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机器人装配生产线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公布日期】2021.11.10
【字 号】京绿办发〔2021〕286号
【施行日期】2022.0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健慰器具正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
  《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相关区园林绿化局、市有林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及《关于加强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京绿办发〔2021〕75 号),全面推进绿隔地区公园有序建设和规范管理,现印发《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1年11月1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公园分级分类分区
  第三章  建设要求
  第四章  管理要求
  第五章  附则
 
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
 
颠簸的航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要求,全面推进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优化绿空间结构和规模,提高生态服务质量,完善公园服务功能,提升市民
绿福祉,根据相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管理。
  第三条 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分级分类:严格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全市生态要素和生态安全格局相协调,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建设公园,分级分类、有序推进一道、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中公园的新建、改建与管理工作。足底理疗仪
  2.生态优先,自然协调:遵循因地制宜,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原则,实施留田、留野、留白,为城市生态绿发展预留空间。植物选择以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和碳汇能力强为主,促进植物落自然更新,加强绿化隔离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营建自然协调、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
  3.以人为本,全龄友好:综合考虑全龄市民的多元化需求,在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休闲游憩、康养健身、户外活动、自然教育等绿隔地区公园的特功能,打造人性化、全龄化、多元化的公园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休闲游憩场所。
  4.低碳节约,绿循环:秉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低碳原则,提倡乡土植物材料使用和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优先应用低碳、再生、节水、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提升绿隔地区公园的碳汇能力,构建节能型、环保型、循环型公园。
  5.蓝绿织补,动态优化:通过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优化北京市蓝绿空间格局,织补城乡绿游憩网络。建立绿隔地区公园的更新完善机制,充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公园环境、功能属性、服务设施、生态效益的动态成长。
 
第二章  公园分级分类分区
  第四条 公园分级:绿隔地区公园依据公园区位、功能、服务游人数量及养护管理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养护管理水平。
  第五条 公园分类:依据公园所在区位、周边人和主导服务功能,将绿隔地区公园分为城市型、郊野型、生态涵养型3类。足球加工
电机减速机构
  第六条 公园分区:绿隔地区公园分核心区域和一般区域来建设和管理。核心区域指游人主要活动的区域和重要节点。一般区域指游人少,以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区域。
  第七条 功能区划分:根据周边居民的游憩需求,绿隔地区公园可进行功能分区,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
  1.公园可分为景观游赏区、运动健身区、亲子活动区、科普展示区、生态保育区等,部分公园还可设置野餐帐篷区、宠物休闲区。
  2.城市型公园可分4-5个功能区,如景观游赏区、运动健身区、亲子活动区、科普展示区等。郊野型和生态涵养型公园的功能分区相对简单,可分2-3个,如运动健身区、生态保育区等。
 
第三章  建设要求
  第八条 总体布局
  1.空间布局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市域绿空间结构的布局要求,统筹林地、绿地、农田、水系等自然资源,完善城市大尺度绿空间布局,合理构建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提升绿化隔离地区的生态空间建设质量。
  2.公园选址需保障城乡绿空间均布,控制城市建设无序蔓延,避免因用地权属问题导致绿隔地区公园布局不均。
  3.功能设置旨在完善公园服务功能,提升市民的绿福祉和游憩空间品质。可根据公园资源特和周边居民需求,打造不同的功能特,丰富城乡居民休闲游憩活动类型。
  4.用地类型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宜根据公园类型和规模相应调整(附件3)。
  第九条 地形、水体与土壤
  1.地形设计应尊重场地原有地貌特征,坚持土方就地平衡原则,选择重点区域利用竖向改造进行景观塑造和空间组织,严禁以追求景观效果为目的挖湖堆山与挖田造湖。
  (1)核心区域可营造微地形提升园林景观效果,增加空间丰富性,游憩绿地坡度宜为5%-20%。
  (2)一般区域应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当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时,宜采取生态护坡方式,减少挡土墙等硬质土建工程的使用。
  2.水体设计应尊重原有河网肌理,采用自然生态材料营造浅滩、沼泽、湖泊、溪流等丰富的水景空间。
  (1)景观用水、植物灌溉、场地冲洗等优先采用再生水和径流汇水,管理及服务建筑所需用水来自市政给水管网。
  (2)鼓励优先设置生态驳岸,沿岸打造丰富的滨水空间,结合生态护坡、草沟等低影响、防冲刷的设施及河道整治工程进行湿地、滨水景观营建,实现对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弹性应对。
  3.绿化用地宜通过营造微地形,提高地表径流雨水的汇集、调蓄、渗透、净化与利用能力,引导雨水通过绿地汇集流入园内河湖水系。
  (1)具有雨水蓄滞、净化功能的绿地应构建水质净化-蓄滞水-地下水回补多级多功能湿地系统,并根据雨水滞留时间,选择耐短期水淹的植物或湿生、水生植物。
  (2)部分低洼区域可结合地形合理设置雨水花园,营造小微湿地,选择具有耐水湿、耐旱及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乡土植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和过滤雨水径流的作用。
  4.充分利用场地现有土壤,选择利于植物生长且无污染的土壤作为种植土,循环利用拆迁土,采用相应手段修复污染土壤或换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07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园   地区   生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