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载无线充电器通常水平安装在中控台下,仅提供一个平面用于手机的支撑和充电,随着车辆的运行,产生的晃动容易导致手机断充,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有些车主喜欢在中控台、出风口等位置架设无线充电支架进行充电,不仅影响驾驶而且在遇到极端路况和危险时安全气囊弹开的时候会有致命危险。
3.此外,有必要对手机进行杀菌消毒。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紫外线杀菌电路,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第三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可约束手机的充电腔,该第二壳体在前后方向的一个侧面设有手机插入口,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其充电发射面面朝所述充电腔,所述紫外线杀菌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led驱动芯片、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手机检测传感器以及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led驱动芯片以及手机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led驱动芯片与所述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以及led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led驱动芯片以及滤波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以及手机检测传感器均设于所述充电腔内。
7.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在车载无线充电器在内部设计了充电腔,充电腔可供手机插入,手机插入后由无线充电电路进行充电,由于充电腔可约束手机,在车辆运行时手机不会发生晃动,从而避免手机断充,也可以避免车主在中控台、出风口等位置架设无线充电支架,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将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外壳设计为三个壳体,这样就将车载无线充电器分为3个组件,这样的设计便于后续拆装维修,某个模块损坏可以单独更换该模块,不用将整个充电器都报废,节省了成本,此外,还为车载无线充电器增加了杀菌消毒功能,手机插入充电腔后可以对其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线杀菌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不是穷尽的,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唯一实施方式。以下相应的实施例只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新型内容,并非对其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该实施例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不同形式的变化和改动,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用新型内容并且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无线充电电路以及紫外线杀菌电路。
15.如图1所示,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110、第二壳体1120以及第三壳体1130,第一壳体1110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壳体1120的左侧,第三壳体1130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壳体1120的右侧。
16.无线充电电路设于第一壳体1110内,构成无线发射组件,第二壳体1120 内形成可约束手机的充电腔a,构成充电腔组件,第二壳体1120的前侧面设有上述插入口a-1。
17.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发射面面朝充电腔a,手机需要充电时,经插入口 a-1将手机插入充电腔a,插入后由无线充电电路进行充电,由于充电腔可约束手机,在车辆运行时手机不会发生晃动,从而避免手机断充,同时,可以避免车主在中控台、出风口等位置架设无线充电支架,提高了安全性。
18.如图4所示,紫外线杀菌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310、led驱动芯片 1320、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1330、手机检测传感器1340以及滤波模块 1350,第一控制模块1310与led驱动芯片1320以及手机检测传感器1340 连接,led驱动芯片1320与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1330连接,滤波模块 1350与第一控制模块1310以及led驱动芯片1320连接。
19.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310、led驱动芯片1320以及滤波模块1350均设于第三壳体1130内,构成杀菌组件,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1330以及手机检测传感器1340均设于充电腔a内。
20.紫外线杀菌电路1300工作时,接入电源经滤波模块1350滤波后,为第一控制模块1310以及led驱动芯片1320供电,当手机检测传感器1340检测到手机插入充电腔a后,第一控制模块1310控制led驱动芯片1320将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1330点亮,紫外线led发光单元1330产生 265nm-280nm波长的紫外光对该手机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
21.这里将充电器设计成3个组件,便于后续拆装维修,某个组件损坏可以单独更换该组件,不用将整个充电器都报废,节省了成本。
22.为了进行散热,如图2所示,第三壳体1130内设有用于为充电腔a散热的散热风扇1131,如图4所示,散热风扇1131由第一控制模块1310控制,接入电源经滤波模块1350滤波后还为散热风扇1131供电,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1120与第三壳体1130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具有第一风口1121以及第二风口1132,第二壳体1120上还具有与第一风口1121左右相对的第三风口1122,第二壳体1120与第一壳体1110之间设有垫片1140,垫片1140上具有与第三
风口1122相通的缺口1141。
23.其中,缺口1141为多个,由上至下间隔分布,呈梳状。
24.以散热风扇1131由外向内吹风为例,外部冷风从第二风口1132、第一风口1121进入充电腔a,带走热量后经第三风口1122、缺口1141排出,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风扇1131也可以由内向外吸风,第三风口112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120的后侧面、顶面或者底面,同时将垫片1140省略,而这里将第三风口1122设置在左侧面,一方面是为了让第三风口1122远离插入口a-1,散热效果较佳,另一方面,也为了使第三风口1122远离第二风口 1132,避免排出的热风又进入充电腔a。
25.在一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壳体1130上还具有与第二风口1132左右相对的第四风口1133,散热风扇1131设于第四风口1133,这样,也可以同时对第三壳体1130的内部进行散热。
26.在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110由罩壳1111以及盖板1112构成,盖板1112通过螺栓与罩壳1111固定,第一壳体1110内设有电路板1113和线圈支架1114,上述无线充电电路大部分设置在电路板上,仅其发射线圈设置在线圈支架1114上,电路板1113和线圈支架1114 通过螺栓与罩壳1111固定。
27.如图5所示,无线充电电路包括防反滤波模块1210、buck-boost模块 1220、ldo供电模块1230、采样电阻1240、全桥逆变模块1250、lc谐振模块1260、qi身份鉴权芯片1270、ntc电阻128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1290。
28.防反滤波模块1210与buck-boost模块1220以及ldo供电模块1230连接,buck-boost模块1220经采样电阻1240与全桥逆变模块1250连接,ldo 供电模块1230与第二控制模块1290连接,采样电阻1240的两端与第二控制模块1290连接,全桥逆变模块1250与lc谐振模块1260连接,qi身份鉴权芯片1270以及ntc电阻1280与第二控制模块1290连接,第二控制模块 1290连接全桥逆变模块1250。
29.其中,防反滤波模块1210用于连接汽车电池,起到防反接和滤波的作用。
30.buck-boost模块1220用于调节输出电压来调节充电输出功率, buck-boost模块1220输出直流电压到全桥逆变模块1250。
31.ldo供电模块1230为第二控制模块1290提供5v工作电压。
32.采样电阻1240用于采样buck-boost模块1220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然后输入到第二控制模块1290,从而计算无线充电器的输入功率。
33.qi身份鉴权芯片1270采用q1.3身份鉴权芯片,基于该芯片,在充电前,充电器和被充电设备之间可以进行身份验证,确保通过身份验证后才可以进行功率传输。ntc电阻1280为多个,用于检测电路板1113以及lc谐振电路 1260的发射线圈1261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第二控制模块1290结束充电,实现过温保护,提升安全性。
34.第二控制模块1290对全桥逆变模块1250进行控制,使全桥逆变模块 1250将buck-boost模块1220输出的直流电压斩波成125khz的方波,输入到lc谐振模块1260,lc谐振模块1260的发射线圈1261通过磁场将能量发送到被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
35.其中,全桥逆变模块1250由4个nmos开关管组成,如图5所示,4个 nmos开关管在桥臂sw1和sw2节点间产生方波信号,方波信号加载在lc谐振模块1260的两端产生交流电流,交流电流通过发射线圈1261产生磁场。
36.为了避免漏磁,提高充电效率,如图2所示,发射线圈1261相对于充电发射面的另一侧设有隔磁板1115,隔磁板1115与发射线圈1261粘接,并固定在线圈支架1114,发射线圈1261可以采用mp-a13线圈。
37.在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充电腔a内固定有用于约束手机的两个支架1400,两个支架1400前后间隔布置,均呈c形。
38.显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紫外线杀菌电路,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第三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可约束手机的充电腔,该第二壳体在前后方向的一个侧面设有手机插入口,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其充电发射面面朝所述充电腔,所述紫外线杀菌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led驱动芯片、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手机检测传感器以及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led驱动芯片以及手机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led驱动芯片与所述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以及led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led驱动芯片以及滤波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以及手机检测传感器均设于所述充电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内设有用于为所述第二壳体的充电腔散热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以及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具有第一风口以及第二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风口左右相对的第三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具有与所述第三风口相通的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多个,多个缺口由上至下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二风口左右相对的第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第四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腔内固定有用于约束手机的支架,所述支架呈c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防反滤波模块、buck-boost模块、ldo供电模块、采样电阻、全桥逆变模块、lc谐振模块、qi身份鉴权芯片、ntc电阻以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防反滤波模块与buck-boost模块以及ldo供电模块连接,所述buck-boost模块经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全桥逆变模块连接,所述ldo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采样电阻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全桥逆变模块与所述lc谐振模块连接,所述qi身份鉴权芯片以及ntc电阻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全桥逆变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c谐振模块的发射线圈相对于所述充电发射面的另一侧设有隔磁板,所述隔磁板与所述发射线圈粘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qi身份鉴权芯片采用q1.3身份鉴权芯片。

技术总结


一种可杀菌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无线充电电路以及紫外线杀菌电路,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第二壳体内形成可约束手机的充电腔,第二壳体在前后方向的一个侧面设有手机插入口,无线充电电路设于第一壳体内,且其充电发射面面朝所述充电腔,紫外线杀菌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LED驱动芯片、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手机检测传感器以及滤波模块,第一控制模块、LED驱动芯片以及滤波模块均设于第三壳体内,多个紫外线LED发光单元以及手机检测传感器均设于充电腔内。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手机断充,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便于后续拆装维修,节省了成本,此外,还为车载无线充电器增加了杀菌消毒功能。充电器增加了杀菌消毒功能。充电器增加了杀菌消毒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

吴佩申 张军伟 柯献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信耀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17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模块   风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