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牧人的吃肉习俗

藏族牧人的吃肉习俗
    食肉仅限偶蹄动物
 
  世代以放牧为生的藏族牧人,自然以肉食为主,牛乳和用牛乳制成的酸奶、干酪、酥油也是日常的食品。同时,也食用少量的糌粑,吃一点土豆和萝卜。米面、土豆和萝卜都是他们的副食。在藏族牧人的眼里,带叶的蔬菜与牧草是等同之物,在一些低洼的草场上,到处生长着野葱、野蒜、野韭菜、野菠菜和一种嫩叶可食的荨麻,它们和遍地牧草争荣竞秀,而这些都是牲畜觅食的草,并不是人吃的东西。
 
metal dome熔断器盒  牧人离不开肉,一个不太困难的牧人之家,冬春季节天天有肉吃,在一个帐篷里,一只三四十斤的羊,最多食用一个星期。当天气不太热的时候,把肉煮上一大锅,捞出后放在盆里,随吃随取。
  在西藏,对如何择肉而食有古老的信条,信条告诉人们,除偶蹄类动物可供食用外,其它肉类皆为恶物。这就是说,他们放牧的牛和羊,草原上野生的鹿和麝,以及他们并不饲养的猪,这些动物的蹄是双瓣的,是偶数,它们的肉是可以食用的;而他们放牧的马,豢养的狗,草原上野生的旱獭、兔子和各种飞禽走兽,以及他们并不饲养的驴、骡和小家禽鸡、鸭、鹅,这些动物或是单蹄,或是五爪,是奇数,它们的肉包括禽类的卵都是恶物,绝不可食。至于那栖息在江河湖泊中的鱼虾,虽然无蹄无爪或有众多的足,但在传统信仰中,它们是龙的眷属,倘若冒昧地吃了它们,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史籍记载,吐蕃第29代赞普仲年德茹的王妃,由于不听劝阻,吃了油炸青蛙得罪了龙,患暴病致死。
  藏族牧人世世代代遵循着信条的约束,不论是谁都不例外。遵照这个原则,牧人可食的肉类,实际上就只有牛羊肉了。
  每当剪羊毛的夏季,是牛羊增膘育肥的季节,牧人此时以奶和奶制品为主食,食肉甚少,但在连通咸水湖的条条河中,产卵的鱼儿密密麻麻,藏族牧人即使馋到了极点,也没有人想到要去吃它们:再以奔走在草甸的旱獭来说,传说中它们的前世是僧人,就是到了饥肠辘辘的地步,也不能把老和尚宰了吃肉啊!按照传统观念,如有人竟然去吃驴肉、吃蟒蛇、
光线路终端吃狗肉,将被视为恶人。一个藏族牧人如吃了异物,一旦被人发现,他就会声名狼藉,他的秽闻在草原上不胫而走。在藏区,“吃狗肉的”是句骂人的话。倘若某天,一个真的吃过异物的汉子摇摇晃晃地走进某个帐篷,女主人一定会睁大惊讶的眼睛,“阿拉拉”地尖叫起来,老阿爸立刻把头掉过去,很不客气地用手在鼻孔前扇来扇去,露出一副厌恶的神情,仿佛已经闻到什么腐臭的气味。显然,主人不欢迎他的造访。在这座房帐里,他不仅没有肉吃,恐怕连茶也喝不到。
点火加热装置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传统的藏族饮食结构正在一些年轻人中悄然变化,他们在外边有滋有味地吃起鸡、鸭、鱼、虾来。但不吃马肉、狗肉、旱獭。
 
  在冬宰的日子里
 
  牛羊肉是人所共知的富有营养的食物,一个牧人每天大体要食肉一市斤,用粮半市斤左右。他们身躯魁梧,体格健壮。 束丝机
拖曳臂式悬架 
  屠宰牲畜是男人的事,完全不用妇女动手。若是宰牛,男人便手执一根十多米长的毛绳,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远处渐渐靠近牛。当离它到五六米远时,突然抛出已经挽好活套的绳,不偏不倚地套住牛角。受惊的牛步步后退,而毛绳却愈拉愈紧。随后,男人将手中的绳折成一个个套圈,不停地向目标抛去,套上一圈,勒紧一圈,不一会儿,牦牛便窒息而死了。如果是宰羊,男人则将袍服两袖掖在怀里,袒露着上身,双手握住牲畜的犄角,一个箭步就把它扭倒在地,用一条细皮绳缠住牲畜的口鼻,窒息而死。于是,剥皮、开膛,取出内脏。一面顺手割取那尚在温热的肝,一小块、一小块地抛进自己的嘴里,一面把畜体操刀肢解,分割成块。小刀在畜体的骨缝里灵活自如地移动,毫无阻碍,切割技巧干净利索,真正达到了“游刃有余”的高超境地。这一切都是在牛皮或羊皮上进行,绝不沾地。一头几百斤的牛或几十斤的羊,屠宰分割的全过程不超过半小时,一个牧人一天可宰杀20只羊或10多头牛。
  每年农历十月,畜转入冬季牧场,这是牛羊膘满肉肥的时节,牧人要成批屠宰牲畜,为冬春贮备肉食,雄性牛羊五龄即可宰杀。这时,邻里们组合在一起,各户帐篷的小伙子大
显身手,进行一场屠宰技术的比赛。妇女和孩子们绽开了笑脸,围绕着他们,从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赏声。每当一头牛羊屠宰完毕,就割掉头蹄,把胴体?为八块:前腿两块、后腿两块、肋巴两块、胸骨一块、臀部一部,再将内脏冲洗干净,塞进牛羊的胃腔里,用毛线把开口处缝牢。在冬季牧场上,牧人都有在自己帐篷边上用石块或草皮垡子垒成的仓房,藏语称为“夏贡”,“夏”是肉的意思,“贡”是仓的意思。仓的四壁砌得十分严实,大约有一人多高,宛如一座碉堡。妇女和孩子们把收拾好的肉块搬入仓中垛好,肉块很快就自然冷冻了,成为冬春季节牧人全家随吃随取的食物。
 
  由于高原一年当中有半年多的时间天气严寒,故而用冷冻、熏制的方法保存肉类,可能在远古的年代就形成了。在冬季,牧人把剔骨后的牛羊肉割成条,挂在帐杆上冷冻阴干,待肉里的水份消失后,制成的干肉就能储存了。这种肉十分酥脆,可一点一点地掰着生食,不用蒸煮加工即可入口细嚼,藏语称这种肉为“夏岗布”。风干肉是每个帐篷都要制的,是牧人夏季外出活动的常备食品,也是馈送亲友的礼物。
 
  带血的开锅肉
 
  相比我国其他地方的复杂精细的烹调术,藏族牧人食肉就停留在始作之道了。牧人制作肉食只有一种方法:白煮,不用调味品。有的地方煮肉时放入盐,大多数地方连盐也不用。在藏族牧区,绝对不许把肉放在火上烤,因为烤肉的油会滴入火中得罪火神,对此,牧人是非常谨慎的。
  煮肉讲究火候,以鲜嫩为好。通常是将带骨的大块肉投入锅中,用旺火煮开几个滚,帐房主妇就用一根削尖了的木棍把肉挑出来,放在一个大盆中供家人进食。这种半熟的开锅肉,肉中见血,但吃起来不腻人,耐嚼且越嚼滋味越香。如果帐篷主妇要为她的家人制做晚餐“加吐”――带汤的面疙瘩,通常是在的肉汤锅里,投入揉碎的面块,放一些盐作调料,然后拿起一大块带骨生肉,用锋利的小刀把肉一块块削进汤中,只开一个滚,即可出锅了。汤里的肉很难说是否已经熟了。但帐篷主妇坚信,用这种方式煮出来的汤面,具有美妙滋味,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远比任何名厨烹制的汤面都要可口得多。
  因为大块肉要用手抓着吃,故此种食肉的方式称之为“手抓”。根据藏区习俗,吃肉不能用嘴啃骨头,只能用刀来削割,故而,吃“手抓”时要一手抓肉,一手执刀,一块块地把肉片削下来吃;如果是块无骨的肉,便用上下牙咬住一端,用刀顺着嘴皮把肉割断,大口大口地去咀嚼。初次目睹这种吃肉方式的异族客人,往往为之瞠目,担心他们会割  破嘴唇。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藏区,就连五、六岁的孩子们也在舔嘴抹舌地学着用这种方式吃肉。牧人吃肉一丝不苟,把骨刮得干干净净,那锋刃在嘴边割、挖、剔、削,运用自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34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牧人   帐篷   食肉   方式   牲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