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使用户沉浸到虚拟现实模拟环境中。现有的vr设备多为一体结构,收纳时占用空间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
4.主机壳体
5.头枕组件,与所述主机壳体相对设置;以及
6.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主机壳体与所述头枕组件,每一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包括:
7.第一折叠部,一端与所述主机壳体连接;
8.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和
9.第二折叠部,一端置于所述头枕组件内,另一端与所述折叠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通过所述折叠组件折叠时,所述头枕组件相对于所述折叠组件向靠近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在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通过所述折叠组件展开时,所述头枕组件相对于所述折叠组件向远离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所述主机壳体与所述头枕组件、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为环形框架。
10.采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可通过折叠组件实现折叠,使得头枕组件相对于折叠组件向靠近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实现了头戴式设备的折叠收纳,减少了空间体积的占用。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也可通过折叠组件展开,使得头枕组件相对于折叠组件向远离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主机壳体与头枕组件、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为环形框架,通过环形框架的佩戴,实现头戴式设备的佩戴。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的爆炸分解图;
16.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在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17.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在另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18.图8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在线
ⅷ‑ⅷ
处的截面示意图;
19.图9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爆炸图;
20.图10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与第二头带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框架图;
23.图13为图11所示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4为图13所示头戴式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5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6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松紧调节系统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29.本技术阐述了一种头戴式设备。该头戴式设备可以为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或虚拟现实眼镜。当然,该头戴式设备也可以为其他需要佩戴在头部的设备,例如眼镜,例如具有照明等其他功能且可佩戴在头部的设备,不再赘述。下面以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30.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头戴式设备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然而,在其他情形中,头戴式设备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头戴式设备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31.头戴式设备中可安装显示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电池和处理器等。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显示组件被设计成,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实现虚拟现实眼镜的功能,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在用户对其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实现增强现实眼镜的功能。头戴式设备还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并且还可包括控制电路以控制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执行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控制电路可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电路走线。
32.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头戴式设备100可包括佩戴组件10、与佩戴组件10连接的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与佩戴组件10相对设置且与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连接的头枕组件40以及设置在佩戴组件10和头枕组件40上的受力组件50。第一头带20与第二头带30相对设置。佩戴组件10、第一头带20、第二头带30及头枕组件40可形成环形框架以便用户佩戴。受力组件50可设置在环形框架上,以可作为环形框架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部件,可使得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更加舒适。
33.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
”……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
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34.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佩戴组件10可包括与头枕组件40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头带20、第二头带30连接的主机壳体11。
35.主机壳体11至少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附加其他材料或直接采用其他材料,以实现主机壳体11某种特殊功能例如触感效果、视觉效果、光线效果(例如透光、折射、显示)等。
36.主机壳体11内部设置容置空间101,以容纳主机、电池等。可以理解地,主机可包括上述记载的显示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和处理器等。当然,主机也可至少包括上述记载的控制电路。另外,主机及电池也可作为佩戴组件10的一部分。当然佩戴组件10可不仅限于主机壳体11与主机、电池。
37.主机壳体11可佩戴在用户的眼睛前方,以实现显示组件的显示功能,在用户眼睛前方,实现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功能,当然也可以是实现头戴式设备100的其他功能,不再赘述。主机壳体11可至少通过受力组件50与用户头部例如额头、眼睛周围等接触,以减缓主机壳体11与用户头部直接接触带来的不适感。
38.主机壳体11的相对两端中的一端可用于与第一头带20连接,另一端可用于与第二头带30连接,以实现第一头带20与第二头带30的相对设置,及可在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的配合下,实现主机壳体11的佩戴。具体地,主机壳体11可设置连接结构例如卡扣结构、螺接结构、粘接结构等,以可分别与第一头带20、第二头带30固定连接。当然,主机壳体11也可通过连接结构例如转轴等分别与第一头带20、第二头带30转动连接,实现主机壳体11与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之间的相对佩戴姿态的调整,再者,主机壳体11与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之间也可以是通过连接结构例如卡扣结构等可拆卸连接,实现可拆卸收纳减少空间占用率的目的。
39.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头带20的一端与佩戴组件10连接,另一端可与头枕组件40连接,以与头枕组件40配合,实现佩戴组件10、第一头带20及头枕组件40的装配组合。
40.第一头带20可包括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连接的第一折叠部21、与头枕组件40连接的第二折叠部22以及连接第一折叠部21、第二折叠部22的折叠组件23。
41.第一头带20可通过折叠组件23实现折叠收纳减少空间占用率,或展开使用实现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功能。进而,在头戴式设备100中,第一头带20通过折叠组件23折叠时,可使得头枕组件40相对于折叠组件23向靠近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一侧移动,折叠收
纳。在头戴式设备100中,第一头带20通过折叠组件23展开时,可使得头枕组件40相对于折叠组件23向远离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一侧移动,并可移动至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与头枕组件40、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为环形框架,实现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
42.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2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20的爆炸分解图。第一折叠部21可包括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连接的折叠主体211以及在折叠主体211朝向第二头带30一侧与折叠主体211连接的主体盖板212。折叠主体211可与主体盖板212连接以形成安装空间201,以安装电路走线60(见附图5)、拾音器、扬声器、传感器等电子元件。
43.折叠主体211可至少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附加其他材料或直接采用其他材料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例如柔韧效果、触觉效果、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
44.折叠主体211可为壳体状结构,当然,也可为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折叠主体211上可设置连接结构2111,以便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111可为转轴,以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45.折叠主体211在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连接的一端可设置与安装空间201连通的通孔202,以便在折叠主体211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连接时,通孔202与容置空间101连通,实现电路走线60在容置空间101与安装空间201内的布置。
46.折叠主体211上可设置有第一转轴2112,以与折叠组件23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12的轴线可向靠近第二头带30的方向延伸。
47.第一转轴2112可位于安装空间20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12可位于折叠主体211与主体盖板21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盖板212上也可设置第一转轴2112,以与折叠主体211上的第一转轴2112同轴设置,并配合与折叠组件23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12可设置在主体盖板212上,而不设置在折叠主体211上。
48.主体盖板212可至少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附加其他材料或直接采用其他材料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例如柔韧效果、触觉效果、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
49.主体盖板212可为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当然,也可以与折叠主体211一般为壳体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盖板212可通过卡扣、粘接、螺接、焊接等形式与折叠主体21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盖板212可在折叠主体211远离第二头带30的一侧与折叠主体211连接。
50.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盖板212也可设置连接结构2111,以与折叠主体211上的连接结构2111配合,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111可设置在主体盖板212上,而不设置在折叠主体211上。
51.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盖板212可与折叠主体211为一体结构。
52.请参阅图4和图5,第二折叠部22可包括与头枕组件40连接的折叠本体221以及在折叠本体221朝向第二头带30一侧与折叠本体221连接的本体盖板222。折叠本体221可与本体盖板222连接以形成装配空间203,以安装电路走线60、拾音器、扬声器、传感器等电子元件。
53.折叠本体221可至少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附加其他材料或直接采用其他材料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例如柔韧效果、触觉效果、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
54.折叠本体221可为壳体状结构,当然,也可为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折叠本体221上可设置有第二转轴2211,以与折叠组件23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轴2211的轴线可向靠近第二头带30的方向延伸。第二转轴2211可位于装配空间203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轴2211可位于折叠本体221与本体盖板22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盖板222上也可设置第二转轴2211,以与折叠本体221上的第二转轴2211同轴设置,并配合与折叠组件23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轴2211可设置在本体盖板222上,而不设置在折叠本体221上。
55.折叠本体221远离第二转轴2211的一端设置有长度调节孔2212,以与头枕组件40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长度调节孔2212在折叠本体221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本体221在长度调节孔2212内设置沿长度调节孔2212延伸方向设置的锯齿2213,以与头枕组件40配合。
56.本体盖板222可至少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附加其他材料或直接采用其他材料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例如柔韧效果、触觉效果、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
57.本体盖板222可为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当然,也可以与折叠本体221一般为壳体状结构。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盖板222可通过卡扣、粘接、螺接、焊接等形式与折叠本体221靠近折叠组件23一端的部位连接,以使得折叠本体221设置长度调节孔2212的部位未被本体盖板222覆盖,使得折叠本体221设置长度调节孔2212的部位的柔韧性适当,可弯折在头枕组件40内。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本体盖板222与折叠本体221连接时,也可弯折在头枕组件40内。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盖板222与折叠本体221的连接,可使得装配空间203为通道形状,以与头枕组件40内连通,实现电路走线60在装配空间203及头枕组件40内的布置。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盖板222可在折叠本体221远离第二头带30的一侧与折叠本体221连接。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盖板222可与折叠本体221为一体结构。
62.请参阅图5、图6、图7和图8,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3在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3在另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图8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3在线
ⅷ‑ⅷ
处的截面示意图。折叠组件23可分别与第一折叠部21、第二折叠部22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折叠部21和第二折叠部22均相对于折叠组件23绕不同的转轴例如第一转轴2112、第二转轴2211转动,降低第一折叠部21与第二折叠部22之间的空间干涉率,使得头戴式设备100可折叠充分,以降低头戴式设备100的空间占用率。
63.折叠组件23可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2301的壳体231以及安装在容纳空间2301内的同步齿轮组232。同步齿轮组232可与第一折叠部21例如第一转轴2112、第二折叠部22例如第二转轴2211固定,以通过同步齿轮组232实现第一折叠部21、第二折叠部22与折叠组件23的转动连接,及第一折叠部21与第二折叠部22通过同步齿轮组232相对于壳体231的同步相向运动以折叠第一头带20,或同步背向运动以展开第一头带20。
64.壳体231的一端可置于第一折叠部21的安装空间201内,与第一折叠部21转动连接,另一端可置于第二折叠部22的装配空间203内,与第二折叠部22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调节壳体231的长度、大小、形状等结构特征,实现第一折叠部21与第二折叠部
22对壳体231至少部分部位的包裹,进而使得头戴式设备100的外观表现力得以提升。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调节壳体231的长度、大小、形状等结构特征,实现第一折叠部21与第二折叠部22在展开或折叠时的抵接限位。
65.壳体231可至少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附加其他材料或直接采用其他材料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例如柔韧效果、触觉效果、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
66.壳体231可包括主体2311、与主体2311连接形成容纳空间2301的盖板2312以及设置在容纳空间2301内的间隔板2313。主体2311与盖板2312连接可形成壳体主体2310,以作为壳体231的外部轮廓。间隔板2313设置在容纳空间2301内,以将容纳空间2301间隔为第一容纳腔2302与第二容纳腔2303,以便对容纳空间2301进行分区设置,合理布置容纳空间2301,以高效利用容纳空间2301,避免容纳空间2301内部结构的相互干扰。
67.主体2311可为壳体状结构也可为片状结构。
68.主体2311在伸入第一折叠部21的安装空间201内的部位边缘可设置第一缺口2314,以便通过第一缺口2314实现安装空间201与容纳空间2301的连通,便于电路走线60在安装空间201与容纳空间2301内的布置。
69.主体2311在伸入第二折叠部22的装配空间203内的部位边缘设置第二缺口2315,以便通过第二缺口2315实现装配空间203与容纳空间2301的连通,便于电路走线60在装配空间203与容纳空间2301内的布置。
70.盖板2312可为片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壳体状结构,甚至也可为与主体2311一样的结构。
71.盖板2312可与主体2311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螺接、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以在第一缺口2314处形成连通安装空间201与容纳空间2301的第一通孔2304,以在第二缺口2315处形成连通装配空间203与容纳空间2301的第二通孔2305。
72.可以理解地,第一通孔2304及第二通孔2305的设置方式可不限于此,可直接设置在主体2311上,可直接设置在盖板2312上,当然,也可在壳体231根据需求确定的地方上设置。
73.在一实施例中,盖板2312可与主体2311为一体结构。
74.间隔板2313可为板状结构。间隔板2313可夹设在盖板2312与主体2311之间,也可通过抵接、螺接、焊接、卡扣等方式设置在容纳空间2301内。
75.间隔板2313的设置,可使得第一通孔2304及第二通孔2305均与第一容纳腔2302连通,进而,可使得电路走线60布置在第一容纳腔2302内。
76.同步齿轮组232可设置在容纳空间2301例如第二容纳腔2303内,可避免同步齿轮组232对电路走线60的接触磨损、干扰,进而可降低头戴式设备100的故障发生率。
77.同步齿轮组232可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2301例如第二容纳腔2303内的多个齿轮,例如可至少包括第一齿轮2321及第二齿轮2322。当然也可包括其他齿轮。同步齿轮组232中的多个齿轮通过齿轮间的啮合作用传动。例如第一齿轮2321及第二齿轮2322可啮合连接传动。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321可绕轴线在第一方向上转动。第二齿轮2322可绕轴线在第二方向上转动。第一齿轮2321的轴线可与第二齿轮2322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一方向可与第二方向相反,例如第一方向可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为逆时针方向,例如第一
方向可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为顺时针方向。
79.第一齿轮2321可与第一折叠部21例如第一转轴2112连接例如卡扣、粘接、焊接、螺接等形式的连接,使得第一转轴2112可与第一齿轮2321同轴设置,并在一同转动时,保持相对静止。当然,第一转轴2112也会贯穿壳体主体2310例如主体2311、盖板2312及间隔板23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321可与第一折叠部21例如第一转轴2112为一体结构。
80.第二齿轮2322可与第二折叠部22例如第二转轴2211连接例如卡扣、粘接、焊接、螺接等形式的连接,使得第二转轴2211可与第二齿轮2322同轴设置,并在一同转动时,保持相对静止。当然,第二转轴2211也会贯穿壳体主体2310例如主体2311、盖板2312及间隔板23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齿轮2322可与第二折叠部22例如第二转轴2211为一体结构。
8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为了降低第一转轴2112对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部件产生接触磨损、干扰等情况,间隔板2313可在与壳体主体2310之间设置有第一凸柱2316,以包裹第一转轴2112的至少部分,减少第一转轴2112在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裸露。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柱2316可位于第一容纳腔2302内,并可与壳体主体2310、间隔板2313紧密配合,例如抵接、间隔设置。
8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柱2316上可设置有容纳第一转轴2112的第一穿孔2317,以降低第一转轴2112在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裸露部位,进而降低第一转轴2112对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部件的接触磨损、干扰等。
8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为了降低第二转轴2211对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部件产生接触磨损、干扰等情况,间隔板2313可在与壳体主体2310之间设置有第二凸柱2318,以包裹第二转轴2211的至少部分,减少第二转轴2211在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裸露。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柱2318可位于第一容纳腔2302内,并可与壳体主体2310、间隔板2313紧密配合,例如抵接、间隔设置。
8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柱2318上可设置有容纳第二转轴2211的第二穿孔2319,以降低第二转轴2211在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裸露部位,进而降低第二转轴2211对第一容纳腔2302内的部件的接触磨损、干扰等。
87.请参阅图9,图9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20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爆炸图。第一头带20可包括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连接的第一折叠部21、与头枕组件40连接的第二折叠部22以及连接第一折叠部21、第二折叠部22的折叠组件23。
88.第一折叠部21可包括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连接的折叠主体211以及在折叠主体211朝向第二头带30一侧与折叠主体211连接的主体盖板212。折叠主体211可与主体盖板212连接以形成安装空间201。
89.折叠主体211上可设置有第一转轴2112。
90.主体盖板212可通过卡扣、粘接、螺接、焊接等形式与折叠主体211连接。
91.主体盖板212可设置连接结构2111,通孔202设置在连接结构2111上。
92.在第一头带20展开时,第一折叠部21例如折叠主体211与第二折叠部22例如折叠本体221抵接限位。
93.请再次参阅图3,第二头带30可与第一头带20相对设置,具体结构也与第一头带20的结构类似,例如,也可包括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连接的第一折叠部21、与头枕组件40连接的第二折叠部22以及连接第一折叠部21、第二折叠部22的折叠组件23。所以,第二
头带30内的第一折叠部21、第二折叠部22及折叠组件23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头带20中结构的介绍,不再赘述。
9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头带30与第一头带20可对称设置。在此可对第二头带30与第一头带20的不同之处进行介绍。请参阅图3和图10,图10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头带20与第二头带30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头带30可与第一头带20交联在头枕组件40内,以实现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与头枕组件40的连接。第二头带30上的长度调节孔2212可与第一头带20上的长度调节孔2212部分重叠,以交联在一起,并与头枕组件40配合。可以理解的,第一头带20与第二头带30的交联的长度的调节可以实现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松紧调节。第二头带30上的锯齿2213与第一头带20上的锯齿2213相对设置,且位于两个长度调节孔2212内的相对两侧边缘。
95.请参阅图1和图11,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的头戴式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与头枕组件40、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形成环形框架。在图11中的头戴式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
96.在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通过两个折叠组件23折叠时,头枕组件40相对于两个折叠组件23向靠近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一侧转动。
97.在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通过两个折叠组件23展开时,头枕组件40相对于两个折叠组件23向远离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一侧转动。
98.在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通过两个折叠组件23折叠或展开时,在第一头带20中,第一折叠部21及第二折叠部22均相对于折叠组件23转动,并可转动至第一折叠部21及第二折叠部22相互抵接限位的位置,即折叠后第一折叠部21及第二折叠部22并排设置的抵接限位,展开后第一折叠部21及第二折叠部22首尾相连的抵接限位。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通过两个折叠组件23折叠时,头枕组件40相对于两个折叠组件23向靠近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佩戴组件10及头枕组件40均位于受力组件50同一侧的位置。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通过两个折叠组件23展开时,头枕组件40相对于两个折叠组件23向远离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受力组件50位于佩戴组件10与头枕组件40之间的位置。
101.请参阅图1和图2,头枕组件40可用于与用户的头部接触,也可间接的通过受力组件50与用户头部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枕组件40可至少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附加其他材料或直接采用其他材料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例如柔韧效果、触觉效果、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枕组件40可为壳体状结构,内部可用于容纳第一头带20与第二头带30交联的部位。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头枕组件40内可设置松紧调节组件41,以用于调节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交联的长度。松紧调节组件41可穿过第一头带20的长度调节孔2212及第二头带30的长度调节孔2212,进而使得第一头带20的锯齿2213与第二头带30的锯齿2213位于长度调节孔2212的两侧,并与松紧调节组件41啮合传动。可以理解,松紧调节组件41可至少设置有齿轮,以通过齿轮与第一头带20的锯齿2213、第二头带30的锯齿2213位于长度调节孔2212齿轮传动,实现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交联的长度的调节。当然,松紧调节组件41还可以包括动力源例如电机、旋钮等结构,以对齿轮施加动力。
103.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框架图。头枕组件40内可设置电池42,以维持佩戴组件10内的主机12的工作。电池42可通过电路走线60与主机12连接。电路走线60可从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容置空间101通过通孔202伸入第一折叠部21的安装空间201,并可通过第一通孔2304伸入第一容纳腔2302,并可通过第二通孔2305伸入装配空间203,进而伸入头枕组件40内。可以理解地,电路走线60也为头戴式设备100的一部分。
104.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1所示头戴式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在头戴式设备100展开时的合理使用,需要在一定限度内使得第一头带20和/或第二头带30保持第一折叠部21与第二折叠部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在第一头带20中,使得第一折叠部21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4,第二折叠部22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25,以在第一头带20展开时,第一磁性件24与第二磁性件25磁作用力连接,保持第一头带20的稳定性,降低在头戴式设备100佩戴后第一折叠部21与第二折叠部22相对于折叠组件23在一定限度内的转动。在第二头带30中,使得第一折叠部21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4,第二折叠部22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25,以在第二头带30展开时,第一磁性件24与第二磁性件25磁作用力连接,保持第二头带30的稳定性,降低在头戴式设备100佩戴后第一折叠部21与第二折叠部22相对于折叠组件23在一定限度内的转动。
105.请参阅图1,受力组件50包括设置在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朝向头枕组件40一侧的第一受力件51和设置在头枕组件40朝向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一侧的第二受力件52。第一受力件51和第二受力件52可作为头戴式设备100的受力部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可至少通过第一受力件51和第二受力件52作为受力点,使得头戴式设备100稳固支撑、佩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受力件51和第二受力件52可均至少包括软垫,以通过粘接、卡接、螺接等方式固定在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头枕组件40上。
106.请参阅图14,图14为图13所示头戴式设备100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头戴式设备100还可包括系带70。系带70可在头戴式设备100折叠后辅助用户携带或佩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头带20中,第一折叠部21连接折叠组件23的一端设置第一挂载件26,以与系带70的一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挂载件26可为挂钩、挂环、卡扣结构、螺接结构等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头带30中,第一折叠部21连接折叠组件23的一端设置第二挂载件27,以与系带70的另一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件27可为挂钩、挂环、卡扣结构、螺接结构等结构。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系带70的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系带70的设置可以使得系带70、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配合佩戴在用户头部上,以实现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功能。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系带70的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系带70的设置可以使得系带70、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配合佩戴在用户颈部,以进行折叠携带。
109.请参阅图15,图15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100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得头戴式设备100在折叠后保持折叠状态,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三磁性件111,头枕组件40设置有第四磁性件43,在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通过两个折叠组件23折叠时,头枕组件40相对于两个折叠组件23向靠近佩戴组件10例如主机壳体11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第三磁性件111与第四磁性件43磁作用力连接限位的位置,保持头戴式设备
100的折叠状态。
110.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100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松紧调节系统的框架图。松紧调节系统80可用于在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后,调节松紧,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降低仅通过第一头带20及第二头带30调节带来的不适感。松紧调节系统80可包括设置在受力组件50例如第一受力件51、第二受力件52上的传感器81、设置在受力组件50例如第一受力件51、第二受力件52上气囊83以及用于控制气囊83的涨紧度的处理器82。
111.传感器81可用于感测受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81可设置在第一受力件51和/或第二受力件52上。
112.气囊83可用于调节受力组件50与用户头部之间的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83可设置在第一受力件51和/或第二受力件52上。
113.处理器82可用于控制气囊83的涨紧度,以调节受力组件50与用户头部之间的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可以控制传感器81所感测的受力值在第一阈值范围内,进而,使得在气囊83的涨紧度在合适的范围内,且使得受力组件50在气囊83的作用下与用户紧密接触,使得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较为舒适。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81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受力件51上的第一传感器811以及设置在第二受力件52上的第二传感器812。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83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受力件51上的第一气囊831以及设置在第二受力件52上的第二气囊832。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根据第一传感器811及第二传感器812对受力的综合感测,来综合调整第一气囊831及第二气囊832的涨紧度,使得第一传感器811及第二传感器812感测的综合压力在第一阈值范围内。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根据第一传感器811对受力的感测,来调整第一气囊831的涨紧度,使得第一传感器811感测的压力在第一阈值范围内。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根据第二传感器812对受力的感测,来调整第二气囊832的涨紧度,使得第二传感器812感测的压力在第一阈值范围内。
11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壳体;头枕组件,与所述主机壳体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主机壳体与所述头枕组件,每一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包括:第一折叠部,一端与所述主机壳体连接;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和第二折叠部,一端置于所述头枕组件内,另一端与所述折叠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通过所述折叠组件折叠时,所述头枕组件相对于所述折叠组件向靠近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在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通过所述折叠组件展开时,所述头枕组件相对于所述折叠组件向远离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所述主机壳体与所述头枕组件、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为环形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一端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内,与所述第一折叠部转动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折叠部内,与所述第二折叠部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带和/或所述第二头带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壳体,设置有容纳空间,并一端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内,与所述第一折叠部转动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折叠部内,与所述第二折叠部转动连接;以及同步齿轮组,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具有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及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配置为通过所述同步齿轮组相对于所述壳体同步相向运动或同步背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内连通,所述同步齿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且部分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分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且部分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分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设置有所述容纳空间;以及间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将所述容纳空间间隔为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间隔板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凸柱及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及第二凸柱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均分别与所述壳体主体、所述间隔板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凸柱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凸柱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穿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
电路走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头带和/或所述第二头带延伸至所述主机壳体内及所述头枕组件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通过所述折叠组件展开时,所述头枕组件相对于所述折叠组件向远离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抵接限位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折叠部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抵接限位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作用力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有第三磁性件,所述头枕组件设置有第四磁性件,在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通过所述折叠组件折叠时,所述头枕组件相对于所述折叠组件向靠近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并可转动至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磁作用力连接限位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系带,用于与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中所述第一折叠部连接所述折叠组件的一端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折叠时,与所述主机壳体、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配合佩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松紧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头枕组件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连接,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头带及第二头带交联的长度。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第一受力件,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上;第二受力件,设置在所述头枕组件上;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或所述第二受力件上;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气囊的涨紧度,以控制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或所述第二受力件的受力。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受力件和/或所述第二受力件上,用于感测受力,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气囊的涨紧度,以控制所述传感器所感测的受力值在第一阈值范围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主机壳体;头枕组件,与主机壳体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及第二头带,相对设置并连接主机壳体与头枕组件,第一及第二头带包括第一折叠部,与主机壳体连接;折叠组件,与第一折叠部转动连接;和第二折叠部,置于头枕组件内,与折叠组件转动连接。本申请的第一及第二头带通过折叠组件实现折叠,使头枕组件相对于折叠组件向靠近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收纳头戴式设备并减少空间体积的占用。第一及第二头带通过折叠组件展开,使头枕组件相对于折叠组件向远离主机壳体的一侧转动,可转动至主机壳体与头枕组件、第一及第二头带为环形框架,通过环形框架实现头戴式设备的佩戴。通过环形框架实现头戴式设备的佩戴。通过环形框架实现头戴式设备的佩戴。


技术研发人员:

叶文龙 周友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0:2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3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件   所述   壳体   头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