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2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2)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氮的有关物质的性质之后,对氮元素的氢化物NH3性质的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同学模仿排饱和食盐水收集的方法,想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你认为他能否达到目的?(填“能”或“否”),理由是。
(3)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①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缺陷。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②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CuO变为红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物质中可能含Cu2O。Cu2O在酸性溶液中Cu+歧化生成Cu和Cu2+。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
2.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1)氨的定量检测。
水体中氨气和铵根离子(统称氨氮)总量的检测备受关注。利用氨气传感器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示意图如下:
利用平衡原理分析含氨氮水样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
若利用氨气传感器将1 L水样中的氨氮完全转化为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10-4 mol ,则水样中氨氮(以氨气计)含量为mg·L-1
2)氨的转化与去除。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现代化氨氮去除技术。下图为MFC碳氮联合同时去除的氮转化系统原理示意图。钢套箱
已知A、B两极生成CO2和N2,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
用化学用语简述NH4+去除的原理:。
3.NH3米勒板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
(2)某学生用下图装置对NH3与NaClO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资料:氨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能生成肼。肼常温下是无液体,沸点:113℃,与水混溶,它的水溶液是一种二元弱碱。
①向水中持续通入NH3,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中的白雾由N2H4小液滴形成,进行实验: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检验白雾,试纸变蓝。该实验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N2H4,理由是。
②进一步实验确认了A中生成了N2H4。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不参与反应);此反应中若有5.6L氨气(标准状况下)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4.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
(1)将通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 ℃馏分。(已知:N2H4·H2O+2NaClO===N2↑+3H2O+2NaCl)
(2)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A”或“B”);
A.NaOH和NaClO混合溶液B.CO(NH2)2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
水合肼具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氮气。测定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下列步骤:
a.称取馏分5.000 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经稀释、转移、定容等步骤,配制250 mL溶液。
b.移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 mL水,摇匀。
c.用0.2000 mol·L-1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记录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3)水合肼与碘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若三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8.00 mL,则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电解法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可回收硝酸,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实验室模拟电解法吸收NOx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图中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若用NO2气体进行模拟电解法吸收实验。
①写出电解时NO2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②若有标准状况下2.24 LNO2被吸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的H+为mol。
(2)某小组在右室装有10 L 0.2 mol/L硝酸,用含NO和NO2(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的废气进行模拟电解法吸收实验。
①实验前,配制10 L 0.2mol/L硝酸溶液,需量取mL的密度为1.4 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
②电解过程中,有部分NO转化为HNO2。实验结束时,测得右室溶液中含3 molHNO3、0.1 molHNO2,同时左室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8 L H2。计算原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假设尾气中不含氮氧化物,写出计算过程)。
6.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固体。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3)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NaCl  B.NH4布袋弹Cl  C.HNO3D.浓H2SO4
(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_______Al+_______NaNO3+_______NaOH===_______NaAlO2+_______N2↑+______。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 e,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________L。
7.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NOx 转变为N2和H2O,这是目前国外硝酸厂进行尾气治理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某校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测算其转化率。
(一)甲组拟制取活性亚铬酸铜催化剂
亚铬酸铜(Adkin催化剂)是极好的NO催化还原的催化剂,是铜和铬的复合氧化物,成分不固定,如:CuCr2O3等,统称为亚铬酸铜该组同学取一定量硝酸铜溶液(并加少量硝酸钡作稳定剂)、 重铬酸铵溶液与氨水作用得土黄沉淀, 将沉淀物[经测定为:碱式铬酸铜铵(CuNH4(OH)CrO4 )]过滤、洗涤,80℃烘干12h, 最后焙烧。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选填序号,下同);焙烧用到的仪器有: 。
负压引流球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烧杯    E.坩埚钳  F.酒精灯
G.玻璃棒    H.漏斗  I.坩埚(部分仪器已略去)
(2)CuNH4(OH)CrO4在295℃分解生成复合的氧化物(催化剂)、氮气及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乙组拟用甲组制得催化剂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3)若制取氨气在A装置,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B装置制取氨气,则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4)用图C装置制取NO时,用可抽动的铜丝其优点是:;
(5)装置⑦的作用可能是:       
(6)若进入装置⑤的NO共2688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同),氨气过量,最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016mLN2,则NO的转化率为:。
磁动力
8.硝酸铵钙晶体[5Ca(NO3)2•NH4NO3•10H2O]极易溶于水,是一种绿的复合肥料。
(1)硝酸铵钙晶体的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已知磷酸钙是一种难溶物工业上生产硝酸铵钙的方法是以硝酸浸取磷矿石得到的粗硝酸钙(含硝酸钙、磷酸钙及硝酸)为原料制备,其生产流程为:
①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硝酸铵是一种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和利用时,需控制在较低温度.230~400℃时,它会分解成空气中含量最大的两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硝酸铵钙工厂的废水中常含有硝酸铵,净化方法有反硝化净化法和电解法。
①NO3-在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N2,该反硝化方法可用半反应(同电极反应式)表示_____
_____。
②目前常用电解法净化,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Ⅰ.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Ⅰ室可回收的产品为___________(填名称).
Ⅱ.Ⅲ室可回收到氨气,请结合方程式和文字解释其原因。 变压器防盗报警器
9.Ⅰ.工业上制取硝酸的主要流程图如下图1: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N2和H2。装置A的名称是;其中N2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方法是先将空气,然后即可得到;H2可以水和天然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高温制取,其化学方程式为。
(2)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的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g)来实现。已知1100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4,若要使CO的转化率超过8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16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应   溶液   实验   氨气   装置   方程式   制取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