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冶炼及加工产业

江西省铜冶炼及加工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 军事工业、电子电气、通讯、建筑、轻工、机械制造和交通 运输等众多领域,是我国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战略原料。铜 产业是江西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 了引领我省铜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 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把江西建设成为在全国有突 出竞争优势、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铜产业基地,特制定《江 西省铜冶炼和加工发展规划》 。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一)产业基本情况
1、产业现状
截止 2008 年底,我省共有铜矿 111 处,其中伴生铜矿
23 处。累计查明铜储量 1949 万吨,保有铜资源储量 1306 万吨,占全国的 16.9% ,居全国第一位。相对丰富的铜矿资 源为发展我省铜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优势。
我省铜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以江铜集团为龙头,以 鹰潭、南昌为中心,沿浙赣线多个工业园区科学布局,在鹰 潭、上饶、南昌、抚州、吉安等市已形成多个产业聚集区, 具备了一定集效应和产业规模。目前,全省已有约近三百 家铜企业。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压 延加工和研究、设计等较完整产业体系 。 龙头企业江西铜业 集团不仅是江西工业领头羊,也是中国铜行业排头兵,在全 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2、“十一五”发展回顾
经济总量和产品产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8 年我省 铜产业以单个有金属品种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成为江西首个千亿产业。铜冶炼能力达 100 万吨 /年, 2010 年精炼铜产量 93.6 万吨, 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列全国第一位。 铜材加工能力超 200 万吨 /年, 2010 年铜加工材产量 176 万 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 17% ,列全国第三位。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省铜产业已形成上 下游配套、从铜精矿到加工产品完整的产业链,铜加工产品 品种较齐全、产量大幅增加,各类铜产品在全国占据重要份 额,完成了从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的转变过程。 。正处 于从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
转变、铜精深加工基地向 涉铜终端产品生产基地转变过程。随着我省铜产业不断转型 升级,美国耶兹、浙江金田、宁波兴业等一批国际国内先进 的铜加工企业已经落户江西,大大提高了我省铜加工能力和 水平。金田铜业的黄铜棒、耐乐铜业的内螺纹铜管、乌尔巴 兴业公司的铍青铜板、带材为业内知名品牌,拥有国内先进 甚至世界先进水平。江钨新材料开发的低品位紫杂铜生产高 导电铜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铜资源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我省再生铜资源利用从 无到有,已初具规模。铜拆解能力可达 100 万吨/ 年(折铜金 属约 30万吨)。鹰潭拟建设全国最大的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 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我省铜精矿自给率居全国首位, 铜精矿生产能力约 25万吨 / 年, 2010 年生产铜精矿 24.45 万 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五分之一。在对省内矿产资源开采进一 步挖潜的同时,我省铜企业积极走出国门,通过参股、控股 国外铜矿山,提高铜资源的保障能力。
产业基地和配套基地建设基本完备。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 产业基地被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八大新型工业产业 基地”之一。鹰潭市正着力打造世界铜都,获得“中国再生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中国铜产业基地”及工业和信息化部 首批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
号。产业基地 的建设和发展将带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和完善铜产 业链条,提高铜产业规模化水平。
江铜集团龙头企业地位更加牢固。 十一五期间,江铜集 团深化了内部改革,通过整体上市,明晰了产权关系,建立 了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总资产从 2005 年底的 185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548 亿元;在中国企业 500 强的位次逐年前移,龙 头企业地位不断巩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提升了矿山能力。 集团自产矿铜产能从 15万吨 /年 增长到 线圈耳机2010 年的折叠耳机20万吨 /年以上,并参与了两个国外铜矿建 设项目。 二是扩大了冶炼规模。 铜冶炼能力由 40万吨 /年上 升到 100 万吨/年,进入世界前三。 三是形成了较完整的铜加 工体系。 铜加工产能由 16 万吨/年上升到 50万吨/年,形成了 五大体系、十大类产品的铜加工体系,并在铜加工高端领域 占据了一席之地。 四是加大了科研创新力度。 五年来,江铜 先后完成省部级以上重点课题 5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 300 多项。“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009 年落 户江铜集团,是中国铜工业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3、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铜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铜冶炼技术处于世界先 进水平,但资源保障水平仍然有待提高、铜加工高端产品占 比偏低。
金属工艺品制作1 )铜原料自给率偏低制约产业发展。虽然我省是国 内铜精矿自给率最高的省份,但也只能满足需求的 40 %左 右。且目前废杂铜回收、拆解体系刚刚建立,以废杂铜为原 料的企业开工率不高,并且缺乏处理低品位杂铜的先进工艺 装备,原料适应能力较差。
2 )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我省铜加工企业规模 总体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许多铜加工企业来自江浙的 产业转移,基本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抗风 险能力比较弱。高端深加工、应用产品比例仍然偏小,铜加 工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大部分铜加工企业以铜杆、板 材和异型材为主产品,普通铜加工材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 低;企业与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之间关联度不高,尤其是 下游终端铜消费企业聚集度不够。
3 )人才结构不合理。虽然我省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 的学科体系,拥有较丰富的人才资源,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 开发能力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具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和 能力。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采、选、冶人才所占比例偏高, 而铜精深加工人才短缺,发展铜精深加工主要依靠引进国外 技术工艺装备,铜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二)铜产业发展趋势
1.亚洲成为全球铜产业生产重心展示柜制作
高沸点溶剂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 (ICSG) 公布数据显示, 2010 年全球铜 产量1905万吨,铜消费 1936 万吨,供需缺口 31万吨。 中国精炼铜产量 高温锂基脂462 万吨, 比上年增长 11.09% ,表观消费量 747 万吨,比上年增长 3.78% 。我国精炼铜产量从 2006 年 开始超过智利,成为世界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着中国和 日本精炼铜产能的增加,亚洲精炼铜产量比重不断增加,约 占世界的一半。
世界铜加工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这 三大地区。 2005 年亚洲铜加工材产量已占据世界总产量的 50% 2010 年这一比例超过 70% ,亚洲已经成为世界铜加工 材的主产区。十一五期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从 2006 年的 523万吨,到 2010 年的1009 万吨, 5年时间增长近一倍,使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加工材生产国。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1:2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38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加工   产业   发展   产品   企业   基地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