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继承中的平衡与妥协——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空间建构分析

33
2022.10 /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建筑文化·传承素都转化为设计依据和资源的方法。他同时提及了保罗·利科(Paul Ricoeur)在《历史与真理》中所言的“事实上,每个文化都无法承受及吸收来自现代文明的冲击,这就是我们的谜:如何又成为现代的而回到自己的源泉,如何又恢复一个古老的、沉睡的文化,而参与到全球文明中去”。这也是他对在当代中国建筑中转译传统空间类型和继承空间文化的追求。可以认为,“此时此地”是一个四维的设计理念,也就是传统空间类型场所化的过程,在空间维度上处理现实,将传统类型转化为当下环境中的特定形式,在时间维度上延续类型的历史性,实现对城市历史环境的呼应、空间文化的继承,实现历史空间的现代化表达,创造出适合现代功能的空间和现代化的类型。
2项目背景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是刘家琨为数不多的脱离了本土语境的建筑项目,于2012年开始设计至2016年竣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博物馆北侧是城市的快速道路,博物馆的西南侧为已建成的整齐划一的住宅小区“御窑花园”。由于御窑遗址的存在,位于街区东北角的博物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商住区开发中得以“幸存”。项目主要功能定位为保护御窑遗址、陈列展示金砖等文物,以及进行相应的文化研究与交流。
3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的继承
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设计中,刘家琨离开了熟悉的本土语境,来到了甚至与原有语境对立的精致温婉的江南水乡。由于御窑金砖的特殊性,设计者需要建立江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所面临的多重语境。探讨在传统空间类型继承中,在面对三种毫不相关甚至相互矛盾的空间类型,即苏州园林、官式建筑、工业砖窑时,刘家琨应该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矛盾带来的挑战又应该做哪些妥协,并以此来评价刘家琨在该项目中是否体现了他一直秉承的“此时此地”的设计理念。面对多重传统空间类型带来的挑战,平衡类型间的关系可以将类型上的矛盾转变成传统空间继承中的更大机遇。
关键词 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继承;此时此地;场所;博物馆中图分类号 TU2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jki.csjz.2022.10.09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multiple contexts faced by Suzhou Imperial Kiln Gold Brick Museum. It explored how the architect balan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unrelated or even contradictory spatial types i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ace: Suzhou gardens, governmental arc
hitecture, and industrial brick kilns, and what compromises he had  made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contradictions, and evaluates whether Liu Jiakun had embodied his design philosophy of “here and now” in this project. It turns out that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multiple traditional spatial types,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s can turn the contradictions in types into a greater opportunity i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ace.
Key words multiple traditional spatial types; inheritance; here and now; place;  museum
1再论“此时此地”
刘家琨在“在西部做建筑”的本土建筑实践中,一直将“此时此地”的自觉和认同贯穿其中。他在对“此时此地”的解读中提到了直面现实,即尽可能让有利条件和不利因
作者简介:朱惠子(1996-),女,硕士。研究方向: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蔡永洁(19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继承中的平衡与妥协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空间建构分析
Balance and Compromise in the Inheritance of Multiple Traditional Space Types: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Construction of Suzhou Imperial Kiln Brick Museum
朱惠子 蔡永洁
Zhu Huizi, Cai Yongjie
34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0
南民间砖窑与北方京城深宫的跳跃式关联,刘家琨将“此时此地”的设计理念具体化为表现金砖“从一种地域性物质原料到一个王朝的最高殿堂的大跨度精神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体现的是地域、文化事件等多重元素,并从多重元素中提取了苏州园林、官式建筑、工业砖窑三种传统空间类型(见图1),试图在对这三种毫不相关甚至相互对立的传统类型的平衡中,实现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的场所化——将类型物化为有鲜明立场的叙事场所,并体现出刘家琨的态度。
4多重继承中的机遇与挑战
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的继承与单一空间类型继承相比存在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刘家琨在苏州御窑金砖博
物馆中提取的三种传统空间类型之间毫不相关甚至相互对立:私人的苏州园林类型无论是在尺度、材料上,还是建造方式上都与官式建筑有明显的二元对立,前者追求的是含蓄婉约的空间意境,后者追求的是开阔宏伟的空间氛围;民间的工业砖窑与官式建筑之间,前者天然质朴,后者精致奢华,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跨度。因此,如何平衡三种矛盾对立的空间类型,表达准确统一的空间主题,又避免其中某些类型在空间转译中被弱化,沦为符号化的象征,这个尺度是很难把握的。
三种空间类型太过独立会导致空间的片段化,场地内出现强烈的拼贴感;三种空间类型太过统一或偏向某一种空间类型,则会无法准确地传达出适合于“此时此地”的空间氛围。如同食物的调味品,注重不同调味品之间的调和与平衡才能迸发出适合食材的味觉体验。因此,如果能合理地平衡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空间类型的多元能更好地激发出独特的叙事体验和丰富的空间体验。
5多重继承中的平衡
5.1场地组织——苏州园林、官式建筑、工业砖窑的类
型平衡
由于城市的发展已经对这一片土地形成了围合,在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的城市环境里,刘家琨采用隔离的方式试图消除城市的现代化对这一片土地的不利干扰。沿高速公路的一面都用树、墙进行遮挡,
让场地自成一体,隔绝城市的喧嚣,形成周边围合的内向型空间,便于博物馆与历史遗址叙事体系的建立,营造与御窑遗址相洽的历史空间氛围,通过场地的组织来实现不同类型空间的平衡。5.1.1苏州园林类型的强化
在串联场地流线元素的形式上,刘家琨借鉴了苏州园林的传统空间类型——“廊”与“亭”。博物馆的入口故意做得长且曲折。进入博物馆之前要先经过一个长廊到达游客中心,之后再经过一段长廊,这段长廊和入口的长廊在中间以花格墙分开,呼应了苏州园林中的“复廊”的形式。在场地中央以御窑遗址为节点的景观组织上,采用了“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方式(见图2)。在局部构建上,花窗、美人靠、廊桥也呼应了苏州园林的传统空间类型。在建造方式上,刘家琨虽然用砖取代了传统苏州园林的建筑材料来增加长廊的厚重感,但是镂空的运用、光线的引入又让它充满了江南的轻灵感(见图3)。
(a)苏州园林(b)官式建筑(c)工业砖窑图
市区工况油耗
1 三种传统空间类型的提取与转译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5
2022.10 /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建筑文化·传承5.1.2官式建筑类型的强化
虽然场地组织元素的形式大多取自苏州园林的传统空间类型,但设计师在尺度上将精致小巧的苏州园林进行了适当的放大,材料上用砖石替换青瓦白墙,使廊道更具北方官式建筑的稳重感。二者的平衡让场地整体风格在回应苏州文化的场景的同时,空间氛围又不同于苏州园林的精致温婉,更显大气和野趣。在流线串联中,廊道没有直接引入博物馆,而是连接了一个广场,即使这种做法在苏州园林是很罕见的,但广场的过渡强化了建筑的“宫殿感”,同时适合于当代博物馆的功能需求(见图4)。
5.1.3工业砖窑类型的强化
在建造方式的细腻度上,刘家琨通过用竹胶板支模的混凝土柱、广泛使用的自然排水系统,以及挑檐上的竹模板痕迹等拙朴的方式来强调工业砖窑类型。在景观设计上,
虽然在景观的流线组织上采用了苏州园林中“移步异景、曲径通幽”的方式,但是刘家琨在植物的选择上选取了芦苇等野生自然类植物,试图与苏州园林的细致雕琢拉开距离,甚至形成反差,激发出该地作为砖窑遗址所需要的宽广和荒疏感的空间氛围。
5.2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组织——工业砖窑和官式建筑
的类型平衡
在主体建筑形式的选取上,因为御窑不是一般的民间砖窑,所以建筑还要恰当地平衡“宫殿”和“民间”两种全然不同的等级基因,因此刘家琨聚焦于三个传统空间类型中的工业砖窑和官式建筑——金砖的生产场所和使用场所这两种传统类型。刘家琨既没有附会传统砖窑的空间类型,也没有模仿官式建筑传统的空间类型,而是在“砖窑—宫殿”之间,试图寻共同包含二者特征并且适合当代的
城市快速路
入口广场
城市道路
自闭式冲洗2 场地组织——苏州园林平面类型的转译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苏州园林中花窗、美人靠、廊桥的现代转译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本草茶
图4 “宫殿感”入口广场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0
公共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形式,同时形式本身也可以解决场地南侧的干扰问题。最终刘家琨选择了形式上更为完整清晰、体量横长的“霍夫曼窑”作为建立“砖窑感”与“宫殿感”的基本形式原型。
5.2.1官式建筑类型的强化
在两种传统空间类型的平衡中采用了“霍夫曼窑”作为形式原型,“霍夫曼窑”体量雄浑这一先天特点在建筑体量上拉近了与宫殿的关联。同时,刘家琨通过在形式上增加建筑挑檐并且出檐深远的方式强化了建立宫殿特质、确立宫殿等级时的关键要素——屋顶及出檐,以此来强化宫殿的意象(见图5)。
5.2.2工业砖窑类型的强化
在两种传统空间类型的平衡中,为了避免“宫殿感”过于强烈,建筑的红的煤矸石砖的外墙表面、屋顶烟囱及运料坡道作为强化工业砖窑这一传统空间类型的要素插入建筑的形体中。通过将博物馆的入口设置在建筑的山墙面,而不是延续宫殿设置在正立面,来强化空间的工业砖窑特征(见图6)。同时,在“砖窑感”和“宫殿感”的平衡中,为了削弱入口大广场带来的“宫殿感”,刘家琨用砖厂堆砖这种轻松、民间的方式在广场的一侧设置了多组的垛子,也打破了官式建筑类型中大广场的中轴对称性。
两个传统空间类型之间的巨大差异经过恰当的联系与平衡,激发出了场地的独特性。体量雄浑、出檐
平远,以现代手法成功继承了传统意蕴。它不是砖窑也不是宫殿,而是兼具“砖窑感”和“宫殿感”的当代公共建筑,展现出“御窑”的精神内涵。
博物馆内部功能分区简单清晰。博物馆为前后分区,前面3/4是展厅,后面1/4是办公区。在展厅的空间序列上,刘家琨在建筑两端设置前后两处“对仗”关系的空间:入口序厅与仿窑天井,分别抽象自官式建筑类型和砖窑内腔,
图7 建筑内部空间序列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霍夫曼窑
图5 霍夫曼窑作为形式原型的转译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图6 平面转译中官式建筑类型的削弱与工业砖窑类型的强化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将三层的展览空间串联其中。两种巨大差异的空间类型一个开始,一个结束;一个宽敞,一个闭塞。一头一尾共同营造出或端庄方正或微妙柔和的空间氛围(见图7)。
6多重继承中的妥协
服务器平台
在工业砖窑和官式建筑类型的平衡中,建筑形体为了突出“宫殿感”的体量雄浑,在建筑立面鲜少开窗,建筑空间十分封闭,只有走出展厅后才能看到砖窑遗址。可以看出,刘家琨在追求建筑形式感带来的空间氛围时,在局部的陈展方式上做了妥协。
刘家琨从“霍夫曼窑”中提取出的烟囱,作为扁长建筑中唯一的凸起物成为场地中一个非常强烈的元素,似乎也暗示着自身在建筑内部的空间序列上对应着重要的主体空间,如引入光线的入口序厅或仿窑天井。但在功能与形式的权衡中,刘家琨选择了后者,将电梯井——建筑中的辅助空间,对应在这个强烈的凸起物上,同时为了对应烟囱的形式,对电梯井进行了非功能性的加高,功能性的弱化导致烟囱的形式逐渐沦为符号化的意象。同样,入口序厅在表达宫殿的抽象形象过程中,刘家琨用4根柱子营造出厅堂感,在顶光营造幽暗的空间氛围材料上,竹胶板成为塑造屋顶天花清水混凝土浇筑模板,形成有竹编柔软特质却坚硬的清水混凝土表面肌理;现浇混凝土蜂巢芯密肋楼盖结构使得室内结构进一步简化,立柱上凹凸清晰的木模纹理,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与远古联系起来。但在入口序厅的背景中,刘家琨做了串联三层的坡道系统,用白墙、黑的细扶手在感官上呼应江南山水画。这种做法在表达“宫殿感”的空间中使苏州地域文化变成了一种形式附会在建筑中。这种符号化的做法简单直接,没有做其他的融合或平衡,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放一起产生略显生硬的拼贴效果。
(下转第59页)
(a)典型官式建筑太和殿平面(b)御窑金砖博物馆平面
办公、后勤永久模板
主体展厅入口序厅
尾厅主入口
主入口
主体展厅主体展厅
尾厅
入口序厅
主体展厅
停车场
办公
尾厅
59 2022.10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城乡规划·设计
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圈内老龄化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杭嘉湖绍”地区老龄化程度较深;杭州、绍兴、嘉兴的养老发展指数较高,说明良好的经济支撑、优良的旅游发展条件,以及便捷的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老品质。其次,当前杭州都市圈内部养老经济联系集中在“杭嘉湖绍”地区,杭州核心集聚明显,黄山、衢州两市融入不足,但存在县域局部孵化的可能。最后,针对杭州都市圈养老一体化程度不高的局面,提出通过构建基于县域经济的养老竞争合作发展机制,化“单核”发展为“抱团”养老,加快区域服务网络的共建共享,通过软件和硬件综合提升、制度和技术共同进步来推进杭州都市圈养老经济的发展。
液力离合器参考文献
[1] 何冬梅,王增文.养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J].管理现代化,2019,39(02):16-22.[2] 刘艳艳,陈勇.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健康养老产业的新机遇分析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189.
[3] 罗成书,程玉申.杭州都市圈空间结构与演进机理[J].城市发展
研究,2017,24(06):30-38.
[4] 张凯娟.杭州都市经济圈里的特小镇[J].浙江经济,2016(02):
58-59.
[5] 沈惊宏,陆玉麒,周玉翠,等.皖江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格局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2):1434-1441.[6] 于戈,刘晓梅.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11(05):236-239.
[7] 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课题组.杭州都市圈公交一体化研究[J].
现代城市,2011(01):6-9.
[8] 朱亮,吴炳方,张磊.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
宜性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03):325-331.
[9] 许光.论都市圈视角下县域旅游业竞合发展策略选择:以杭州都市
经济圈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4):9-10.
[10] 罗成书.杭州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
[11] 虞锡君,肖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特征及其效应探讨[J].嘉兴学
院学报,2008(05):54-56,104.
的类型逼迫刘家琨做出妥协,但如果能成功到调和、平衡多者间的关系的方式,多元的空间类型就能更好地激发出独特的叙事场所和丰富的空间体验。同时,这也是对刘家琨一直所秉承的“此时此地”理念一种很好的诠释,并给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面对不同空间类型的矛盾,如何满足功能需求、传承空间文化并彰显地方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应对思路。
参考文献
[1] 褚冬竹.从砖窑到殿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及建筑师刘家琨观察
[J].建筑学报,2017(07):32-37.
[2] 刘家琨,张应鹏,庄慎,等.陌生者:御窑金砖博物馆现场研讨会
[J].建筑学报,2017(07):27-31.
[3]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苏州御窑遗址园暨御窑金砖博物馆[J].建
筑学报,2017(07):20-26.
[4] 刘家琨.此时此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刘家琨.我在西部做建筑[J].时代建筑,2006(04):45-47.
7总结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御窑遗址带来的特殊的历史内涵,使项目本身具有不同于刘家琨过往的单一本土语境的多重语境。但刘家琨通过场地组织、建筑形式和内部空间组织很好地平衡了苏州园林、工业砖窑、官式建筑三种传统空间类型,不相关联甚至矛盾的类型在同一个项目中被巧妙地调和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带有刘家琨个人风格的材料语汇“砖”也成为平衡这三种类型的调和剂之一。多种类型的平衡使项目成功继承了传统意蕴,它不是砖窑,也不是宫殿,而是属于江南水乡的兼具“砖窑感”和“宫殿感”的当代公共建筑,同时传达出“御窑”的精神内涵。但在局部空间的处理上,刘家琨因追求主体建筑形式的明确统一、整体空间氛围的合适,以及呼应三种空间文化,在空间的功能和功能与形式的对应等问题上做了妥协。
总体来说,刘家琨这次脱离本土语境的建筑实践传达出:虽然多重传统空间类型的继承充满挑战,矛盾与对立(上接第36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3:2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53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类型   建筑   传统   御窑   砖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