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ᅠᲅ      ᅠ
2021 eᅠw  R
为落实“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有关部署安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瞄准世界空天科技前沿领域,坚持“四个面向”提出的发展方向,重点构建开放创新、链条完整、全球领先的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体系,提升地球观测与导航战略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健康福祉的提升,为保障国家发展利益提供战略科技支撑。
2021年度指南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围绕多圈层透视探测技术、空天地一体化综合验证与质量追溯、空天定量遥感和智能信息处理、全球和区域地球观测应用示范、先进定位导航授时关键技术、全时空信息理论与系统、下一代全球碳监测卫星与应用示范等7个技术方向,按照基础前沿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启动12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4.3亿元。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
—1—
项目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申报。每个项目拟支持数为1~2项,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基础前沿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多圈层透视探测技术
1.1高分辨率极区冰冻圈主被动微波探测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可利霉素作用与用途
研究内容:面向冰川、积雪、冻土等极区冰冻圈多种环境要素的探测需求,针对冰川快速变化监控及预测、冰基底物质分类及分辨、积雪覆盖及冻土变化等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基于综合孔径体制的主被动微波高分辨探测系统技术,研究微波遥感电磁波可变介质中传输特性及敏感性差异,冰川微波成像分辨率与衰减特性,分布式主动穿冰雷达三维成像方法,电离层误差探测与补偿方法,研制三维成像穿冰雷达原理样机和高分辨率多波段综合—2—
孔径探测仪原理样机,开展机载校飞试验,为极区航道开发等重大应用提供保障。
考核指标:研制三维成像穿冰雷达原理样机和高分辨率多波段综合孔径探测仪原理样机,开发低频电磁回波综合处理与图像解译软件和多波段协同探测的数据处理软件;主动微波探测实现穿透深度3~4km极地冰层,水平空间分辨优于100m,垂直分辨率优于5m,具备探测冰下基岩和水系的能力;被动微波探测实现积雪探测厚度0~2m,精度优于15cm,次表层(20cm)土壤水分误差优于0.04m3/m3,分辨率达到5~40km,灵敏度优于1K。
1.2多波束星载高分宽幅SAR系统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氧化挂具程序升温研究内容:面向陆海高分宽幅遥感和大比例尺测绘等应用需求,突破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信号体制限制,研究新体制多波束星载高分宽幅SAR总体技术,研究新体制波形编码、多波束收发,研究基于射频光传输的大动态范围接收机通道技术;研究多波束时频域分离和重构处理,研究新一代星载高分宽幅SAR平台等关键技术,设计多波束星载SAR技术方案、研制机载原理验证样机并完成机载飞行试验验证,为星载高分宽幅SAR遥感应用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突破星载高分宽幅SAR理论和关键技术,设计新体制多波束星载高分宽幅SAR技术方案,满足X波段分辨率/幅宽1m/300km和5m/1500km,载荷重量≤800kg。研制机载原理样机1套,实现在X波段分辨率/幅宽优于0.2m/60km;接收机通道动态范围≥80dB;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优于-22dB,模糊度优
3—
高频电子水处理器于-20dB,具有干涉成像能力的功能。开展机载平台行业应用示范3项,包括测绘行业应用示范1项,面积不小于100km2,满足1:5000测图精度要求,水利与海洋行业应用示范1项,面积不小于3000km2,具有大范围陆海监测能力,交通行业应用示范1项,面积不小于3000km2,具有道路及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大范围安全监测技术能力。
醚基汽油1.3航空重磁多参量组合观测关键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面向日益增长的地球观测等领域对区域重磁场精细观测的需求,解决高精度重力、磁力仪器的自主可控问题,提升近地空间重磁场观测精度。重点突破重磁探测器的关键芯片和器件的制备工艺,高精度磁测飞行平台干扰补偿以及高精度区域重磁场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实现高性能重、磁探测器的完全国产化并开展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构建近地空间高精度区域重磁场模型。
考核指标:航空磁矢量梯度与总场多参量观测系统1套,矢量磁梯度芯片噪声水平:优于15fT/m/√Hz(室内标定);矢量磁梯度飞行噪声水平:飞行测试场景下优于10pT/m(0.05~1Hz,有效值);磁总场探测飞行噪声水平:飞行测试场景下优于4pT (0.05~1Hz,有效值),飞行测试场景下飞行平台挠性误差磁补偿改善比:≥2;航空重力观测系统1套,航空重力测量精度:飞行测试场景下优于1.2mGal@半波长空间分辨率3km(外符合);地面量子绝对重力测量系统1套,量子绝对重力仪原子
落体频率—4—≥3Hz,地面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积分时间为300秒时的分辨率均优于5μGal,具备动态测量演示能力;区域重磁场建模算法软件1套,数据处理提升信噪比50%;典型区域(华北地区中等起伏地形条件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优于2cm。
2.空天地一体化综合验证与质量追溯
2.1基于空间卫星平台的微波无线传能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面向大规模、分布式对地观测星卫星平台高效能源供给对轻质化、小型化及灵活性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基于空间卫星平台的微波无线传能创新方案研究,突破空间小型化、集成化和低成本发射与接收天线一体化系统设计、面向多目标传能的发射天线多波束形成与管理,面向动目标的微波无线传能高精度指向测量与控制、高密度高功率系统热控、地面演示验证系统相似性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基于卫星平台的微波无线传能地面演示验证原理样机并开展地面验证。
考核指标:空间卫星平台微波无线传能创新方案,比功率(功率与传能系统重量比)≥40;基于卫星平台的微波无线传能地面演示验证原理样机,传能效率(接收天线输出直流功率与发射天线输入直流功率之比)≥20%,同时传能目标数≥2个,传能距离≥100m;传输功率≥1kW;卫星平台所携带能量接收装置为可重复展/收天线,展开天线口径≤5m。
3.空天定量遥感和智能信息处理
3.1大气海洋一体化参数反演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类)
—5—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2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11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技术   微波   观测   应用   探测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