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

第一章 绪论
狭义遥感:主要是空对地遥感,即在离开地面的平台上(包括卫星、飞机、气球和高塔等)装上遥感仪器,对地面进行探测。它主要是以电磁波为媒介,包括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的范围。换句话说,狭义遥感是把遥感看作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的一个立体观测系统。
广义遥感:包括空对地、地对空、空对空遥感。这不仅把整个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作为研究对象(地球遥感),而且把探测范围扩大到地球以外的日地空间(宇宙遥感)。从遥感利用的媒介来看,广义遥感包括:电磁波遥感 (光、热、无线电波)、力场遥感(重力、磁力)、声波遥感、地震波遥感。本课程所讨论的内容是狭义的指电磁波遥感。
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就是用装载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不同高度平台上的传感器,收集由地面目标物辐射和反射来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胶片或磁带上,经过回收胶片或无线电传输,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判译、识别出目标物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一种综合技术
支脚
遥感的主要任务:
1、研究地物的电磁波辐射特性;
单向器2、水塔控制器研究遥感信息的探测手段;
3、主要是传感器;
4、研究遥感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系统 ;
5、研究遥感信息的应用
遥感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2、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
4、经济性 ;
5、局限性
遥感分类:
1.按遥感器所选用的能源分电磁波遥感、声学遥感、物理场遥感等
2.按传感器有无能源作用分有源遥感和无源遥感
3.按传感器使用的运载工具分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地面遥感
4.按遥感的对象和目的分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5.按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分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物理教具制作
主动遥感:探测由人工发射的能源经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能量分布。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的接受目标物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反射的能量。
第二章 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
黄军导航电磁波:物质是由无数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环绕它旋转的分子组成。原子和分子受到光和热作用时,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物质的这种内部状态的变化就产生了电磁波。
电磁辐射: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并以辐射方式向外传播。
电磁辐射的基本特性:波粒二象性,宏观的波动性和微观的粒子性
电磁波的基本要素: 频率、传播方向、振幅     
电磁波谱:不同辐射源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各不相同,其变化也很大。人们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做电磁波谱图。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可划分出若干个波段。
物体的发射辐射:1.绝对黑体辐射;2.黑体辐射定律3.实际物体辐射4.太阳辐射5.地球辐射
大气成分:大气层随高度可分为对流层(0—12km),平流层(12—80km)和电离层(80—1000km)。
在对流层中,气体密度大,对流运动强烈,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一层中,其中在l.2—3km高度上是最容易形成云的区域,而这也是航空摄影常用的高度。
在平流层中,气体密度大为减小,气体分子数量很少,也没有天气现象。
在电离层中,气体密度更小,因太阳辐射而使稀薄大气电离。大气对地面有一种压力。高度增加时,大气压力会因大气上层质量的减小而降低。
1.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2.大气屏障: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多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低的波段称为大气屏障。 
第三章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指安装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遥感平台种类:
1、 地面平台:  高度在0----50m范围内 ;
2、 航空平台:  高度在百米至十余千米不等;
3、 航天平台:高度在150Km以上
航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
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椭圆,而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心的质心相重合; 开普勒第二定律: 卫星的向径(行星至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的轨道平均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卫星的空间轨道参数:升交点赤经Ω ;近地点角距ω ;轨道倾角i ;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卫星的扁心率e;卫星运行的周期T
1.升交点赤经Ω:如图3.2-3 所示,升交点赤经Ω为卫星轨道的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角距。所谓升交点为卫星由南向北运行时,与地球赤道面的交点。反之,轨道面与赤道面的
另一个交点称为降交点。春分点为黄道面与赤道面在地球上的交点。
2.近地点角距ω:ω是指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角距。
防潮密闭门3.轨道倾角і:i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问的两面角。也即升交点一侧的轨道面至赤道面的夹角。
4. 卫呈轨道的长半轴a:a为卫星轨道远地点到椭圆轨道中心的距离。5. 卫星轨道的偏心率(或称扁率) e(e=c/a)式中c—卫星椭圆轨道的焦距。
6.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
以上六个参数可以根据地面观测来确定。在六个轨道参数中,Ω、ω、і和T决定了卫星轨道面与赤道面的相时位置,而a 和e则决定了卫星轨道的形状。其中e越大时,则轨道越扁,e越小时,轨道越接近圆形。圆形轨道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影像时比例尺趋近一致。当e固定时,a越大则轨道离地高度H越大。H与传感器的地面分辨率和总视场宽度有密切关系。倾角i决定了轨道面与赤道面,或与地轴之间的关系。i=0时轨道面与赤道面重合。i =90o 时轨道面与地轴重合. i =90 o时轨道面接近地轴,这时的轨道称近极地轨道。轨道近
极地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球的观测范围。
卫星的三个坐标轴:当卫星在理想稳定状态时,以卫星的质心作为坐标原点,在轨道面内,指向卫星运行方向的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为y轴,垂直于地球的为z轴。
空间卫星运行特点:运行周期:卫星绕地球一圈所需的时间;重复周期:卫星回到上次地面轨迹上空运行时所需要的天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随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而
改变。
小卫星: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特点: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发射灵活
第四章 遥感传感器
传感器:指收集、量测、记录地物各种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11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吊装顺序方案
标签:轨道   电磁波   地球   地面   辐射   运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