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1.规划控制目标
根据《xx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SJG38-2017的要求,该项目属于西部雨型,土壤类型为壤土,用地性质为文体设施用地,该项目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如表5-1所示:
纸浆模具表5-1 项目海绵城市控制目标
注:1.绿屋顶比例是指进行屋顶绿化具有雨水蓄滞净化功能的屋顶面积占全部屋顶面积的比例。
2.绿地下沉比例是指包括简易式生物滞留设施(使用时必须考虑土壤下渗性能等因素)、复杂生物滞留设施等,低于场地的绿地面积占全部绿地面积的比例,其中复杂生物滞留设施不低于下沉式绿地总量的5
0%。
3.指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具有渗透功能铺装面积占除机动车道以外全部铺装面积的比例。
4.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是指受控制的硬化下垫面(产生的径流雨水流入生物滞留设施等海绵设施的)面积占硬化下垫面总面积的比例。
2.设计基本要求
(1)规划要点
公共建筑屋面应采用屋顶绿化的方式蓄存雨水。溢流雨水应进行收集回用。
绿地应建为下凹式,并在适当位置建雨水滞留、渗透设施。
(2)建筑屋面
平屋面(坡度小于15°)宜采用屋顶绿化(绿屋顶)的方式蓄存雨水。
大面积屋面雨水宜收集回用,可收集进入水景或蓄水池,如不收集回用,应引入建筑周围绿地入渗。
(3)绿地
公共建筑绿地应建为下凹式绿地,充分利用绿地入渗雨水。
当绿地入渗面积不足时,可广泛采用其他渗透设施,如可选用浅沟-渗渠组合系统、渗透管、渗透管-排放一体设施等。
绿地临近城市水体、城市绿带时,应利用城市水体、绿带进行整体雨水综合利用设计。
绿地植物宜选用耐涝耐旱本地植物。
(4)道路广场
公共建筑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应采用透水铺装地面。人行道、广场可采用透水砖,停车场可采用透水砖或草格。
(5)水体景观
3d打印机制作公共建筑景观水体应作为雨水调蓄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调蓄池应设溢流口,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可排入市政管系。调蓄池雨水在非雨季时可收集利用,经适当处理回用于绿化、冲洗地面、景观用水等。
新型环保包装材料
无景观水体可利用的建设项目,无法达到径流量控制目标的,可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因地制宜设置地下蓄水池。
(6)排水系统
优化排水系统设计,通过径流系数本底分析和雨水综合利用后核算排水系统设计。
竹纤维加工雨水口宜尽量采用截污挂篮等源头污染物去除设施。
合理设计超渗系统,并按现行规范标准设计室外排水管道。
3.措施方案
(1)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透水铺装结构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透水铺装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透水砖铺装典型构造如图5-1所示。
图5-1 透水砖铺装典型结构示意图
(2)绿屋顶
绿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 mm,花园式绿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 mm,绿屋顶的设计可参考《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绿屋顶的典型构造如下图所示。
图5-2 绿屋顶典型构造示意图
(3)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 mm 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搪瓷标牌
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如下图所示。
图5-3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4)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生物滞留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电子脚铐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7)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 mm,并应设100 mm 的超高;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
护管理技术要求;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 mm 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300 mm,可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00-150 mm 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02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施   雨水   滞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