸收、机械清除或UV 辐射破坏密封包装中的乙烯的MA 技术,提供了更便宜、更令人满意的替代冷链销售的手段。马书尚等人进行了秦美猕猴桃自发气调贮藏的研究,结果表明,用0.06mm 的塑料薄膜袋包装猕猴果实,可以减少果实失水、防止果
实皱缩,可将贮藏环境中的O 2降至10%~15%,CO 2含量增加到6%~8%,从而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但这种作用的一部分被MA 环境中因乙烯积累而促进的果实软化所抵消;如在袋内放入乙烯脱除剂,则可以明显延缓果实贮藏初期的快速软化[63]。对中华猕猴桃进行的CA 和MA 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气体成分对果实具有不同的贮藏效果,其中以6%CO 2和3%O 2贮藏效果最好,果实硬度和Vc 含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在冷库条件下采用简易气调———塑料薄膜小袋加乙烯吸收剂,对保持果实硬度和Vc 含量有较好效果,并能取得接近甚至好于标准CA 的贮藏效果[64]。郁生福等人研究了猕猴桃果实
的节能贮藏保鲜,结果表明,适时采收的猕猴桃,用纸箱包装,内衬塑料薄膜,铺以60Co
樱桃去核机γ射线5万戈瑞(Gy )吸收剂量辐射处理,贮藏效果好,好果率达95.1%,果实新鲜饱满、品质优良、风味正常;用食品保・
184・第4期陈金印等: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542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乙烯   贮藏   猕猴桃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