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
作者:胡秀珍
来源:《敦煌研究》2021年第05期
采摘网
        内容摘要:《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8月出版,洞窟测绘图的绘制,运用了当时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电脑绘图软件绘制。通过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反映出了敦煌石窟考古测绘图绘制方法、技术不断探索、創新、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绘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5-0061-06
        On the Drawing of the Survey Maps of the Caves in Volume I of
阻尼线        the General Collection of Dunhuang Caves
        HU Xiuzhe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Archaeological Report of Mogao Caves 266—275, the first volume of th
e General Collection of Dunhuang Caves, was published in August 2011.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that was relatively advanced for the time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omputer graphic software to draw the survey maps of these caves.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utilized to create these maps has shed light on the rece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s and technology used to render images of the Dunhuang caves.
        Keywords:General Collection of Dunhuang Caves, Vol. I; survey maps of caves; drawing methods
食用油抗氧化剂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多卷本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以下简称为《全集》),按时代从早期至晚期结合洞窟排列布局分卷系列出版,是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先生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敦煌学界的期盼,更是敦煌研究院重要的考古工作项目,规模预计将达到一百卷。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需要几古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实现的目标。
导丝男士        1957年,在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主持下,制定了编辑出版《全集》的计划,由学者、艺术家组成编委会。1958年至1959年先后召开过三次编委会议,制订了出版规划纲要、选题计划、编辑提纲和分工办法等文件的草案。20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逐渐恢复了石窟考古和编写报告的工作。1994年再次草拟考古报告《全集》编辑出版计划,并在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了报告的编写小组。2004年,成立了由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保护研究所、数字化研究所、信息资料中心等多个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全集》工作委员会,并确定了报告编写的体例[1]。
叉车称重        洞窟的壁画、塑像在历经千年后,目前还能清晰地看到,将来可能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壁面病害的滋生蔓延,人为的保护只可尽力延长它的时间,况且还有地震、洪水等不可控的自然灾害的存在。因此,将洞窟的现状科学、完整、系统地用石窟考古报告的形式留存后世的工作也是一项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
        《全集》的编写内容是文字、测绘图、摄影图版,展示、说明,详尽地记录洞窟全部遗迹,并附录相关研究资料等。石窟考古测绘图是指洞窟联合平面图,平、剖面结构图,各壁立面图,窟顶仰视图,塑像正视图、剖视图、左右侧视图,各种展开图,等值线图,
洞窟透视图等。这些依据考古要求忠实于现存实物绘制的线描图,直观地反映了洞窟结构、壁画、塑像的现状,既可以作为档案资料保存,也可以为以后研究者研究敦煌石窟甚至复原洞窟提供尽可能准确、详尽的基础资料。
        一 洞窟测绘图的绘制历程
        《全集》第一卷洞窟测绘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对现存最早的第268、272、275窟,进行了传统的手工测绘,后又增加相邻窟龛至11个编号洞窟[1](图1)。最初的工作方法是绘图人员在洞窟用皮尺拉基线、架设方格网、在小平板上手工绘图,用最传统、简单的绘图工具测绘洞窟内壁画、塑像、结构等,手工测绘进度相对较慢。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更为了敦煌石窟测绘图的发展,1992年,敦煌研究院考古所与北京建设部遥感测量与制图中心合作,曾较大规模地对莫高窟北朝30多个洞窟进行近景摄影测量[2],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与传统手工绘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这是敦煌石窟考古测绘图的绘制从传统走向发展迈出的第一步。
        2002年,敦煌研究院决定由樊锦诗院长主持、考古所蔡伟堂等承担《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的编写任务[1]。此时,洞窟测绘图的绘制、清绘已基本
完成,进入全面的核查、修改。手工测绘洞窟工作进度较慢,用更好的方法,准确、快速地绘制测绘图,让石窟考古测绘走出传统的手工绘制,走向发展,如何利用好现代科技专业设备和绘图软件,这是多年来一直思考和寻求突破的问题。2006年,樊院长了解到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洞窟来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结合专业的绘图软件,运用电脑就可以绘制线描图。经过与北京的三维激光扫描公司技术人员反复沟通,通过技术探索、实践,确定可以达到敦煌石窟考古测绘图的各种需求。2006年底,考虑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绘图软件不断更新应用,为了今后《全集》系列出版的统一性,敦煌研究院决定与北京戴世达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对考古报告第一卷的洞窟测绘图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电脑上全部重新绘制。
        这一全新的测绘方法于2007年正式应用。由戴世达公司承担洞窟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管理、点云处理等绘图的前期工作,并贴合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所提供的专业数码照片,由敦煌研究院考古所的测绘人员依据公司提供的“点云”数据和已贴合的照片,用电脑在微工作站的绘图环境中绘制线描图。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完整的洞窟数据,结合专业测绘人员运用电脑绘图,这是当时国内石窟考古测绘图领域的首次尝试。
        问题之一是敦煌研究院考古所的测绘人员长期以来从事手工绘制,操作电脑绘图软件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先由公司技术人员对考古所的测绘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既实用又快捷,在学习、实践三个月后,测绘人员逐渐掌握了MicroStation V8(绘图软件)和Leica Cyclone(与扫描仪配套的点云处理软件)软件的常用功能及部分原理。
        在樊院长主持,多部门配合下,《全集》第一卷洞窟测绘图于2010年全部绘制完成。在短时间内完成11个洞窟的测绘图,共250余幅插图,是集所有参与者智慧和辛勤努力的成果。经过反复核查、修改、补充,《全集》第一卷考古报告于2011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图2),为今后继续编写、出版系列石窟考古报告奠定了基础。《全集》第一卷考古报告,2013年荣获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荣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二 洞窟测绘图的绘制方法
电容器串联        《全集》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首次运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绘图软件相结合的方式,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的带有高精度坐标的‘点云’影像作控制,配合电脑制图,结合专业测绘人员把握时代特征,辨识描绘,相互密切配合,将‘测’‘绘’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段完
成。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始于西方,又称为‘实景复制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以三维激光扫描和扫描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3]。相比传统的手工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极大的技术优势,在数据采集方面,具有高效、快捷、精确等特点,满足了石窟考古领域非接触、高速度、数字化的数据采集要求。
        (一) 考古测绘的控制及平、立面图投影关系
        在扫描洞窟前,公司技术人员先要控制被扫描洞窟的坐标。此次考古测绘的控制建立,运用了工程测绘的方法,引入了“敦煌莫高窟永久性基础控制网(GPS)点”。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卫星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定位,与GPS建立连接,从而确定被测洞窟在敦煌地区、乃至在地球上的准确位置。通过对每一个导线点进行正反观测,在每一个被测洞窟前和洞窟中,建立控制点。并依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用水准仪在洞窟前和洞窟中的导线点建立了高程,这样,被测洞窟在位置上与大地接轨,在高程上也与黄海海拔相连。[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3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253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绘   洞窟   考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