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新能源车导风板结构主要分为半封闭和全封闭两种,全封闭类型导风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对前端模块框架以及前保结构限制较多,而半封闭类型的导风板性能效果一般,多用于对能耗不太关注的传统燃油车车型,主要用于解决整车热管理性能问题。
3.现有技术中的全封闭式导风板结构复杂,存在不能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其能够有效提高了导流作用,避免影响汽车换热效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其包括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右侧导风板以及密封件;
7.所述左侧导风板、所述上部导风板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依次连接,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左侧导风板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均与前保险杠连接,所述密封件同时与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左侧导风板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靠近前保险杠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左侧导风板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在汽车机舱的内部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用于引导机舱内部的气流流动。
8.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结构包括防撞梁,所述左侧导风板远离所述上部导风板的端部和所述右侧导风板远离所述上部导风板的端部均与防撞梁连接,所述防撞梁与冷凝器或散热器连接。
9.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所述左侧导风板连接有所述密封件的侧面和所述右侧导风板连接有所述密封件的侧面均与所述前保险杠接触。
10.可选地,所述左侧导风板靠近所述右侧导风板的侧面与散热器或冷凝器连接,所述右侧导风板靠近所述左侧导风板的侧面与散热器或冷凝器连接,所述导风通道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散热器或冷凝器。
11.可选地,所述上部导风板包括本体和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左侧导风板和所述右侧导风板连接。
12.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本体共同构成u型结构,所述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倒l型,使得两个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本体共同形成一个开口朝向所述导风通道的腔室,将气流引导至所述导风通道。
13.可选地,所述右侧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
第二导风板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边缘均设有所述密封件。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积。
15.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结构包括进气格栅,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进气格栅连通,所述导风通道将通过所述进气格栅进入所述机舱的气流引导至冷凝器或散热器。
16.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软胶和/或泡棉。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18.该导风板结构包括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右侧导风板以及密封件,左侧导风板、上部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依次连接,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均与前保险杠连接,密封件同时与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靠近前保险杠的一侧连接,以使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在汽车机舱的内部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用于引导机舱内部的气流流动。该导风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将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右侧导风板以及密封件放置于汽车机舱内,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能够引导汽车机舱内的气流流动提高了导流作用,同时导风通道能够将气流直接引导至换热器,避免气流在换热器的上方产生涡流区域,从而影响汽车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分析的第一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分析的第二示意图。
25.图标:10-上部导风板;11-本体;12-连接板;20-左侧导风板;30-右侧导风板;31-第一导风板;32-第二导风板;40-密封件;100-导风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2.目前新能源车导风板结构主要分为半封闭和全封闭两种,全封闭类型导风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对前端模块框架以及前保结构限制较多,而半封闭类型的导风板性能效果一般,多用于对能耗不太关注的传统燃油车车型,主要用于解决整车热管理性能问题。
33.相关技术中的全封闭式导风板结构复杂,存在不能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34.请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100,其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能够有效提高了导流作用,避免影响汽车换热效率的问题。
35.请参考图1-图3,该导风板结构100包括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左侧导风板20、上部导风板10以及右侧导风板30依次连接,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均与前保险杠连接,密封件40同时与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靠近前保险杠的一侧连接,以使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在汽车机舱的内部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用于引导机舱内部的气流流动。
36.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结构中,半封闭类型导风效果一般,全封闭类型导风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存在不能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结构100包括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将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放置于汽车机舱内,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能够引导汽车机舱内的气流流动提高了导流作用,同时导风通道能够将气流直接引导至换热器,避免气流在换热器的上方产生涡流区域,从而影响汽车的换热效率。
37.在本实施例中,该导风板结构100的导风板为分体式结构,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均为单独的部件,三个部件在整车上进行拼装,安装时更加方便。
38.更多地,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分别与上部导风板10相对的两端连接,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共同构成u型结构。
39.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结构100包括防撞梁,左侧导风板20远离上部导风板10的端部和右侧导风板30远离上部导风板10的端部均与防撞梁连接,防撞梁与冷凝器或散热器连接。
40.更多地,导风板结构100包括前保险杠,左侧导风板20连接有密封件40的侧面和右
侧导风板30连接有密封件40的侧面均与前保险杠接触。
41.具体地,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均与前保险杠通过密封件40接触密封。
42.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均与前保险杠的前侧和底部通过密封件40接触密封。
43.左侧导风板20靠近右侧导风板30的侧面与散热器或冷凝器连接,右侧导风板30靠近左侧导风板20的侧面与散热器或冷凝器连接,导风通道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散热器或冷凝器。
44.在本实施例中,该导风板结构100的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均为单独的部件,三个部件在整车上进行拼装,安装时更加方便。
4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机舱内部的气流进行集中引导,避免气流经过机舱内部的涡流区,上部导风板10包括本体11和两个连接板12,两个连接板12分别与本体11的两端连接,两个连接板12分别与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连接。
46.两个连接板12和本体11共同构成u型结构,本体11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倒l型,使得两个连接板12和本体11共同形成一个开口朝向导风通道的腔室,将气流引导至导风通道避免气流从其他位置流出,能够更好的将气流流动的区域与机舱内部的涡流区分离开。
47.请参考图2,右侧导风板30包括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连接,第一导风板31与连接板12连接,第一导风板31的边缘和第二导风板32的边缘均设有密封件40,第一导风板31的导风面积小于第二导风板32的导风面积。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的截面均为方形,本实施例所指的导风面积即为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的截面面积。
49.从图2的视角可知,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构成l型结构,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围成的l型缺口用于与机舱内部的其余部件进行适配。
50.更多地,第一导风板31与围成l型缺口的侧面相对的侧面设有密封件40,第二导风板32上除围成l型缺口的侧面以外的侧面均设有密封件40。
51.在本实施例中,右侧导风板30的结构与左侧导风板20的结构相同。
52.具体地,上部导风板10的安装点位于防撞梁、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上部导风板10与前保险杠没有任何连接点,上部导风板10自身与防撞梁及换热芯体上部构成密封结构,气流只能从下向上流动,从而实现强化导风效果的目的。
53.除此之外,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与前保险杠共同构成一个框架,连通于前保险杠进气格栅与前端模块之间,构成密封的导风通道,上导风板与冷凝器或散热器相连的一端需要与芯体之间实现密封,上导风板的另一端与前保险杠进气格栅的内侧以及防撞梁实现密封,其中,密封可以采用双注塑或泡棉实现。
54.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板结构100包括进气格栅,导风通道与进气格栅连通,导风通道将通过进气格栅进入机舱的气流引导至冷凝器或散热器。
55.具体地,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与进气格栅通过密封件40密封。
56.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40为软胶和/或泡棉。
57.请参考图4和图5,具体地,该导风板结构100的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能够将汽车机舱内的气流进行引导,并减小气流流量,实现整车空气阻力降低了9count,整车续航提高6km,同时热空气的回流率减少了50%,使
冷却模块的换热效率大幅提升,降温工况下整车能耗减少5.5%,续航增加4km,冷却回路平均水温降低8℃,整车热管理性能得到提高;对周边件影响较小,兼顾现有的半封闭式导风板的整车平台,实现整车综合性能最优。
5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9.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结构100中,半封闭类型导风效果一般,全封闭类型导风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存在不能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结构100包括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将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放置于汽车机舱内,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能够引导汽车机舱内的气流流动提高了导流作用,同时导风通道能够将气流直接引导至换热器,避免气流在换热器的上方产生涡流区域,从而影响汽车的换热效率。
60.上部导风板10的安装点位于防撞梁、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上部导风板10与前保险杠没有任何连接点,上部导风板10自身与防撞梁及换热芯体上部构成密封结构,气流只能从下向上流动,从而实现强化导风效果的目的。
61.该导风板结构100的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和右侧导风板30均为单独的部件,三个部件在整车上进行拼装,安装时更加方便。
62.该导风板结构100的每个部件均为一体式出模,主体全部为单一塑料材质。
6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100,该导风板结构包括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左侧导风板20、上部导风板10以及右侧导风板30依次连接,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均与前保险杠连接,密封件40同时与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靠近前保险杠的一侧连接,以使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在汽车机舱的内部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用于引导机舱内部的气流流动。该导风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将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放置于汽车机舱内,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以及右侧导风板30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能够引导汽车机舱内的气流流动提高了导流作用,同时导风通道能够将气流直接引导至换热器,避免气流在换热器的上方产生涡流区域,从而影响汽车的换热效率。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导风板(10)、左侧导风板(20)、右侧导风板(30)以及密封件(40);所述左侧导风板(20)、所述上部导风板(10)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30)依次连接,所述上部导风板(10)、所述左侧导风板(20)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30)均与前保险杠连接,所述密封件(40)同时与所述上部导风板(10)、所述左侧导风板(20)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30)靠近前保险杠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上部导风板(10)、所述左侧导风板(20)以及所述右侧导风板(30)在汽车机舱的内部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用于引导机舱内部的气流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结构(100)包括防撞梁,所述左侧导风板(20)远离所述上部导风板(10)的端部和所述右侧导风板(30)远离所述上部导风板(10)的端部均与防撞梁连接,所述防撞梁与冷凝器或散热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结构(100)包括前保险杠,所述左侧导风板(20)连接有所述密封件(40)的侧面和所述右侧导风板(30)连接有所述密封件(40)的侧面均与所述前保险杠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导风板(20)靠近所述右侧导风板(30)的侧面与散热器或冷凝器连接,所述右侧导风板(30)靠近所述左侧导风板(20)的侧面与散热器或冷凝器连接,所述导风通道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散热器或冷凝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导风板(10)包括本体(11)和两个连接板(12),两个所述连接板(12)分别与所述本体(11)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12)分别与所述左侧导风板(20)和所述右侧导风板(3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12)和所述本体(11)共同构成u型结构,所述本体(11)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倒l型,使得两个所述连接板(12)和所述本体(11)共同形成一个开口朝向所述导风通道的腔室,将气流引导至所述导风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导风板(30)包括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所述第一导风板(3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32)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31)与所述连接板(12)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31)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导风板(32)的边缘均设有所述密封件(4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31)的导风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2)的导风面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结构(100)包括进气格栅,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进气格栅连通,所述导风通道将通过所述进气格栅进入所述机舱的气流引导至冷凝器或散热器。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0)为软胶和/或泡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涉及车辆制造领域。该导风板结构包括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右侧导风板以及密封件,左侧导风板、上部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依次连接,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均与前保险杠连接,密封件同时与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靠近前保险杠的一侧连接,以使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在汽车机舱的内部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用于引导机舱内部的气流流动。该导风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上部导风板、左侧导风板以及右侧导风板共同限定出导风通道能够引导汽车机舱内的气流流动提高了导流作用,避免气流在换热器的上方产生涡流区域,从而影响汽车的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杨笠 李果 张成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04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结构   气流   机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