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作者:杜良 钟爱华 周兵飞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3带风扇的安全帽
        摘要[目的] 为研究饥饿胁迫下鱼类的生理生化变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瑞氏染法研究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大鳞副泥鳅的成熟红细胞逐渐发生变化,先出现核膜溶解,然后出现细胞形变,接着出现核质扩散和细胞膜溶解,最后整个成熟红细胞膜完全溶解,核染反应由紫黑变为紫红最后变为粉红。大鳞副泥鳅的幼稚红细胞则明显增多。[结论] 在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出现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膜溶解和核质扩散,因此红细胞核异常可以作为饥饿胁迫的指标。
        关键词饥饿胁迫;大鳞副泥鳅;红细胞;形态
        中图分类号S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761-03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浙海院团〔2013针织牛仔布38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328411)。
        作者简介杜良(1991-),男,山东济宁人,本科生,专业:水产养殖。*通讯作者,讲师,硕士,从事水生生物基础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0707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花鳅亚科(Cobitinae细胞核染)、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区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都有大鳞副泥鳅的分布。大鳞副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类的高档营养珍品,被人们称为水中人参se110;大鳞副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肺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小便不畅和乳腺癌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泥鳅是一种生产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关闭起重装置[1]
金银花绿原酸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33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泥鳅   红细胞   饥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