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赵彦保 银纳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第16卷第4期2005年12月
化学
CHEMICAL
研究
RESEARCH
V01.16No.4
Dec.2005银纳米晶体制备与表征
赵彦保,刘锦,娄云鹏,吴志申,张治军
(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在聚乙烯吡略烷酮存在的条件下,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均一、有
良好分散性的银纳米微粒,并以此为种子,利用种子诱导生长,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棒状胶束环境中制备
出了银纳米棒和纳米线.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产品的
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银;纳米晶体;种子诱导生长法
中图分类号:0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11(2005)04—0052—03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SilverNanocrystals
ZHAOYan—bao,LIUJin,LOUYun—peng,WUZhi—shen,ZHANGZhi-jun
fLaboratoryofSpecialFunctionalMaterials,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Henan,ChinaJAbstract:InthepresenceofPVP.silvernanoparticleswit
hnarrowsizedistributionandfinedispersion
aresynthesizedbyreductionofsilvernitratewithhydrazine
solution.WiththeaboveAgparticlesserveasseed,Agnanorodsandnanowiresaresuccessfullyprepared,inthepresenceofrodlikemicellesof
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TheproductscharacterizedbyXrraydiffraction,transmis—
sionelectronmicroscopy,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andUVspectra.
Keywords:silver;nanocrystals;seed—mediatedgrowth
金属纳米微粒由于具有不同于块体材料的光、电、磁等性能,在催化、信息存储、光电、微电子以及润滑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金属银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其纳米材料的制备一直
验货平台是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5捌.尽管目前不同形态的银纳米晶如球形,三角形,棒形,线形,立方形等的制备已有文献报道,但是探索简单易行、可控形貌的银纳米结构制备方法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n101.作者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以硝酸银为原料,使用不同还原剂,利用种子诱导生长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银纳米晶体.1实验部分
1.1原料和仪器
水合肼、硝酸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醇(95%)、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柠檬酸、氨水均为分析纯.
JEM一100CX透射电子显微镜,X7PertPhilipsXRD衍射仪(CuKct0.15406nm),AVATAR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UnicamUV540紫外吸收光谱仪.
1.2银纳米颗粒的制备
取AgNO,(5.9mmol·L一)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9.0mmol·L。1)各2mL加入100mL三颈烧瓶,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o.7mL氨水(66.9mmol·L。1).然后把1.44mL水合联氨溶液(8.0mmol·L一)迅速加入,剧烈搅拌30min后,
留少量种子溶液进行下步反应,大部分溶液离心、洗涤、干燥得纳米微粒样收稿日期:2005一07一15.
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612002900).
作者简介:赵彦保(1970一),男,博士,从事纳米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
第4期
赵彦保等:银纳米晶体魄赳备与麦堑三!
品.1.3银纳米棒、纳米线的制备
银纳米棒的制备:取含有上述种子的溶液4mL加到含有1.04
mmo|·L~AgNO,,5.38mmol·L“氨水,3.87mmol·L‘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2.22mmol·L一抗坏血酸水溶液(总体积为22.7mL)的圆底烧瓶
中,室温搅拌8h,经过离心洗涤在试管底部得到银纳米棒的样品.纳米线的制备:取含有上述种子的溶液2mL加到含有1.36mmol·L~AgNO,,2.06
mmol·L“氨水,2.02mmol·L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2.90mmo]·L’1抗坏血酸的水溶液(总体积为43.5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搅拌36h,经过离心洗涤在试管底部得到银纳米线的样品.
2结果与讨论
2.1银纳米晶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图1为银纳米晶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从图上可以看出样品在衍射角(2p)为38.15。,44.33。,64。49。,77.53。和81.51。位置出现多重衍射峰,这些衍射峰可分别归属于金属银的(111),(200),(220),(311)和(222)晶面的衍射(JCPDSNO.87-0597),这说明样品为单质银.样品衍射图谱上没有出现其它峰,说明样品中没有晶态杂质.
2.2银纳米颗粒的形貌分析
将Ag纳米微粒分散于乙醇中,然后转移到喷碳铜网支持膜上,空气中晾干后在JEM一100C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貌.图2给出了银纳米颗粒的TEM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银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0nm.
芎。
窨耋
图1银纳米晶的XRD图谱
Fig.1XRDpatternofsilvernanocrystals
图2银纳米微粒的电镜照片Fig.2TEMimageofsilvernanopartieles图a中,1)为空白,其它n(Ag+):n(肼)=2:1;n(Ag+):,l(NH3)为:2)1:4;3)1:5;4)1:5.5;5)1:6;6)1:8;
图b中,n(Ag+):n(NH3)为:(1,3)1:4;(2,4)1:5;n(Ag+):n(肼)为:(1,2)2:1;(3,4)1:5
图3银纳米微粒水溶液的uV光谱
Fig.3UVspectraofthesilvernanoparticlesinaqueoussolution
化学研究2005焦
2.3银纳米颗粒的紫外分析
图3a是在固定硝酸银、水合肼和PVP浓度(硝酸银与水合肼的摩尔比为2:1)的条件下,通过改变NH,的量,得到不同的银纳米微粒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图,其中曲线1为空白(水),从曲线2到曲线6,Ag+与NH,摩尔比依次为1:4,1:5,1:5.5,1:6,1:8.从uV谱图上可以看出所有样品都在400nm左右出现了银的特征吸收带,并且随着NH,量的增大,
银纳米微粒的吸收峰值向短波方向发生了移动(蓝移).这是由于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肼的还原能力也随之增强,Ag+的还原速度加快,银成核速度增大,导致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减小,吸收峰蓝移.但是当氨水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吸收峰位置趋于某一值(例如曲线4,5,6),说明当氨水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肼的还原能力达到最大,银纳米微粒的粒径不再减小.图3b中曲线1和3表示Ag+与NH,摩尔比固定为1:4,硝酸银与水合肼的摩尔比分别为2:1和1:5;曲线2和4表示的是Ag+与NH,摩尔比分别为1:5,硝酸银与水合肼的摩尔比分别为2:1和1:5.从曲线1、3和曲线2、4可以看出,在Ag+与NH,摩尔比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还原剂(肼)的浓度的增大,所得银纳米微粒的吸收峰明显蓝移.曲线3的峰值较曲线1发生了蓝移,曲线4的峰值较曲线2发生了蓝移,这说明随着肼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还原能力也随之增强,银成核速度加快,导致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减小,吸收峰发生蓝移.
2.4银纳米棒、纳米线的形貌分析
图4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利用种子诱导生长得到的银纳米棒、纳米线的TEM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银纳米棒、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较均匀,纳米棒的长度为200—500nm不等,纳米线的长度为l肛m,纳米线的长径比大约为50.说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银纳米晶的结构与形貌的有效调控.
图4银纳米棒、纳米线的电镜照片
Fig.4TEMimagesofsilvernanorodsandnanowires
参考文献:
[1]SunYG,XiaYN.Shape-controlledsynthesisofgoldandsilvernanoparticles[J].Science,2002,298:2176—2179.
[2]DienL,NishijimaA,MorrisDE.ActivityandstructureofhydrotreatingNi,Mo,andNi—Mosulfidecatalystssupposedon^y—Al!03.L』s1zeolite[J].JCatalysis,1999,188:111—124.
[3jPrashantVK.Photophysical,photochemicalandphotocatalyticaspectsofmetalnanoparticles[J].JPhysChemB,2002,106:7729—7744.
[4]任湘菱,唐芳琼.超细银一金复合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2,60(3):393—396.
[5]YuDB,VivianW—WY.Controlledsynthesisofmonodispersesilvernanocubesinwater[J].JAmChemSoc,2004,126:13200—13201.
[6]YuDB,VivianW—WY.Hydrothermal—inducedassemblyofcolloidalsilverspheresintovariousnanoparticlesthebasisofHTAB—modifiedsilvermirrorre热冲击
action『J].JPhysChemB,2005,109:5497—5503.
系统中断控制器[7]SunYG,BrianM,XiaYN.Metalnanostructureswithhollowinteriors『J].AdvMater,2003,15:641—646.
[8]MathieuM,SuzanneG,Marie—PauleP.Silvernanodisks[J].AdvMater,2002,14:1084—1086.
[9]HuJQ,ChenQ,XieZX,eta1.Asimpleandeffectiverouteforthesynthesisofcrystallinesilvernanorodsandnanowires[J].AdvFunctMater,2004,14:183—189.
[10]SunYG,XiaYN.Mechanisticstudythereplacementreactionbetweensilvernanostructuresandehloroaurieacidinaqueousmedium[J].JAmChemSoc,2004,126:3892—3893.
银纳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赵彦保, 刘锦, 娄云鹏, 吴志申, 张治军, ZHAO Yan-bao, LIU Jin, LOU Yun-peng , WU Zhi-shen, ZHANG Zhi-jun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1
肝素钠提取技术
刊名:
化学研究
英文刊名:CHEMICAL RESEARCH
年,卷(期):2005,16(4)
被引用次数:4次
1.Sun Y G.Xia Y N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2002
2.Dien L.Nishijima A.Morris D E Activity and structure of hydrotreating Ni,Mo,and Ni-Mo sulfide catalysts supported on γ-Al2O3-USY zeolite 1999
3.Prashant V K Photophysical,photochemical and photocatalytic aspects of metal nanoparticles 2002
4.任湘菱.唐芳琼超细银-金复合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学报 2002(03)
5.Yu D B.Vivian W-W Y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silver nanocubes in water 2004
6.Yu D B.Vivian W-W Y Hydrothermal-induced assembly of colloidal silver spheres into various nanoparticles on the basis of HTAB-modified silver mirror reaction 2005
7.Sun Y G.Brian M.Xia Y N Metal nanostructures with hollow interiors 2003
8.Mathieu M.Suzanne G.Marie-Paule P Silver nanodisks 2002
9.Hu J Q.Chen Q.Xie Z X A simple and effective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silver nanorods and nanowires 2004
10.Sun Y G.Xia Y N Mechanistic study on the replacement reaction between silver nanostructures and chloroauric acid in aqueous medium 2004
1.学位论文李万胜纳米晶体银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2008
目的:通过应用纳米晶体银敷料(爱银康)在不同烧伤病人的Ⅱ度创面,观察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的细菌培养情况以及病人对纳米晶体银敷料的不良反应,从而研究纳米晶体银敷料在烧伤Ⅱ度创面控制感染方面的疗效、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安全性。
背景: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仍然是预防烧伤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银是一种有效的抗菌物质,但是过去的含银敷料在伤口的环境中很快失去活性,必须经常更换。爱银康是一种新的含银抗菌敷料,不存在老剂型的上述特点,具有持续和快速的抗菌活性,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方法:选择60例烧伤深度相对均匀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患者,将每例患者烧伤深度相对一致创面随机分为3个对照区域,组(A组)采用纳米晶体银敷料,对照组分别采用1%磺胺嘧啶银(SD-Ag)(B组)及紫草油纱布敷料组(C组),比较3组创面愈合的时间并进行前后创面的细菌培养。将每例烧伤患者在相同条件下清创,引流水疱并去除已分离表皮,用1:2000洗必泰溶液清洗。组取出爱银康,用蒸馏水浸湿敷料,蓝的一面朝下,将爱银康覆盖于伤口,上面覆以多层敷料包扎;磺胺嘧啶银组按
80cm2涂抹5g药量计算,用重量单位计量,将磺胺嘧啶银霜均匀涂抹在烧伤创面,厚约2-
海绵真空吸盘3mm,外加纱布包扎;紫草油组用单层紫草油纱布覆盖创面,外加多层纱布包扎,所有创面均每3天换药一次。分别于烧伤患者入院当日首次清创换药时、浅Ⅱ度创面于后5天、深Ⅱ度创面于后7天,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用无菌棉签轻拭创面分泌物,范围约3mm×3mm,在渗出最多处采集标本,立即放入无菌试管中,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
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比较用t检验,3组愈合时间的比较用q检验,3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用行×列表资料X2检验,创面愈合率趋势的比较用趋势图比较,数据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防治细菌定植方面,后创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纳米晶体银组为0%,与磺胺嘧啶银组为13.3%,紫草油纱布敷料组为28.3%比较
,P<0.05和P<0.01。纳米晶体银组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14±2.46天,与磺胺嘧啶银组12.15±2.83天和紫草油纱布敷料组13.45±3.14天相比较P<0.05和P<0.01。纳米晶体银组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8.17±3.18天,与磺胺嘧啶银组20.01±3.02天和紫草油纱布敷料组22.13±2.49天相比较
P<0.05和P<0.01。
结论:纳米晶体银敷料在烧伤Ⅱ度创面中能明显缩短愈合天数,有效防治细菌定植,而且不需频繁更换敷料以及换药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疼痛。因此纳米晶体银敷料应用于Ⅱ度创面具有明显抗菌及促进愈合的疗效。
人脸抓拍系统2.会议论文廖镇江.黄跃生.张国安.刘爱银康(纳米晶体银)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2006
作为抗菌材料,含银敷料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银制剂(硝酸银和磺胺嘧啶银)由于难以释放银离子至组织中以及释放的银离子除了会与细菌的一些成份结合,还会与创基相关成分结合,导致银离子抗菌能力失效等原因限制其广泛应用。而爱银康是由两层覆盖纳米级银离子纳米晶体的聚亚胺脂薄膜和中间的核心吸收层组成。可成功克服上述银敷料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纳米晶体银(爱银康)能够为创面提供持续稳定的动态活性银,从而广泛应用于各类伤口。本研究主要观察纳米晶体银(爱银康)应用于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明确其、控制伤口感染并进一步为促进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伤口基底准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评价该敷料在烧伤后残余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十多年来,热敏成像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的卤化银湿加工成像材料获取可见影像需要繁杂的显定影工艺,相比之下,由于热敏和光敏感热显影成像材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既简单又没有污染的热加工方式,越来越引起科学界和工业界的重视。
山嵛酸银作为热敏和光敏感热显影材料常用的成像银源,其晶体尺寸和形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热敏和光敏感热显影材料的性能,如透明度和影像密度等。目前,关于山嵛银晶体的形成机理尚不清楚,而对山嵛酸银晶体的制备报道最多的专利文献,很少涉及到晶体生长的影响因素变化与晶体尺寸大小的关系。另外,研究者们对山嵛酸银的热分解机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关羧酸银高温热分解的气体产物至今还只是一种猜想。
本文详细考察了影响山嵛酸银晶体生长的因素,研究了山嵛酸银晶体的形成机理,首次通过化学沉淀法在水-醇混合溶剂中制备出粒径为
50~100nm的山嵛酸银晶体,进一步研究了山嵛酸银的热行为以及热分解机理,考察了山嵛酸银纳米晶体在热敏成像体系及制备银薄膜方面的应用。
本文分别采用单注沉淀法和双注沉淀法制备了山嵛酸银晶体,通过对两种制备方法的对比及优选,最后确定双注沉淀法更适合制备细粒径的山嵛酸银,通过采用SEM、TEM等对山嵛酸银晶体形貌的表征发现,制备山嵛酸银所使用的溶剂、搅拌方式、加料的位置、反应温度、反应初始液中银离子浓度及加料速度等,均对山嵛酸银的晶体成核与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山嵛酸银晶体的单分散性,防止因形成气/液界面而导致颗粒聚集,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磷酸三丁酯。其中,使用水-叔丁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0.15~0.25),控制反应温度30~40℃,过量银离子浓度
4.0~6.0*10-3mol·L-1,可以得到粒径为50~100nm的片状山嵛酸银晶体。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反应初始液中加入明胶有助于形成纵横比约5∶1的棒状晶体。采用元素分析、IR、XRD和UV-Vis等手段表征了山嵛酸银纳米晶体的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
通过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山嵛酸银纳米晶体的热行为研究发现,山嵛酸银受热发生了一系列相转变,它有两个明显的突变:即在138℃左右,山嵛酸银的烷基链从高度有序转变为无序状态;在231℃左右,山嵛酸银发生了热分解,其主要分解产物为银纳米粒子和山嵛酸。采用MS对山嵛酸银在整个热分解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气体产物的跟踪检测发现,首先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放出,接着是氢气和水,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又伴随着乙炔和一些小分子的烯烃产生,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到500℃左右时,被山嵛酸钝化的银纳米粒子逐渐失去了有机分子,最终的热分解产物为金属银。根据分解产物推断,山嵛酸银的热分解是一个高温裂解反应,裂解的历程按自由基机理进行。TEM和UV-Vis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山嵛酸银热分解过程中,银纳米粒子不断长大并达到均匀的颗粒分布符合奥氏成熟原理。
本文还进一步评价了山嵛酸银纳米晶体的热敏性能,探讨了通过山嵛酸银热分解构筑银薄膜的可行性。在热敏和光敏感热显影体系,纳米级山嵛酸银晶体比微米级山嵛酸银晶体表现出更高的感光度和影像密度。通过控制山嵛酸银的热分解温度可以构筑不同形态的银薄膜,在190℃~320℃,金属银被有机产物钝化,形成了掺杂有机物的金属银薄膜;当温度高于500℃时,有机产物进一步分解可以形
成纯金属银薄膜。山嵛酸银分散液的浓度影响银薄膜中银粒子的堆积密度和形态,在很低浓度下可以得到银粒子均匀分散的金属银薄膜,球形银粒子平均粒径为160nm;而高浓度的山嵛酸银分散液得到较厚的金属银薄膜,薄膜中含有规则的三角形和截三角形银颗粒。
4.期刊论文李晓鲁.黄跃生.彭毅志.廖镇江.张国安.刘.唐进.刘旭盛.罗奇志.LI Xiao-lu.HUANG Yue-sheng.
PENG Yi-zhi.LIAO Zhen-jiang.ZHANG Guo-an.LIU Qun.TANG Jin.LIU Xu-sheng.LUO Qi-zhi纳米晶体银敷料
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烧伤杂志2006,22(1)
目的观察纳米晶体银敷料在烧伤后残余创面、控制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患者98例166个残余创面,采用随机、盲法、多中心、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常规的基础上,试验组(83处创面)参照伤口形状剪切大小合适的纳米晶体银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83处创面)常规外用磺胺嘧啶银.观察至创面完全愈合或用药20 d时终止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及药物抗感染效果.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5)d,较对照组(16±6)d明显缩短(P=0.005《0.01).总显效率试验组为97.05%,较对照组的94.17%有升高趋势(P》0.05).试验组用药后6、12 d累计细菌清除率分别为21.7%、43.5%,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米晶体银敷料用于烧伤后残余创面疗效确切,并可为进一步促进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基底.
5.学位论文楚广ICF用纳米金属铜、银和铝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2006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方法制备金属Cu、Ag和Al纳米粉体和真空手套箱技术进行隔绝空气防氧化装料,然后在情性气体保护下由可控制精密液压机进行冷(高)压和真空温压技术分别制备出相对密度分别为96.7%、98.1%和98.5%左右的纳米Cu、Ag和Al块体材料,对压制过程的工艺技术、纳米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
(1)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Cu纳米粉体。在10%He和90%Ar的混合气流中和在Ar气气流中制备的纳米Cu粒子形貌呈球形、平均粒度分别为
45nm左右和60nm;纳米Cu粒子表面Cu和0元素的原子比为94.88:5.12,有少量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存在,但在其(包括热分析后的残留物)表面中未发现Ar和N元素。
(2)在He气和Ar气流中制备的纳米Ag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5nm和80nm;在He气流中制备的粒径小些,颗粒基本为球形。熔点为959.7℃,比粗晶银的熔点(961.93℃)低2.23℃。
(3)在Ar气流中制备的纳米Al粉的平均粒度为50nm的球形金属纳米Al粉,放置半年后含氧量(Wt%)为8.
2%。在Ar气流中,新纳米铝粉的熔点为649.7℃。在纳米铝粉中未发现Ar元素存在;而在N<,2>气流中进行热分析后的纳米铝粉残余物中发现有N元素,说明纳米铝粉在热分析的加热过程中与
N发生了化学反应。
(4)对于冷压法制备金属纳米晶体Cu样品而言,压力对最终样品的密度影响很大,密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材料的热稳定性好,晶粒度未退火时为19.9nm,微应变为0.233%。200℃退火三小时后,晶粒长大不明显,约为30.5nm,微应变为0.18%。。正电子湮没测试表明材料中的微观缺陷主要是单空位及空位团,大空隙的含量很少,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大,材料中的空位团的相对含量增加,单空位减少,微空隙基本不变。
(5)冷压法制备金属纳米晶体Cu样品的显微硬度为1.55~1.90GPa,约为常规粗晶Cu材料的3~4倍;电阻率在室温下约为1.56×10<'-7>Ω·m,是粗晶Cu在室温下电阻率(0.167×10<'-7>Ω·m)的9倍。纳米Cu块体材料作靶的激光转换成X射线(Ka线)的转换效率在一激光强度为3×10<'18>W/cm<'2>时,比常规Cu材料高5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6)冷压法制备的金属纳米晶体Al、Ag的样品在室温下显微硬度分别为2.11、1.26GPa。分别是粗晶Al的14倍,粗晶Ag的2.5倍。它们的熔点分别为645.9℃和955.9℃,表现出纳米材料低熔点的特点。室温下纳米晶体Ag的电阻率为1.475×10<'-7>Ω·m,是粗晶银在室温下的电阻率(1.59×10<'-
8>Ω·m)的9倍。
(7)用真空温压法成功制备了相对密度分别为96.15%、99.66%、97.9%的纳米金属Cu、Ag和Al块体材料,压力增大,延长保压时间,提高压制温度,均有利于其密度的提高。它们的显微硬度分别为3.8GPa、1.2 GPa、1.65 GPa,是相应普通粗晶材料的8倍、3倍和5倍,体现了纳米金属块体材料的高硬度特性。
(8)纳米金属铜块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1.5 GPa 和200℃下压制的样品的平均晶粒度为25.3 nm、微应变为0.047%。样品的正电子湮没平均寿命τ为257.07ps,比未抽真空冷压法的(221.70ps)增加36ps。说明真空温压对纳米块体铜的微观结构有影响;其微观缺陷尺寸有所增大。
6.学位论文姚书山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制备及评价2009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展开了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科学研究。以半导体为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催化氧化有毒污染物质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污染方法,成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TiO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较强的光催化能力,无毒无污染等突出的优点,在光催化领域被广泛地研究和利用,并已经有了成熟的商业应用。但是TiO2禁带宽度为3.2eV,对应的光吸收波长为387.5nm,光吸收仅仅限于紫外光区,此波段的光能量占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的5%。可见光部分的比例占太阳能的45%,而实际到达地表的太阳辐
射能量集中于460-500nm波长范围。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自然光进行光催化反应,开发能够被可见光激发的光催化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寻具有不同晶体形貌的双相金属氧化物上,通过拓展光吸收范围至可见光区,以开发新型光催化剂。
Bi2WO6是最简单的Aurivillius型氧化物,为层状结构,含有WO6钙钛矿结构片层,具有介电、发光、离子导体、催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最近的许多研究发现,Bi2WO6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可用于在可见光下光解水和降解有机污染物。微波水热方法具有清洁、高效的优点。不同于普通水热方法动辄几十个小时的反应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180℃的低温条件下,仅仅微波加热60分钟,就可以得到结晶性良好的钨酸铋纳米晶体。我们利用微波水热方法合成了Bi2WO6和Bi3.84W0.16O624两种钨酸铋纳米晶体,并选择不同的水热温度、反应时间和不同的前驱液pH值,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纳米晶体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可见光参与下的光催化特性。在酸性条件下,XRD、SEM和TEM结果显示,利用微波水热方法很容易形成Bi2WO6纳米片,并且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纳米片按照不同的结构形式构成多种复合结构(superstructure)。我们还通过调节前驱液的pH值来调制钨酸铋纳米晶体的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16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晶体   创面   制备   材料   敷料   研究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