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坚持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3.随着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充电桩也越来越多,公共充电桩一般是露天设置,由于车辆自身未设置充电口防雨装置,在雨天充电时充电与车身充电接口存在短路等由于雨水渗透导致的电路问题。
4.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针对充电时防雨水装置,一次性塑料遮雨油布,一次粘贴,对雨水防护能力一般,使用时不利于接口处散热,导致电能转化为热能损失,同时本身不美观,一次性使用浪费资源、损害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包括圆盖部以及嵌套部,所述圆盖部与所述嵌套部一体成型,所述圆盖部以及所述嵌套部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嵌套部凸出于所述圆盖部的一侧;所述嵌套部呈内部中空状,所述嵌套部远离所述圆盖部的一端具有嵌套部进口,所述嵌套部靠近所述圆盖部的一端具有嵌套部出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依次穿过所述嵌套部进口、所述嵌套部的内部以及所述嵌套部出口后插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所述圆盖部远离所述嵌套部的一侧通过磁性部件吸附于新能源汽车车身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雨天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充电与车身充电接口出现短路等由于雨水渗透导致的电路问题。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降温部件,所述降温部件位于所述嵌套部的外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充电与车身充电接口处防雨的同时,有效降低充电时充电与充电接口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热量。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盖部上贯穿开设有卡口以及开口,所述卡口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圆盖部的边缘,所述开口与所述卡口相互垂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车身充电口盖板的支架铰接处通过圆盖部的开口卡入圆盖部的卡口内,使圆盖部更好的与车身贴合。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性部件包括环形磁吸片,所述环形磁吸片与所述圆盖部的周缘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圆盖部与车身方便快捷的贴合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嵌套部远离所述圆盖部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嵌套部靠近所述圆盖部的一端的直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嵌套部的圆弧过渡,嵌套部进口的收口设置使防雨效果更好。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降温部件包括冷却导管,所述冷却导管缠绕于所述嵌套部的外周,所述冷却导管靠近所述圆盖部的一端具有集水口,所述冷却导管远离所述圆盖部的一端具有出水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雨水实现对充电与车身充电接口处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散热,无需借助电器部件,环保又安全。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盖部以及所述嵌套部由硅胶制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嵌套部可以与充电完美的贴合。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磁吸片由磁铁制成。
2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3.利用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处包裹罩住,防止雨水渗透进入,同时该装置在嵌套部的外周设置降温部件来吸收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与充电由于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了防雨降温的作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雨天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充电与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接口出现短路等由于雨水渗透导致的电路问题,大大提升了新能源汽车雨天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的安全性,环保、成本低且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充电时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充电时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1、圆盖部;2、嵌套部;3、冷却导管;4、环形磁吸片;5、卡口; 6、开口;7、充电;
31.201、嵌套部进口;202、嵌套部出口;301、集水口;30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35.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圆盖部1以及嵌套部2,圆盖部1以及嵌套部2由弹性材料制成,嵌套部2凸出于圆盖部1的一侧。
36.在一个示例中,圆盖部1以及嵌套部2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在另一个示例中,圆盖部1以及嵌套部2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
37.请参阅图1和图2,嵌套部2呈内部中空状,嵌套部2远离圆盖部1 的一端具有嵌套部进口201,嵌套部2靠近圆盖部1的一端具有嵌套部出口202,嵌套部进口201、嵌套部2的内部以及嵌套部出口202形成一个插入通道,其中嵌套部出口202是通向圆盖部1远离嵌套部2的一侧的。
38.请参阅图3和图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7依次穿过嵌套部进口201、嵌套部2的内部以及嵌套部出口202后插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由于圆盖部1以及嵌套部2由弹性材料制成,在充电7插入后嵌套部2在弹性作用下可以完全贴合充电7的外周,实现良好的防雨效果。
3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嵌套部2远离圆盖部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嵌套部2靠近圆盖部1的一端的直径。即,嵌套部进口201至嵌套部出口 202呈口径从小到大的圆弧过渡,通过该设置可以更好的贴合充电7的外周,提升防雨效果。
40.请参阅图2和图4,圆盖部1远离嵌套部2的一侧通过磁性部件吸附于新能源汽车车身上。该磁性部件的设置可以方便的使该装置固定于新能源汽车车身上,而且成本较低,拆装便捷。
4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磁性部件包括环形磁吸片4,环形磁吸片4 与圆盖部1的周缘相连接,环形磁吸片4由磁铁制成。可选地,环形磁吸片4与圆盖部1的周缘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粘、缝合的其中一种。
42.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还包括降温部件,降温部件位于嵌套部2的外周,来对充电7与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接口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
4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降温部件包括冷却导管3,冷却导管3 缠绕于嵌套部2的外周,冷却导管3靠近圆盖部1的一端具有集水口 301,冷却导管3远离圆盖部1的一端具
有出水口302。其中,冷却导管3 以螺旋的方式缠绕于嵌套部2的外周,并且集水口301朝上、出水口302 朝下,雨水通过集水口301进入冷却导管3内,流经冷却导管3的雨水将充电时充电与充电接口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热量带走,最后从出水口302 流出,无需借助电器部件,环保又安全。
4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圆盖部1上靠近边缘处贯穿开设有卡口5以及开口6,卡口5与开口6连通,开口6延伸至圆盖部1的边缘,开口6与卡口5相互垂直。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卡口5以及开口6的设置可以将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口盖板的支架铰接处通过圆盖部1的开口6卡入圆盖部1的卡口5 内,使圆盖部1更好的与车身贴合,进一步地避免雨水渗透。
46.接下来,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47.如图3和图4所示,当天气有雨的时候,将该装置的嵌套部2套在充电7上,充电7依次穿过嵌套部进口201、嵌套部2的内部后从嵌套部出口202伸出,打开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口盖板,当充电7插上充电接口开始充电时,可以将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口盖板的支架铰接处通过圆盖部1的开口6卡入圆盖部1的卡口5内;接着,将圆盖部1一周按紧在车身上,在环形磁吸片4的作用下会牢牢贴合在光滑的车身上,阻挡雨水进入。同时,少量的雨水通过集水口301位置进入缠绕于嵌套部2外周的冷却导管3内,通过热传导作用,流经冷却导管3的雨水带走充电时产生的热量,最后通过出水口302排出。
48.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要保证集水口301朝上、出水口302朝下,同时确保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口盖板的支架铰接处卡在卡口5内,再将圆盖部1一周的环形磁吸片4吸附在车身上,确保牢牢吸住将充电口封住。
49.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处包裹罩住,防止雨水渗透进入,同时该装置在嵌套部的外周设置降温部件来吸收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与充电由于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了防雨降温的作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雨天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充电与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接口出现短路等由于雨水渗透导致的电路问题,大大提升了新能源汽车雨天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的安全性,环保、成本低且使用便捷。
50.在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盖部(1)以及嵌套部(2),所述圆盖部(1)与所述嵌套部(2)一体成型,所述圆盖部(1)以及所述嵌套部(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嵌套部(2)凸出于所述圆盖部(1)的一侧;所述嵌套部(2)呈内部中空状,所述嵌套部(2)远离所述圆盖部(1)的一端具有嵌套部进口(201),所述嵌套部(2)靠近所述圆盖部(1)的一端具有嵌套部出口(20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7)依次穿过所述嵌套部进口(201)、所述嵌套部(2)的内部以及所述嵌套部出口(202)后插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所述圆盖部(1)远离所述嵌套部(2)的一侧通过磁性部件吸附于新能源汽车车身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部件,所述降温部件位于所述嵌套部(2)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盖部(1)上贯穿开设有卡口(5)以及开口(6),所述卡口(5)与所述开口(6)连通,所述开口(6)延伸至所述圆盖部(1)的边缘,所述开口(6)与所述卡口(5)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件包括环形磁吸片(4),所述环形磁吸片(4)与所述圆盖部(1)的周缘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部(2)远离所述圆盖部(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嵌套部(2)靠近所述圆盖部(1)的一端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件包括冷却导管(3),所述冷却导管(3)缠绕于所述嵌套部(2)的外周,所述冷却导管(3)靠近所述圆盖部(1)的一端具有集水口(301),所述冷却导管(3)远离所述圆盖部(1)的一端具有出水口(302)。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盖部(1)以及所述嵌套部(2)由硅胶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磁吸片(4)由磁铁制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关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防雨降温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包括圆盖部以及嵌套部,圆盖部与嵌套部一体成型,圆盖部以及嵌套部由弹性材料制成,嵌套部凸出于圆盖部的一侧;嵌套部呈内部中空状,嵌套部远离圆盖部的一端具有嵌套部进口,嵌套部靠近圆盖部的一端具有嵌套部出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依次穿过嵌套部进口、嵌套部的内部以及嵌套部出口后插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圆盖部远离嵌套部的一侧通过磁性部件吸附于新能源汽车车身上。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雨天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充电与新能源汽车车身充电接口出现短路等由于雨水渗透导致的电路问题,提升了新能源汽车雨天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的安全性,成本低且使用便捷。成本低且使用便捷。成本低且使用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

叶林 邹晔 李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9.0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0:5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嵌套   所述   新能源   汽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