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龛手镜》引《玉篇》校正

《龙龛手镜》引《玉篇》校正
冯先思
【摘 要】《龙龛手镜》所引《玉篇》既非顾野王原本,又与宋人纂修本有一定的差异,当为晚唐五代所流行的时本。其中所引《玉篇》注音释义间有讹误,究其原因约分三类,第一割裂引文释义,第二误解一形多用,第三形近而误。今各举例说明,希望能为深化《龙龛手镜》一书的校勘有所助益。【关键词】《龙龛手镜》;《玉篇》;校勘【作者简介】冯先思,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广东 珠海 519087)
《龙龛手镜》是辽代僧人行均为阅读佛经而编纂的异体字典。因为本书采撷了唐五代写本大藏经中的众多俗字,又加以注音、释义、辨析,为阅读大藏经提供了不少方便,也为解读敦煌写本文献中的俗字提供了强有力的参照,因此备受近代汉字研究者的青睐。然此书自问世以来,有辽刻本、宋刻本、清刻本、清钞本、朝鲜刊本等众多版本,文本内容不尽一致,注音、释义间有舛误,给读者阅读带来了不少障碍。陈飞龙、张涌泉、邓福禄、郑贤章①等学者皆已指出《龙龛手镜》的不少疏失。本人梳理《玉篇》历代文本演变之时,发现《龙龛手镜》所引《玉篇》既非顾野王原本,又与宋人修纂本有一定的差异,当为晚唐五代所流行的时本。②其引文也间有讹误,约分为三类。今略举数例,以就教于方家,希望能为深化《龙龛手镜》一书的校勘有所助益。
一 割裂引文释义
胡吉宣在《唐写原本玉篇之研究》一文对比唐写本《玉篇》与宋本《玉篇》时,认为宋本有四失,其一为“往往轻率妄删,鲁莽灭裂,全不顾文意字义,贸然节取原文注末二字以当训释”③。他举例说“车部轼、较二字下,原本引《考工记》郑注文,宋本截取注文中兵车二字注于轼、较二正字下,则并以为兵车之名矣。言部诋字原引《汉书》‘除诽谤诋欺法也’。宋本即删存‘法也’二字以当训义。以此类推,则宋本于撤字下云‘警’也,必为原引《左氏传》‘军卫不撤警也’之妄删;怂下云‘恶也’,必为原引《楚词》‘怂善而抑恶也’之妄删;非下云‘下也,隐也,责也’亦必为原引《谷梁传》‘非、隐也,刘兆曰:非、责也’之删剩。非字无隐义,‘非隐也’句,‘下’字则为‘不’之形误。服虔《汉书》注‘非、不也’。《墨子》中‘非’字皆作‘不’。”④《龙龛手镜》也出现类似情形。比如:
①①②③④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104)“基于资料库的古籍计算机辅助版本校勘和编撰系统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2019M650017)“基于计算机辅助古籍校勘平台的《类篇》校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感谢本刊审稿人所提修改意见。陈飞龙:《〈龙龛手鉴〉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第51—395页。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第199—217页。邓福禄:《〈龙龛手镜〉异形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9—77页。冯先思:《〈可洪音义〉所见五代〈玉篇〉传本考》
,《古籍研究》2016年第1期。胡吉宣:《唐写原本玉篇之研究》,《文献》1982年第2期。胡吉宣:《唐写原本玉篇之研究》,《文献》1982年第2期。
1.7:《玉篇》音劈,器也。(《龙龛》卷一0206)①
名义》:&:普获反。析,柘(斫)。(913页)②
《玉篇》:&:普的、普赐二切。裁名也。(326页)③
《类篇》:&:匹麦切。梁益谓裁木为器曰&。又匹歴切。(529页)④
自动化检测谨案:胡吉宣以为:“裁名者,《方言》(二)‘7,裁也。梁益之间裁木为器曰7。7又斫也,晋赵之间谓之7。’郭注,析破之名也。《广雅》云‘7,裁也。’《切韵》云‘裁木为器’,注本《方言》。《汉书·艺文志》‘则苟钩7析乱而已’,《集注》‘7,破也。音劈。’本书刀部‘劈,裂也’,《广雅》‘挀、劈,裂也。’挀劈与7破同。字亦作A,片部A或作劈。《慧琳》(五九、十四)‘劈,古文7A二形。《字林》:匹狄反。破也。’7从B得声义。B,水分流也。器破则分离也。”⑤《慧琳音义》卷五十九《四分律》第十四卷:“跟劈:古文7、A二形。《字林》匹狄反,破也。关中行此音。《说文音隐》披厄反,江南通行二音。”⑥《新撰字镜》卷六金部:“7:普获、普□反。裁也;凿也;斫也。”⑦《名义》《字镜》皆训为动词,《龙龛》引《玉篇》为“器也”,盖节取《方言》“裁木为器”之文,而失其本意。
2.傿:于建反。引也。又为价。《玉篇》又于靳反,依也。(《龙龛》卷一0357)
《说文》:傿:引为贾也。从人、焉声。于建切。(257页)⑧
《说文》:>:大皃。从大、?声。或曰,拳勇字。一曰,读若傿。(336页)
《名义》:傿:于建反。引为贾也。(178页)
《字镜》:傿:于靳反。依人。(64页)
《玉篇》:傿:于建切。引为价也。(52页)
谨案:傿字,《说文》《篆隶万象名义》《玉篇》训释皆为“引为贾(价)也。”写本《切韵》王一、王三释为“引物为价。又於献反。”(410、499页)⑨《龙龛》训为“引也。又为价”显然是割裂“引为价也”而成。《新撰字镜》卷一亻部引《切韵》训为“依人”,《类篇》“傿:隐幰切。地名,在郑。又于靳切。依止。又于建切。引为贾也。”(283页)《龙龛》所引《玉篇》与今本音释俱异,而与《新撰字镜》所引《切韵》《类篇》同。
3.仯:初教反,抄仯,小子也。《玉篇》:亡小、符貌二反。(《龙龛》卷一0364)
《玉篇》:仯:弥小切。仯小皃。又初教切。(58页)
《广韵》:初教反。仯仯,小子也。(416页) 瑏瑠
《字镜》:仯:扶孝反。去。小子也。(75页)
谨案:胡吉宣以为“或即《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释文》‘眇,弥小反’。《孔传》云‘言微微我浅末小子’。眇盖因‘人’而变为仯。”(536页)赵少咸以为“《龙龛手镜》所引衍一抄字,小子当为小皃。《广韵》亦衍一仯” 瑏瑡。盖《玉篇》本引《尚书·顾命》“眇”作“仯”,后人又割裂为“仯仯小子”,此句不辞,《玉篇》编者遂改为小皃。《龙龛》释为“小子也”亦割裂《尚书》之语而成。
中国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瑏瑠 瑏瑡本文所引《龙龛手镜》未特别说明,皆为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括号依次内标明卷次、页码、行数。下文仿此。〔日〕空海:《篆隶万象名义》,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75年,第913页。下文引用,仅标页码。
陈彭年等:《玉篇》,中国书店,1983年,第326页。下文引用,仅标页码。
司马光等:《类篇》,中华书局,1984年,第529页。下文引用,仅标页码。
led线形投光灯胡吉宣:《玉篇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341页。下文凡引此书皆此版本,仅标页码。
顶网
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557页。下文凡引《一切经音义》皆此版本,仅标页码。〔日〕释昌住:《新撰字镜》,《佛藏辑要》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年,第358页。下文凡引此书皆此版本,仅标页码。许慎:《说文解字》,陶生魁整理,中华书局,2020年,第257页。下文引此书,仅标页码。
周祖谟编:《唐五代韵书集存》,中华书局,1983年,第410、499页。下文引此书,仅标页码。
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16页。
赵少咸等:《广韵疏证》,巴蜀书社,2010年,第2893页。下文凡引此书皆此版本,仅标页码。
4.g:音必。行皃。《玉篇》又止也。(《龙龛》卷一0392)
单片机程序烧录《原本玉篇》:(:卑谧反。《字书》或9字也。9,止行也,在走部。《声类》或为跸字,在足部。或为)字,在人部。(291页)①
《名义》:):卑谧反。或9。止行也。(196页)
《玉篇》:):卑吉切。止行也。本作9、跸。(57页)
《字镜》:),毕一反。亦9、(,二形同。行。(81页)
谨案:g字《原本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玉篇》皆训为“止行也”,《龙龛》引《玉篇》训释分为“止也、行皃”,显然不确。《篆隶万象名义》“h”字训为“行也”,亦同此误。
5.懙:音与。《玉篇》:安也。(《龙龛》卷一0578)
《名义》《玉篇》《龙龛》《字镜》
懙:音与。《玉篇》:安也。懙、i:羊诸反。平安行也。
8:与居反。趍也。敬也。8:余吕切。《说文》曰:
煮面机
趣步88也。又以诸切。
谨敬皃。j:古文。8
:音余。恭敬也。8:与居反。趍也。谨敬皃。
i:预诸反。安行也。8
字也。i:弋渚切。安行也。i:音余。安行皃。懙、i:羊诸反。平安行也。  谨案:《说文》正篆作“8”,释为“趣步88也。”(341页)《名义》、宋本《玉篇》不收“懙”字。《汉书·叙传下》“长倩懙懙,觌霍不举”,颜师古注引苏林曰:“懙懙,行步安舒也。”②《汉书》“懙”字与《说文》“8”为构件位置不同的异体,“安行”与“行步安舒”义通。“懙”字义训与行动有关,故其字或从走作“i”,故《名义》又沟通“i、8”二字,《字镜》并列i懙二字。《龙龛》所引《玉篇》释为“安也”,未若《玉篇》《名义》释为“安行皃”为确。
6.9:音连。《玉篇》云:泣血也。(《龙龛》卷一0656)
《说文》:::泣下也。《易》曰,泣涕;如。(348页)
《名义》:<:力钱反,泣下也。(452页)
《玉篇》:<:力延切。泣血也。(160页)
《字镜》:<:力钱反。连字。泣下也。(127页)
《切韵》(王一):<:力延切。泣血。(368页)
《切韵》(王三):<:力延切。泣血。(454页)
谨案:《慧琳音义》卷九十三《续高僧传》第十二卷“连洏:下耳之反。《韵略》云,连洏者,泣泪流皃。《易》曰‘泣血涟洏’是也。形声字。”(2096页)段玉裁注云“《雨无正》《传》曰,无声曰泣血。《檀弓注》曰,泣无声如血出。而九家、虞翻注《易》乃云,血流出目。”(900页)③《文选》卷四十一李陵《答苏武书》“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李善注云“血即泪也”。④《玉篇》《龙龛》训为“泣血”,盖截取《易》经引文而成,释义当以《说文》所释为宜。
7.斨:《玉篇》音,斧也。又銎也。(《龙龛》卷一1184)
《说文》:斨:方銎斧也。从斤、爿声。《诗》曰:又缺我斨。(470页)
冯先思:《龙龛手镜》引《玉篇》校正
①②③④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续修四库全书》第228册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91页。王先谦:《汉书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十二册第6299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许惟贤整理,凤凰出版社,2015年,第900页。
《文选》卷十三,明州本六臣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626页。
《名义》:斨:且羊反。方銎。(875页)
《玉篇》:斨:且羊切。方銎斧也。(315页)
谨案:《说文》《玉篇》皆训为“方銎斧”,《名义》训为“方銎”,盖本《诗·豳风·七月》“取彼斧斨”《毛传》“方銎也”①,又《诗·豳风·破斧》毛传云“椭銎曰斧”②。銎为斧斤之穿,椭銎为狭长之穿(本段玉裁注《说文》“銎”字)③。《龙龛》所引《玉篇》则割裂此训,训为“斧也”其意尚可,又训为“銎”恐有未达。8.:、:碑、箄二音。地名。《玉篇》又田也。(《龙龛》卷一1534)
《玉篇》:=:音碑。=田也。(36页)
《集韵》:=,田也。(67页)④
谨案:胡吉宣《玉篇校释》“:”字条(0298页)云“《集韵》支韵‘:,田也。’。疑本书‘:田’当为句。”《龙龛》所引《玉篇》亦割裂训释“:田”而成。
9.媪:乌老反。女老称也。又乌没反。《玉篇》:媪妠,小肥也。(《龙龛》卷二2821)
《玉篇》:媪:乌老切。女老称。又乌骨切。媪妠,小肥也。(71页)
漆雾净化器
《玉篇》:*:女刮切。小兒肥*也。(68页)
《切韵》(切三):妠:婠妠,小儿。女刮反。婠字,烏八反。(144页)
《切韵》(王一):妠:女刮反。婠妠,小肥。婠字,烏八反。(428页)
《切韵》(王二):*:婠,小肥。女刮反。婠字,烏八反。(614页)
《切韵》(王三):妠:女刮反。婠,小肥。(516页)
《唐韵》(蒋斧本):妠:婠妠,小儿肥。女刮反。(703页)
谨案:《广韵》“妠”释义云“婠妠,小儿肥皃。”(491页)乌骨、乌没二切同音,为中古属山摄没韵合口一等,婠音乌八反为臻摄黠韵开口二等,邵荣芬认为唐五代敦煌方音中山、删、元、仙诸韵合併⑤,故婠(乌八反)与媪(乌骨切)二字读音近似,婠妠、媪妠当为同一联绵词之不同书写形式。《切韵》(王三)释义之“婠”,当作“婠妠”,承字头而省,此《切韵》释义之常例。《切韵》(王三)之“■”当为“妠”之替换声符的异体字。《切韵》(切三)释义为“小儿”,《切韵》(王一、王二、王三)释义作“小肥”,而《广韵》则释为“小儿肥皃”,由此可知“小儿”“小肥”皆节取“小儿肥皃”而成。
二 一形多用而误
《龙龛手镜》在部首设置、字头序列及字形辨析等方面有许多有别于其他字书的独特之处。张涌泉曾指出阅读使用《龙龛》一书的十八个体例⑥,其中有一形多用例。这种用字方式是写本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例子,先秦出土文献已开其例。《龙龛手镜》据写本经书编纂而成,职此之由,行均解释字形较
其他字书为多,疏释这种解释《龙龛》一书中一形多用的现象,指出某字形究竟用为哪些字,将是理解《龙龛手镜》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堀:苦没反。堀堁。《玉篇》直勿反,穽也。又求勿反,《诗》云“蜉蝣堀[阅]”,突也。(《龙龛》卷二2521)
中国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
①②③④⑤⑥《毛传郑笺》,孔祥军整理,中华书局,2018年,第192页。
《毛传郑笺》,孔祥军整理,中华书局,2018年,第201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许惟贤整理,凤凰出版社,2015年,第201页。
赵振铎:《集韵校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67页。
邵荣芬:《邵荣芬音韵学论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16—318页。
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导论》第十章有《龙龛手镜》读法示例十六条,《旧学新知》中有《龙龛手镜》读法四题》内重两例,计十
八例。
谨案:“突也”一训本《说文》。《说文》:“堀:突也。《诗》曰:蜉蝣堀阅。从土、k省声。”(450页)《玉篇》:“堀:求物切。突也。”(27页)“堀堁”一训盖本《文选》。《文选》宋玉《风赋》:“堀堁扬尘”,李善注:“堀堁,风动尘也。”张铣注云:“堀堁,昏闇貌。”①《类篇》:“堀:渠勿切。搰也,又苦骨切,突也,引《诗》蜉蝣堀阅。一曰,堀堁,尘起。”(513页)《龙龛》音苦没反,与《类篇》苦骨切音同。
《龙龛》引《玉篇》训为阱,音直勿反,不见于今本。堀字当读为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大方广宝箧经》中卷(1039页)“巢窟:下口骨反。杜注《左传》云,窟,地室也。顾野王云‘冬则居营窟’是也。《声类》云:窟,兔所伏也。《说文》:从穴屈声。或作l,又作堀,音同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集异门足论》“龛堀:下髡骨反,又作窟。或作崛也。《毛诗》云蜉蝣之堀,窟,穴也。顾野王云:堀,掘地为室也。《说文》云:堀,窟突也。从土屈声也。”(1681页)《篆隶万象名义》:“窟:口骨反。室也,堀字。”(630页)《玉篇》:“窟:口骨切。窟室也;穴也。”(227页)“l:口骨切。亦作窟。地室也。”(138页)可见“窟”字用为地室之义又有“堀、l”两异体,阱即地室之类。《龙龛》引《玉篇》训为阱,与《一切经音义》训为地室诸条当为同义。惟“直勿反”当为“其勿反”之讹,形近而误。2.m:《玉篇》丑证反。川也。《香严》音孔。(《龙龛》卷二3368)
谨案:《集韻》孔之古文作“”,字形与“m”接近,故《香严》音孔。又《玉篇》:“m:丑证切。川也。”(529页)《龙龛》引文与今本《玉篇》同。m音丑证切,为彻母证韵开口三等,“m”与“氶”字形相近,或即一字。张涌泉认为“氶”用为“承”字俗写。②承为常母蒸韵开口三等。邵荣芬认为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知章两组在三等韵里不分③,故此二切音近。可见m形可用为“孔”“承”两字。3.濇:、涩二音。不滑。《玉篇》又音甾。(《龙龛》卷二2377)
谨案:郑贤章以为:“《龙龛》‘濇’音‘甾’,疑乃‘淄’字。”④因为《龙龛》所引“濇”字俗体与“淄”俗体形近。宋本《玉篇》:“濇:所力切。不滑也。”(344页)《篆隶万象名义》:“濇:所力反。不滑也。”(980页)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三《放光般若经》第十五卷“梗歰:歰又作濇,同。所立反,谓不滑也。字从四止,四止即不通字意也。”(65页)慧琳《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二《杂阿毗昙心论》第一卷“澀滑:又作濇,同。所立反。谓不滑也。字从四止,四止即不通字意也。论文作淴涩二形,非体也。”(1779页)郑以为“濇”“淄”二字俗体相近,确然无误,正因为如此,故“濇”字又用为“淄”,故音“甾”。
三 形近而误
1.鈝:同,《玉篇》:于今反,在咒中。(《龙龛》卷一0121)
谨案:《龙龛手镜》牛部第十二(卷一1151)亦引“n、o:《玉篇》:于吟反,在神咒中也。又胡
绀反。又随文有多释也。”鈝,不见于今本《玉篇》。即n。宋本《玉篇》“n、o:二同呼今切。出神咒。”(428页)“吼:呼诟切。牛鸣也。吽,上同。又于今切。”(103页)敦煌刻本《大唐刊谬补阙切韵》:“n:见内典。呼音反。o,同上。吽,同上。”⑤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o泮:上梵字,无反。如牛吼声,或作吽,同。”(1195页)《篆隶万象名义》“吽:呼垢反。鸣也,嗥也,呴字。”(310页)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认为“‘神咒’指用汉字所记梵语,此类汉字但具表音作用,无实义。顾炎武《音论》引赵宧光曰:‘释典译法,真言中此房无字可当梵言,即用二字聚作一体,谓之切身,乃古人自反之字。’切身字或称响梵音。‘n’当亦属切身字,疑本作‘p’,牟含切也。
冯先思:《龙龛手镜》引《玉篇》校正
①②③④⑤《文选》卷十三,明州本六臣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201页。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第13页。邵荣芬:《邵荣芬音韵学论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34页。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8页。张涌泉主编:《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中华书局,1999年,第3357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3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114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玉篇   研究   手镜   敦煌   名义   训为   文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