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形成路径及认知特征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形成路径及认知特征
金纳米颗粒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截至2022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042万,占网民整体的97.7%。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698万,占网民整体的75.0%。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290万,占网民整体的68.1%。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与此同时,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控力低下、智能手机的易得到性,在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智能手机成瘾”这一新的概念,大学生更是手机成瘾风险的易感人。如近年来最热门的“抖音”短视频应用,让无数在校大学生沉迷,导致学业荒废,加剧手机成瘾的现状。本文就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形成路径及认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关系
引言
20世纪70年代始,心理学领域开始涉及孤独研究。在孤独感的定义解释方面,孤独是指个体
由于人际关系缺失而产生的一种失落感,是宁愿独处也不愿意和他人交往的心理状态。探讨大学生24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关联间的潜在作用,深入理解手机成瘾影响焦虑的内部作用机制,为削弱手机成瘾的危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益指导。
1手机成瘾的概念
科技的迅速发展打破了通讯的壁垒,让即时通讯成为了可能。源于技术的突破,让一开始研究者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的技术成瘾,即人们会无法停止使用当今世界在的技术设备[yob。也就是说,手机成瘾是指人们无法停止使用手机。而对于手机的使用能否列人成瘾的范畴,也是学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从非成瘾和成瘾两种角度探索手机使用的问题。持非成瘾观点的研究者多使用智能手机的强迫使用、或手机依赖等表达手机使用存在的问题。最早持该观点的是Bianchi,其认为是由于不规范使用手机,对日常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行为成瘾是指个体身上发生的过度沉迷某种活动或事情的情况,与具备生物效应的物质无关,表现为一种异常行为方式,且该行为方式通常是反复进行某种活动。该行为的发生会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随着行为发生频率的增加严重时会对职业生涯、社会交往等社会性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13]。手机成瘾是否称得上是一种成瘾表现颇
具争论,多数学者将手机成瘾视为行为成瘾的一部分,其特性与网络成瘾和赌博成瘾等非物质成瘾相类似。复发性与恢复性、戒断性、凸显性、冲动性、耐受性和情绪改变,这六类症状是手机成瘾者在临床上最为显著的特征。不论从哪一种角度出发,手机成瘾或手机依赖、等表达都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开会或驾车等明知不可以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依旧频繁使用手机并沉醉其中;二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如造成了脖颈疼痛、极容易出现负性情绪等;三是在无法获得手机即戒断期间会产生焦虑、恐惧和恐慌等负面情绪,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2大学生手机成瘾形成路径
智能热量表大学生孤独感、人际关系困扰与手机成瘾均呈正相关,且孤独感及人际关系困扰能正向影响手机成瘾程度,即孤独感越高的大学生越容易手机成瘾,人际关系困扰程度高的大学生也容易产生手机成瘾。大学生体在面对高水平孤独感状况时,为排解内心的苦痛,便会企图从虚拟世界获得心理安慰以应对现实世界的不如意,因此会产生手机成瘾倾向。并且现实生活中高孤独感的个体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来获得体归属感。在人际交往方面亦是如此,大学生体进入
大学后如果不能及时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则极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对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回避则会使大学生体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手机上,从手机上获得安慰,进而得到心理补偿。
3大学生手机成瘾改进措施
3.1自我控制在感知压力与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感知压力与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感知压力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手机成瘾。根据有限自制力理论,自我控制是一种有限资源,在压力情景下,自我控制的力量会被消耗,从而导致自我控制行为的失败。大学生在高感知压力水平下更容易消耗自我控制,无法控制自己过度使用手机,从而形成手机成瘾行为。因此,通过提高个体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因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和失控感,进而避免陷入手机成瘾状态。如图一。状态焦虑和冲动性分别在冲动性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手机成瘾渴求感和状态焦虑并不相关。由此,推测状态焦虑和手机成瘾渴求感作为平行中介,即冲动性既可以通过冲动性影响手机成瘾,也可以通过状态焦虑影响手机成瘾。基于原有的模型假设,使用PROCESS程序中的偏差校
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平行中介模型进行检验。首先,对冲动性、手机成瘾渴求、状态焦虑和四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仅有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其他变量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其次,对冲动性、手机成瘾渴求、状态焦虑和四个变量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手机成瘾与冲动性、手机成瘾渴求感、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冲动性与状态焦虑、手机成瘾渴求感亦呈显著正相关;自制力差与状态焦虑、手机成瘾渴求感,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冲动行为与状态焦虑、手机成瘾渴求感,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状态焦虑与手机成瘾渴求感未呈现显著相关趋势。如图二。
图一 自我控制在感知压力与手机成瘾间的中介效应图
图二手机成瘾渴求感、状态焦虑在冲动性和手机成瘾的平行中介效应模型
猎结构
3.2家庭应发挥正向功能,给予子女足够温暖
社会学认为家庭是一种以血缘为基础、具有情感纽带的社会单元,原生家庭属于家庭类别之一,指的是子女尚未成家,仍与双亲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对于大学生体而言,原生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家庭氛围及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子女在进入大学后,部分父母会认为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再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陪伴,于是便疏于和子女交流沟通。但是对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之后在情感上有
一个熟悉过程,在学生进入学校而情感上尚未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时,家庭温暖仍然占据重要地位。针对独生子女在待人接物上存在更多人际困扰、未处于恋爱关系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上会存在更多人际困扰之类的问题,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子女内心世界,以平等的姿态与子女进行对话,尊重子女个体化差异。在子女进入大学之后,要懂得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给予子女足够的温暖,使他们不必将情感获得寄托于虚拟网络世界。如发现子女处于手机成瘾状态,应该家校联系,积极配合帮助子女走出手机成瘾状态,帮助学生积极成长。
3.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制定并完善强化大学生运动心理干预的机制,既引导高校大学生逐渐迈出宿舍走向操场,将学习和生活的重心从电脑和手机上逐渐转移出来,同时使大学生的身心保持健康青春气息。各个高校针对大学生锻炼时长短的问题可以有很多较为灵活的应对措施,不仅仅局限于跑操、体育课等传统的方式。增加社团活动,开展体育类的兴趣比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课外实践等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身体锻炼,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电动油脂润滑泵
取暖袋3.4开发时间管理课程,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学校是大学生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优秀课程资源最便捷的通道。课堂是学校与学生最好的互动方式,学校应承担提升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责任。高速发展的现在社会,时间已经成为最紧缺的资源。完善的知识体系与高效的课程设置是课程培养的最大优势,也是大学生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校方可以开发相应的选修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除此之外,组织参加各类与时间管理相关的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举办与时间管理相关的讲座、开展时间管理的讨论会,分享每个人时间管理的方法,形成时间管理提升的小组督促大家互相监督;通过学校、微博等推送相关的时间知觉的大脑机制,帮助同学们有效的训练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2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44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手机   成瘾   大学生   状态   子女   时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