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理解国发23号文件研讨煤矿安全生产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与适用好用的关键点

深切理解国发23号文件 研讨煤矿安全生产避险auts
“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与适用好用的关键点
吴利军
摘要:理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23号文件”)文件的重要性与强制性,剖析煤矿安全生产“六大系统”核心功能、作用,分析我区煤矿当前建设、完善、应用或拟装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区煤矿开采实际,并借鉴国外在紧急避险方面的常规作法,研讨我区井工开采煤矿在建设、完善安全生产与避险“六大系统”,贯彻落实好23号文件精神,加速我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与应用的关键点,切实提升煤矿科技装备的应用与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
关键词:国发23号文  六大系统  紧急避险  关键点
前言: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在新时期为进一步增进煤矿安全生产,全面提升sma天线
煤矿科技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的具体办法与技术支撑和保障手腕,国家已明确提出了相关工作时刻表。在我区,如何强化熟悉,准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并达到适用与好用的关键点,是我们广大煤炭同仁这一个时期一路关心的话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键点研讨。
一、理解国发23号文件指导煤矿安全生产上的几个关键点
电脑控制板一、23号文件以“国发”方式直接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表现了党与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是对安全生产的全面指导,是继国务院2004年《关于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以后,又以“国发”出台的又一安全生产重要文件。
二、内容丰硕,源头管理,任务具体,手腕强硬。文件从煤矿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安全监管、科技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及灾后救援等各方面提出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要求,任务十分明确。在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应急预案等煤矿安全管理和保障能力建设诸多方面,要求企业必需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坚持煤矿领导带班和培训制度,及时和常常性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切实做到整改办法、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求成立健全企业安
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给予了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或调度员在碰到险情时第一时刻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并明确了责任追究。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煤矿安全生产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与完善上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提出了3年之内必需完善、完成的时刻表,坚决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建设和延续。是指导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政策性极强的纲领性文件。
3、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文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第一提出三个坚持既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建设、完善安全生产避险“六大系统”,全力打造优良的生产系统、安全的作业环境、坚实的避险设施。在安全生产上,不断提升主动预防、弱化事故、有效救援的工作能力,对已往成功经验和好的作法进行了高度总结,并针对新时期、新情形,提出了新任务、新办法,最大限度地表现人文关切。
二、“六大系统”科技装备建设、应用与完善,实现适用与好用的关键点
一、监测监控系统
目前全疆各类生产矿井均已安装瓦斯监控系统,高瓦斯或高瓦斯管理的矿井大体实现与本地煤管部门远程数字化联网,部份区县乃至实现煤矿瓦斯监控系统联网,但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装备不到位,即传感器安装数量与设置位置不知足要求,煤矿没有制定传感器装备种类及数量的工作方案或规定;二是日常保护及管理(含标校)不到位。基于此,提出完善并适用的关键点:
电脑加密锁一是充分熟悉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紧急情形下(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断电撤人
二是要清楚法规要求的传感器安装最低种类和数量,进尔制定适合本矿井的装备方案或规定;依照《煤矿安全规程》,笔者以为低瓦斯矿井必需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的机电设备硐室进风侧、采区回风巷和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等地址设置瓦斯传感器,实现故障和瓦斯风电闭锁;在采区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设置风速传感器;在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应设置压力传感器;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还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在主要风门应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泄漏率;在被控设备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安设达到《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利用管理规范》要求即可。笔者统计,一个简单的9万吨生产能力矿井,各类传感器最低数量约在17台,可见《煤矿安全规程》对传感器最低安设数量要求并非高。
随意指出:必然区域内设置有瓦斯传感器,则按照矿井瓦斯涌出情形,能够肯定瓦斯防护区间,过量安装只能造成没必要要的浪费和增加管理难度。
三是合理肯定瓦斯传感器断电范围,增强标校与现场在线断电实验等保护工作;笔者以为矿井不要扩大瓦斯传感器断电范围,知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范围即可,避免增加机电管理难度;10天一次的断电实验应当在线测试,目睹方式证明瓦斯超限断电的靠得住性(监控系统最关键的用途就是瓦斯超限时切断防护区域内的电源)。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目前全疆已有超过40%的矿井完成了井下人员作业管理系统(实时并记录井下作业人员轨迹是其主要功能)的安装工作,但运行情形不尽相同,纠其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管理程度低,人员基础数据录入不及时,造成不能完全实现入井人员定位管理;二是
井下盲区多,系统稳固性差,人员移动轨迹实时性差,误差大;基于此,提出完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适用好用的关键点:
一是熟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散布、数量等实时情形,并能随时调阅历史记录。要使核心功能顺利运行,必需成立相应入井工作人员数据库,以便系统完成“对号、识别、定位”三步走。
二是严把设备选购关,配套建设地面监控运算机、传输适配器、射频读写器、射频识别卡和天线时,注意必然要利用有源射频识别卡,并分线设立。
三是重视现场射频读写器与识别卡的调试工作,配套必要的维检设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场强仪,以便准确摸清井下磁场衰减情形,肯定不同场所射频读写器布置地址(肯定工作距离),确保系统工作稳固,减小识别误差。
3、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是新任务,区生产矿井多是井工开采,并随着采掘深度增加,瓦斯、水患、冲击地压等灾害愈来愈严峻。在井工矿中设置和利用应急避设施,已成熟技术
对于救生舱或避难硐室,我国研究应用的主要有四类:钢制救生舱,软体充气式救生舱,过渡站和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建设应用的关键点笔者以为:
一是充分熟悉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的目地是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安全避险必需考虑各自矿井可能发生的主要灾害类型,从而肯定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方式。救生舱、紧急避险硐室建设是实现紧急避险的两种避险方式或者说是两种手腕。
二是注意吸收国外在救生舱、紧急避险硐室设置方面的一些经验;国外主要产煤国往往从法律层面规定、要求建设,并须从矿井整体安全角度考虑避难所的布局、建设和管理,实现对矿井的全覆盖。至于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硐室仍是配备救生舱或二者均建设,则由煤矿企业按照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其中:南非以避难硐室为主,较少利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美国以可移动式软体救生舱为主,避难硐室建设不多。加拿大以硬体可移动式救生舱为主,并设置井下避难硐室;澳大利亚没有利用通常意义的救生舱或避难硐室,而是在井下建设“空气呼吸器+加气站”的避险设施,灾害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佩带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迅速跑到空气呼吸器寄存点换戴后逃生,对维持时刻不足的空气呼救器,通过快速加气站加气,或换佩后逃生。
三是按照矿井生产及作业环境特点,编制本矿井有针对性的设置及大体性能要求的作业规范,指导建设。由于这方面我国相关指导性标准还不健全,只能在现有紧急避险设备设施和国外的一些经验那个通常意义上讲,设置上:一要考虑紧急避险设施服务的区域的特点,设置时注意区域空间结构、危险源散布、作业类型等;二要考虑灾变时期人员抵达难易程度、所需时刻,随身佩带自救器的防护时刻;三要考虑岩体稳固性和支护有效性。四要考虑避难所应实现对所有下井人员的全容纳,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临时人员,即装备数量足够。大体性能上:救生舱有效防护时刻一般不低于36-96h,避难硐室要确保始终完好、时刻能用,并确保人人会用。对于配备救生舱的要具有包括气密性、隔热性、供氧等生存保障性能,和有害气体去除、监测、通信指示等大体功能。对于舱体强度: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规定要达到,属一般性强度;对于舱体供电:美国、澳大利亚偏向于无源,南非采用铅酸蓄电池。对于舱体供氧:南非多采用化学制氧,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则多采用紧缩氧气。对于舱体通风:均应具有增进舱内空气流动的相关办法,为避免人员进入救生舱时带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无论是硬体式仍是软体式,大体都采用过渡仓结构。其它:随着防护时刻和环境适应性要求的提高,降温系统已成为救生舱的必要组件,此刻世界上通行的主要有电力空调、蓄冰降温、液态CO2汽化、通风降温四种方式。
4、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的设立主如果确保矿井发生灾变后,能确保不能及时撤退的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给,为营救争取时刻。目前我区多数矿井安装有井下供风(压风)系统,在日常生产中主要用于驱动井下风动设备。可见,当前提出的压风自救系统与目前供风系统应当说是各有主要用途目地的两个系统,如何改良完善,实现两个系统的“混建共用”,恐怕有以下关键点:
压铁饼一是第一明确两系统“混建共用”各自工作性能指标。明确压风自救系统与井下供风系统的性能工作指标,注意现有相关标准规范或产品要求不尽相同。其中,原煤炭工业部在1995年发布了《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和1996年发布的《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中灾变情形下部份性能指标如:压气源压~ MPa,单个装置的耗气量150200L/min,供气方式为连接压风系统或单独配气站(地面),操作方式为手动调节等。而主要以驱动矿井风动设备的供风系统来讲,如具体到气动锚杆(索)钻机,则适用压力范围 MPa(煤矿用锚杆钻机通用技术条件 MT/T688-1997),如具体到矿井空压机,其排气压力一般最低 MPa,(小型活塞式有 MPa的),但随着科技进展,常
见安装于地面的螺杆式空气紧缩机最低排气压力在 MPa已很多。可见驱动井下风动设备与用风自救装置对风压的要求不尽相同。
二是充分熟悉压风自救系统要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给;两系统不单单是气体质量要求不同,井下管路敷设范围地址也有不同要求。
可见煤矿完善现有井下供风系统,知足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给;最重要的是协调与调整当前设备性能与系统装备方式。
五、供水施救系统
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当发生事故时,系统要为被困人员在井下各作业地址及避灾硐室(场所)提供清洁饮用水或营养液体,为救援创造时刻。我区各类煤矿一般均建有防尘洒水系统,建有防尘和消防用水管路,但如果是想在此基础上改造、完善井下防尘洒水、消防供水系统,并能与供水施救系统“共用共享”,应当注意以下关键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01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生产   人员   矿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