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及灾情评估方法



1.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及灾情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2/3。随着川藏铁路为代表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艰险山区跨峡谷桥梁的崩塌落石灾害防控风险日益严峻,严重威胁桥梁建设及车辆通行安全。柔性棚洞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桥梁落石防护措施,常由支撑钢架、柔性拦截网片和钢丝绳组成,形状呈拱形,支撑于桥梁结构上。
3.据文献报道,柔性棚洞体系抗冲击能力普遍低于250kj,整体抗冲击性能较弱;其次,常见的棚洞结构常架设于桥梁上方,灾害发生时,易出现支撑钢架破坏等危险;其三,灾害发生时落石易堆积于柔性棚洞顶部,难以清理,且过大的柔性棚洞变形量,易出现落石入侵车辆限界的情况,威胁桥梁上方车辆通行安全;其四,现有棚洞基本连接支撑在桥体上,增加了桥梁负荷,灾害发生后也容易导致桥梁出现关联破坏;最后,由于跨峡谷桥梁建设位置偏远,地理位置特殊,仅靠人工巡检难以及时准确排查受灾情况。
4.针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防护性能、落石自清理、免侵界且具有智能传感报警的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该立式转置棚洞技术整体采用立式设计,解决传统柔性棚洞落石清理问题;系统布设距离桥梁一定位置,降低落石入侵车辆限界风险;在支撑绳和加劲绳端部设计过渡绳,进一步提升结构抗冲击性能;在系统关键部件设置智能传感器,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控,减少人工巡检。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包括:
8.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结构(1)和柔性转置棚洞,所述柔性转置棚洞包括棚洞支架结构(2)和柔性拦截单元(3);
9.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1)的侧立面,定滑轮(21)设置在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上下两端,防割绳滑移装置(22)间隔分布在位于系统内侧的棚洞支架结构(2)中部,防割绳连接板(23)间隔分布在位于系统两端的棚洞支架结构(2)的中部;
10.所述柔性拦截单元(3)包括支撑绳、加劲绳(31)、金属网片(32)和过渡绳(33),所述支撑绳包括边支撑绳(35)和横向支撑绳(36),边支撑绳(35)采用回形绳方式绕设在所述定滑轮(21)上,所述横向支撑绳(36)布置于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的上下两端,所述横向支撑绳(36)两端连接于边支撑绳(35)上;所述金属网片(32)上下两边系挂于横向支撑绳(36)上,侧边连接于边支撑绳上(35);所述加劲绳(31)设置于上下横向支撑绳(36)之间并且与横向支撑绳(36)平行设置,所述加劲绳(31)穿过金属网片(32)和防割绳滑移装置(22)后端
部连接在所述边支撑绳(35)上;所述过渡绳(33)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劲绳(31)或所述横向支撑绳(36)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割绳连接板(23)。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桁架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防割绳滑移装置(22)包括限位半钢管(221)和防割绳钢筋(222),限位半钢管(221)固定在棚洞支架结构(2)侧面上,对接翼缘处固定有防割绳钢筋(222),所述防割绳钢筋(222)采用光圆钢筋。
13.进一步地,所述防割绳连接板(23)固定于外侧棚洞支架结构(2)侧面,形状为“[”形,两端固定有光圆钢筋。
[0014]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部件(34),所述缓冲部件(34)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绳(33)和所述边支撑绳(35)上。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件(34)包括外筒(342)、活塞杆(343)、压缩弹簧(344)、缓冲弹簧(345)和活塞(347),所述活塞(347)可移动抵接设置在所述外筒(342)内壁,所述活塞杆(343)贯穿所述活塞(347)设置在所述外筒(342)中央,以所述活塞(347)为分界线将外筒(342)内分为上、下部分,压缩弹簧(344)位于上部分并且所述压缩弹簧(344)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43)上,智能传感设备(341)与缓冲弹簧(345)位于下部分,所述缓冲弹簧(345)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43)上,智能传感设备(341)固定设置在所述缓冲弹簧(345)两侧用于测量所述压缩弹簧(344)的压缩量。
[0016]
另一方面,本技术还保护前述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灾情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a.数据采集;灾害发生时,采集智能传感设备(341)所测量得到的缓冲部件(34)中压缩弹簧(353)的压缩量并存储;
[0018]
b.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数据处理设备;
[0019]
c.数据处理;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的来源进行分类,并通过选择排序法筛选第t个时刻的变形量最大值;
[0020]
d.判别灾害险情;根据分类数据筛选启动量最大的缓冲部件(34),据此判断灾害发生位置及险情情况,并将判别结果传输至监控后台。
[002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0022]
将智能传感设备(341)分组为k={ks,kc,k
l
},其中ks为加劲绳(31)连接的过渡绳(33)上的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kc为边支撑绳(35)上的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k
l
为横向支撑绳(36)连接的过渡绳(33)上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
[0023]
各分组数据集为kj={s
j1
,s
j2
,s
j3
,s
j4
,s
j5
,

},s
ji
={s
ji1
,s
ji2
,s
ji3
,s
ji4
,

,s
jit
},其中kj为j组智能传感设备(341)数据集,j为s、c或l;s
ji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的数据集,s
jit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在第t个时刻采集的数据;
[0024]
采用选择排序法筛选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最大值s
i,max
,其中:
[0025]sji,max
=max{s
ji1
,s
ji2
,s
ji3
,s
ji4
,

,s
jit
}
[0026]
筛选之后的智能传感设备(341)数据集为:k
jsel
={s
j1,max
,s
j2,max
,s
j3,max
,s
j4,max
,s
j5,max

}。
[002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灾害险情判别方法如下:
[0028]
筛选出各分组中缓冲部件(34)的最大变形量:k
jsel,max
=max{s
j1,max
,s
j2,max
,s
j3,max
,s
j4,max
,s
j5,max

};根据筛选出来的变形量最大值定位变形量最大的缓冲部件(34)位置,并据此判断落石灾害冲击位置;
[0029]
根据缓冲部件(34)性能,当变形量达以下条件:k
jsel,max
《30%δ
max
;其中,δ
max
为缓冲部件(34)最大变形量;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小,系统受灾作用较小,系统无需维修;
[0030]
当变形量达到:30%δ
max
≤k
jsel,max
《70%δ
max
时,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较大,系统受灾作用变形明显,系统需人工检修;
[0031]
当变形量达到:70%δ
max
≤k
jsel,max
时,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大,系统受灾作用较大,存在破坏风险,巡检人员需及时报告灾害情况,暂停该路段交通,并及时前往检修。
[0032]
另一方面,本技术还保护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所述的方法。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
(1)本专利申请所述立式转置棚洞结构技术,防护结构整体立式设计,实现对跨峡谷桥梁纵桥向落石拦截防护,且结构本身具有自清理能力,避免落石堆积和侵界,确保桥梁上方交通安全;
[0035]
(2)所述立式转置棚洞技术两端设置过渡绳,通过在过渡绳上布置缓冲部件,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抗冲击性能,且过渡绳的设计避免了网片滑移变形干扰耗能缓冲部件工作;
[0036]
(3)所述立式转置棚洞可根据需求安装智能传感设备,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实现灾害险情评估及智能报警功能。
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轴侧图;
[0038]
图2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支撑结构轴侧图;
[0039]
图3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两端棚洞支架轴侧图;
[0040]
图4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内侧棚洞支架轴侧图;
[0041]
图5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柔性拦截单元轴侧图;
[0042]
图6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钢丝绳布置细节图;
[0043]
图7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防割绳滑移装置细部图;
[0044]
图8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防割绳连接板细部图;
[0045]
图9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缓冲装置细部图;
[0046]
图10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缓冲部件编号图;
[0047]
图11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智能传感设备工作流程图;
[0048]
图12为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数据处理及灾害险情判别流程图。
[0049]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结构名称为:
[0050]
1.支撑结构;2.棚洞支架结构;21.定滑轮;22.防割绳滑移装置;23.防割绳连接板;221.限位半钢管;222.防割绳钢筋;3.柔性拦截单元;31.加劲绳;32.金属网片;33.过渡
绳;34.缓冲部件;35.边支撑绳;36.横向支撑绳;341.智能传感器;342.外筒;343.活塞杆;344.压缩弹簧;345.缓冲弹簧;346.连接板;347.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2]
本技术保护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包括:
[0053]
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结构1和柔性转置棚洞,所述柔性转置棚洞包括棚洞支架结构2和柔性拦截单元3;
[0054]
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1的侧立面,定滑轮21设置在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上下两端,防割绳滑移装置22间隔分布在位于系统内侧的棚洞支架结构2中部,防割绳连接板23间隔分布在位于系统两端的棚洞支架结构2的中部;
[0055]
所述柔性拦截单元3包括支撑绳、加劲绳31、金属网片32和过渡绳33,所述支撑绳包括边支撑绳35和横向支撑绳36,边支撑绳35采用回形绳方式绕设在所述定滑轮21上,所述横向支撑绳36布置于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的上下两端,所述横向支撑绳36两端连接于边支撑绳35上;所述金属网片32上下两边系挂于横向支撑绳36上,侧边连接于边支撑绳上35;所述加劲绳31设置于上下横向支撑绳36之间并且与横向支撑绳36平行设置,所述加劲绳31穿过金属网片32和防割绳滑移装置22后端部连接在所述边支撑绳35上;所述过渡绳33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劲绳31或所述横向支撑绳36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割绳连接板23。在本技术中,由于过渡绳33的存在,使得本技术的棚洞较之现有技术的棚洞的防护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0056]
所述防割绳滑移装置22包括限位半钢管221和防割绳钢筋222,限位半钢管221固定在棚洞支架结构2侧面上,对接翼缘处固定有防割绳钢筋222,所述防割绳钢筋222采用光圆钢筋。
[0057]
所述防割绳连接板23固定于外侧棚洞支架结构2侧面,形状为“[”形,两端固定有光圆钢筋。
[0058]
还包括缓冲部件34,所述缓冲部件34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绳33和所述边支撑绳35上。在本技术中,由于缓冲部件34的存在,使得本技术的棚洞较之现有技术的棚洞的防护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显著的提高。
[0059]
所述缓冲部件34包括外筒342、活塞杆343、压缩弹簧344、缓冲弹簧345和活塞347,所述活塞347可移动抵接设置在所述外筒342内壁,所述活塞杆343贯穿所述活塞347设置在所述外筒342中央,以所述活塞347为分界线将外筒342内分为上、下部分,压缩弹簧344位于上部分并且所述压缩弹簧344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43上,智能传感设备341与缓冲弹簧345位于下部分,所述缓冲弹簧345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43上,智能传感设备341固定设置在所述缓冲弹簧345两侧用于测量所述压缩弹簧344的压缩量。
[0060]
本技术还保护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自清理立式转置棚洞的灾情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1]
a.数据采集;灾害发生时,采集智能传感设备341所测量得到的缓冲部件34中压缩弹簧353的压缩量并存储;
[0062]
b.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数据处理设备;
[0063]
c.数据处理;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的来源进行分类,并通过选择排序法筛选第t个时刻的变形量最大值;
[0064]
d.判别灾害险情;根据分类数据筛选启动量最大的缓冲部件34,据此判断灾害发生位置及险情情况,并将判别结果传输至监控后台。
[0065]
所述步骤c中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0066]
将智能传感设备341分组为k={ks,kc,k
l
},其中ks为加劲绳31连接的过渡绳33上的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kc为边支撑绳35上的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k
l
为横向支撑绳36连接的过渡绳33上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
[0067]
各分组数据集为kj={s
j1
,s
j2
,s
j3
,s
j4
,s
j5
,

},s
ji
={s
ji1
,s
ji2
,s
ji3
,s
ji4
,

,s
jit
},其中kj为j组智能传感设备341数据集,j为s、c或l;s
ji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的数据集,s
jit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在第t个时刻采集的数据;
[0068]
采用选择排序法筛选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最大值s
i,max
,其中:
[0069]sji,max
=max{s
ji1
,s
ji2
,s
ji3
,s
ji4
,

,s
jit
}
[0070]
筛选之后的智能传感设备341数据集为:k
jsel
={s
j1,max
,s
j2,max
,s
j3,max
,s
j4,max
,s
j5,max

}。
[0071]
所述步骤d中灾害险情判别方法如下:
[0072]
筛选出各分组中缓冲部件34的最大变形量:k
jsel,max
=max{s
j1,max
,s
j2,max
,s
j3,max
,s
j4,max
,s
j5,max

};根据筛选出来的变形量最大值定位变形量最大的缓冲部件34位置,并据此判断落石灾害冲击位置;
[0073]
根据缓冲部件34性能,当变形量达以下条件:k
jsel,max
《30%δ
max
;其中,δ
max
为缓冲部件34最大变形量;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小,系统受灾作用较小,系统无需维修;
[0074]
当变形量达到:30%δ
max
≤k
jsel,max
《70%δ
max
时,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较大,系统受灾作用变形明显,系统需人工检修;
[0075]
当变形量达到:70%δ
max
≤k
jsel,max
时,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大,系统受灾作用较大,存在破坏风险,巡检人员需及时报告灾害情况,暂停该路段交通,并及时前往检修。
[007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介绍:
[0077]
实施例1
[0078]
如图1-8,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包括:因地制宜的支撑结构1和柔性转置棚洞;所述支撑结构1平行布设于桥梁纵向,并与纵桥向桥梁结构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柔性转置棚洞架设于支撑结构侧立面,呈立式布置,防护面朝向落石崩塌冲击方向,使得本实施例的棚洞的落石可实现自清理和免侵界。柔性转置棚洞由棚洞支架结构2及与其相连的柔性拦截单元3组合而成,棚洞支架结构2通过螺栓锚固于支撑结构1上。
[0079]
柔性拦截单元3由支撑绳、加劲绳31、金属网片32、过渡绳33和缓冲部件34组成,柔性拦截单元3通过支撑绳连接于棚洞支架结构2上;所述支撑绳包括边支撑绳35和横向支撑绳36,所述边支撑绳35布置于外侧棚洞支架结构2,边支撑绳35采用回形绳方式,在外侧棚
洞支架结构2上下两端设置定滑轮21,边支撑绳35一侧设置有缓冲部件34;所述横向支撑绳36布置于柔性转置棚洞上下两端,横向支撑绳36两端连接于边支撑绳35,中部穿过棚洞支架结构2上的防割绳滑移装置22沿内侧棚洞支架结构滑移;所述金属网片32上下两边系挂于横向支撑绳36上,侧边连接于边支撑绳上35;所述加劲绳31沿柔性转置棚洞立面方向布设,加劲绳31穿过金属网片,端部连接于边支撑绳34,中部穿过防割绳滑移装置22沿内侧棚洞支架结构2滑移;所述过渡绳33布置于加劲绳31和横向支撑绳36两端,过渡绳33一端连接于外侧棚洞支架结构2的防割绳连接板23,另一端连接加劲绳31或横向支撑绳36,过渡绳33上设置有缓冲部件34;根据使用需求,智能传感器341不限于在缓冲部件34内使用,可在系统关键部件上根据需要安装智能传感器341。
[0080]
所述支撑结构1根据环境因素因地制宜设计,其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81]
所述防割绳滑移装置22包括限位半钢管221和防割绳钢筋222,限位半钢管221焊接于棚洞支架结构2上,对接翼缘处焊接防割绳钢筋222,其中防割绳钢筋222采用光圆钢筋。
[0082]
所述防割绳连接板23焊接于外侧棚洞支架结构2,形状为“[”形,两端焊接光圆钢筋。
[008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渡绳33和缓冲部件34的存在,使得本技术的棚洞的提高抗冲击能力提高至1000kj。
[0084]
实施例2
[0085]
结合某艰险峡谷落石常发地点,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自清理立式转置棚洞的灾情评估方法,步骤如下:
[0086]
参见图9-12,在结构缓冲部件中设置缓冲部件34,所述缓冲部件34由外筒342、活塞杆343、压缩弹簧344、缓冲弹簧345、连接板346组合而成;所述活塞杆343放置于筒内,以活塞347为分界线将筒内分为上、下部分,筒内上部设置压缩弹簧344,弹簧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碟形弹簧、螺旋弹簧等,内筒下部设置智能传感设备341与缓冲弹簧345,智能传感设备341测量压缩弹簧344的压缩量,设置两个智能传感设备341以修正缓冲部件34压缩量误差。
[0087]
系统遭受落石灾害冲击,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压缩弹簧344压缩量,采集的数据储存于系统储存单元中,通过系统通讯模块传输至计算机处理器。
[0088]
计算机处理器根据缓冲部件34布设位置及系统传力特性,将智能传感设备分组k={ks,kc,k
l
},其中ks为加劲绳31连接的过渡绳33上的缓冲部件34变形量数据集;kc为边支撑绳35上的缓冲部件34变形量数据集;k
l
为横向支撑绳36连接的过渡绳33上缓冲部件34变形量数据集。
[0089]
其中加劲绳上共设置有16个缓冲部件,边支撑绳上设置4个缓冲部件,横向支撑绳上设置4个缓冲部件,为每个缓冲部件编号,编号位置如图10所示。
[0090]
各分组数据集为kj={s
j1
,s
j2
,s
j3
,s
j4
,s
j5
,

},s
ji
={s
ji1
,s
ji2
,s
ji3
,s
ji4
,

,s
jit
},其中kj为j组智能传感设备341数据集,j为s、c或l;s
ji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的数据集,s
jit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在第t个时刻采集的数据。
[0091]
采用选择排序法筛选筛选后,各位置智能传感设备采集的最大变形量如下表:
[0092]
表1缓冲部件最大变形量
[0093][0094][0095]
根据缓冲部件最大变形量筛选各分组中缓冲部件的最大变形量及相应位置,即:加劲绳中s5号缓冲部件变形量最大,变形量为1.02m;边支撑绳中c3和c4号缓冲部件变形量最大,变形量为0.48m;横向支撑绳中l3号缓冲部件变形量最大,变形量为0.09m。
[0096]
据此可以推断落石冲击位置靠近c3和c4号缓冲部件一侧,冲击于s5号缓冲部件加劲绳位置。
[0097]
系统用缓冲器最大变形量δ
max
为1.1m,其中k
ssel,max
=1.02m》70%δ
max
,因此,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大,系统受灾作用较大,存在破坏风险,巡检人员需及时报告灾害情况,暂停该路段交通,并及时前往检修。
[0098]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方法,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0099]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0100]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01]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02]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0103]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0104]
由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之一所述的方法。
[0105]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
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之一所述的方法。
[0106]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010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08]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0109]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结构(1)和柔性转置棚洞,所述柔性转置棚洞包括棚洞支架结构(2)和柔性拦截单元(3);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1)的侧立面,定滑轮(21)设置在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上下两端,防割绳滑移装置(22)间隔分布在位于系统内侧的棚洞支架结构(2)中部,防割绳连接板(23)间隔分布在位于系统两端的棚洞支架结构(2)的中部;所述柔性拦截单元(3)包括支撑绳、加劲绳(31)、金属网片(32)和过渡绳(33),所述支撑绳包括边支撑绳(35)和横向支撑绳(36),边支撑绳(35)采用回形绳方式绕设在所述定滑轮(21)上,所述横向支撑绳(36)布置于所述棚洞支架结构(2)的上下两端,所述横向支撑绳(36)两端连接于边支撑绳(35)上;所述金属网片(32)上下两边系挂于横向支撑绳(36)上,侧边连接于边支撑绳上(35);所述加劲绳(31)设置于上下横向支撑绳(36)之间并且与横向支撑绳(36)平行设置,所述加劲绳(31)穿过金属网片(32)和防割绳滑移装置(22)后端部连接在所述边支撑绳(35)上;所述过渡绳(33)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劲绳(31)或所述横向支撑绳(36)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割绳连接板(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桁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绳滑移装置(22)包括限位半钢管(221)和防割绳钢筋(222),限位半钢管(221)固定在棚洞支架结构(2)侧面上,对接翼缘处固定有防割绳钢筋(222),所述防割绳钢筋(222)采用光圆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绳连接板(23)固定于外侧棚洞支架结构(2)侧面,形状为“[”形,两端固定有光圆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部件(34),所述缓冲部件(34)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绳(33)和所述边支撑绳(35)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34)包括外筒(342)、活塞杆(343)、压缩弹簧(344)、缓冲弹簧(345)和活塞(347),所述活塞(347)可移动抵接设置在所述外筒(342)内壁,所述活塞杆(343)贯穿所述活塞(347)设置在所述外筒(342)中央,以所述活塞(347)为分界线将外筒(342)内分为上、下部分,压缩弹簧(344)位于上部分并且所述压缩弹簧(344)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43)上,智能传感设备(341)与缓冲弹簧(345)位于下部分,所述缓冲弹簧(345)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43)上,智能传感设备(341)固定设置在所述缓冲弹簧(345)两侧用于测量所述压缩弹簧(344)的压缩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灾情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数据采集;灾害发生时,采集智能传感设备(341)所测量得到的缓冲部件(34)中压缩弹簧(353)的压缩量并存储;b.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数据处理设备;
c.数据处理;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的来源进行分类,并通过选择排序法筛选第t个时刻的变形量最大值;d.判别灾害险情;根据分类数据筛选启动量最大的缓冲部件(34),据此判断灾害发生位置及险情情况,并将判别结果传输至监控后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自清理立式转置棚洞的灾情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数据处理方法如下:将智能传感设备(341)分组为k={k
s
,k
c
,k
l
},其中k
s
为加劲绳(31)连接的过渡绳(33)上的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k
c
为边支撑绳(35)上的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k
l
为横向支撑绳(36)连接的过渡绳(33)上缓冲部件(34)内的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数据集;各分组数据集为k
j
={s
j1
,s
j2
,s
j3
,s
j4
,s
j5
,

},s
ji
={s
ji1
,s
ji2
,s
ji3
,s
ji4
,

,s
jit
},其中k
j
为j组智能传感设备(341)数据集,j为s、c或l;s
ji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的数据集,s
jit
为第j组中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在第t个时刻采集的数据;采用选择排序法筛选i号智能传感设备(341)采集的变形量最大值s
i,max
,其中:s
ji,max
=max{s
ji1
,s
ji2
,s
ji3
,s
ji4
,

,s
jit
}筛选之后的智能传感设备(341)数据集为:k
jsel
={s
j1,max
,s
j2,max
,s
j3,max
,s
j4,max
,s
j5,max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立式转置棚洞的灾情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灾害险情判别方法如下:筛选出各分组中缓冲部件(34)的最大变形量:k
jsel,max
=max{s
j1,max
,s
j2,max
,s
j3,max
,s
j4,max
,s
j5,max

};根据筛选出来的变形量最大值定位变形量最大的缓冲部件(34)位置,并据此判断落石灾害冲击位置;根据缓冲部件(34)性能,当变形量达以下条件:k
jsel,max
<30%δ
max
;其中,δ
max
为缓冲部件(34)最大变形量;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小,系统受灾作用较小,系统无需维修;当变形量达到:30%δ
max
≤k
jsel,max
<70%δ
max
时,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较大,系统受灾作用变形明显,系统需人工检修;当变形量达到:70%δ
max
≤k
jsel,max
时,则判定落石灾害冲击能量大,系统受灾作用较大,存在破坏风险,巡检人员需及时报告灾害情况,暂停该路段交通,并及时前往检修。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跨峡谷桥梁落石防护的自清理立式转置棚洞及灾情评估方法,包括:支撑结构和柔性转置棚洞;所述棚洞支架结构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侧立面,定滑轮设置在所述棚洞支架结构上下两端,防割绳滑移装置和防割绳连接板间隔分布在所述棚洞支架结构的中部;所述金属网片上下两边系挂于横向支撑绳上,侧边连接于边支撑绳上;所述过渡绳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劲绳或所述横向支撑绳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割绳连接板。本专利申请所述棚洞,能实现对跨峡谷桥梁纵桥向全方位落石拦截防护,避免落石堆积或侵界,减少落石清理问题;系统两端设置过渡绳,避免网片滑移变形干扰耗能缓冲部件工作;系统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灾害智能报警功能。害智能报警功能。害智能报警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

余志祥 张丽君 张一帆 赵雷 廖林绪 许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西南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1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部件   结构   落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