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以及抛光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抛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盘组件以及抛光机系统。


背景技术:



2.抛光机为对玻璃进行抛光的机械设备。传统的抛光机抛光玻璃时都是将玻璃通过吸附垫吸附到定盘上,通过将玻璃放置于吸附垫上,即可实现玻璃在定盘上的固定。采用该种吸附垫固定玻璃,玻璃抛光完成后,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下料,通常的做法是利用铲子撬玻璃的边角,该种方式下料操作动作慢,易损坏玻璃影响良品率,更重要的是此种抛光方式无法实现抛光工艺的自动化,人工操作量大,工作效率难以保证。
3.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下料工艺的自动化,有利于研究开发一种全新的用于抛光机的定盘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下料方便、易于实现下料自动化的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以及抛光机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包括支撑盘、中空盘、吸附垫和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主轴所述中空盘设于所述支撑盘上方,所述吸附垫设于所述中空盘上方,所述中空盘内设有空腔,所述主轴的上端由所述支撑盘的底部中心向上延伸至所述空腔中,所述主轴中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中空盘上方(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吸附垫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可以是在全部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或仅在部分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通孔(贯穿吸附垫设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
6.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5-2.5mm,相邻第二通孔之间的孔距l1(相邻孔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0-65mm,所述吸附垫最外缘处的第二通孔与所述吸附垫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2(孔边缘与吸附垫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20mm,且所述吸附垫最外缘处的一圈第二通孔的中心连线围成的密闭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吸附垫总面积的占比不低于90%。由于吸附垫要用于吸附玻璃,若开孔不满足上述要求,可能导致吸附垫吸附玻璃的效果不好。但若开孔数量过少,剥离玻璃与吸附垫的效果又不好,特别是玻璃尺寸较大的时效果更不好。上述开孔要求可以均衡吸附垫的吸附与剥离玻璃的效果。
7.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所述主轴与支撑盘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保证主轴与支撑盘之间的密封性,通过主轴内中空孔道加入的气体或液体不会向外流出。
8.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所述主轴中的中空通道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采用气源或水源用于通过中孔通道、空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向吸附垫表面提供气体或水,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气源可采用高压空气。
9.本实用新型中,玻璃可以直接吸附在吸附垫上,若不经过处理,玻璃难以下料。通过在主轴中设置中空通道,可通过中孔通道、空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向吸附垫表面提供气体或水,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上述中空盘中的空腔形状可不限,第一通孔的数量优选的与第二通孔保持相同。上述定盘组件可为下定盘或上定盘,更优选的,为下定盘。
10.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包括支撑盘、中空盘、吸附垫和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主轴,所述中空盘设于所述支撑盘上方,所述吸附垫设于所述中空盘上方,所述中空盘内设有空腔,所述主轴的上端由所述支撑盘的底部中心并向上延伸至所述空腔中,所述主轴中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吸附垫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所述吸附垫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四通孔(贯穿吸附垫设置),所述中空盘上方在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可在全部第四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或仅在部分第四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三通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相互连通。优选的,多条纵横交错的凹槽相交处均设有第四通孔。
11.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多条所述凹槽纵横交错设置(优选的第四通孔设于多条纵横交错的凹槽相交处),所述凹槽均通长设于所述吸附垫的上表面上(即槽开至吸附垫的边缘),所述凹槽的槽宽为0.5-2mm,纵向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l3或横向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l4为20-150mm,纵向最外缘处的凹槽或横向最外缘处的凹槽距离所述吸附垫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5为20-30mm。由于吸附垫要用于吸附玻璃,若开槽不满足上述要求,可能导致吸附垫吸附玻璃的效果不好。但若开槽数量过少,剥离玻璃与吸附垫的效果又不好,特别是玻璃尺寸较大的时效果更不好。上述开槽要求可以均衡吸附垫的吸附与剥离玻璃的效果。
12.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所述主轴与支撑盘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保证主轴与支撑盘之间的密封性,通过主轴内中空孔道加入的气体或液体不会向外流出。
13.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所述主轴中的中空通道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采用气源或水源用于通过中孔通道、空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向吸附垫表面提供气体或水,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气源可采用高压空气。
14.本实用新型中,玻璃可以直接吸附在吸附垫上,若不经过处理,玻璃难以下料。通过在主轴中设置中空通道,可通过中孔通道、空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凹槽向吸附垫表面提供气体或水,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上述中空盘中的空腔形状可不限,第三通孔的数量优选的与第四通孔保持相同。上述定盘组件可为下定盘或上定盘,更优选的,为下定盘。
15.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包括支撑盘、中空盘、吸附垫和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主轴,所述中空盘设于所述支撑盘上方,所述吸附垫设于所述中空盘上方,所述中空盘内设有空腔,所述主轴的上端由所述支撑盘的底部中心并向上延伸至所述空腔中,所述主轴中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中空盘上方设有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吸附垫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并且,所述吸附垫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所述吸附垫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四通孔,所
述中空盘上方在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三通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相互连通。
16.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所述主轴与支撑盘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保证主轴与支撑盘之间的密封性,通过主轴内中空孔道加入的气体或液体不会向外流出。
17.上述定盘组件中,优选的,所述主轴中的中空通道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采用气源或水源用于通过中孔通道、空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向吸附垫表面提供气体或水,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气源可采用高压空气。
18.本实用新型中,玻璃可以直接吸附在吸附垫上,若不经过处理,玻璃难以下料。通过在吸附垫表面设置第二通孔和凹槽,通过在主轴中设置中空通道,可通过中孔通道、空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凹槽向吸附垫表面提供气体或水,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上述中空盘中的空腔形状可不限,第一通孔的数量优选的与第二通孔保持相同,第三通孔的数量优选的与第四通孔保持相同。上述定盘组件可为下定盘或上定盘,更优选的,为下定盘。
19.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抛光机系统,包括抛光机以及用于自动下料的下料机械手,所述抛光机的下定盘组件或上定盘组件为上述的定盘组件。上述下料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可不限,只要能实现自动化下料玻璃的效果即可。
20.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盘、中空盘可分体设置,也可以一体设置,中空盘中空腔的形状可不限。
21.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系统时,首先将玻璃粘贴在吸附垫上,对玻璃进行抛光后,通过主轴中的中空通道向空腔中提供气体或液体,气体或液体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传递至吸附垫表面和/或通过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凹槽传递至吸附垫表面,用于玻璃与吸附垫的剥离,此时即可无需人工操作,通过下料机械手可以实现玻璃的下料,操作更加方便,工作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实现玻璃下料的自动化操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3.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通过在吸附垫表面设置第二通孔和/或凹槽,通过在主轴中设置中空通道,用于剥离玻璃的气体或液体通过中孔通道、空腔,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传递至吸附垫表面和/或通过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凹槽传递至吸附垫表面,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工作效率更高。
24.2、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系统通过定盘组件与下料机械手的配合,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操作更加方便。
25.3、本实用新型的定盘组件和抛光机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有利于抛光机的自动化操作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实施例1、2中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实施例1中吸附垫与中空盘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29.图3为实施例2中吸附垫与中空盘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30.图例说明:
31.1、支撑盘;2、中空盘;3、吸附垫;4、驱动机构;5、主轴;6、空腔;7、中空通道;8、第二通孔;9、密封圈;10、凹槽;11、第四通孔;12、气源/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33.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4.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35.实施例1:
3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包括支撑盘1、中空盘2、吸附垫3和用于与驱动机构4连接的主轴5,中空盘2设于支撑盘1上方,吸附垫3设于中空盘2上方,中空盘2内设有空腔6,主轴5的上端由支撑盘1的底部中心向上延伸至空腔6中,主轴5中设有中空通道7,中空通道7与空腔6连通,中空盘2上方设有多个与空腔6连通的第一通孔,吸附垫3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8,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8相互连通。
37.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8的直径为0.5-2.5mm(上述范围均可),相邻第二通孔8之间的孔距l1为20-65mm(上述范围均可),吸附垫3最外缘处的第二通孔8与吸附垫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3-20mm(上述范围均可),且吸附垫3最外缘处的一圈第二通孔8的中心连线围成的密闭区域的面积占吸附垫3总面积的占比不低于90%。
38.本实施例中,主轴5与支撑盘1之间设有密封圈9。
39.本实施例中,主轴5中的中空通道7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12。上述气源/水源12可不限,可采用高压气体或水。
40.本实施例的抛光机系统,包括抛光机以及用于自动下料的下料机械手,抛光机的下定盘组件或上定盘组件为上述的定盘组件。
41.实施例2:
42.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包括支撑盘1、中空盘2、吸附垫3和用于与驱动机构4连接的主轴5,中空盘2设于支撑盘1上方,吸附垫3设于中空盘2上方,中空盘2内设有空腔6,主轴5的上端由支撑盘1的底部中心并向上延伸至空腔6中,主轴5中设有中空通道7,中空通道7与空腔6连通,吸附垫3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纵横交错的凹槽10,多条纵横交错的凹槽10相交处至少开设有一个第四通孔11(图中仅示出一个,即位于吸
附垫3中心),中空盘2上方在与第四通孔11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空腔6连通的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11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第四通孔11的开设位置也可不限制于纵横交错的凹槽10相交处。
43.本实施例中,多条纵横交错的凹槽10均通长设于吸附垫3的上表面上,凹槽10的槽宽为0.5-2mm(上述范围均可),纵向相邻凹槽10之间的间距l3或横向相邻凹槽10之间的间距l4为20-150mm(上述范围均可),纵向最外缘处的凹槽10或横向最外缘处的凹槽10距离吸附垫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5为20-30mm(上述范围均可)。
44.本实施例中,主轴5与支撑盘1之间设有密封圈9。
45.本实施例中,主轴5中的中空通道7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12。
46.本实施例的抛光机系统,包括抛光机以及用于自动下料的下料机械手,抛光机的下定盘组件或上定盘组件为上述的定盘组件。
47.实施例3:
48.本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包括支撑盘1、中空盘2、吸附垫3和用于与驱动机构4连接的主轴5,中空盘2设于支撑盘1上方,吸附垫3设于中空盘2上方,中空盘2内设有空腔6,主轴5的上端由支撑盘1的底部中心并向上延伸至空腔6中,主轴5中设有中空通道7,中空通道7与空腔6连通,中空盘2上方设有多个与空腔6连通的第一通孔,吸附垫3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8,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8相互连通;并且,吸附垫3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纵横交错的凹槽10,多条纵横交错的凹槽10相交处至少开设有一个第四通孔11,中空盘2上方在与第四通孔11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空腔6连通的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11相互连通。
49.本实施例中,主轴5与支撑盘1之间设有密封圈9。
50.本实施例中,主轴5中的中空通道7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12。
51.本实施例的抛光机系统,包括抛光机以及用于自动下料的下料机械手,抛光机的下定盘组件或上定盘组件为上述的定盘组件。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盘(1)、中空盘(2)、吸附垫(3)和主轴(5),所述中空盘(2)设于所述支撑盘(1)上方,所述吸附垫(3)设于所述中空盘(2)上方,所述中空盘(2)内设有空腔(6),所述主轴(5)的上端由所述支撑盘(1)的底部中心向上延伸至所述空腔(6)中,所述主轴(5)中设有中空通道(7),所述中空通道(7)与所述空腔(6)连通,所述中空盘(2)上方设有多个与所述空腔(6)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吸附垫(3)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8),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8)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8)的直径为0.5-2.5mm,相邻第二通孔(8)之间的孔距l1为20-65mm,所述吸附垫(3)最外缘处的第二通孔(8)与所述吸附垫(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3-20mm,且所述吸附垫(3)最外缘处的一圈第二通孔(8)的中心连线围成的密闭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吸附垫(3)总面积的占比不低于9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与支撑盘(1)之间设有密封圈(9)。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中的中空通道(7)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12)。5.一种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盘(1)、中空盘(2)、吸附垫(3)和主轴(5),所述中空盘(2)设于所述支撑盘(1)上方,所述吸附垫(3)设于所述中空盘(2)上方,所述中空盘(2)内设有空腔(6),所述主轴(5)的上端由所述支撑盘(1)的底部中心并向上延伸至所述空腔(6)中,所述主轴(5)中设有中空通道(7),所述中空通道(7)与所述空腔(6)连通,所述吸附垫(3)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10),所述吸附垫(3)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凹槽(10)连通的第四通孔(11),所述中空盘(2)上方在与所述第四通孔(11)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空腔(6)连通的第三通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11)相互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凹槽(10)纵横交错设置,所述凹槽(10)均通长设于所述吸附垫(3)的上表面上,所述凹槽(10)的槽宽为0.5-2mm,纵向相邻凹槽(10)之间的间距l3或横向相邻凹槽(10)之间的间距l4为20-150mm,纵向最外缘处的凹槽(10)或横向最外缘处的凹槽(10)距离所述吸附垫(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5为20-30mm。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与支撑盘(1)之间设有密封圈(9)。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中的中空通道(7)的下端连接有气源/水源(12)。9.一种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盘(1)、中空盘(2)、吸附垫(3)和主轴(5),所述中空盘(2)设于所述支撑盘(1)上方,所述吸附垫(3)设于所述中空盘(2)上方,所述中空盘(2)内设有空腔(6),所述主轴(5)的上端由所述支撑盘(1)的底部中心并向上延伸至所述空腔(6)中,所述主轴(5)中设有中空通道(7),所述中空通道(7)与所述空腔(6)连通,所述中空盘(2)上方设有多个与所述空腔(6)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吸附垫(3)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8),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8)相互连通;并且,所述吸附垫(3)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凹槽(10),所述吸附垫(3)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凹槽(10)连通的第四通孔(11),所述中空盘(2)上方在与所述第四通孔(11)对
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空腔(6)连通的第三通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11)相互连通。10.一种抛光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机以及用于自动下料的下料机械手,所述抛光机的下定盘组件或上定盘组件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盘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包括支撑盘、中空盘、吸附垫和主轴,中空盘设于支撑盘上方,吸附垫设于中空盘上方,中空盘内设有空腔,主轴的上端由支撑盘的底部中心向上延伸至空腔中,主轴中设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与空腔连通,中空盘上方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吸附垫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两种其他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以及一种抛光机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化下料的定盘组件,通过在吸附垫表面设置第二通孔和/或凹槽,可以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玻璃与吸附垫的分离,便于自动化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杨会义 杨友贵 李新良 周继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永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2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空腔   主轴   凹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