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下打捞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水下打捞项目中,通常采用浮筒法,即直接在需打捞的物品上捆上若干浮筒,借助浮筒产生的浮力,直接将物品吊到水面,而这种打捞方式在面对比较脆弱的物体时,往往会产生难以复原的伤害,在广州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项目中,使用了封箱法,通过大型铁箱先罩住沉船,再在铁箱底部通过钢梁进行密封,将沉船及沉船周围的泥土整体进行起吊,这样的方式相对于传统打捞方式,能比较完整的保护沉船,并打捞出水,但是封箱法在下压铁箱时,是通过在铁箱上部直接加载实现的,容易出现铁箱沉箱困难的现象,且加载也存在上限,施工难度较高。封箱法中封闭用的钢梁施工,需先清空铁箱周围土体,施工梁较大,钢梁安装时,导向与推进都有很高的操作难度,所以该封箱法存在现场操作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缺点,且施工过程中将消耗较多的时间与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解决现有的封箱法施工存在现场操作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以及消耗较多时间与人工的问题。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用于打捞埋设于水下泥土中的待打捞物,所述打捞装置包括:
6.对应待打捞物两端部设于泥土中的端板,所述端板的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
7.支撑连接于两个端板之间的顶梁结构,所述顶梁结构位于待打捞物的上方;以及
8.与所述顶梁结构连接且可向泥土中以弧线型路径顶进施工的多个弧形梁,所述弧形梁自待打捞物的底部穿过并从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侧部,相邻的两个弧形梁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两个弧形梁与对应的端板对接连接。
9.本发明的打捞装置在待打捞物的两端部设置端板,通过顶进施工弧形梁来包裹待打捞物,通过弧形梁与端板将待打捞物及其周边的部分泥土包裹起来,再整体从水中吊出,能够保证待打捞物的结构完整性,且施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
10.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结构的发射架,所述发射架呈弧形且内部形成有呈弧形并供容置待顶进施工的弧形梁的发射空间。
11.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射架的内部对应所述弧形梁的外周设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上,且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弧形梁相接触。
12.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
形梁首端的掘进机头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形梁尾端的推进结构;
13.所述掘进机头可向泥土中掘进并带着所述弧形梁向着泥土中掘进;
14.所述推进结构可对所述弧形梁施加顶推力以配合所述掘进机头完成弧形梁的顶进。
15.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设有供掘进机头插置的承插槽,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16.所述掘进机头插置于所述承插槽内,所述掘进机头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挡板可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掘进机头与所述弧形梁。
17.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推进结构包括安装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驱动齿轮、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架设于所述顶梁结构上且呈弧形的驱动齿条;
18.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弧形梁的尾端可拆卸地连接;
19.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连接。
20.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梁结构包括设于端板两侧的顶梁组,每一顶梁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两个顶梁之间形成供弧形梁穿过的间隙。
21.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端板的内侧面设有锁扣;
22.所述弧形梁的两侧也设有锁扣;
23.相邻的两个弧形梁通过对应的锁扣实现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弧形梁也通过对应的锁扣与端板实现对接连接。
24.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端板内设有呈竖向设置的泥水管路,所述泥水管路与泥水循环系统连接,通过泥水循环系统及泥水管路在端板设置的过程中冲吸泥土以便于端板的下沉施工。
25.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顶梁结构可拆卸地连接的起吊梁。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端板与顶梁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发射架安装在顶梁结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顶进施工并连接在顶梁结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与顶梁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起吊梁与顶梁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顶梁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与掘金机头及推进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与顶梁结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发射架与顶梁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发射架的连接耳座与顶梁结构上的吊耳连接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发射架的连接耳座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3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顶梁结构的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置于发射架内的剖视图。
40.图15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顶进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6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完全顶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7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掘进机头与弧形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8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首端处的剖视图。
44.图19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掘进机头与弧形梁连接处的剖视图。
45.图20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掘进机头与弧形梁解除连接的剖视图。
46.图21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推进结构省去驱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2为图2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3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推进结构与弧形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4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推进结构设于发射架内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5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推进结构上的限位块与顶梁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6为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推进结构上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条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53.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用于完成水下深埋物体的打捞,比如沉船的打捞。现有的打捞法有封箱法,本发明的打捞装置用于解决该封箱法存在的下沉箱体困难以及加载存在上限的问题,本发明的打捞装置只需下发端板及顶梁结构,其中仅有两个端板需打入到泥土中,操作相对下沉箱体来说更加简单,易施工。本发明还用于解决封箱法存在的底部封闭梁安装时需清空箱体周围土体而存在的施工量大,水下作业难度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打捞装置在顶梁结构上安装发射架,利用发射架向泥土中顶进弧形梁,弧形梁的顶进过程实现机械自动推进,能够降低水下施工作业难度,且施工量小,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进行说明。
54.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端板与顶梁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图4,显示了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中弧形梁与顶梁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4,对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进行说明。
55.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20包括端板21、顶梁结构22以及弧形梁23,端板21有两个,对应待打捞物的两个端部设于泥土中,端板21需打入到泥土中,且该端板21的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通过端板21将待打捞物的两个端部围挡起来;顶梁结构22支撑连接在两个端板21之间,该顶梁结构22位于待打捞物的上方,顶梁结构22既连接了两个端板21,与两个端板21形成整体结构,稳定性好,又能够作为作业平台用于弧
形梁的顶进施工。弧形梁23与顶梁结构22连接,该弧形梁23可向泥土中以弧线型路径顶进施工,该弧形梁23有多个,弧形梁23的顶进施工使得弧形梁23可自待打捞物的底部穿过并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侧部,相邻的两个弧形梁23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弧形梁23与对应的端板21对接连接。从而通过顶梁结构22将弧形梁23与端板21连接呈整体结构,且弧形梁23与端板21一起将待打捞物包围起来,之后整体上吊顶梁结构22即可将待打捞物从水下打捞出来。
56.较佳地,顶梁结构22设于端板21的顶部两侧,弧形梁23的两个端部与顶梁结构22连接,顶梁结构22、弧形梁23以及端板21围合形成顶部开口的打捞空间40,在进行打捞作业时,待打捞物及其周边的泥土就位于该打捞空间40内,将顶梁结构22、弧形梁23以及端板21整体上体就能够完成待打捞物的打捞。
57.本发明的弧形梁23采用顶进施工方式顶入到泥土中以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相比于现有封箱法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施工周期短,难度小,成本低,且弧形梁的顶进施工精确性高,能够更好的保护待打捞物的完整性。
58.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打捞装置20还包括发射架24,该发射架24可拆卸地连接于顶梁结构22上,在需要进行弧形梁顶进施工时,将发射架24安装在顶梁结构22上,在弧形梁顶进施工完成后,就将该发射架24拆除。结合图15所示,发射架24呈弧形且内部形成有呈弧形并用于容置待顶进施工的弧形梁23的发射空间241。
59.具体地,在水上先将弧形梁23安装到发射架24的发射空间241内,而后将内部带有弧形梁23的发射架24安装到顶梁结构22上,接着弧形梁23可向泥土中进行顶进施工,结合图16所示,在弧形梁23顶进施工完成并与顶梁结构22连接后,此时可将发射架24拆除以进行下一个弧形梁的发射。
60.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发射架24的内部中空从而形成发射空间,在发射架24的内部对应弧形梁23的外周设有多个导向轮242,导向轮242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发射架24上,且导向轮242与弧形梁23相接触。利用导向轮242对弧形梁23进行导向,确保弧形梁23在顶进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能够实现弧形梁的精准顶进施工,另外导向轮242可在弧形梁23的表面进行滚动,还能够减小弧形梁23顶进施工过程中的摩擦力。
61.具体的,弧形梁23的截面呈方形,在该弧形梁23的上部、下部以及两侧部均设有导向轮242,该些导向轮242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将弧形梁23夹紧,对弧形梁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
62.较佳地,发射架24包括内弧板、外弧板以及两个侧弧板,内弧板和外弧板相对设置,两个侧护板连接在内弧板和外弧板的两侧,在内弧板、外弧板以及两个侧弧板靠近发射空间的表面安装导向轮242,导向轮242间隔的设置,在内弧板及外弧板上安装两排导向轮242。
63.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发射架24的底部设有连接耳座243,在顶梁结构22上设有吊耳224,连接耳座243与吊耳224可通过连接销244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64.为便于水下作业,减少潜水员的工作量,连接销244通过一伸缩调节件安装在发射架24的底部,且该连接销244与连接耳座243上的销孔相对齐,在连接耳座243与吊耳224上的销孔相对齐后,通过伸缩调节件驱动连接销244进行移动以使得连接销244伸入到连接耳
座243与吊耳224的销孔内,实现连接耳座243与吊耳224的连接,也就实现了发射架24与顶梁结构22的连接。在拆除发射架24时,可通过伸缩调节件驱动连接销244从连接耳座243与吊耳224的销孔中移出,接触发射架24与顶梁结构22的连接。该伸缩调节件较佳为油缸。
65.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连接耳座243设有双耳板,在双耳板之间设有定位块2431及一对定位杆2432,一对定位杆2432设于定位块2431的两侧,双耳板及定位块2431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该底板固定连接在发射架24的底部。该一对定位杆2432之间的距离与吊耳224的上部相适配,能够对发射架24的安装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在安装发射架24时,将发射架24吊放到顶梁结构22上,发射架24上的连接耳座243与顶梁结构22上的的吊耳224对齐,连接耳座243上的双耳板卡套在吊耳224上,两个定位杆2432与吊耳224的上部相接触时,两个定位杆2432能够对连接耳座243进行导正,让双耳板卡套在吊耳224上,且吊耳224的顶部与定位块243相接触,此时连接耳座243及吊耳224上的销孔相对齐。
66.吊耳224的上部形成有圆弧面,在定位杆2432上套设有可自由转动的套筒,在圆弧面与套筒相接触时,套筒能够自由转动,减小零件间的摩擦力,且套筒还能够将连接耳座243导正,进而将发射架24导正。两个定位杆2432以及一个定位块2431与吊耳224的圆弧面相接触,利用三点来定位圆心,可实现连接耳座243及吊耳224上的销孔相对齐,使得发射架24与顶梁结构22在水下顺利的完成对接,实现发射架与顶梁结构的快速连接,提高施工效率。
67.再进一步地,在吊耳224上设有导向板2241,该导向板2241的顶面形成导向面2242,相应地,发射架24的耳板上形成有倾斜面2433以及凸伸部2434,凸伸部2434靠近倾斜面2433设置,在连接耳座243与吊耳224对接时,倾斜面2433可与导向面2242相贴,凸伸部2434靠近倾斜面2433的侧部可抵住导向板2241的侧部,确保倾斜面2433沿着导向面2242向下移动。利用倾斜面与导向面的配合以及凸伸部与导向板的配合进一步的为连接耳座的安装提供了定位导向的作用,确保连接耳座与吊耳的精准对接。
68.在连接耳座243的双耳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杆2435,连接杆2435既加强了双耳板的结构强度,又能够挡住吊耳防止连接耳座与吊耳发生错位。发射架24两侧的连接耳座243上的连接杆2435设于双耳板的外侧。
69.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端板21内设有呈竖向设置的泥水管路211,泥水管路211与泥水循环系统连接,通过泥水循环系统及泥水管路211在端板21设置的过程中冲吸泥土以便于端板21的下沉施工。具体地,端板21的内部形成又多个上下连通的通道,在通道内设置泥水管路211,该泥水管路211包括送泥管路及排泥管路,送泥管路及排泥管路均与泥水循环系统连接,且送泥管路及排泥管路的底部管口位于对应的通道的底部,在下沉端板时,泥水循环系统将泥水通过送泥管路送入到端板21底部以对端板21底部的泥土进行冲洗,该泥水循环系统同时通过排泥管路将端板21底部的泥水抽走,通过泥水循环系统及泥水管路可实现排除端板21底部的部分泥土,能够减小端板21下沉的阻力,便于端板21的下沉作业施工。下沉端板时可通过加载设备下压端板,配合泥水选好系统及泥水管路能够将端板底部的部分泥土排除,可使得端板的下沉操作相对简单。
70.较佳地,端板2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板和外板,在内板和外板之间设有多道隔板,通过隔板将内板和外板之间分隔形成多个通道,且每一通道的隔板内壁处均设有泥水管路211。
71.又佳地,端板21的内侧面设有锁扣31,在弧形梁23的侧面也设有锁扣31,端板21和弧形梁23上的锁扣31可相互配合,通过锁扣31的相互配合实现端板21与对应的弧形梁23对接连接。在端板21上设置的锁扣31有两道,在弧形梁23上设置的锁扣31也有两道,两道锁扣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弧形梁23顶进过程中的稳定性。
72.进一步地,端板21下部的外轮廓呈倒梯形状,上部的外轮廓呈长方形状,该端板21的上部用于顶梁结构22连接,下部的倒梯形状能够便于端板21的下沉施工。
73.再进一步地,在端板21的顶部设有多个吊环,通过吊环可吊运端板21。
74.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6所示,顶梁结构22包括设于端板21两侧的顶梁组221,每一顶梁组221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222,两个顶梁222之间形成供弧形梁23穿过的间隙223。每一顶梁组221的设置位置均对应设于待打捞物的外侧,使得弧形梁能够包裹待打捞物的侧部。
75.在顶梁222的顶面固定连接吊耳224,该吊耳224可用于吊放顶梁结构22,还可以用于连接发射架24。发射架24安装到顶梁222上后,发射架24内的弧形梁23的端部对应两个顶梁222之间的间隙223,该弧形梁23可从间隙223处穿过进而进行顶推,在弧形梁23顶推完成后,弧形梁23的两端部均至于对应的顶梁222之间的间隙222内,进而与顶梁222连接。
76.顶梁222的端部设置连接板,在连接板上开孔进而通过螺栓与端板21紧固连接,可将顶梁222与端板21连接后一起下放到水中。
77.进一步地,顶梁222的侧部设有插销孔2221,结合图9所示,弧形梁23的端部设有与插销孔2221相对应的穿孔,插接销234穿过插销孔2221及对应的穿孔实现弧形梁23与顶梁222的连接。较佳地,在弧形梁23的一个端部处设置两个插接销234,提高弧形梁23与顶梁222间的连接强度。
78.再进一步地,顶梁222为内部中空结构,在顶梁222的侧部设有人行孔2222,通过该人行孔2222可让施工人员进入到顶梁222的内部以便于进行相应的辅助作业。
79.较佳地,顶梁222的外轮廓为方形,由多个梁板连接形成,在侧部的梁板上穿设销套,该销套内部中空形成插销孔,为提高销套与梁板的连接强度,在销套的外周与梁板之间设置加劲板进行加固。
80.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打捞装置20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弧形梁23首端的掘进机头25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弧形梁23尾端的推进结构26,掘进机头25可向泥土中掘进并带着弧形梁23向着泥土中掘进,推进结构26可对弧形梁23施加顶推力以配合掘进机头25完成弧形梁23的顶进。
81.结合图15所示,在弧形梁23顶进施工时,该弧形梁23先置于发射架24内,掘进机头25位于发射架24的发射空间241的第一口部,推进结构26位于发射空间241的第二口部,推进结构26在弧形梁23的尾部对弧形梁23施加向着掘进机头25所在方向的顶推力,掘进机头25可切削泥土进而向着泥土中掘进,从而该推进结构26与掘进机头25相配合实现了弧形梁23的顶进施工,结合图16所示,在弧形梁23顶进施工完成后,掘进机头25移动到发射空间241的第二口部处,而推进结构26移动到发射空间241的第二口部处,此时可通过连接销来连接弧形梁与顶梁,连接好后,可拆除掘进机头25、推进结构26以及发射架24。
82.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7至图20所示,掘进机头25采用承插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弧形梁23的端部处,在弧形梁23的首端处设有供掘进机头25插置的承插槽
231,弧形梁23的首端处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槽232和第二插接槽233;掘进机头25插置在承插槽231内,掘进机头25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该第一挡板32可插设于第一插接槽232内,第二挡板33可插设于第二插接槽233内,从而通过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连接掘进机头25与弧形梁23。
83.具体的,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设于掘进机头25的外侧面上,当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插设在对应的第一插接槽232和第二插接槽233内时,该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就能够将掘进机头25限位连接在弧形梁23上,该承插式连接,能够满足水下快速拆卸的需要,还能满足掘进机头与弧形梁间的连接强度的要求。
84.进一步地,在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上开设有腰型孔321,331,连接螺栓穿过对应的腰型孔321,331并与掘进机头25的顶板连接,实现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与掘进机头25的可拆卸连接。为便于连接,在掘金机头25的顶板上设置螺纹连接孔,用于与穿过腰型孔的连接螺栓螺纹连接。腰型孔能够为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提供移动调节的功能,在安装掘进机头25时,将掘进机头25安装在承插槽231内,进而将第一挡板32插设在第一插接槽232内,将第二挡板33插设在第二插接槽233内,再将腰型孔内的连接螺栓拧紧,就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掘进机头25固定在弧形梁23的端部处了。在拆除掘进机头25时,只需要拧松连接螺栓,将第一挡板32从第一插接槽232内移出,将第二挡板33从第二插接槽233内移出,即可将掘进机头25从弧形梁23的端部取出了,操作简单便捷,适合于水下拆除。
85.再进一步地,结合图19和图20所示,为提高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与掘进机头25连接的牢固稳定性,在第一挡板32远离第一插接槽232的一侧开设锁孔,在第二挡板32远离第二插接槽233的一侧也开设锁孔;在掘进机头25的顶板上对应两个锁孔分别设置螺纹孔252及回收孔253,回收孔253内设有螺纹,该螺纹孔252和回收孔253相靠近设置,在第一挡板32插设在第一插接槽232内,第二挡板33插设在第二插接槽233内时,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上的锁孔与掘进机头25上的螺纹孔252相对齐,在锁孔内穿设固定螺栓,进而将固定螺栓与螺纹孔252螺纹连接,固定螺栓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另一侧将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住,能够避免掘进机头25在掘进施工时因振动发生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脱离对应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的现象发生,确保了掘进机头与弧形梁的连接牢固稳定性。在拆卸掘进机头25时,只需拧松连接螺栓与固定螺栓,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从对应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内移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的锁孔与掘进机头25上的回收孔253对齐,此时可将固定螺栓与回收孔253螺纹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就固定在掘进机头25上了,在取出掘进机头25时,能够防止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掘进机头25分离,避免水下拆卸时有零件掉落。
86.又进一步地,在弧形梁23的内侧设有卡板236,卡板236用于承托插置在弧形梁23内的掘进机头25,该掘进机头25的外周对应卡板236设有卡接边,掘进机头插置在承插槽内时,卡板236托住掘进机头25的卡接边。较佳地,卡板236为l型板。
87.结合图18所示,弧形梁23的端部处设有封边板235,该封边板235上开设又与承插槽231相连通的并用于安装掘进机头25的安装口,在掘进机头25安装在弧形梁23上时,掘进机头25的端面与封边板235的表面平齐,封边板235封闭了弧形梁与掘进机头25之间的缝隙。
88.在弧形梁23的内测设有第一条板237和第二条板238,第一条板237和第二条板238
靠近弧形梁的端面设置,第一条板237和第二条板238与封边板235对应部分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232和第二插接槽233。
89.如图17所示,掘进机头25上设有两个刀盘251,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设于两个刀盘251之间。两个刀盘251的后部连接又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刀盘251进行旋转以便于切削泥土。结合图14所示,在弧形梁23内设有管路,用于将刀盘251处切削下的泥土向后排出。
90.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5和图21所示,推进结构26包括安装壳体261、设于安装壳体261上的驱动齿轮262、设于安装壳体261上并与驱动齿轮262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263以及架设于顶梁结构22上且呈弧形的驱动齿条264;安装壳体261与弧形梁23的尾端可拆卸地连接;驱动齿轮262与驱动齿条264啮合连接。
91.弧形的驱动齿条264与驱动齿轮262相配合能够为弧形梁的顶进提供导向作用,保证了弧形梁顶进的精度。驱动机构263能够驱动对应的驱动齿轮262进行转动,该驱动齿轮262能够沿着驱动齿条264进行移动,从而驱动齿轮264将弧形梁23向发射架24的外侧推出,实现了推进弧形梁23,且驱动齿轮262提供的顶推力沿着弧形的切向方向,顶推力稳定可靠,可实现全程高精度推进。在推进弧形梁的过程中,驱动机构还可驱动对应的驱动齿轮进行反向旋转,实现弧形梁的退回功能,在遇到特殊工况时,能够让弧形梁退回。
92.进一步地,安装壳体261可设置多个,每一安装壳体261上均设有驱动机构263及驱动齿轮262,相邻的两个安装壳体261可对接连接,如此可根据弧形梁的实际所需的顶推力来选择动力源的数量,也即安装壳体、驱动机构以及驱动齿轮的数量。在图21所示的实例中显示有两组动力源。安装壳体、驱动机构及驱动齿轮的结构设计,可方便的在顶推力不足时增加新的动力源,以便完成弧形梁的推进施工。
93.较佳地,如图21和图22所示,安装壳体26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2611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连接在两个端板的相对两侧,从而端板和侧板围合形成安装驱动机构263的安装空间,在侧板上设有安装口,驱动齿轮262与驱动机构263连接后自安装口处伸出,在一个侧板上设有两个驱动齿轮262,每一驱动齿轮262均与一个对应的驱动机构263连接。在端板2611的侧部设有避让口2612,结合图24所示,避让口2612能够利于发射架24内管路线路的铺设,保证推进装置在发射架内顺利的移动。如图22所示,安装壳体261的侧板的上下边缘为弧形边2614,弧形边2614的弧度与发射架24的弧度相适配,安装壳体的上下边缘设计为弧形,能够保证安装壳体在发射空间内移动,且也便于安装壳体的增减设置,能够防止安装壳体发生碰撞。
94.驱动机构263包括驱动马达2631以及与驱动马达2631连接的减速机2632,减速机2632与安装壳体261的侧板固定连接,驱动马达2631和减速机2632与驱动齿轮对于设置。
95.再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推进结构26与弧形梁23连接时,推进结构26的安装壳体261的端板2611与弧形梁23的端部对接连接,端板2611上设有螺栓孔,在螺栓孔内穿设螺栓实现端板2611与弧形梁23的连接,安拆均方便。
96.又进一步地,如图21和图25所示,在安装壳体261与弧形梁连接的端板的侧部设有限位块2613,该限位块2613有部分凸伸出安装壳体的边缘,也有部分凸伸出弧形梁的比安园,在弧形梁推进到位时,限位块2613可卡在顶梁222上,限制了驱动齿轮的移动,避免了驱动齿轮脱离发射架。限位块还能够提示推进工作的完成。
97.又进一步地,如图15和图26所示,驱动齿条264设于发射架24内,驱动齿条264的两
侧设有齿牙,在安装壳体侧部的两个驱动齿轮262夹设在驱动齿条264的两侧,且分别于对应的齿牙相咬合,如此提高了驱动齿轮沿着驱动齿条移动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弧形梁推进的稳定性。
98.再进一步地,驱动齿条264上设有可自由转动的导向轮242,该导向轮242与安装壳体对应的侧面相贴,导向轮242可与安装壳体的侧面相接触,在安装壳体于发射架内移动时,对应的导向轮能够在安装壳体的侧部上进行滚动,导向轮的设置能够对安装壳体起到夹持定位的作用,避免安装壳体发生左右窜动,确保安装壳体的位置稳定,保证驱动齿轮与驱动齿条相啮合,导向轮25的自由转动,还减少了其与安装壳体间的摩擦阻力。
99.较佳地,该驱动齿条上的导向轮242即为发射架侧弧板上的导向轮。导向轮不仅能够定位弧形梁,还能够对推进结构26进行定位。
100.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弧形梁23的两侧设有锁扣31,相邻的两个弧形梁33通过对应的锁扣31实现对接连接。在弧形梁23上设置的锁扣31与在端板21上设置的锁扣31的结构相同。
101.锁扣31分为公锁扣和母锁扣,且呈弧形状,公锁扣和母锁扣可相互配合,实现插接连接。较佳地,公锁扣为弧形卡条,母锁扣为弧形凹槽,弧形卡条可卡入到弧形凹槽内。弧形卡条的截面呈工字型,弧形凹槽的截面呈t型,公锁扣与母锁扣连接时,能够防脱,使得相邻的弧形梁以及弧形梁与对应的端板连接牢固可靠。
102.如图3所示,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采用弧形梁对称安装方法,也即在一个端板处安装好一个弧形梁后,接着在另一个端板处安装另一个弧形梁,弧形梁的安装由两端相中间逐跟的安装。如此在安装最后一根弧形梁时,该弧形梁的两侧均为公锁扣,使其能够与两侧的弧形梁连接。
103.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弧形梁安装完成后,在顶梁结构22上可拆卸地连接起吊梁27,结合图9所示,起吊梁27通过耳座与顶梁222上的吊耳224连接,通过起吊梁27可将顶梁结构22、端板21以及弧形梁23和其内部包裹的待打捞物及周边的泥土一起上体,以完成打捞。起吊梁27有多个,在起吊梁上设有吊耳,能够实现多点平衡吊运。
104.下面对本发明的打捞装置的打捞过程进行说明。
105.如图1所示,先在待打捞物的外周设置端板21及顶梁结构22,将端板21插入到水下的泥土中,且保证端板的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为确保顶梁结构22的结构稳定性,可先在泥土中打几根竖向桩,端板21及顶梁结构22施工好后,将顶梁结构22与对应的竖向桩连接,以提高顶梁结构22在水中的稳定性。接着如图2所示,在地面将弧形梁先安装到发射架24内,而后将发射架24安装到顶梁结构22上,进行弧形梁的顶进施工,让弧形梁顶进到泥土中,进而弧形梁穿置在泥土中且弧形梁的两端部与顶梁结构22连接,每一根弧形梁顶进施工好后,就将发射架拆除。结合图3和图4所示,弧形梁完全施工好后,弧形梁与顶梁结构连接在一起,且弧形梁包裹了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两侧部,待打捞物的两个端部由两个端板21围住,此时待打捞物就被围合在打捞空间40内,结合图5所示,在顶梁结构22上连接起吊梁27,进而通过起吊设备将顶梁结构22、端板21、弧形梁23及内部的待打捞物一起吊出,完成待打捞物的打捞。在吊运待打捞物之前,可先将竖向桩与顶梁结构22的连接解除。
106.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
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用于打捞埋设于水下泥土中的待打捞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装置包括:对应待打捞物两端部设于泥土中的端板,所述端板的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支撑连接于两个端板之间的顶梁结构,所述顶梁结构位于待打捞物的上方;以及与所述顶梁结构连接且可向泥土中以弧线型路径顶进施工的多个弧形梁,所述弧形梁自待打捞物的底部穿过并从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侧部,相邻的两个弧形梁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两个弧形梁与对应的端板对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结构的发射架,所述发射架呈弧形且内部形成有呈弧形并供容置待顶进施工的弧形梁的发射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架的内部对应所述弧形梁的外周设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上,且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弧形梁相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形梁首端的掘进机头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形梁尾端的推进结构;所述掘进机头可向泥土中掘进并带着所述弧形梁向着泥土中掘进;所述推进结构可对所述弧形梁施加顶推力以配合所述掘进机头完成弧形梁的顶进。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设有供掘进机头插置的承插槽,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所述掘进机头插置于所述承插槽内,所述掘进机头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挡板可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掘进机头与所述弧形梁。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结构包括安装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驱动齿轮、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架设于所述顶梁结构上且呈弧形的驱动齿条;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弧形梁的尾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结构包括设于端板两侧的顶梁组,每一顶梁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两个顶梁之间形成供弧形梁穿过的间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内侧面设有锁扣;所述弧形梁的两侧也设有锁扣;相邻的两个弧形梁通过对应的锁扣实现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弧形梁也通过对应的锁扣与端板实现对接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内设有呈竖向设置的泥水管路,所述泥水管路与泥水循环系统连接,通过泥水循环系统及泥水管路在端板设置的过程中冲吸泥土以便于端板的下沉施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顶梁结构可拆卸地连接的起吊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用于打捞埋设于水下泥土中的待打捞物,打捞装置包括:对应待打捞物两端部设于泥土中的端板,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支撑连接于两个端板之间的顶梁结构,位于待打捞物的上方;与顶梁结构连接且可向泥土中以弧线型路径顶进施工的多个弧形梁,自待打捞物的底部穿过并从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侧部,相邻的两个弧形梁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两个弧形梁与对应的端板对接连接。本发明通过顶进施工弧形梁来包裹待打捞物,通过弧形梁与端板将待打捞物及其周边的部分泥土包裹起来,再整体从水中吊出,能够保证待打捞物的结构完整性,且施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施工成本低。施工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

周东荣 庄欠伟 洪冲 龚卫 袁玮皓 张弛 蒋岩 翟一欣 陈世海 李炎龙 张立 黄志红 金锋 杨正 胡建 袁一翔 朱小东 金强强 王健 陆伦捷 刘春光 蒋哲 周怡和 张冲 戴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12

技术公布日:

2022/8/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04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弧形   顶梁   所述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