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的一种理解

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的一种理解
2022年4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其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相比,出现了至少三个特征:
一是论者业已指出的“核心素养贯穿论纯露怎么提取”,即“义务教育新课标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主线构建起来的新型课标”;二是“育人理念贯穿论”,如旧课标的课程理念首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次条才提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而新课标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三是“交际功能贯穿论”。
与旧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5个部分不同,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4个部分,明显突出了“表达与交流”作为语文交际的功能。特别是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在旧课标中是作为“课程性质”提出来的——替代了旧课标中强调“体会、把握用语文的规律”的静态目标。
此外,课程理念的一大亮点是突出了课程实施情境性和实践性的兼顾。而所谓“情境”,就是“
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它使旧课标中单维重视“实践”转向了加倍突出个人的情感表达,即“关注个体差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泥浆护壁成孔在上述三点新特征中,较为显豁的是“交际功能”的强调。旧课标中虽然出现了29次“交际”,但其中25次都是与“口语”连用的。而新课标则不然,它把交际具体化为不限于口语的“表达与交流”,并多次使用“乐于[……]交流沟通”“乐于表达”等话语,促使语文素养还原到交际功能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了智能互联时代的“交际匮乏”现象,使语文从某种偏向自我表达的学科训练转向了兼顾自我与社会的情境化知识/工具。这是对“语文”(语言文字)原始意义的回归,也是“语文”在当代社会中急需得到更新和强化的重要功能。
一、何理解语文本位的“跨学科学习”?
为什么在当代社会中,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重要呢?一方面是由于智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交往圈层化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智能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了海量文本的汇聚,要想在不同文本之间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是需要对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符号实践有着高度的敏感。后者可以被称为“媒介迁徙”,即认知和把握不同文本表现的能力。
(一)“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的提出
农家乐所谓“不同文本”,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其实就是不同学科。
而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学习任务”——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首次出现的新概念。体外碎石机而值得关注的是,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6项学习任务中有5项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的18项学习任务中的5项在名称与内涵上基本可以一一对应(如下表):
而不能对应的是新课标中有“跨学科学习”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没有这一项,取而代之的是12项更为细致的“任务”,包括当代文化
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
“跨学科学习”可以归纳这些纷繁复杂的学习任务吗?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学习”要依托语文来进行呢?对此,有必要对“跨学科”进行一点讨论。
(二)何谓语文本位的“跨学科学习”?
人脸识别怎么建模
毫无疑问,“语文”本身是一个学科。而现代知识传承与生产体系的一大特征,就是学科分化愈发严重,越来越细致的划分,导致学科之间的壁垒成为鸿沟,任何涉足宏大意图的问题都会被虚化与消解,或被斥为无意义。
人们其实早就意识到跨学科的重要性,特别是处理公平、正义、自由等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范畴,更需要不同学科的介入。因为一个整体的人处理这些富有整体意义的范畴时,是需要调动不同学科、视角和立场进行思考的。它不应局限在某个狭隘的学科视野中,丧失对问题与价值的整体关怀。
扩张网机当然,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学习未必需要体现如此深度,但需要追问的是,每个学科都在鼓励跨学科学习,那语文学科为什么需要跨学科学习呢?
事实上,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中,“跨学科学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1年版旧课标就两次明确使用了“跨学科”这一术语。如“前言”部分论及课程基本理念时说,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综合性学习设计要“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可见,“跨学科学习”是一个早已有之的语文教学观念,其着眼点有二:一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在不同学科间的迁移和体现;二是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对“语文知识+观念”(即素养)的整体接纳。
与其他学科鼓励跨学科学习的目的(如以科学课程为本位的跨学科学习应该强调某一科学原理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不同,语文本位的跨学科学习关键在强调人文沟通的“语用”,而其直接表现就是在不同媒介(学科)之间进行迁徙的能力,即媒介迁徙能力。
二、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跨媒介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不同学科就是不同文本,亦即是不同的媒介。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人文沟通能力在不同学科的迁移中得到提升,就是要让不同学科围绕同一主题产生不同媒体的呈现与彰显。也就是说,语文跨学科的直接表现就是媒介呈现,是不同媒介呈现所带来的语感差异。
(一)跨媒介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
义务教育的语文老师对媒介和媒介迁徙是熟悉的。2011年版的语文旧课标对课程资源的表述,基本就是不同媒介的罗列:“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相比之下,2022年版新课标则显得简练又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数字资源;既包括日常生活资源,也包括地域特文化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问题、学业成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师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隐性资源。”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03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   语文   学科   跨学科   课程   媒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